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穿住话古今PPT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师:周建华•人类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处在严酷的自然环境的考验中。严寒酷暑,暴雨雷鸣,毒蛇猛兽……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是巨大的威胁。面对这样艰苦条件,我们的祖先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不断地摸索、开拓,经过漫长的岁月,一步步从野蛮走向文明。•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吃什么?穿什么?住在哪里?•想象一下,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和危险?•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在北京周口店生活着一群古人类,他们成为北京人。据考证,北京人已经能制造工具和使用火了。在发现北京人之前,没有人相信人类的历史有那么长,一般都认为人类的历史只有10万多年。北京人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人类的历史比想象的要早得多。——北京人复原像•熟食的故事:•(一)人类最初和动物一样,将捕来的猎物直接生吃,不会用火烹制食物,甚至害怕火。•(二)每次雷击引起森林着火,都会有大量的动物被烧死。原始人发现这些烧熟的动物肉味道比生的好吃很多。•(三)于是,人们尝试将未烧尽的枝杈作为火种保留下来,用它烧煮食物。渐渐地人们感受到熟食带来的各种好处。查查字典,“饮血茹毛”是什么意思?种植和养殖•神农的传说:•炎帝以发明农耕技术而著称。据说炎帝氏族开始是以渔猎为主要生活手段,但后来人口增多了,渔猎已不能提供足够的食物,于是炎帝发明了农耕技术。这样,炎帝部落就成为我国最早进入农耕的部落,炎帝也被尊奉为农业的创始者。人们称他为“神农氏”。他还尝尽百草,促进了用草药治病的技术的发展,所以也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甘肃嘉峪关出土的砖画:两千多年前,人们已经学会驾牛犁地和耙地。陕西省半坡遗址中出土的粟和储存粟的陶罐•小资料:•我国是世界上培育出农作物最多的国家。在全世界667种主要栽培植物中,起源于我国的有136种,占百分之二十以上。这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农谚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立夏三天遍地锄。瑞雪兆丰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些农谚是谁总结出来的?我们也来找找当地的农谚,从中感受劳动者的智慧。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农历有二十四节气,我们在日历中找一找它们的名称。再了解一下,这些节气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民以食为天”,几千年来,中国人不仅学会了种植和养殖,还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食文化•餐桌上的智慧:•七八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已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他们将带壳的粟放在石磨盘上,再用石棒压,在带壳的粟上来回搓动,使粟壳脱落,成为可供煮食的粟米。河南省新郑裴李岗出土的石棒和石磨一团面转眼间变成了细如丝的面条。陷是怎么放进去的?没想到,在我们的饭菜中,也闪烁着祖先的智慧!•筷子虽小,却是我们祖先的一大发明。别看它只是简单的两根小细棒,却具有挑、拨、夹、拌、扒等功能,而且使用方便。据说,人们使用筷子至少可牵动30多个关节和50多条肌肉,还能激发大脑运动。现在,全世界有15亿以上的人使用筷子,足见中国人发明的筷子,已成了当今世界独具风格的重要餐具。哇!原来如此!•屈原生活在距今两千多年的战国时期,是楚国人。当时,秦国与楚国争夺霸权。为实现楚国统一天下的大业,屈原积极辅佐楚王,然而他的主张却遭到反对,他还被放逐江南。但是屈原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写下诗文,以表达自己的报国之志。•楚国国力日渐衰败,不久,秦国攻占了楚国。屈原听到这一噩耗,无限悲愤,毅然跳入汩罗江,以身殉国。那一天正好是农历的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节。为了不让江中的鱼虾伤害屈原,人们就用粽叶包米做成粽子投入江中喂鱼虾。从此,每年的这一天,人们就用吃粽子、赛龙舟的方式纪念屈原。•每个民族和国家,由于生活的环境和历史文化存在着差异,因此形成了不同的食文化。我们比较一下,看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中国人喜欢吃炒菜,而且荤素搭配。他们吃饭不像我们,大家同在一个盘里夹菜,而是分餐制。西方人喜欢吃奶油、肉类食品。不同的饮食习惯和方式,各有什么利与弊呢?你们是否看出这两张照片各是什么季节照的?你们是从那里看出来的?(服饰)你能看出他们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吗?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服饰)同是原古人有什么不同?