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态平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一)水的平衡饮水食物物质代谢有氧呼吸脱水缩合肾脏排尿皮肤排出(无明显出汗时的蒸发水)肺排出大肠排出(未被吸收的水)消化液饮食摄入量=排出量一般情况下,夏天尿少,冬天尿多,为什么?蛋白质DNARNAATP多糖合成二、水的平衡摄入量/ml排出量/ml来自饮水1300来自食物900来自物质代谢300由肾排出1500由皮肤排除500由肺排出400由大肠排出100共计2500共计2500(二)无机盐的平衡肾脏排尿皮肤排出大肠排出摄入量=排出量Na+K、Na++(未被吸收的部分)食物K的排出特点++Na的排出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不吃也排K、Na++和水的主要排出途径:肾脏排尿尿的形成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管肾小球肾小囊尿液的形成肾单位功能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原尿(水葡萄糖无机盐尿素尿酸)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终尿(水无机盐尿素尿酸)血浆(蛋白质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尿酸)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的渗透压越高。其大小由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分子或颗粒多少决定,与分子种类、大小无关。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尿量+分泌释放大脑皮层渴觉喝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水平衡调节——神经-体液调节尿量减少饮水不足或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正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增加饮水请解释:大量饮用清水后,尿量增多的原因是什么?大量饮用清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与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练习水调节1、指标:渗透压2、方式:神经-体液调节3、参与器官:下丘脑—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分泌激素)垂体——释放激素肾脏4、参与激素:抗利尿激素——促进水重吸收2、无机盐平衡的调节血钾和血钠含量平衡血钾升高或血钠降低肾上腺++醛固酮+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Na+分泌K+血钾降低、血钠升高盐调节1、指标:盐浓度2、方式:神经-体液调节3、参与器官:肾上腺、肾脏4、参与激素:醛固酮——保钠排钾都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的3.水和无机盐平衡共同特点血糖调节1、指标:血糖浓度2、方式:神经-体液调节3、参与器官:胰岛、肾上腺、下丘脑(神经中枢)肝脏、肾脏4、参与激素:胰岛素(唯一能降血糖)、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人的体温及其调节6、人体体温相对恒定的机制产热散热物质代谢肝脏(安静时)骨骼肌(运动时)皮肤直接散热蒸发散热:汗(高温散热)辐射对流传导产热=散热体温调节的过程皮肤毛细血管细胞中有机物氧化放能,以肝脏骨骼肌为主呼吸排尿排便意义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低温麻醉:寒冷及炎热环境中机体产热与散热情况比较(1)寒冷环境中机体产热与散热情况分析:环境温度低,机体通过皮肤直接散热较多(辐射、对流多),人感到寒冷,即是散热速度快、散热多的表现.此时机体只有通过减少散热如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使毛孔缩小等),并增加产热(如骨骼肌不自主颤栗、立毛肌收缩、肾上腺素及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以促进代谢产热等),方可使产热量与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从而维持体温相对恒定。(2)炎热环境中机体产热与散热情况分析:当环境温度较高时,虽然皮肤血管舒张,散热有所增加,但由于外界温度高导致传导、及对流或辐射所散失的热量大大减少,因此,此时散热量仍较少,即机体产热大于散热,因此欲维持产热与散热的动态平衡,必须通过汗液蒸发方式增加散热量,方可使体温相对稳态当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当人处于炎热环境中时传出神经散热量减少皮肤血管收缩,血流减少,汗腺几乎停止活动传入神经刺激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皮肤温觉感受器刺激传入神经肾上腺素立毛肌收缩骨骼肌战栗产热量增加体温恒定传出神经皮肤血管舒张,血流增加汗腺分泌增加散热量增加体温恒定皮肤对寒冷和炎热的反应皮肤对寒冷的反应血管收缩几乎不排汗立毛肌收缩散热量减少皮肤对炎热的反应血管舒张大量排汗立毛肌舒张散热量增加散热量立毛肌血管汗腺鸡皮疙瘩6.人体在冷热环境中的功能障碍原因: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产生的热量不足以补偿散失的热量,引起体温降低.(冻疮:皮肤血管持久性收缩引起)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产热多而散热困难,引起体温升高.(中暑)体温调节1、指标:体温2、方式:神经-体液调节(炎热时只有神经调节)3、参与器官:感觉器:皮肤、内脏和黏膜、神经中枢:下丘脑效应器:肾上腺、骨骼肌、立毛肌、皮肤毛细血管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关系机体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叫神经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但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方式,二者有着不同的特点。