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流动劳动力的特征及流动趋势来自甘肃省10个样本村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新一代流动劳动力的特征及流动趋势——来自甘肃省10个样本村的调查与分析张永丽1黄祖辉2【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全面转型,农村劳动力流动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出生在改革开放后的第二代流动劳动力将逐渐成为流动主体,他们的流动观念、流动动因、流动行为、生活预期等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的流动将表现出一些新特征、新趋势,这些变化将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关键词】新一代流动劳动力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社会经济结构变迁是从不发达向发达转换所要经历的一个必然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不断演变的过程。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流动人口也随之出现了分化,他们的流动观念、流动动因、流动行为等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特别是出生在改革开放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加入流动者行列的新一代流动劳动者,3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阅历与第一代相比较有着很大的差异,他们的流动行为不论对城市还是对农村将产生完全不同于第一代的影响。为研究劳动力外出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笔者于2006年底到2007年初带领西北师范大学经济学和社会学专业的部分研究生及“三农”问题研究社的部分成员在甘肃省进行了社会调查。调查依据村庄地理特征(依次为干旱山区、灌区、县城郊区)和收入水平(分别为高、中、低三个档次)选取了10个劳动力外出比较典型的样本村,通过随机抽样在每村选取100户农户,并以访谈形式为主共完成问卷1000份,其中有效问卷871份,涉及有外出劳动力的农户729户,没有外出劳动力的农户142户。为了更好地把握新一代流动劳动者的特征、流动行为、流动态势,该研究主要用这次调查所获取的资料,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一、流动劳动者基本特征的变化1、个人特征。一般认为农村流动人口比非流动人口受过更多的教育,且年轻、男性、1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博士后,西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2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3该研究主要以年龄为界限,将出生在78年以前、调查时年龄在28岁以上的流动者划分为第一代流动者,将出生在78年以后(包括78年)、调查时年龄在28岁以下(包括28岁)的流动者划分为新一代流动者。这样划分的根据是:第一:成长背景和社会阅历不同。他们分别成长在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不同的时代,第一代流动者经历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有更早、更多的流动经历,身上肩负着更多的责任。第二:流动行为存在很大差异。新一代流动者的流动背景、流动条件、流动动因、流动行为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不论从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社会背景差异来看,他们已是全新的一代流动者。未婚者更倾向于流动。4本调查同样显示了这种特征(见表1)。就流动者的年龄结构来看,在调查的729个样本中,28岁以上406人,占55.69%,28岁以下323人,占44.31%,且40岁以下582人,所占比例高达80.7%,可见农村外出流动者主要以中青年劳动者为主。就性别特征和婚姻状况来看,第一代流动者以男性、已婚为主,女性和没有结婚者所占比例比较低,并且94%以上都有子女;相比较新一代流动者一个最大的特点是男女都以未婚为主,并且女性流动者所占比例明显提高,未婚女性的比例高于男性。就受教育水平来看,虽然外出者都以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为主,但新一代流动者当中小学文化程度所占比例下降,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所占比例明显上升。可见,年轻、男性、未婚、受过更多的教育依然是流动者的总体特征,并且两代流动者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新一代流动者最显著的特征是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未婚者所占比例较高,女性流动者明显增加。表1外出流动者个人特征个人特征28岁以上28岁及以下性别男371210女35113受教育水平文盲8.33%0.93%小学30.15%19.31%初中56.62%71.34%高中及以上4.90%8.41%已婚比例男95.88%33.06%女88.54%11.50%有子女比例有子女93.58%21.67%2、家庭特征。农村劳动力过剩是大量劳动力外出的主要原因,人均(或者户均)耕地常常被作为劳动力过剩的代理变量来研究这一问题。Zhao,Yaohui的研究表明,人均耕地面积对迁移决策有显著影响,人均耕地面积每增加一亩,可减少4.4%的迁移概率。5本调查则显示(见表2),劳动力外出虽然和家庭耕地资源有着明显的相关性,但这种相关性明显地体现在家庭耕地资源的质量特别是水浇地和平地的多少,以及由此决定的农业收入水平方面,而不是耕地的数量,并且在两代流动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第一代流动者与家庭耕地质量的正相关关系最明显,耕地条件越差的干旱山区劳动力越倾向于外出。这一点和我国学者关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动因解释是一致的,即农村的普遍贫困和农民的生存理性是农民外出的主要原因。6第二代流动劳动者家庭耕地面积和耕地条件都明显优于第一代,特别是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灌区第一代流动者明显减少,新一代流动者所占比例较高,说明新一代劳动4蔡昉,白南生:《中国转轨时期劳动力流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100页。