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考试说明解读和高考复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低价出售百度文库财富值帐号实力见证一切联系旺旺whx0910专业销售爱问共享资料积分帐号价格公道合理联系QQ1747-88632考试说明解读和高考复习一、我省《考试说明》的基本特点安徽《考试说明》既充分考虑到我省高考改革方案的要求和教学实际,又注意利用高考命题的导向功能,综合起来有五大亮点:一是对指定选考的具体内容和分值比例予以明确,便于考生明确考试范围;二是对有关内容的编排和呈现方式进行了优化,如能力要求与题型示例分列,便于考生阅读使用;三是题型示例选择面广,试题典型,立意新颖,突出新材料、新情境试题的选择,凸显试题的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四是首次对各科试题进行分析和说明,让每一名学生都可以看明白;五是考虑我省教学实际,进一步优化一些科目的题型比例。同时要关注2010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数学科考试大纲》(以下简称为“课标考纲”)、《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新课程标准数学科考试说明》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科考试大纲》(以下简称为“大纲考纲”)的差异,领会“课标考纲”的精神,把握“课标考纲”的本质,科学有效的备考,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其实,自主命题的各省的新课标考纲都是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全国新课标考纲编写的,且绝不会超出此范围,全国新课标考纲给了各省市一定的选择余地。全国新课标考纲自从2006年底制定以来变化不大,主干知识没有太大变化,正所谓“保留主干,去其枝蔓”。对新增内容的考查力度较大,但考查要求都不高,主要考查基本概念与最基本的方法,在复习中,应突出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思想的理解与应用。紧扣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要求,理清、吃透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正确把握教学内容的度;其次,新增内容大多与实际应用紧密相关,对于这些与实际应用紧密相关的内容,在复习中,要重视基本概念的应用背景,使学生在遇到相关问题时会合理利用相应的知识去处理,具备初步的数学建模的思想,同时,也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二、考试说明会告诉我们什么⒈指导思想上提出了要结合我省高中数学教学实际,体现数学学科的性质和特点,除了注重对双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外,还要注重对考生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这种要求无疑是对新课改的有力支持。⒉考试的范围全部为新课标内容。理科为五个必修模块加选修系列2的三个必选模块及系列4的两个内容,文科为五个必修模块加选修系列1的两个必选模块,文科暂不考系列4的内容。⒊知识三个层次的要求由了解、理解和掌握、灵活和综合运用这一要求变为了解、理解和掌握。其中新说明的了解增加了模仿要求(可理解为类比)。理解增加了清楚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能够用数学语言对它们作正确的描述,能初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现实问题这一要求显然与新课标的要求是相符的,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性质和特点,这对学生的数学语言和应用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掌握则相当于去年的灵活和综合运用要求,增加了能够对所列知识进行准确地刻画或解释、推导或证明、分类或归纳,相对而言说明中的要求更加明确。2⒋能力要求由四个能力一个意识变为五个能力两个意识:其中思维能力变化为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其要求更加具体明确,更具操作性。考查学生的应用意识第一次单独提出并提出了较为详尽的说明,此举颇有深意,复习中应加以注意。5.考查层次由以往的了解、理解和掌握、灵活和综合运用四个层次修改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考查知识点除了新增部分内容外,也有部分删减或难度要求的降低,比如反函数、双曲线。另外,为体现对文、理科考生考查的不同要求,文科对计数原理和立体几何中的面面角、距离问题均不作要求。需要注意的是,理科考查选修系列的内容约占30%;文科考查选修系列1的内容约占20%。三、我省2010年高考数学学科命题规律和试卷特色概述坚持在考试说明范围内命题;坚持能力立意,在难度上保持相对稳定。试题平稳,无难题、偏题、怪题;试题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符合中学各数学教学的实际,对中学教学有指导意义。试题遵循高中教学大纲,考查考生对双基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基础、重课本、重能力、重创新。在试题布局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利于考生能力的发挥。文科坚持走“以重点为重点”,“以基础为基础”的路线,后面的六道大题仍然建立在三角函数,解三角形,椭圆方程,直线方程,常规统计工具的运用,立体几何的平行、垂直、体积、表面积,函数单调区间和极值,数列定义、错位相减法求和的常规知识点上,给考生“亲切感”,缓释高考中的紧张情绪,有利于考生发挥正常水平。解析几何试题与立体几何试题比去年稍易,其他试题难度基本持平,因此这套试卷体现较高的信度。考点安排主次得当,坚持以小型综合题体现试题的效度,基本涵盖《考试说明》中规定的75%的考点。理科命题坚持稳中求变。题型结构不变,但在考查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与方法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如理科(19)的第三问设问“若存在,请找出;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是“不存在”,多少出乎考生的意料之外,对学生的自信是个挑战。命题着重考查知识迁移能力,考查理性思维的深度、广度与进一步学习的潜能。求稳的同时注重创新。去年命制“可以控制范围”的开放性试题,尝试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如理科(21)“你认为该品酒师的酒味鉴别功能如何?说明理由”等。理科(20)是一道常规题型,准确表达不那么容易,考查数学的基本常识充要条件和推理与论证,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四、说明(文、理)解读、命题趋势分析及备考建议Ⅰ.考试性质Ⅱ.考核目标与要求1.知识要求知识的要求由了解、理解和掌握、灵活和综合运用这三个层次变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其中“新课标考纲”的“了解”增加了“模仿”要求(可理解为类比);理解增加了“清楚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能够用数学语言对它们作正确的描述,能初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现实问题”。