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体行为积极性与激励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章个体行为积极性与激励第一节个体行为积极性概述一、个体行为积极性的一般概念行为是指有机体在环境刺激的影响下,所引起的内在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外在反映。人类行为分为两种:一种是动机性行为,另一种是非动机性行为。个体行为积极性是指直接影响人体活动的一种能动、活跃的心理状态。二、影响个体行为积极性的各心理要素之间的关系行为过程可以概括为:个体受到内外刺激产生需要,需要引起动机,动机支配行为,行为带来一定结果,结果导致需要的满足,行为结束,产生新的需要,开始新的行为。需要是人的行为积极性的内部原动力,是最基础的心理要素。动机是个体行为的直接推动力。但动机的强弱受人的需要的制约。需要转变为动机的基本条件是行为目标的出现。而行为目标产生于外部环境刺激与主体需要的相互作用中。第二节影响个体行为积极性的心理要素一、个体行为积极性的心理基础——需要(一)需要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又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心理活动状态或心理倾向。(二)需要的种类和特征1、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按需要的起源可以分为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自然性需要是有机体对维持生命和种族延续所必要的条件的需要。社会性需要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各种经验的积累所获得的一种特殊的需要。2.按照需要的对象可以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物质需要是指个体对物质对象的需求精神需要是人们对智力、宗教信仰、道德、文化艺术等方面发展条件需求的反映,它是一种对观念对象的需求,是以人的物质需要为基础的。需要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需要与生存发展的相关性2.需要的无限性3.需要的多样性4.需要的社会历史性二、行为积极性的直接动力——动机(一)动机的概念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行为,并使行为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二)动机产生的条件⒈需要的产生。这是动机产生的内部条件。⒉外在条件(刺激)——诱因。•它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三)动机的分类⒈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生理性动机是指在生物学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动机。也称为原始性驱动力。社会性动机在社会文化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动机。•⒉根据引起动机的原因,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来源于行为本身,即人对活动本身感兴趣,活动本身能使人获得满足,无需外力作用的推动,不必外加奖赏,完全出于自愿而活动。•外部动机是由自身活动以外的刺激(如纪律、奖惩等)而诱发出来的。⒊根据动机的作用,可分为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主导动机是指对行为起支配作用的动机。又叫优势动机。辅助动机是指个体行为不起支配作用的动机。(四)行为动机的测量方法⒈观察法在实际生活中,或是在控制的情况下,观察员工的行为,加以推论。⒉自陈法⒊投射法三、行为积极性的诱因——目标(一)目标的概念主观上的行为目标是人们行动所追求的结果在人们意识中的超前反映。(二)目标的功能⒈诱发功能⒉导向功能⒊激励功能⒋聚合功能(三)目标特性与行为积极性的关系⒈目标的价值与个体行为积极性的关系⒉目标实现的概率与个体行为积极性的⒊目标的远近对个体行为积极性的影响。⒋目标的清晰度对个体行为积极性的影响。⒌目标后效对个体行为积极性的影响。第三节激励过程一、激励的概念激励就是激发鼓励,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工作绩效=f(能力╳激励)二、激励的基本模式激励过程模式之一内容1、未满足、需要、愿望、期望3、需求满足2、目标明确之行为激励过程模式之二内容未满足的需求内外在部的的需刺要激动机生心理理紧张行为寻找解除紧张目标满紧足张需解要除新的需要引起产生达到未达到待到受到产生挫折更紧张积极行为消极行为(反馈)激励过程模式之三内容1、需要未满足2、寻找和选择满足需要的对策3、导向目标的行为与绩效6、重新考核和评价需要5、奖惩4、绩效评价7、满足激励过程模式之三人的行为的激励过程,就其本质来说,就是由刺激变量(目标、诱因等)引起机体变量(个体需要与动机等)产生激活与兴奋状态,从而引起积极的行为反应,实现目标,提高工作绩效。三、激励的类型1、根据激励内容,可以把激励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所谓物质激励就是从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出发,通过对物质利益关系进行调节,激发人的向上动机并控制其行为的趋向。所谓精神激励就是从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出发,对人的心理施加必要的影响,从而影响人的行为。2、根据激励的性质,激励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正激励就是当一个人的行为符合社会需要时,通过奖赏的方式来鼓励这种行为,以达到保持和增加这种行为的目的。负激励就是当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社会需要时,通过惩罚的方式来抑制这种行为,以达到减少或消除这种行为的目的。3、根据激励得形式,激励可分为内激励和外激励。内激励是由内酬引发的、源自于工作任务本身的激励。外激励是由外酬引发的,与工作任务本身无直接关系的激励。四、激励的影响因素1、激励时机2、激励频率所谓激励频率是指在一定时间里进行激励的次数激励频率与激励效果之间并不完全是简单的正比关系。要区别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激励频率,才能有效的发挥激励的作用。•对于复杂性强,比较难以完成的任务,激励频率应当高,对于比较简单、容易完成的任务,激励频率就应该低。•对于任务目标不明确、较长时期才可见成果的工作,激励频率应该低,对于任务目标明确、短期可见成果的工作,激励频率应该高。•对于各方面素质较差的工作人员,激励频率应该高,对各方面素质较好的工作人员,激励批率应该低。•在工作条件和人事环境较差的部门,激励频率应高;在工作条件和人事环境较好的部门,激励频率应该低。3、激励程度激励程度是激励量的大小,即奖赏或惩罚标准的高低。超量激励和不足量激励不但起不到激励的真正作用,甚至会起反作用,造成员工积极性的降低。五、激励与管理有效的管理应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需要。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