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自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批准设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以来,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经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为增强企业(行业)实力发挥了重要作用。西安交通大学是全国最早倡导并开展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的试点院校之一,为保证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和我校经过近10年的实践和探索经验,特制定本方案。本培养方案制定的指导思想是“规范管理,注重过程,强化监督”。通过培养方案的实施为我国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和输送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一、培养目标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它与工学硕士处于同一层次,但侧重于工程应用。工程硕士按工程领域进行培养,每个工程领域都有较宽的学科覆盖面。通过正规、系统的培养环节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强调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愿为企业服务的敬业精神,使得学位获得者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掌握某一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以及管理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二、报考与录取报考人员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或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2.获得学士学位后具有3年以上工程实践经验;或获得学士学位后工作经历虽未达到3年,但具有4年以上工程实践经验;或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且具有4年以上工程实践经验,但报考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集成电路工程、软件工程等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工作年限的限制。3.工作业绩突出。考试与录取在职人员考生除需参加全国组织的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的入学考试外,还应参加学校组织的报考专业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考试(含面试)。考试重点考核考生对本领域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解决本领域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依据当年国家有关招生政策,根据考生入学考试成绩(含面试),择优录取。三、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在职人员以进校不离岗方式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入学后在规定时间内在其指导教师指导下按相应工程领域培养方案的规定制定本人的培养计划。按培养计划的要求进行正规和系统的培养。2培养计划中规定学分数不少于32学分,其中课程学习总学分为28学分,必修环节4学分。课程学习由学位课和选修课两部分组成,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8学分。学位课程由外国语(5学分)、政治类(2学分)、工程数学类(2学分)、计算机技术类(2学分)及本领域技术基础主干类课程组成;必修环节包括:学科前沿讲座2学分,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1学分,论文中期检查1学分。选修课程学院根据当年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背景及生源单位要求等情况确定。政治类课程主要讲授科学方法论内容;外国语由基础外语(3学分)和专业外语(2学分)两部分组成。基础外语以英语写作和科技论文阅读为主。学科前沿讲座必须至少听够8次以上方可获得2学分,其中至少有5次是在学校内进行;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必须以书面方式向所在学院提交,并由学院组织答辩审查通过后方可获得1学分,阅读文献最少篇数由各学院指定;论文中期检查由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交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并由学院组织答辩审查通过后方可获得1学分。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和论文中期检查报告由学院保管,学校负责检查。文献综述与选题时间和论文中期检查时间,论文中期检查时间与学位论文答辩时间均至少间隔6个月以上。文档不全或不符合规定者,学校不予受理其学位申请。工程硕士生学习年限从入学到获得硕士学位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攻读学位期间在学校本部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得少于半年。学院负责对每个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返校时间进行记录,满足规定的返校学习时间者方可申请学位答辩。四、学位论文与学位授予学位论文由校内导师与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内经单位推荐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来自企业的导师称为“合作导师”,由学院按程序办理聘任手续。1.学位论文选题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论文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论文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选取:⑴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与应用;⑵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的研制与开发;⑶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国外先进技术项目;⑷与工程紧密相关的应用基础性研究、预研专题;⑸一个较为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或工程管理项目的规划或研究;⑹工程设计与实施。2.学位论文形式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工程设计或研究论文。论文主要应包括以下部分:⑴中英文摘要、关键词;⑵独立完成与诚信声明;⑶选题的依据与意义;⑷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⑸论文主体部分:研究内容、设计方案、分析计算、实验研究等;⑹结论;3⑺参考文献;⑻必要的附录(包括企业应用证明、项目鉴定报告、获奖成果证书、设计图纸、程序源代码、论文发表等);⑼致谢。3.学位论文内容要求⑴文献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或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⑵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所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能在某方面提出新见解;⑶论文工作应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有一定的技术难度,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⑷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工作量饱满,一般应至少有一学年的论文工作时间;⑸论文写作要求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版式规范;⑹对不同领域或形式的论文,具体要求如下:A.