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国家重点公路威乌线辛庄子至邓王段高速公路第二合同段,途经利津和沾化两县,起迄桩号为K11+300-K22+700,主线长11.4km,设计路基宽度为28m,为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120km/h。桥涵设计汽车荷载:公路-I级;设计洪水频率,特大桥为1/300,其它桥梁及路基为1/100。本合同段内设中桥3座,小桥3座,通道18座,利津北互通立交1座,利津服务区1个。工程项目为路基、路面、桥涵、安全设施及预埋管线。本合同段共设3个平曲线,最小半径8000m;竖曲线22个,最小半径15000m;最大纵坡1.04%。路基最大填土高度为8.8m,最小填土高度为1.9m。特殊路基主要处理措施有压沟处理、高地下水位处理、高填预压和桥头路基。主线路面设计宽度2×11.75m,主线路面结构组合为4cm上面层+6cm中面层+8cm下面层+18cm上基层+18cm下基层+20cm低基层,面层间设沥青粘层,面层与基层间设沥青下封层。桥梁、通道结构形式:上部为预应力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简支板和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下部为薄壁台、肋板式台和柱式墩台,基础为桩基础。涵洞结构形式为圆管涵和箱梁。主要工程量:路基填土1560493m3,石灰改善土206741.8m3,压沟处理(40cm厚6%石灰土)9189.9m3,高地下水位处理(30cm厚砂砾层,上铺一层复合土工膜)砂砾16370.54m3、土工膜54899.63m2,高填预压(40cm厚6%石灰土,超填30cm厚土预压)石灰土19646.41m3、素土22913.64m3,桥头路基(40cm厚6%石灰土,粉喷桩)石灰土1123.54m3、粉喷桩99460m。路基面层、低基层202163m3,路面沥青混合料51239m3,水泥混凝土路面21792m3,沥青粘层571371m2,沥青下封层28568m2。中桥5座共329.04延米,小桥3座共74.5延米,通道22座(其中一座箱型通道),涵洞(线内外)50座796.17延米,钻孔灌注桩16266m,预制板1066片,以及其他附属工程。二、施工组织管理(一)施工组织机构根据本合同段工程的实际情况,我们进场后立即组建威乌线辛庄子至邓王段高速公路第二合同段项目经理部,并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廉政、质量、安全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各种管理体系。项目经理部对内指挥生产,对外负责合同履行及协调联系工作,对项目实行目标管理。项目经理部下设四部两室,即工程管理部、工程技术部、安全质量部、计划财务部、物资设备部、综合办公室和中心实验室,负责本合同段业务管理工作。项目经理部按工程项目设10个专业施工队伍,即桥梁施工一队、桥梁施工二队、路基施工一队、路基施工二队、路基施工三队、路面施工队、综合施工一队、综合施工二队、预制拌和场和沥青拌和站,负责合同段内各分项工程的施工。1、项目主要管理人员配备根据本工程需要,项目部主要配备人员为:项目经理1名,项目副经理2名,技术负责人1名,安全负责人1名,质检工程师2名,桥梁工程师3名,路基工程师2名,路面工程师2名,计划统计负责人1名,文明施工和环保负责人1名及其他管理人员。2、劳动力组织根据本合同段工程特点,按照分工明确,突出专业化施工,确保工程质量的原则。我们已从山西、福建等地抽调10支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路基、路面、桥涵等专业施工队参加本工程施工,并配备了具有多年公路施工和管理经验的人员进行施工管理。本合同段计划投入上千名工人。在施工过程中,一方面加强施工配套机械设备投入,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推动劳动生产力的进步;另一方面采用用工弹性制度,根据工程的进展合理安排劳动力。