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专题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七专题什么是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一、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1、货币与资本的区别货币流通公式:W—G—W(运动目的是实现不同商品的交换)资本流通公式:G—W—G`(运动目的是更多的货币)循环形式不同运动目的不同价值所处的地位不同2、资本总公式及矛盾资本总公式:G—W—G`适用于产业、商业、借贷资本矛盾:等价交换与价值增殖的矛盾解决矛盾的条件----“资本是不能从流通中产生”:(1)等价交换不会发生价值增殖(2)不等价交换也不会发生价值增殖但“资本又离不开流通”:货币不进入流通进行买卖活动不会增殖矛盾解决的结果:劳动力成为商品(二)劳动力的买卖1、概念:是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是存在于健康的活的人体中的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完全自由的人除了劳动力一无所有3、劳动力使用价值:劳动(能生产大于自身的价值)4、劳动力价值: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价值的内容:其一、劳动力自身生存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其二、维持劳动力家属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其三、劳动力教育训练费用.劳动力价值决定的特点:其一、有一个最低限度.其二、包含历史和道德因素.其三、劳动力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5、资本主义的工资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不是劳动的价值和价格。因为:如果劳动是商品,价值量就无法计算。劳动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把劳动看成商品,不是违背价值规律,就是违背剩余价值规律。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原因:工人出卖的是一定时间的劳动力,但是,看起来好象是一定时间的劳动.工资是在工人劳动之后才支付的,所以被误认为是劳动的价格.工资形式的劳动的时间和劳动强度和熟练程度不同工资也不同.劳动是工人谋生手段,工资往往被看作是劳动换来的.工资形式及其变动主要形式:计时工资:是按照劳动时间支付工资的形式.计件工资:是按照标准质量的劳动成果的数量支付工资.其他形式:名义工资;实际工资.变动趋势:名义工资呈上升趋势,实际工资呈曲折上升趋势.劳动力价值或价格其他转化形式奖金:对劳动者超额劳动支付的价值.津贴:对特殊条件下工作的劳动者额外劳动和某种艰苦劳动的补偿.联产承包计酬: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的一种劳动报酬形式.二、资本主义生产的条件和源泉(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及其特征1、劳动过程概念:劳动者借助劳动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出具有某种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劳动。特点:⑴在资本家监督下为资本家劳动.⑵劳动产品为资本家所有.2、价值增殖过程价值形成过程:生产过程既转移了旧价值又包含了劳动者新创造的劳动力价值,没有剩余价值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劳动时间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剩余价值是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体现投资者与工人的某种经济关系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二重性示意图生产资料价值劳动力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使用价值价值商品劳动预付资本价值(二)资本的二重属性1、资本的本质和特征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一般属性:垫支性、运动性、增殖性、社会性。2、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不变资本C:是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变换了它的物质存在形式,转移原有的旧价值,并没有改变自身的价值量。可变资本V:是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对劳动力的使用能够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发生了价值量的增殖。划分标准:价值增殖中作用。划分意义:揭露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准确计算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即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表明工人受剥削的程度。公式:物化劳动表示:剩余价值(m)/可变资本(v)活劳动表示:剩余劳动/必要劳动时间表示: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剩余价值量:决定因素:剩余价值率;可变资本总量公式M=m`·v3、资本有机构成生产资本的构成可以从两个方面考察:资本的技术构成:由生产的技术状况所决定的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例关系;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中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价值上的比例关系。资本的有机构成: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通常用c:v来表示资本的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构成提高反映着生产中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一方面同样时间内加工的劳动对象增加,使生产资本中c的比例提高,从而c:v比例提高;另一方面生产中使用技术更先进从而价格更昂贵的机器,也会使生产资本中c的比例提高。(三)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劳动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这种生产方法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6小时12小时15小时必要劳动时间:6小时剩余劳动时间:15-6=9小时劳动日的最低限度:生理界限;道德界限资本主义社会工人争取缩短工作日的斗争现代科技进步对缩大劳动日的作用8小时工作日“我们要把世界变个样,我们厌倦了白白的辛劳,光得到仅能糊口的工饷,从没有时间让我们去思考。我们要闻闻花香,我们要晒晒太阳,我们相信:上帝只允许八小时工作日。”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这种生产方法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4612必要劳动时间: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8小时超额剩余价值: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都是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前者: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后者: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剩余价值规律内容:通过扩大和增加绝对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手段,达到获取剩余价值的目的。剩余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表明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实质.决定着社会资本运行的各个环节.决定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矛盾发展全过程.