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地位作用途径反应速度作用时间作用范围主辅反射弧通过体液运送迅速、准确比较缓慢短暂较长比较局限比较广泛比较项目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血糖的调节问题: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机体内的血糖含量是怎样保持相对稳定的?运动员开始奔跑后,血糖因不断氧化分解供能而含量下降,这时形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使血糖含量恢复正常;奔跑过程中,当肝糖元分解殆尽,就转化为葡萄糖并进入血液,以保持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脂肪等非糖物质肝糖元分解2、血糖调节全过程示意图血糖升高血糖降低下丘脑某一区域胰岛B细胞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胰岛素分泌增多肾上腺髓质下丘脑另一区域胰岛A细胞-+血糖80~120mg/dL消化吸收分解转化氧化分解合成转变食物中的糖类肝糖元非糖物质CO2+H2O+能量肝糖元肌糖元脂肪、某些氨基酸等细胞(2)若血糖含量过低(50~60mg/dL),会出现头昏、心慌、四肢无力等,严重时会导致昏迷甚至死亡。(1)正常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能保持动态平衡,血糖含量在80~120mg/dL的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3)若血糖含量过高(高于160~180mg/dL),会使葡萄糖从肾脏排出,形成糖尿,造成体内营养物质流失,有损健康。血糖降低肾上腺髓质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a肝糖元分解b非糖物质转为糖②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主要作用于肝脏血糖80~120mg/dL消化吸收分解转化氧化分解合成转变食物中的糖类肝糖元非糖物质CO2+H2O+能量肝糖元肌糖元脂肪、某些氨基酸等细胞胰高血糖素作用原理促进肝糖元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肾上腺素作用原理:促进肝糖元分解为葡萄糖结果:血糖升高下丘脑肾上腺素肝细胞并在细胞中(二)血糖的平衡的调节1、血糖调节的方式(1)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胰岛素肝脏肌肉脂肪等组织细胞促进血糖进入a合成糖元b转变为脂肪、某些非必须氨基酸c氧化分解下丘脑a肝糖元分解b非糖物质转化抑制①胰岛素——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血糖80~120mg/dL消化吸收分解转化氧化分解合成转变食物中的糖类肝糖元非糖物质CO2+H2O+能量肝糖元肌糖元脂肪、某些氨基酸等细胞结果:血糖降低糖尿病人的血糖含量高于160~180mg/dL,尿中含有葡萄糖。糖尿病人之所以出现高血糖和糖尿,原因是: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不足的后果是:使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细胞内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同时肝糖元分解的和由非糖物质转变来的葡萄糖增多,因而出现高血糖。切记也是两方面高血糖:空腹时血糖含量超过130mg/dL叫做高血糖。当血糖含量高于160~180mg/dL的范围时,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这叫做糖尿。班氏试剂与葡萄糖沸水浴显砖红色。(三)糖尿病及其防治4、糖尿病人症状有:(1)由于细胞内供能不足,患者总是感觉饥饿而多食;多食又进一步使血糖来源增多,从而使血糖含量继续升高,当血糖含量高于160~180mg/dL,就会出现糖尿。(2)糖尿病人在排出大量糖的同时,也带走了大量水分,于是会出现多尿、口渴、多饮的现象。(3)由于糖氧化供能发生障碍,体内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加强,导致机体逐渐消瘦,体重减轻。多食多尿、口渴、多饮、消瘦,体重减轻注意: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调节的三方面①最重要的因素是血糖浓度②两种激素调节的关系a当血糖含量升高时,胰岛B细胞活动增强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分泌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b当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活动增强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分泌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③神经调节,下丘脑不同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或抑制相关激素的分泌总之,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与胰高血糖素的升血糖作用相互拮抗,共同调节糖代谢,使血糖含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8、糖尿病治疗措施:尚无根治方法,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调节和控制饮食并结合药物的方法进行治疗。(1)对轻度糖尿病患者,通过调节和控制饮食、配合口服降血糖药物,就可达到治疗目的。(2)对于较重糖尿病患者,除控制饮食外,还需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能口服吗?(3)对于肥胖糖尿病患者,除上述治疗外,还应限制能量物质的摄入,加强体育锻炼。9、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应注意以下三点:(1)不吃糖、蜂蜜、巧克力、香蕉和糕点等食物;(2)少吃含糖类较多的食物,如马铃薯、藕、芋头等,少吃肥肉、油炸食品等;(3)多吃一些含膳食纤维多的食物,如粗粮和蔬菜等。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