3、项目经理部职责项目经理部是实施本工程项目的组织指挥机构,负责与业主、监理及各级政府的业务往来,协调下属各施工单位之间的设备、人员、材料等资源的调配,解决施工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负责施工方案的制定,工程的控制测量、实验等技术工作,对本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安全、质量、进度等全面负责。项目经理部全权代表我公司履行合同义务和权利。(二)管理总体目标1、工期目标2005年3月1日开工,2007年12月31日竣工,计划工期34个月。2、质量目标全部工程项目达到《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公路沥青路面技术规范》(JTJF40—2004)及其他现行规范、标准中规定的技术标准,符合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2004)规定和满足设计图纸要求,分项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优良品率达93%以上。已完工的路基工程、基桩、桥涵浆砌片石及混凝土圬工等质量自检检测率达到100%。路基标高、宽度、线形及边坡坡度符合设计要求。路基分层填筑,填料、压实度及工后沉降符合现行规范和设计图纸的要求。砌体砂浆饱满,勾缝平顺,坚实美观。混凝土内实外光,无蜂窝、麻面,预留沉降缝、泄水孔符合设计要求。排水沟、急流槽等排水系统通畅,无积水淤泥现象。桥涵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混凝土内实外光,配筋正确,表面无蜂窝、麻面,颜色一致;防水层、台(涵)背填土及附属工程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涵洞进出口与上下游沟槽连接顺直,流水通畅,无积水淤泥。3、安全目标保证安全投入,采用积极稳妥的防范措施,防患与未然,遏制安全事故,杜绝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施工坚持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我们制定如下目标:(1)杜绝因工死亡和重大安全事故。(2)无等级火灾事故。(3)年轻伤率控制在1.2‰以内。(4)消灭人身重伤以上、机械大事故等一切责任事故的发生。4、费用控制目标提高管理水平,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加大技术含量,采用先进技术,提高投资效益,将费用控制在合同范围内。(三)施工任务划分与进度计划安排1、各施工队任务划分表2、主要控制点工期确定总工期非常紧张,为了确保工期和质量,确定了以下几个控制点(即节点)的目标:(1)2005年:完成路基土石方70%(高填方段全部完成);完成通道及涵洞;完成大中桥下部工程80%;预制板完成50%。(2)2006年:6月底完成剩余路基土石方;年底完成全部大中桥的施工;完成台背回填;完成路面低基层的50%;完成基层50%;完成沥青面层试验路段。(3)2007年:8月底完成油面;10月底完成合同内所有工程。3、各分部工程施工计划(1)施工准备:2005年3月1日至2005年4月30日,计划时间为两个月。(2)路基土石方工程:2005年5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计划时间为14个月。(3)路面底基层、基层:2006年4月15日至2007年5月31日,计划时间为13个半月。(4)路面面层:2007年4月15日至2007年8月31日,计划时间为4个半月。(5)通道、涵洞工程:2005年5月1日至2005年11月15日,计划时间为6个半月。(6)防护与排水工程:2005年7月1日至2006年10月31日,计划时间为16个月。(穿插施工)(7)桥梁工程:2005年5月1日至2006年11月30日,计划时间为19个月。(8)竣工整理及移交(含资料):2007年11月1日至2007年12月25日,计划时间为2个月。(四)施工准备1、驻地建设项目部驻地建设已完成,并达到业主的要求和施工的需要(k18+100右侧500m处),各施工队驻地主要以租用沿线民房为主。2、实验室建设根据合同要求和施工需要,项目部建立了中心实验室,实验室各种实验设备已全部安装调试并标定完。