这一要求显然与新课标的要求是相符的,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性质和特点,这对学生的数学语言和应用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掌握则相当于“大纲考纲”的灵活和综合运用要求,增加了“能够对所列知识进行准确地刻画或解释、推导或证明、分类或归纳”。相对而言,“课标考纲”中的要求更加明确,并对这三个层次的含义作了新的定义,首次在“大纲”中对能力级别的行为动词进行了归类,给出了每一层次所涉及的行为动词。由此可见,“新课标考纲”对知识要求更具体,定位更准确,更具有可操作性。高考要求“了解”的知识点一般只会小题中出现,或在大题中穿插考查,出题的概率较小,出大题的概率更小。“理解”和“掌握”层次要求的知识点是高考命题的重点。32.能力要求从“新课标考纲”与“大纲考纲”的比较中可以发现,在能力要求方面增加了“数据处理能力”,即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判断。数据处理能力主要依据统计或统计案例中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在复习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养成会用数据“说事”,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说明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对数据的敏感,养成会用数据“说事”的习惯。由于统计或统计案例贴近生活,几乎处处都会用到,所以新课标教材又进一步加强这一内容。高考中对统计知识与方法的考查必定会得到加强。能力要求由原来的“四个能力”、“一个意识”:“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变化为了“五个能力”、“两个意识”:“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其中“思维能力”修改为更加明确的要求,即“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其要求更加具体明确,更具操作性。增加了“数据处理能力”,将“实践能力”也变成了“应用意识”,将考查学生的应用意识第一次单独提出,并作了较为详尽的说明,复习中应加以注意。原来所说的“思维能力”显然大了一些、宽泛了一些,“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一些,也不切合学生的实际,改为“应用意识”更为合适。在复习过程中,不能只停留在显性的应用题的讲解,应注意学生的应用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活动的产物,它来源于现实生活,又反过来指导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培养学生能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认识世界,能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来解决和处理身边的问题。应用性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对于创新意识中的‘新’不外乎表现在:立意新、情境新、思维价值高,也就是说创新意识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开创性的特点。高考中创新试题有三大题型:信息迁移题、探究开放题、跨学科综合题。这种题型应在今年高考有体现。Ⅲ.考试范围与要求(一)集合(文理相同)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来源:学科网ZXXK]3.集合的基本运算(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3)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两个简单集合间的关系及运算。分析与展望:增加能使用韦恩图(Venn)表达两个简单集合间的关系及运算,加强了集合表述数学问题的工具性。在解决集合问题时,要善于抓住集合的本质或几何意义,将集合化简或转化,特别是几种语言之间的互化。对本部分的考查,可能会直接考查集合之间的运算,也可能结合函数、方程、不等式考查集合的知识,但都是容易题。个别省市出现过创新型或新定义型的试题,但难度也不大。(二)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指、对、幂函数)(文理相同)1.函数(1)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4(2)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3)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4)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5)会运用函数的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2.指数函数(1)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2)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3)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单调性,掌握指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4)知道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3.对数函数(1)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了解对数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2)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单调性,掌握对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3)知道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4)了解指数函数xya与对数函数logayx互为反函数(01)aa。4.幂函数(1)了解幂函数的概念。(2)结合函数1221,,,,xyxyxyxyxyx的图像,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5.函数与方程(1)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与根的个数。(2)根据具体函数的图象,能够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今年文科删去)6.函数模型及其应用(1)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增长特征,知道直线上升、指数增长、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2)了解函数模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在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分析与展望:幂函数的概念及五种具体的“幂函数”、任意函数的零点及二分法都是新增内容,并提出了考查要求,以此为背景可以命制选择题或填空题,零点概念也可能解答题中出现。复习时要特别关注,其实,以二次函数为背景的综合试题往往并不容易。对“分段函数”提出了具体要求,虽然历史上也屡屡考到,分段函数体现了分类的思想。函数部分(包括三角函数)更加突出函数的应用,提出了对函数模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