(人类进步)树叶衣服和兽皮衣服有什么不同?(人类进步)这个古人在做什么?他手里拿的是什么?你知道丝绸之路有什么作用吗?唐代服装与日本服装有哪些相适的地方吗?陶瓷•早在欧洲人掌握瓷器制造技术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就已经制造出很精美的陶瓷器。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陶器的国家之一,而中国瓷器因其极高的实用性和艺术性而备受世人的推崇。•所谓陶器和瓷器(陶瓷)有日用、艺术、和建筑陶器等三种。考古发现中国人早在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8000-2000年)就发明了陶器。原始社会晚期出现的农业生产使中国人的祖先过上了比较固定的生活,客观上对陶器有了需求。人们为了提高生活的方便,提高生活质量,逐渐通过烧制粘土烧制出了陶器。青铜•铜和锡的合金,有特殊重要性和历史意义。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已制造出青铜,但用作一般应用的人工制品要晚得多。青铜中加入少量的磷能改善其性能和强度;磷青铜含磷量铸锭可达1~2%,铸件只含微量;它的强度高,特别适用于作泵的柱塞、阀和套。在机械工业中也使用锰青铜,它含有少量锡或甚至不含锡,但含有大量锌和锰。除用作工具和武器外,青铜也广泛用于制作钱币;很多铜币实际上是用青铜铸造的,其典型成分是4%的锡和1%的锌。青铜中加入少量的磷能改善其性能和强度;陶器的发明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已发现距今约10000年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残陶片。河北徐水县南庄头遗址发现的陶器碎片经鉴定为10800~9700年的遗物。此外,在江西万年县、广西桂林甑皮岩、广东英德县青塘等地也发现了距今10000~7000年的陶器碎片。•因1973年在河北武安磁山首次发现而得名的磁山文化,据放射性碳素测定,距今7900年以上。1977年考古人员在河南新郑裴李岗发现了与磁山文化时代相当、内容近似的文化遗存,因此合称为“磁山·裴李岗文化”。•磁山·裴李岗文化早于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代表。该文化的陶器主要有鼎、罐、盘、豆、三足壶、三足钵、双耳壶等,器物以素面无文者居多,部分夹砂陶器饰有花纹。•1973年首次发掘于浙江余姚河姆渡而命名的河姆渡文化距今7000左右,在该文化遗址也出土了大量的陶器。河姆渡文化的陶器为黑陶,造型简单,早期盛行刻画花纹。•幻灯片7•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和陕西省西安市郊的半坡遗址都发现了大量做工精美,设计精巧的彩陶。这两个新石器时代遗址都属于母系社会遗址,有6000年以上的历史。•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陶器的质量也逐步提高。到了商代和周代,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陶器生产的工种。在战国时期,陶器上已经出现了各种优雅的纹饰和花鸟。这时的陶器也开始应用铅釉,使得陶器的表面更为光滑,也有了一定的色泽。•到了西汉时期,上釉陶器工艺开始广泛流传起来。多种色彩的釉料也在汉代开始出现。有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褐、绿三色为主。唐三彩的出现标志着陶器的种类和色彩已经开始更加丰富多彩。青铜时代•青铜时代(或称青铜器时代或青铜文明)在考古学上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青铜时代初期,青铜器具比重较小,甚或以石器为主;进入中后期,比重逐步增加。自有了青铜器和随之的增加,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力水平提高,物质生活条件也渐渐丰富,青铜铸造术的发明,与石器时代相比,起了划时代的作用。•世界上最早进入青铜时代的是两河流域和埃及等地,开始于公元前3000年青铜文化鼎•商朝以来传统鼎的形制中,只有方鼎为平底,如商代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圆鼎的器身一般采用与缶、罐、盂等器相类似的圈底。而圆形的升鼎却空前地在以优美柔和的圆弧线为主构成的器形中,引人了方硬而富有力度的水平横线。腹底由圆而变平,方折的口沿、底沿和耳沿,与外撇耳、蹄形足和内收的鼎腹等部位的圆弧线形成对比,刚柔相济,使得鼎的造型赋于节奏和韵律。剑•由于战争的需要,青铜被大量作来制造武器。楚国出土最多的青铜后期器有剑、戈、戟、矛等。剑在各类青铜兵器中数量最大,据不完全统计,在已发掘的3000余座楚墓中共出600多把剑•战国时代,随着铁器的长足发展以及社会的大变革,青铜礼乐器逐渐衰落,青铜的运用开始由礼乐文化转向世俗生活。楚人开始大量使用青铜制造日常生活用品。楚人制造的最成功的铜器日常生活用品当数铜镜和带钩。铜镜山字镜•山字镜和菱纹镜是楚国最流行的镜类。山字镜因镜背以“山”字为主体图案用纹饰而得名。根据“山”字出现的数量,分为三山镜、四山镜、五山镜、六山镜。而以四山镜为最多。山字镜以湖南地区出土最多,占楚墓所出铜镜80%左右。山字镜在中原也偶尔有发现,在河北易县甚至更远至朝鲜和前苏联境内阿尔泰山与巴泽雷克等地也有发现,可见楚铜镜流传之广。透雕镜•透雕镜又称夹层透纹镜,由镜面和镜背两块铜片合贯而成。镜背的透雕图案,以蟠螭纹为主。江陵张家山201楚墓所出蟠螭纹透雕镜,构图匀称,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