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请思考:国家产生的标志是什么?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礼制的初步形成。阅读材料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春秋公羊传·桓公二年》神话传说一、分封制(封建制)1、目的:有效统治西周。2、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后代3、诸侯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拱卫王室、交纳贡赋、朝觐述职。(一)内容4、诸侯权利: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二)作用和影响积极:有利于稳定当时统治秩序;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消极:诸侯在自己的领域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权,随着诸侯实力的日益壮大,周天子权威逐渐削弱。一、分封制(一)内容假如俺是包青天——一个官员生前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然后他再娶了一个妾氏,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结果这官员不幸殉职,于是他的两个儿子都想取得他的爵位和家业,请问应该判给谁?二、宗法制1、目的:2、特点: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为了解决贵族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权的矛盾。嫡长子继承制(核心);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家国一体)3、作用和影响:积极: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消极:过分强调宗族、宗法观念,人为划分远近亲疏,又束缚了人的自主发展。分封制与宗法制有什么关系?1.互为表里。2.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知识回顾一、分封制(一)内容1、目的:有效统治西周。2、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后代。3、诸侯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拱卫王室、交纳贡赋、朝觐述职。4、诸侯权利: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二)作用和影响积极:有利于稳定当时统治秩序;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消极:诸侯在自己的领域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权,随着诸侯实力的日益壮大,周天子权威逐渐削弱。二、宗法制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为了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权的矛盾。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核心);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家国一体)3、作用和影响:积极: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消极:过分强调宗族、宗法观念,人为划分远近亲疏,又束缚了人的自主发展。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请思考:宗法思想对今天社会生活有何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1、下列对夏商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A、已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B、“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C、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D、形成了层层分封的制度2、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A、周王——诸侯——卿大夫——士——庶人B、周王——卿大夫——诸侯——士C、周王——诸侯——卿——大夫——士D、周王——诸侯——卿大夫——士3、下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内阁制C、宗法制D、三省六部制4、《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A、封号和耕牛B、人口和铁犁C、土地和耕牛D、土地和人口5、据说周公东征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其中“封建”指的是:A、进行封建改革B、实行宗法制C、任人唯亲D、分封诸侯国6、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B、C、D、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礼记•王制篇》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予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请回答:(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而后“削其地”?(2)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制度与宗法制相比这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后母戊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