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核心素养教案)第八单元-第23讲-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23讲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一、考纲要求:1.稳态的生理意义(Ⅱ)。2.体温调节、水盐调节(Ⅱ)。二、教学目标:1.能说出内环境的组成与稳态的意义2.内环境的概念及其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3.概述内环境的理化性质4.举例说明内环境的作用素养培养目标:1.生命观念:通过掌握内环境的组成与稳态,从而理解生命的发展规律。2.科学思维:通过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对稳态的影响,提升分析生物生命特征的能力。3.科学探究:通过模拟对内环境中缓冲物质的实例分析,提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4.社会责任:通过掌握内环境对健康影响的内容学习,形成关注社会、关注人体健康的理念。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内环境的组成与稳态内环境的各个组成成分,以及理化性质2.教学难点: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考点一内环境的组成与稳态(一)知识梳理:(学生自主看书填空、课堂学生间交流反馈纠正)1.体液的组成小贴士与内环境有关的3组易混名词(1)血液≠血浆。①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②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2)血红蛋白≠血浆蛋白。①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是红细胞内的重要成分。②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是血浆的成分。(3)内环境≠体内液体。①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②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2.内环境的概念及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2)内环境三种成分的转化3.内环境的成分(1)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2)组织液、淋巴、血浆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溶质微粒数目越多,渗透压越大。(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pH之所以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2-4等离子有关。(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_℃左右。5.内环境的作用完善下图所示内容,概括内环境的作用(1)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2)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6.内环境的稳态(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2)实质: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需要各种器官、系统协调一致的运行,主要依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稳态遭到破坏的原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7.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渗透压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2)适宜的温度和pH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3)正常的血糖水平和氧气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8.内环境稳态的实例分析(1)血浆pH调节的过程(2)渗透压变化引起的组织水肿(二)基础训练(课前完成,课上提问):讲义P180(三)拓展(教师精讲)下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据图分析:(1)图1中的甲、图2中的A和图3中的a分别代表什么?提示组织液、血浆、淋巴。(2)说出根据单双箭头判断内环境成分的技巧。提示单方向(箭头)①淋巴形成:组织液―→淋巴②淋巴流向:淋巴―→血浆双方向(箭头)①组织液血浆②组织液细胞内液(3)细胞外液中溶质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为什么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提示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数。蛋白质含量虽高,但蛋白质分子质量较Na+与Cl-大得多,数目远少于Na+与Cl-。四、课堂精练:学生当堂完成,互评,教师协助精练一内环境成分的判断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B)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血红蛋白和氨基酸⑤胃中的牛奶⑥口服的抗菌药物⑦肌肉注射青霉素A.②③⑦B.②④⑥C.①②③⑦D.③⑤⑦精练二内环境稳态相关图表的分析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①②③中温度、渗透压及pH的相对稳定B.③中的水都来自②C.④中的呼吸作用最终产物既可能影响内环境稳D.②中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含量有关考点二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一)知识梳理:(学生自主看书填空、课堂学生间交流反馈纠正)1.体温调节(1)人体的产热和散热①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产热的主要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②人体的散热主要是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气、排尿和排便等,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2)体温调节的结构名称位置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大脑皮层温度感受器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3)体温的调节过程①体温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②寒冷条件下参与产热的激素有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前者的分泌是由下丘脑的传出神经调节的,后者的分泌是由下丘脑和垂体分级调节的,两种激素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③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是下丘脑,产生冷热感觉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2.水盐平衡的调节(1)调节中枢:下丘脑。(2)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3)相关激素:在水分调节中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量减小。(4)调节过程(二)基础训练(课前完成,课上提问):讲义P182(三)拓展(教师精讲)下图表示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过程,据图分析:(1)图中字母表示的分别是什么激素?提示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d是抗利尿激素。(2)在寒冷环境中,皮肤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提示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等。(3)以小鼠为实验材料,验证下丘脑是水盐调节的中枢。写出实验思路。提示将小鼠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实验组破坏下丘脑,对照组不作处理,两组供给相同的水量,测定各自的尿量。四、课堂精练:学生当堂完成,互评,教师协助精练一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的过程分析人在寒冷环境中,身体不会发生的变化是(B)A.皮肤毛细血管收缩B.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C.汗腺分泌活动减弱D.散热量增加精练二体温和水盐调节的实验探究题(2017·全国Ⅱ,30)将室温(25℃)饲养的某种体温为37℃的哺乳动物(动物甲)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放入41℃环境中1h(实验组),另一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对照组)。期间连续观察并记录这两组动物的相关行为。结果:实验初期,实验组动物的静卧行为明显减少,焦虑不安行为明显增加,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实验组动物皮肤的毛细血管会________,汗液分泌会________,从而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2)实验组动物出现焦虑不安行为时,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会____________。(3)本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将室温饲养的动物甲置于0℃的环境中,该动物会冷得发抖,耗氧量会________,分解代谢会________。答案(1)舒张增加(2)增加(3)作为空白对照,用以分析实验组由于温度改变引起动物行为的变化(或排除41℃以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保证本实验的结果是由41℃引起的)(4)增加加快(或增强)六、布置作业:1.讲义:P184重温高考,演练模拟2.课时作业:P3453.选做:P346七、教学反思: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