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清海在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吴清海在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吴清海在5月21日召开的市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频发的影响,面对经济结构深层矛盾的重重困扰,面对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繁重任务,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扣“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晋中”主题,扎实推进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奋力实施赶超战略,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就。赶超发展,实现综合实力的跨越提升牢记发展第一要务,积极应对复杂变化的形势,认真落实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创环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确保了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1%,2010年达到763.8亿元,是“十五”末的2.3倍;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2.8%,达到147.1亿元,是“十五”末的2.8倍;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7.5%,达到64.8亿元,是“十五”末的3.4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6.8%,达到495亿元,是“十五”末的3.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8%,达到277.6亿元,是“十五”末的2.4倍;外贸进出口总额五年累计完成20.4亿美元,比上个五年增长47.8%;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379元,比2005年增加834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08.7元,比2005年增加2493.7元;这两项收入年均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过五年艰苦努力,我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在全省的位次前移,跻身于中游行列!调整结构,打开产业转型的崭新格局坚持“夯实一产、主攻二产、大兴三产”,努力构建晋中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农业扎实推进。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率先在全省启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连续五年粮食生产超过13亿公斤,蔬菜和肉蛋奶总产量稳居全省首位。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1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5057个,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累计达到528个,保持全省领先地位。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全面落实八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产业集中度大幅提升,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基本完成,全市煤矿单井年产能由不足10万吨提高到87万多吨,总产能由7642万吨提高到1亿吨以上。多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机械装备工业加快升级,煤化工产业延伸发展,电力产业不断扩张,冶金工业结束有铁无钢历史,食品工业加速成长,中航特种装备及车辆、上海百成纯电动车项目成功引进,迈出了晋中汽车制造的历史性步伐。优势企业发展壮大,五年建成投产项目330项,新增销售收入420亿元,全市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75户,比2005年增加108户,其中两户企业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工业园区健康成长,安泰集团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中煤九鑫省级循环经济园区相继建成,7大重点工业园区实现销售收入283.7亿元,比“十五”末翻了一番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91.6%,工业新型化水平由30.8%提高到40.08%。服务业布局全面拉开。深入实施“3+7”战略,重点发展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和房地产三大产业,规划和铺开涉及钢材、煤机、图书、粮食、汽配、商贸等领域的21个重大物流项目,全市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5%;文化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旅游接待人数和综合收入年均增长15.76%、35.8%。房地产业发展升温,五年完成投资281.8亿元。统筹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不断提速城市建管同步推进。连续开展城乡基础建设年活动,五年制定城市总体规划、专业规划、控制性详规200余项,完成村镇规划及新农村规划1000余项。全市开工市政重点工程621项,完成投资121.4亿元。2010年底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4.5%,平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城市功能日益完善。深入开展“四城联创”活动,全市新建污水处理厂9座,建成生活垃圾处理厂10座,新增集中供热面积3092万平方米,污水处理率、垃圾处理率和集中供热普及率五年分别增加58个、22.4个和53个百分点,达到90%、22.4%和77%。市城区和11个县(区、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并通过验收,市城区、左权县、灵石县被命名为省级园林城市,介休市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初验。同城发展迈开步伐。坚持主动融入,错位发展,积极推进晋中太原同城化建设,完成了北部新城总体策划、控制性详规等一批重大规划项目,铺开北部新城基础设施工程12项,完成投资16.8亿元,山西高校新校区、物流园区、晋商公园等重大项目建设顺利,城市公交、城市路网、煤气供应、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同城对接取得积极进展。新农村建设扎实有效。各级财政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6.6亿元,“创三优”、“四化四改”工程全面实施,500个村达到“十有十个一”标准,建成园林村823个。“五个全覆盖工程”全部超额完成!强基蓄劲,奠定赶超跨越的坚实基础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五年累计实施627项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完成项目投资800亿元,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07.2亿元,是上个五年投资总和的3.7倍。全力扩大招商引资。加强对外开放与交流合作,积极参加重大招商引资活动,共引进项目550个,总投资1748.7亿元,到位资金922.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813.1亿元,引资到位连续三年全省排名第一。