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基础课程标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统计学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代码:统计学基础总学时数:80学时适用专业:高等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类各专业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1、统计学基础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必修课程。在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并应用统计学的基本知识;熟悉一些常用的重要理论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作,提高学生对社会经济问题的数量分析能力。2、统计学基础是职业基本能力课程,培养学生拿到统计职业资格上岗证,适应统计岗位工作,操作技能达到本专业上岗标准。(二)课程定位统计学基础在我院的课程定位是职业能力课,会计电算化、物流、统计、市场营销等专业都将统计学基础作为必修课开设,随着人们对对口升学、统计职业资格上岗证、统计师职称考试的重视,统计学基础知识更显重要,统计学基础对于学生就业、职业素质养成和职业能力培养方面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统计学基础需要以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高等数学等知识为基础,熟练运用计算器或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在知识体系上,作为国民经济核算的内容。它是后续的企业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预算会计等课程必备的基础,为后续课程提供定量分析技术。(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以行业专家对经济管理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以任务驱动、就业为导向,根据高等职业院校经管类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特点设计的。课程具体包括:总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综合指标、抽样推断、相关与回归、统计指数、时间数列分析、统计预测等内容。课程设置是从统计总论入手,以统计工作的四个阶段,即: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为主线,最后撰写分析报告。课程根据上述过程和内容安排设定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职业岗位的培养。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在工作任务引领下,以教师讲授、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学生实训、学生实践、上网查阅资料等形式展开教学。在加强课堂教学中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同时,应加强教学的实践和实习2环节,对于相对数、平均数、标准差、方差、抽样误差、区间估计、相关系数、回归直线方程、假设检验等实用性内容应加强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要求学生做学结合、边学边做,以培养学生胜任统计业务操作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统计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该岗位实际运用需要,并为学习掌握其他相关专业主干课程做好铺垫。本课程建议总课时80学时,其中社会实践和实训约占40%。二、课程基本目标(一)知识目标:学生应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活动,了解并运用统计学基础的相关知识,掌握处理统计基本业务的能力。通过实训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统计工作的过程。让学生首先学会统计设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计算分析资料,最后撰写分析报告。从而使学生对统计工作的整个流程得到一个全真认识,使学生掌握统计分析方法,提高解决经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职业技能目标:能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能举实例说明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指标体系、变异、变量能够区分总体与总体单位、标志与指标、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变异与变量能进行简单、小型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能进行简单、小型的统计调查能够进行调查问卷设计能应用划记法、过录法进行统计汇总能进行审核资料能根据所给资料编制变量数列能对统计表的宾词指标进行设计能编制统计表能绘制直方图、折线图能用总量指标对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计算能区别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总体单位总量与总体标志总量能用各相对指标对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计算能用各平均指标对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计算能用标志变异指标对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计算知道如何进行假设检验能计算重复简单随机抽样的有关总体、样本指标能计算不重复简单随机抽样的有关总体、样本指标3能根据有关资料进行必要抽取数目的计算能根据有关资料进行点估计、区间估计能计算逐期增长量、累积增长量能计算绝对数时间数列的序时平均数能计算相对数时间数列的序时平均数能计算平均数时间数列的序时平均数能综合运用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进行动态分析能够用时距扩大法、移动平均法、最小平均法测定和分析现象变动的长期趋势能用按月(季)平均季节指数法测定季节变动能够根据所给资料编制总指数、数量指标指数、质量指标指数并进行分析能够根据所给资料进行指数体系的两因素、三因素分析能够利用统计指数体系去估计推算能够根据所给资料进行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的计算与分析能够根据所给资料进行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的计算与分析能够编制相关表、绘制相关图能够用积差法计算相关系数能够根据相关系数,判断现象间的相关程度能够用最小二乘法确定直线回归方程,进行统计预测能撰写简单的分析报告能够用估计标准误去分析回归方程的代表性大小能熟练运用计算器或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的能力(三)职业素质养成目标: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调查能力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运用统计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勤学好问、诚实、严谨、细心的治学态度逐步树立运用统计参与管理的观念和意识(四)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统计从业资格助理统计师统计师4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专业课程(含课内实践)课程内容和要求序号单元(工作任务模块或实训项目)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活动设计参考课时1总论知识目标:1.了解统计的发展简史2.