剩余价值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的革命建立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解全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一把钥匙.三、剩余价值的分配规则及其结果(一)利润、利润率1、成本价格概念: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用K表示,公式:K=C+V商品价值转化为W=K+m意义:(1)产品出售的最低价格界限竞争胜败的关键(2)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C与V的区别2、利润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m转化为p.关系: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的产物,利润是全部预付资本产物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3、利润率概念:剩余价值或利润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公式vcnVmvcMp关系:联系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M与不同K量的比率。区别质:前者反映剥削程度,揭示剩余价值真正来源,后者表示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掩盖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量:利润率总小于剩余价值率。影响利润率因素:m`高低,C:V高低,n快慢,C节省.(二)剩余价值在产业资本间的分配1、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部门之间的竞争和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利润率不同,等量资本不能获得等量利润,引起不同生产部门竞争不同部门竞争的手段是资本转移,资本由利润率低的部门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部门之间竞争导致不同部门的利润率趋向平均化平均利润率=社会剩余价值总额/社会总资本×100%%100CMP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PCP影响平均利润率的因素:各部门的利润率水平;社会总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小结:平均利润形成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瓜分的结果各个部门所得的利润量与生产剩余价值不一致,但整个社会利润总量和剩余价值总量是相等的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平均利润率=社会剩余价值总额/社会总资本×100%%100CMP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PCP2、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概念: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是成本加平均利润构成的.公式:W=k+pW=c+v+mW=k+p区别:与价值质:同资本有联系,同活劳动没有直接联系量:生产价格和价值经常不一致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通过生产价格规律起作用价值规律通过生产价格起作用,并不违背价值规律(1)平均利润与剩余价值:个别不等;全社会总额相等.(2)生产价格与价值:个别不等;全社会总额相等.(3)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取决于价值的变动意义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解决了价值规律与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在形式上的矛盾揭示了雇佣工人和资本家阶级的对立3、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规律作用(1)分配社会劳动,调节资源配置(2)促进企业改革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3)调节剩余价值在各个部门分配生产价格规律作为价值规律的转化形式发生作用.4、平均利润率变动趋势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原因------社会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结果:(1)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比重相对减少(2)固定资本在总资本中比重增大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现象:不意味利润量绝对减少,还可能增加不表明剩余价值率降低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和表现影响利润率下降的因素M`提高;C价值降低;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对外贸易发展(三)商业利润1、商业资本形成和作用概念:是从产业资本分离出来的专门从事商品买卖、以攫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资本.形成-----必要性:产业资本减少流通资本,增加生产资本,要求有专门从事销售的商业资本存在.可能性:商品资本职能独立化.条件:商品销售成为商业投资者的独立业务,商业资本家必须有独立投资.作用------扩大效率;节省流通资本、增加生产资本;加速资本周转、发展分工生产。2、商业利润的质和量概念:是从事商品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来源:是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是产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一部分,并通过价格差价途径实现。公式变化:W=k+p(产业利润)+h(商业利润)P`=∑M/产业资本总额+商业资本总额(四)利息1、借贷资本及其特点概念:是借贷资本家为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生息资本所处的经济条件不同来源不同贷款对象和借款目的不同利息来源及体现关系不同高利贷资本区别借贷资本借贷资本形成来源特点资本循环和周转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积累中折旧费闲置待用流动资本尚未投资的剩余价值1、商品的资本(资本商品)2、所有权资本(财产资本)3、具有拜物教性质的资本(G—G`)2、利息与企业利润概念: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平均利润=利息+企业利润实质:是货币资本作为生息资本增殖的表现,不是资本商品的价格表现特点:资本商品的价格3、利息率概念:是一定时期内(通常按年计算)利息量与借贷的货币资本量的比例。公式:利息率=利息量/借贷资本量利率的界限:最高界限----平均利润;最低界限----零影响利率高低的因素: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借贷资本供求习惯;法律和传统因素平均利息率:是把不同时点上的利息率加以平均.作用:调节资本供求,进而调节储蓄和投资1、股份资本及其性质股份制:是不同所有者通过认购股票共同出资创建企业的一种财产组织形式或企业组织形式萌芽:古罗马确立与发展:15世纪末至19世纪高潮期:19世纪下半叶(信用)现代股份制:19世纪末(垄断)原因:发达的商品经济与社会化大生产催化剂:信用竞争形式:股份无限股份有限股份两合有限责任(五)股息形成2、股票和股息股票:是向股份公司投资入股的凭证,也是取得一定权利的所有权证书。特点:没有价值,有价格。特征:要式证券;永久性证券;有价证券;权利证券分类:优先股和普通股股息:股票持有者根据票面额从企业盈利获得的收入股票价格=股息/存款利息率股票市场:买卖股票的场所(六)地租1、土地制度和土地所有权土地制度:是指人们在占有、支配和使用土地的过程中所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是一个国家或社会人地关系及其人与人关系的法定结合形式。土地所有权:是指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土地享有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的权利地租:是土地使有者为租用土地而向土地所有者支付

1 / 4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