建筑体验作者拉斯姆森是哥本哈根皇家美术学院的教授,他不仅在欧洲各国的大学里任教,也曾经担任过麻省理工、耶鲁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客座教授。作者运用自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建筑创作中各种艺术手法的应用,诸如建筑中的虚与实、尺度与比例、韵律、质感、日光及色彩等的具体应用;并试图凭借自己丰富的亲身经历,帮助人们去体验建筑,从而使人们加深对建筑艺术的理解。内容简介“理解建筑并不等于能从某些外部特征去确定建筑物所属的风格,只看建筑物是不能够的,不许去体验建筑,你必须去观察建筑是如何为特殊目的而设计的,建筑又是如何与某个时代的全部观念和韵律一致的。”——S.E.拉斯姆森第一章基本观察第二章建筑中的实体与洞穴第三章实体与洞穴的对比效果第四章体验成色块的建筑第五章尺度与比例第六章建筑中的韵律第七章质感效果第八章建筑中的日光第九章建筑中的色彩第十章聆听建筑目录第一章基本观察“建筑师是一种戏剧的作者,是为人们生活安排作计划的人。”“为人类环境建立秩序和关系,这就是建筑师的任务。”“建筑是不可分割的”——作者开宗明义的指出,不但建筑的平面、立面、剖面、室内和室外是一个整体,而且建筑还与产生它的那个历史年代牢不可分,融为一体。“在一个历史环境种顺理成章的东西,在另一个历史环境里可能就是错误的;在一代人中恰如其分的东西,到了下一代再出现就可能成为笑柄”。割裂建筑和孕育它的历史文化,我们难免会得出许多极不明智的结论。要避免这样的不适,作者建议我们应该“身临”到建筑“出生”的历史环境中去体验。无疑皇帝的戏装是很漂亮的,自行车也是最好的。可是他们不能简单的组合在一起。同样的道理,照搬往时的漂亮建筑也是不可能的;当人们的生活不再能与它相称时,他就成为虚假的,矫揉造作的。“我不认为这些意大利少年比旅游者更懂建筑。但是,他们却下意识地体验到建筑中的基本要素:坡顶上的平地及直墙。他们知道在这些地方玩耍。当我坐在阴影里望着他们的时候,感受到了过去从未有过的完整的三维构图。”图为圣玛利亚—麦乔列教堂后面顶部台阶处的景观,罗马,1952在基本观察中,我认识到一个论点:不把物品看成具有自身外貌品相的有生命的东西,就不能道出对它的印象。即使是入木三分的描述,道出了所有可见的特征,也未必对我们所感受到的物品固有的本质有所暗示。正像我们并不去注意一个词中的个别字母,只是接受该词所具有的概念的总印象,一般说来,我们并不知道我们对一件物品所感受的是什么,仅仅知道它在我们心目中产生的概念。同时要明白细部并不能说明建筑的本质,因为所有好的建筑的目地是要创造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因此理解建筑并不等于能从某些外部特征去确定建筑所有的风格。只看建筑是不够的,必须去体验建筑。在基本观察中,我认识到一个论点:不把物品看成具有自身外貌品相的有生命的东西,就不能道出对它的印象。即使是入木三分的描述,道出了所有可见的特征,也未必对我们所感受到的物品固有的本质有所暗示。正像我们并不去注意一个词中的个别字母,只是接受该词所具有的概念的总印象,一般说来,我们并不知道我们对一件物品所感受的是什么,仅仅知道它在我们心目中产生的概念。同时要明白细部并不能说明建筑的本质,因为所有好的建筑的目地是要创造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因此理解建筑并不等于能从某些外部特征去确定建筑所有的风格。只看建筑是不够的,必须去体验建筑。第二章建筑中的实体与洞穴作者其实提出了一个自己对建筑的划分:强调实体的和强调洞穴这样两类。强调实体大概可以理解成关注体量、造型、结构,比如哥特式,密斯关注结构也被归入这一类。洞穴差不多指空间,但作者特意强调了用洞穴而不用空间的原因。我理解是因为空间这个词本身不含有围合的意思,浩渺宇宙也可称为空间,而建筑作为围合空间对人类却有很重要的意义。作者将文艺复兴式归为“洞穴型”的。这也可以看出,由于洞穴型主要从人的感受出发,因此具有较多的人文主义色彩。“一般情况下,将材料在现场装配起来,用它们竖起一个结构,围城房屋的空间。