5Zhao,Yaohui,“LaborMigrationandEarningsDifferences:TheCaseofRuralChina,”EconomicDevelopmentandCulturalChange47(4):pp.767-782,July,1999.6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外出动因与行为选择》[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年第7期。者的生存压力明显减轻,外出的动因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和家庭耕地资源的相关性也开始减弱。表2外出流动者家庭特征家庭状况外出者28岁以上外出者28岁以下没有外出劳动力家庭耕地条件耕地面积6.186.425.48其中:水浇地1.561.712.52平地1.522.021.15山地3.102.691.81户主年龄及受教育水平平均年龄43.448.645.7其中:中学32.60%29.90%49.59%小学42.10%43.30%32.23%文盲11.75%14.57%18.18%家中学生数总数556243179其中:中专及以上322814中学生20712881小学生3047677户均收入及构成7户均收入(元)9195.88088.17967.4其中:打工收入5632.04475.3121.3农业收入2623.23063.33620.4非农收入940.61269.54225.7其次,户主特征是农村劳动力外出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本调查显示(见表2),户主的特征在两代劳动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第一代流动者家庭户主的平均年龄为43.4,流动者本身是户主的占71.06%,有子女者占94.90%。新一代流动者家庭户主的平均年龄为48.6岁,且流动者本身是户主的仅占10.20%,有子女者占21.67%。通过访谈进一步发现第一代流动者大多数是户主,抚养子女、供养家庭的责任较重;新一代流动者大多数不是户主,一般父母在家务农或者从事非农活动,承担大多数的家庭责任和义务,流动者的家庭责任较轻。这一调查结果不仅说明了两代流动者的差异,还说明家庭人口演变周期形成的家庭结构对劳动力外出及其特征有很大影响。户主受教育水平对两代流动者的影响并不是十分明显,但值得注意的是非外出户户主的文盲和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例都明显高于外出户,这和访谈的结果是一致的,即在劳动力大量外出的村庄内部,非外出者要么受教育程度比较高,在本地从事非农生产(所占比例较低),要么素质太低,文盲、弱智、劳动力缺乏是大多数贫困农户不外出的主要原因。此外,两代流动者的家庭收入特征显示出很大差异,见表1-2。新一代流动者家庭的收入水平略低于第一代,且差距主要来自打工收入,即第一代流动者家庭的农业收入略低而打工7为便利调查和数据处理,收入水平主要核算了农业、非农产业和打工收入三部分。收入高于新一代。农业收入的差距可能来自两个方面,首先也是最主要的是第一代流动者家庭农业资源禀赋条件比较差(见表2),其次可能是第一代流动者多为家庭的主要劳动力,他们的外出可能对农业造成影响,而新一代流动者大多数不是户主,一般父母在家务农,他们的外出没有对农业造成影响,这一点还需要进一步的证实。打工收入的差距主要和流动者的流动动因、从事行业、打工阅历、流动者和家庭的关系等多种因素有关,这将在后面详细分析。从表2还可以看出,打工收入已经成为外出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占第一代流动者家庭收入的61.25%,占第二代流动者家庭收入的55.33%。3、村庄特征。除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外,社区特征对迁移决策有着重要影响。8本调查显示,外出流动者与所在村庄的农业生产状况和非农产业发展状况有着十分明显的关系。整体来看,位于边远山区或高寒阴湿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差、非农产业发展严重不足、贫困问题比较严重的团结、川口、会宁、钱家坝等四个村庄能够外出的青壮年劳动力基本都外出;位于城市郊外的枣滩、溅沟座落在山区,一直以来打工是主要的收入来源,近年来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大力发展林果业,农业收入明显提高,但由于林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相比较种植业有更强的季节性,农业收入的提高并没有引发大量外出劳动力回流,外出务工和农业发展相得益彰。农业生产条件和交通条件都比较好的侯段、天字村农业收入比较高,非农产业发展也比较快,外出者有所减少,特别是位于黄河北岸的天字村早在80年代由于耕地稀缺,大部分劳动力外出从事建筑业,但随着近年来蔬菜产业和养殖业的相互促进及农产品加工业的迅速发展,外出者除收入高而稳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外,大部分回流,早期的打工收入也是农业投资的主要来源之一。表3样本村村庄特征村名人均耕地(亩)其中水浇地面积(亩)人均收入(元)打工收入比例(%)农业收入比例(%)非农收入比例(%)外出劳动力比例(%)28岁以上外出者比例(%)28岁以下外出者比例(%)天字0.880.69283128.3255.7119.3425.756.743.3枣滩1.330.00259440.6151.858.3750.351.049.0涧沟1.380.07215060.3435.179.4761.643.356.7上街1.230.74207046.1528.4919.6936.660.439.6侯段0.980.72222543.3441.8112.9338.451.548.5韩赵家0.830.24178550.8630.6610.2642.156.343.7梁庄1.650.00175061.2033.167.6850.044.955.1钱家坝1.350.05164560.8129.1711.0046.647.652.4团结0.910.00138262.3918.7114.2246.351.648.4川口3.070.00107478.7011.127.5955.060.040.0通过对样本村基本特征的比较可以看出,首先,就村庄整体特征来看,农户基本以效用8Zhao,Yaohui,“LaborMigrationandEarningsDifferences:TheCaseofRuralChina,”EconomicDevelopmentandCulturalChange47(4):pp.767-782,July,1999.最大化为原则,在农业、非农产业和外出打工之间根据自身的资源状况进行选择。劳动力外出在一定程度上是农业和农村非农产业发展不足的一种替代和选择,非农产业和农业发展水平越高,外出者明显减少。其次,就村庄个体特征来看,农业发展生产条件比较差的各村庄内部,外出户与非外出户的农业收入差别不大,农业主要充当着大部分农户家庭保障吃饭的功能,但非外出户的非农产业收入明显高于外出户,打工和非农产业之间的替代关系更强,并且打工是一种普遍行为。农业生产条件比较好的村庄之间差别表较大,外出流动者除不甘心待在农村的年轻一代劳动者、家庭耕地特别少的劳动者外,主要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有稳定工作和稳定收入的流动者为主。第三,就两代流动者的特征来看,第一代外出者的创业对整个村庄的带动效果明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