了解统计的基本职能3.理解统计学的研究对象4.理解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5.理解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6.掌握统计的含义7.掌握统计工作过程8.掌握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能力目标:1.知道如何应用大量观察法2.能举实例说明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指标体系、变异、变量3.能够区分总体与总体单位4.能够区分标志与指标5.能够区别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6.能够区别变异与变量1.多媒体演示:教师将统计的发展史、统计工作过程、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等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和讲解。2.任务驱动:由两名学生扮演调查人员,其他同学扮演被调查者。调查人员确定调查对象、设计调查内容、进行调查、进行汇总、进行分析;被调查者配合回答,然后可以互换角色。3.讨论:学习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统计?统计的含义;大量观察法的应用。4.案例分析:举实例说明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指标体系、变异、变量,使学生能够区分总体与总体单位、标志与指标、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变异与变量。5.学生课下上网查询:统计发展史、统计在经济领域的应用。4知识目标:1.掌握统计调查问卷设计的一般要点2.掌握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程序1.多媒体演示:教师将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统计调查问卷设计的一般要点制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和讲解。52统计设计能力目标:1.能进行简单、小型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2.能够进行调查问卷设计2.任务驱动:教师布置调查题目,由学生扮演调查人员,进行设计统计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设计。3.课下拟定调查方案:调查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身体状况;调查消费情况;调查企业用人情况等4.课下拟定统计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身体状况;调查消费情况;调查企业用人情况等6.课下学生上网查询:调查问卷43统计调查知识目标:1.了解统计数据来源的两个方面2.了解普查的组织工作及注意事项3.理解统计调查的分类4.理解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5.掌握统计调查的概念6.掌握各种统计调查方法的概念、特点和适用条件。能力目标:1.能编制统计台帐2.知道如何普查3.能进行简单、小型的统计调查1.多媒体演示:教师将统计调查的分类、各调查方法的概念和特点等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和讲解2.任务驱动:教师布置调查题目,由学生扮演调查人员,选择统计调查方法。3.案例分析:举实例说明各种统计调查方法的概念。4.分组讨论:讨论各种统计调查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条件。5.课下社会实践:调查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身体状况;调查消费情况;调查企业用人情况等6.学生上网查询:统计法、统计调查制度、人口普查等资料。464统计整理知识目标:1.了解统计整理的概念2.了解统计汇总的概念3.了解手工汇总的折叠法、卡片法4.了解统计数据的审核内容5.理解组距、组数、组限、频数、频率的含义6.掌握统计整理的程序7.掌握统计分组的意义和作用8.掌握品质分布数列的概念、变量数列的概念9.掌握统计汇总的划记法、过录法10.掌握统计表的结构能力目标:1.知道钟形分布、U形分布、J形分布的特征,尤其是正态分布2.能应用划记法、过录法进行统计汇总3.能进行审核资料4.能根据所给资料编制变量数列5.能对统计表的宾词指标进行设计6.能编制统计表7.能绘制直方图、折线图8.能应用计算机进行统计汇总1.多媒体演示:教师将统计整理的程序、各汇总方法的应用、统计分组的意义和作用、各概念、编制变量数列、统计表的结构及设计要求、统计图等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和讲解2.任务驱动:教师布置调查题目,由学生扮演调查人员,进行统计整理工作。3.案例分析:举实例说明各种手工汇总方法;资料的审核;编制变量分布数列,从而理解组距、组数、组限、频数、频率的含义;正态分布。4.讨论:教师举实例后,学生讨论手工汇总方法的应用范围、正态分布的应用。5.实训:应用划记法、过录法;编制变量数列;编制统计表;绘制直方图、折线图。6.实验上机:用计算机进行统计汇总。65统计综合指标知识目标:1.了解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2.了解是非标志的平均数和标准差3.理解计算和应用相对指标的原则4.理解算术平均数的主要数学性质5.掌握总量指标的概念6.掌握时期总量、时点总量的概念及区别1.多媒体演示:教师将计算和应用相对指标的原则;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计算公式等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和讲解2.任务驱动:教师布置资料,由1277.掌握总体单位总量、总体标志总量的概念及区别8.掌握各相对指标的概念、计算方法9.掌握平均指标的概念10.掌握各平均指标的计算方法11.掌握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12.掌握全距、平均差、标准差、标注差系数的计算方法能力目标:1.知道总量指标相对指标结合运用原则、多个指标结合运用的原则2.能用总量指标计算和分析实际问题3.能区别总体单位总量与总体标志总量4.能区别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5.能用各相对指标计算和分析实际问题6.能用各平均指标计算和分析实际问题7.能用标志变异指标计算和分析实际问题学生进行统计指标的计算与分析,从而解决实际问题。3.案例分析:举实例说明时期总量、时点总量的概念及区别;总体单位总量、总体标志总量的概念及区别;各相对指标的概念、计算方法;平均指标的概念;各平均指标的计算方法;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4.讨论:教师举实例后,学生讨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结合运用原则、多个指标结合运用的原则5.实训:应用计算器或计算机计算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6抽样推断知识目标:1.了解抽样推断的作用2.了解重复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3.了解不重复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4.理解有关抽样技术的概念5.理解假设检验的概念、意义和程序6.掌握抽样推断的含义7.掌握抽样推断的几个基本概念8.掌握重复简单随机抽样方法9.掌握不重复简单随机抽样方法10.掌握点估计方法、区间估计方法1.多媒体演示:教师将有关抽样技术的概念、抽样推断的含义、抽样推断的几个基本概念、点估计方法、区间估计方法等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和讲解。2.任务驱动:教师布置资料,由学生进行抽样平均误差、抽样极限误差的计算,进行点估计和区间估计分析,从而解决实际问题。3.案例分析:举实例教授重复简单随机抽样、不重复简单随机108能力目标:1.知道如何进行假设检验2.能计算重复简单随机抽样的有关总体、样本指标3.能计算不重复简单随机抽样的有关总体、样本指标4.能根据有关资料计算必要抽取数目5.能根据有关资料进行点估计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