在博菲大教堂中,它的课题是在平坦的地面上建起一座教堂,但是,让我们设想这个地方是一块很大的岩石体,那么问题就是要在它中间挖出房间。于是,建筑师的任务就是要用剔除材料的方法来构成空间——这时,就要去掉一部分岩体在很多岩石弃掉后仍会剩下一些,但这个过程中的材料并不被赋予形式。”伯拉孟特设计的罗马圣彼得教堂的平面成了最讨人喜欢的圆形装饰物,它与圆形顶的洞穴连在一起,四周用一些半圆形的壁龛予以扩大,如果你把深色的部分看作“图形”,就可以发现洞穴从厚重的墙体中挖出来后,这“图形”就成了一个十分古怪的东西。它倒很像从巨大的建筑体块里挖成的一座规整的洞庙。第三章实体与洞穴的对比效果“运用实体与洞穴形成强烈对比的手法最终产生这样一些作品:它们处于建筑艺术的外围,接近于戏剧艺术,有时又接近于雕塑艺术。但是它们毕竟依然归属于建筑。哪里有应用视觉效果才能处理得最好的范例,哪里就有建筑师在尽他们最大的努力从事于这类戏剧性建筑的创作。事实上甚至会有整整一个历史时期都可发现视觉效果在建筑中的真正表现。”实体与洞穴及其对比效果,建筑师都在尽他们最大的努力从事于应用视觉效果。强调与削减,凹与凸,粗犷的材料与精致的材料等对比。来达到设计师想到的效果。凸形能造成成沉重感,而凹形则产生空间印象。与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都有一个拱形入口的房屋所不同,它的入口是一个插入房屋实体中又深又黑的洞,在一排明亮的柱子后面,似乎越发显得黝黑。整个主题是如此不同寻常,使得广场以带柱廊的梅昔姆宫殿闻名于世。罗马梅昔姆宫殿(B.贝鲁齐)当他渴望获得出乎寻常的效果时,他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手法主义。应用了强调、削弱,在凸与凹之间巧妙的对比、粗犷的材料与精致的材料邻接等手法。就像这所凌驾于瀑布上的房屋有着与湍帷泉相同的特点一样,赖特的许多其他房屋也有着巴洛克式的特点。他常常让实体穿透建筑空间来使建筑产生一种巨大重量和巨大体量的形象。他也用对比的形式、凹凸变化的曲线进行创作。第四章体验成色块的建筑威尼斯建筑告诉我们如何在建筑中创造沉重的或轻巧的外貌。L.柯布西耶的佩萨克住宅可以视作巨型的色彩构图,他所应用的艺术原理完全不同于传统重性建筑所应用的。密斯则并没有象柯布西耶一样排除了建筑实体性,而是同国噢材料和细部组成了可感知重量和厚度的分隔,内外贯通,非洞穴式操作。日本式色块建筑。日本是二维的,西方是三维,但是日本在二维限度内已经做到了极致。日本的易变性、简单性。“我们不会把每件东西只看成实体或需体两类,很远的物体常常看上去是平的。很多云彩的组合就可以看成以天空为背景的平面图形。”“最令人赞叹的是威尼斯总督府。与所有的建筑学原理相反,它上面的墙体沉重,下面全部剔透。然而这一点也没造成混乱,毫无头重脚轻的感觉。这是由于墙面用红白大理石组成的棋盘式图案而获得了这样的效果。”“谈到住宅设计,他在为波尔多市附近一个小镇佩萨克设计时曾说道:‘我要做富于诗意的东西。’而且他成功了。为了使构配件给人一种绝无重量的感觉,这些住宅表现出他竭尽全力的程度……而是在每个面刷上不同的颜色,这些颜色在转角处相交,例如浅灰色与天蓝色相接;倘若做得没有一点结构厚度的暗示,那么我们除了看到没有体积的几个色块外就毫无所见。盒子的体积和重量魔术般的消失了。”可以把这些住宅体会成一幅巨型的色彩构图。“日本有一种没有透视及阴影的绘画艺术,用奇异、无重量感的图形构成的一种线条及色彩的艺术。日本人用透视方式进行思考有困难,当他们把房屋画入图中时,房屋就变成一套抽象的线条。这也使现实的日本建筑别具一格。威尼斯建筑告诉我们如何在建筑中创造沉重的或轻巧的外貌。L.柯布西耶的佩萨克住宅可以视作巨型的色彩构图,他所应用的艺术原理完全不同于传统重性建筑所应用的。密斯则并没有象柯布西耶一样排除了建筑实体性,而是同国噢材料和细部组成了可感知重量和厚度的分隔,内外贯通,非洞穴式操作。日本式色块建筑。日本是二维的,西方是三维,但是日本在二维限度内已经做到了极致。日本的易变性、简单性。第五章尺度与比例“建筑有它固有的,天生的比例方法,那种认为在视觉世界里的比例可以像音乐中和谐的比例一样来体验是错误的。”