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路网框架进一步完善,太中银铁路、太长高速晋中段、汾邢高速汾平段建成通车,大西客专晋中段、龙城高速、阳黎高速开工建设,五年累计完成公路交通投资183.8亿元,实施公路建设规模9260公里,新增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853公里,全部实现成倍增长,全市“六纵六横”公路网骨架初步形成。兴水改水成效显著,榆社双峰水库续建工程竣工投用,寿阳松塔水电站、灵石石膏山水库、和顺恋思水库建设进展顺利,12座中小型病险水库完成除险加固,解决了134.2万人的安全饮水,新增和改善节水灌溉面积52万亩。电力保障更加有力,全市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16.6万千瓦,是“十五”末的1.7倍;电网建设五年累计投资42.8亿元,再造了一个晋中电网。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狠抓节能减排,搬迁取缔国道省道沿线污染企业87户,万元GDP能耗下降25.62%,超任务0.62个百分点,节能总量420.7万吨标准煤;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减排超额完成任务。2010年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8.6%。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大搞造林绿化,五年新增有林地面积192.06万亩,林木绿化率提高6.2个百分点,达到30.5%,森林覆盖率20.4%,高于全省2.61个百分点。创新创优,形成保障有力的体制环境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积极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五年来市政府及各部门共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议案746件,政协委员提案1738件。完善政府工作制度,加强政府法制建设,建立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大力开展知责、履责、问责教育,引深反腐倡廉工作,推行基层社会网格化管理,政府执行力、公信力进一步提高。全面推进“法治晋中”、“平安晋中”建设,积极开展联动大接访,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实施国企改革攻坚,晋华、锦纶、轻机三户政策性破产企业改制完成;引深投融资体制改革,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重点工程代建制逐步完善;推进农村各项改革,集体林权制度、农村土地流转改革在全省领先;完成政府机构改革、文化体制改革阶段任务,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重点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产学研技术联盟试点,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全面优化发展环境。政务环境建设成效明显,建立了12345便民服务和企业宁静生产日制度,构筑了网上办公、审批、监督平台,完善了市、县、乡、村政务服务网络,在全省率先建立移动电话会议平台和电子政务系统,行政效能和服务效率全面提升。金融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组建晋中商业银行,引进股份制银行,建立政策性担保体系,大力发展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积极探索投融资平台建设,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区域金融体系。扎实开展一流的城乡基础、法制、安全、生态和人才成长等环境创建活动,环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和谐发展,促进民生民利的持续改善五年财政累计投入民生领域278.7亿元,是上个五年的3.3倍。加快教育均衡发展和学校布局调整,形成了3所市属大专院校、30所普通高中、20所中等职业学校、1000所义务教育学校的发展格局。完善城乡卫生医疗体系,新建55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达标率97.05%,新农合参合率95.94%,基金使用率94.48%。扩大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建立了“九个一批”就业模式,五年新增城镇就业20.49万人,各类保险参保人数、保费征缴额逐年提高,职工失业和工伤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100%,率先在全省实现新农村健身场地基本覆盖,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由“十五”末的0.98平方米增加到1.6平方米。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五年减少贫困人口16.49万人。坚持不懈狠抓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与此同时,我们大力支援南方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扎实开展汶川特大地震救援工作,全力防范甲型H1N1流感疫情。特别是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和挑战,深入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措施,在全省第一家出台帮助工业企业克服困难加快发展的31条减、免、缓、停措施,有效促进了全市经济尽早企稳回升,以出色的工作经受住了重大事件和复杂形势的考验。“十二五”时期主要目标和任务根据市委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及“十二五”规划《建议》,市政府编制了“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全省“四化”率先发展区为统领,按照转型发展先行区、晋商文化复兴地、现代宜居生态市的战略定位,实施经济转型、赶超发展两大战略,做大经济总量,提高发展质量,做强八大产业,着力改善民生,加快建设新型化工业强市、现代化农业大市、文化旅游名市、城镇化新市,努力建成全省最重要的装备制造中心和新型煤化工基地、中部地区现代物流枢纽、全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力争提前一年实现主要指标翻番。“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主要经济指标翻番。全市六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力争提前一年实现,总量和人均占有量跻身全省上游。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力争17%;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转型发展先行突破。做大做强物流金融、装备制造、新材料、煤化工、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电力和煤焦等八大产业,煤焦产业比重大幅下降,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到“十二五”末,建成山西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物流园区,建成技术领先、机制灵活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成10个循环发展、效益明显、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工业园区,将文化旅游业、现代物流业打造为全省的“龙头”,力争装备制造业、煤化工、现代农业站在全省前列。——特色优势全面彰显。加快晋中太原同城化进程,推进城镇集群化发展,“一小时经济圈”基本形成,“108综合发展廊带”综改集中试验区建设取得全面突破,建设太原都市区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板块,打造太原都市圈核心增长极,实现中心城市、城镇群、经济圈互促互动,生态休闲、宜居宜商城市特色进一步凸显,市域发展比较优势得到全面提升。——努力建设幸福晋中。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高,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生活的安全感、舒适感、幸福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