工程设计类论文,应以解决生产或工程实际问题为重点,设计方案正确,布局及设计结构合理,数据准确,设计符合行业标准,技术文档齐全,设计结果投入了实施或通过了相关业务部门的评估;B.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类(包括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预先研究、实验研究、系统研究等)项目论文,综合应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分析过程正确,实验方法科学,实验结果可信,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C.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为主要内容的论文,要求需求分析合理,总体设计正确,程序编制及文档规范,并通过测试或可进行现场演示;D.侧重于工程管理的论文,应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研究成果应具有一定经济或社会效益,统计或收集的数据可靠、充分,理论建模和分析方法科学正确。4.学位答辩工程硕士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内容且成绩合格、完成学位论、通过预答辩后,方可进行论文评阅、答辩。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必须由二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担任(含副高),其中一位是在实际工作部门工作的相关专业领域的校外专家。在两位评阅人均同意组织正式论文答辩的前提下,方可进行正式答辩。学位论文答辩由学院按有关规定统一组织。工程答辩委员会由三至五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含副高)专家组成,其中一位是在实际工作部门工作的相关专业领域的校外专家。答辩委员会由三人组成时其指导教师不得担任答辩委员。5.学位授予工程硕士生按要求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完成培养计划各环节要求、成绩合格、通过正式学位论文答辩并参加学校组织的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后,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证书格式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制定,学位获得者的学位证书由学校颁发。五、2007年及之后入学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执行本培养方案。4机械工程领域代码:430102一、机械工程领域适用范围及内容机械工程领域主要研究:先进制造技术、微纳制造工程与微器件开发、现代设计与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机械设备状态监测与控制、数控技术与机电控制方向、生物制造、摩擦学系统工程、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及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智能管理及智能控制、机电液系统的计算机控制、流体润滑理论及轴承技术、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振动噪声控制等相关方面的科学与工程技术。本工程领域与信息与通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工程、电气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物理学、力学、生物医学工程、航空航天工程、工业工程等工程领域均有紧密的联系。二、主要研究方向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2.机械电子工程3.机械设计及理论三、学位课程设置序号课程名称学分备注1自然辩证法概论2必修13学分2基础英语33专业英语24计算方法25计算机技术及应用26工业工程27软件工程2选6学分8CAD基础理论及应用29机械控制工程210机械故障诊断学211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12先进制造技术25仪器仪表工程领域代码:430104一、仪器仪表工程领域适用范围及内容仪器科学与技术领域主要研究:微型机械电子系统(MEMS)、精密测试与计量、智能传感器系统理论与技术、智能仪器与测试、光电测试技术、面向现场的计算机智能监控、机电设备网络化监测诊断、计算机虚拟仪器技术等。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特别在MEMS、网络化诊断、光电检测等领域具有突出优势。仪器科学与技术领域适用于国民经济建设中各个领域从事计量、测试、控制工程、智能仪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工程建设、企业管理及专业教育等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二、主要研究方向1.精密仪器与机械2.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三、学位课程设置序号课程名称学分备注1自然辩证法概论2共13学分2基础英语33专业英语24计算方法25计算机技术及应用26工业工程27工程光学2选6学分8传感器技术29误差理论和数据处理210信号处理技术211测控技术及系统26材料工程领域代码:430105一、材料工程领域适用范围及内容材料工程领域适用范围覆盖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各一级学科及若干相邻学科专业,主要研究各种材料成分组织与性能、材料物理和化学性能测试与分析,先进材料制备、设计与开发及材料加工与过程控制等相关方面的科学与工程技术;本工程领域与冶金工程、机械工程、化工工程、环境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控制工程等工程领域均有紧密的联系。二、主要研究方向1.材料学2.材料加工工程3.材料物理和化学4.材料服役安全工程三、学位课程设置序号课程名称学分备注1自然辩证法概论22基础英语33专业英语24计算方法25计算机应用基础26材料合成与制备技术27材料研究方法28材料成形与加工技术29材料工程研究进展27动力工程领域代码:430107一、动力工程领域适用范围及内容动力工程领域主要研究:热力系统和热力过程的节能技术、控制技术及诊断技术、电厂锅炉的燃烧技术、污染物净化技术及系统优化设计、能源动力过程多相流动技术和分离技术、能源动力装置设计理论与节能技术、能源动力装置的安全可靠性、能源动力装置的研发及产品实验技术、替代燃料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术、能源动力产品研发中的先进管理技术、能源动力装置的安全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计算机在能源动力装置中的应用技术、能源系统综合利用与评价技术等。二、主要研究方向1.工程热物理2.热能工程3.动力机械及工程4.流体机械及工程5.制冷及低温工程6.化工过程机械三、学位课程设置序号课程名称学分备注1自然辩证法概论2必选2基础外语3必选3专业外语2必选4计算方法2必选5微型计算机控制与应用2必选6现代企业管理2在导师指导下选课7高等传热学2在导师指导下选课8高等工程热力学2在导师指导下选课9高等流体力学(理想)2在导师指导下选课10高等流体力学(粘性)2在导师指导下选课11高等燃烧学2在导师指导下选课12高等内燃机原理2在导师指导下选课13叶轮机械气体动力学2在导师指导下选课14流体机械原理及现代设计方法2在导师指导下选课15制冷与空调理论2在导师指导下选课16非电量电测2在导师指导下选课17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2在导师指导下选课8电气工程领域代码:430108一、电气工程领域适用范围及内容电能作为现代最主要的二次能源,在生产和生活中获得了极广泛的应用,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电能的生产和传输已形成了“电力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