希腊人认为,用纯数学比例做事会使灵魂感到愉快。(毕达哥拉斯)自古以来就有一种比例叫黄金分割。(五角星)柯布西耶根据黄金比发明了勒式模数。“然而,这栋建筑仍给观者以强烈的印象。当你穿过这栋大厦,漫步在巨大的柱子之间,往上抵达屋顶,就可看到一幅非凡的景象:巨大的烟囱及其他一些大型现浇混凝土构筑物确实成为环境的一部分,普通的房子相形之下尤显弱小。在马赛,还有另外几栋高层公寓,除了细部更精巧以外,看去不过是无数细部的罗列,而柯布西耶的房屋真是宏伟,为什么会这样呢?”关键在于下部结构不是按照人体尺寸划分的—那是在小单元体中才采用的—而是按一把与巨盒相适应的下层结构的巨尺来度量。作为设计师必须明白建筑相关的尺寸和比例。在建筑中尺寸和比例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常与音乐比较,追求和谐与不和谐所产生的作用,首先要把握好人的生理尺寸,以及人与周围事物的比例。处理好建筑与周围环境的比例关系。只有符合实际情况的尺寸和比例,才更适合人的生活,才算得上好的建筑。第六章建筑中的韵律一、二、一、二……这是每个人都能掌握的节奏,然而却是一个经典的例子,它体现了一种在自然界无处可找到的规则和精确度,而只有在人类所追求创造的秩序中才能找到。“韵律的体验很容易从一个人传给另一人……同时期住在同一个国家的人们常常具有同样的韵律感。他们以相同的方式运动,从相同的体验中接受愉快感。”“在建筑领域内,你也能够轻轻松松地体验到一些在严格的秩序中有巧妙变化的构图实例。这也许是一条古老大街上的一排住宅,在总的布局中,同一时期同类型的住宅一幢接一幢地盖了起来。这些房屋也是线条图中一个主题的变化。”哥特式教堂的开间又高又窄,不能单个被领会,只能作为一组连续的韵律被体验。“阿尔托想使更多的房间对着河流的景致,所以把立面做成一道波浪形的墙。这样就没有严肃的轴线,只有长厂的连续不断的韵律。这个韵律及建筑物粗琢的质感特征可能是大多数人最先注意到的两点。而更重要的是整个设计以建筑物的功能为基础,也就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房屋是为他们而建的……这栋大型的有活力的建筑物有它独特的韵律——现代学生宿舍的韵律。”麻省理工学院贝克楼。第七章质感效果作者又提出了一个两分法:表现建筑材料体现构造逻辑的一类,忽拢通一个面,包了所有的东西,不表现建筑材料本身和构造逻辑的一类。这是菜篮子和瓷器活的区别。“我们在建筑中不断发现有类似的两种倾向:一种倾向像篮子的粗糙形式强调构造;另一种如粘土器皿的光滑表面掩饰构造。有些建筑采用抹灰墙面,使人们只能看见粉刷表面;另外有些建筑物的砖墙不作粉刷,则露出有规则的砖缝。”柯布西耶马赛公寓,灰色混凝土柱子的表面特征,是在粗木模中浇注成的。阿尔托,麻省理工学院贝克楼,砖作的特色。格罗皮乌斯,包豪斯校舍,用浅色的光滑墙面和大面积玻璃产生质感效果是那个时代的新生事物。第八章建筑中的日光“最佳光线”所强调的是光的质量而非其它要素。在大多数人看来,好的光线意味着更多的光线,如果我们看一件东西看得不够清楚,我们只会要求更多的光线。然而,这常常是无济于事的,因为光的强度绝不像光线的质量那样重要。我们可以把建筑的采光形式总结为三种类型:明亮的敞厅、带天窗的房间以及侧面采光。“在没有倾斜的圆柱状的阳光照射进来时,光线均匀的散射着,并且产生了阴影。大理石地面铺得很漂亮,构成了由方形和圆形组成的图案。它接受绝大部分的光线,再充分的反射以增加其它暗部的亮度,使任何地方都没有漆黑的阴影,从而充分的塑造了建筑艺术的形体。”“……墙上打了许多大小窥视孔,但是到里面就展开成很大的、外窄里宽的白色洞口,产生很多反射光照进这个光线微弱的房间……高出于屋顶之上,貌似钟楼照明灯的东西实际上是在室内看不到的一些窗户,从这些窗户一片魔光洒落在那些半圆形小室的弯墙上。从而把祈祷着的注意力吸引住,朝着小室的圣坛处,向着上面光线最亮的地方。”光在烘托建筑方面还有很多方法和手段,积极的利用光线无疑会帮助建筑师表达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