(仪器设备见附表)3、技术准备进场后我们组织技术、管理人员进行了现场详细调查与地质勘查;现场桩橛交接埋设与复测;各种工程材料的调查与合格性测试分析及砼、砂浆配合比选定;同时组织施工技术人员认真阅读、审核施工图纸和施工规范,编写审核报告;进行临时工程设施建设的具体设计;编写各种针对性的施工措施;结合工程施工特点,编写技术规范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4、临建设施施工(1)临时便道施工便道考虑到使用的车型,宽度取5.0m,横坡为4%,交汇口宽8.0m,长20.0m,结构基本为泥结碎石,在遇到既有排水,灌溉沟渠时设临时涵洞进行过度。下部地基在原有地面上垫高20~30cm,采用震动压路机压实,上铺40cm天然级配砂砾做基层,面层10~15cm泥结砂砾,含泥量要求在30%~40%之间,用20t震动压路机压实。(2)临时用水在预制拌和场和利津北互通立交桥附近分别打一眼深400米的机井,其余工地现场设容量不小于25立方米的蓄水池,现场配2辆拉水车供应日常用水。(3)临时用电在预制拌和场和利津北互通立交桥附近分别利用附近高压线设置500KVA的变压器一台,同时在预制拌和场装备200KW柴油发电机,各队均配备30KW发电机备用。三、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案、施工方法(一)路基工程1、工程概况本合同路基土方均为借土填方。由于沿线土质为粉质粘土,为提高土的CBR值,在路槽底部以下60cm采用掺灰处理,自上而下分三层,每层20cm,掺灰剂量分别为5%,6%,6%。主要工程量有:路基清理与掘除510270.37m2,借土填方1560493m3,结构物台背回填37115.43m3,灰土处治206741.78m3。特殊路基处理有以下几种:(1)池塘对一般的池塘、苇塘采用了排水清淤后换填的处理方案,换填料采用50cm厚片石+40cm厚石灰土+一般路基上。对坡脚深入池塘内路应采用40cm厚浆砌片石防护,防护到常水位以上0.5m。(2)沟渠密集及压大沟(坑)沿线地表水系较发育,沟渠密布。沟渠应排水清淤后采用一般路基填筑土分层压实填平。对沟渠特别密集及较宽较深的沟(坑)应填平并与周围地表一起压实后,在地表上铺40cm厚6%石灰土,压实后再进行路基的填筑。主要段落有:K16+950~K17+040K17+060~K17+130K17+317~K17+720(3)高地下水位根据地质勘探资料,沿线地下水位埋深在0.60~3.20m之间,为隔断毛细水位上升,保证路基处于干燥状态,对路基填土高度小于2.5m路段,在路基底部设30cm厚砂砾层,其上铺一层复合土工膜。主要有:K16+950~K17+040K17+060~K17+130K17+317~K17+720(4)盐渍土根据地质勘探资料,全线均为硫酸盐渍土或一硫酸盐渍土,其中①K12+100~K12+650;②K21+100~K21+470;③K25+020~K25+110;④K37+130~K37+610;⑤K54+320~K55+830附近为中盐渍土,其它为弱盐渍土,针对本路段的盐渍土,设计时采用下处置措施①适当抬高路基,减少进入路基上部的水分和盐分;②尽可能提高路基压实度;③加强路基路面的排水设计,防止路基以外的水侵入路基范围内;④根据土颗粒分析,计算出盐分上升的高度不超过3m,因此对路基填土小于3米路段,在路基底部设30cm厚砂砾层,其上铺一层复合土工膜;对路基高度大于3m的路段,未对地基进行专门的特殊处理。主要有:K12+200~K12+350互通AK0+800~K1+093.974K20+900~K21+200(5)高填土路基沿线土质主要为粉质黏土,普遍存在地基承载力不足,设计中对路基填土高度大于等于6m路段,在路基底部设40cm厚石灰土垫层.设计中对路基填土高度小于30cm厚土预压,预压期不小于180天,其中30cm为施工预压期预固沉降量。主要有:K15+130~K15+175K17+850~K18+052.394K18+321.755~K18+368.935K18+406.873~K18+620K18+090.333~K18+321.755AK0+140.326~K0+235CK0+220~K0+307.808(6)桥头路基结构物与台后路基的不均匀沉降是导致桥头跳车的主要原因.为减少不均匀沉降,对桥头填土高度大于等于5m的大中桥,分离立交桥头地基采用了粉喷桩处理。主要有:K18+005.214~K18+052.394,K18+090.333~K18+137.513K18+321.755~K18+368.935K18+406.875~K18+45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