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诚实守信第一节人应该诚实守信一、诚信的产生诚信,一种道德活动。“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规范,也是革命传统道德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诚实守信”也不断赋予体现时代精神的新内涵。先秦,所谓“诚”主要是指“诚实”、“真诚”和“忠诚”,要心里想的和实际做的一致,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诚于中、形于外”,就是要“勿自欺”、“勿欺人”。所谓“信”,主要是“真实”、“诚实”和“信守诺言”,强调一个人要“言必信”,要“言而有信”等。后来,思想家们往往把“诚”和“信”相互通用。东汉的许慎在他所著的《说文解字》中说,“诚,信也”,又说“信,诚也”。由此可见,“诚”和“信”,不论是单独使用或相连使用,在古代,表示的大体是同一个意思。孔子作为著名的教育家,他认为,在社会生活中,“信”是一个人立身之本,如果没有诚信,也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条件。他把“信”列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四大科目”(言、行、忠、信)和“五大规范”(恭、宽、信、敏、惠)之一,强调要“言而有信”,认为只有“信”,才能得到他人“信任”(“信则人任焉”)。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大车辕端与衡相接处的关键),小车无皔(小车辕端与衡相接处的关键),其何以行之哉!”这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失去“信”,就像车子没有轮中的关键一样,是一步也不能行走的。孔子在谈到统治者怎样才能得到老百姓信任时说:“民无信不立”,如果一个国家对老百姓不讲诚信,就必然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只有对老百姓讲诚信,才能够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古人认为,在为人处事中,“谨而信”(谨慎和诚信)、“敬事而信”是最基本的。《春秋谷梁传·僖公22年》中记载:“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孟轲把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基本道德规范,概括为五个原则,“信”就是其中之一。这就是他所说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先秦以后的思想家们,都把“诚”和“信”作为立身处世的基本道德要求。宋明道学家们,对“诚”赋予了更重要的地位。周敦颐把“诚”提到“五常之本,百行之源”的高度;朱熹说:“诚者,至实而无妄之谓。”陆象山则强调“忠信”,认为“忠者何?不欺之谓也;信者何?不妄之谓也”,“人而不忠信,何以异于禽兽者乎?”从上述这些思想家的言论可以看到,在中国古代传统道德中,“诚信”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进一步加深和丰富了对“诚信”的认识,把“诚信”提高到党的建设的高度。毛泽东同志提出“实事求是”之后,在《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一文中还提出,我国人民要努力工作,要“老老实实,勤勤恳恳,互勉互励,力戒任何的虚夸和骄傲”。周恩来同志强调要“老老实实,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稳步而又勇敢地前进”。刘少奇同志多次强调“大力提倡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当老实人,坚决反对弄虚作假”。邓小平同志也着重指出要“实事求是”、“老老实实”,反对“说空话、说假话、说大”,要求必须杜绝这种“恶习”。这一切,都充分说明,“诚实守信”、“老老实实”、“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不但是传统美德的要求,也是革命传统的重要要求。在革命和建设时期,“诚实守信”具有体现时代精神的新内容,其现实意义更加重要。现在胡锦涛总书记讲的“八荣八耻”中就说到:“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新时期的需要,人人都应以诚实守信为荣。二、诚实守信的内涵诚实,即忠诚老实,就是忠于事物的本来面貌,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思想,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不说谎,不作假,不为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欺瞒别人。守信,就是讲信用,讲信誉,信守承诺,忠实于自己承担的义务,答应了别人的事一定要去做。忠诚地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是每一个现代公民应有的职业品质。三、人应该诚实守信自立,立人,成事第二节诚实守信与人际交往百度问答:怎么看待现实社会中人与人的不诚信的人际关系?浏览次数:52次悬赏分:0|解决时间:2011-8-1908:51|提问者:战斗中的号角朋友不诚信我觉得算不算朋友了?随便的许诺到时候还是没有兑现承诺,我感觉我活了29年,遇到了诚信危机,很气愤,但是这样的诚信危机现实社会确实屡屡可见,怎么办呢?做人真难,人家关系也是真难啊!最佳答案我有相同的感受,我做人的原则是:别人不诚信,是他做人的问题,你首先要真诚对人,做到诚实守信,做好自己,在看他人!分享给你的朋友吧:回答时间:2011-7-2611:59诚信是建立新型人际关系道德纽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突出的任务,是要建立诚信友爱的人际关系。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提到要“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些都说明诚信是个人立身之本,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首要德行。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这一传统美德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市场经济在带来效率的同时,也加剧了社会利益阶层的分化,新时期人际关系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此外,经济生活中的诚信缺失,潜规则作用力的日益扩张,逐步蔓延到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领域,社会上出现的弄虚作假、言而无信、尔虞我诈、甚至怀疑一切等问题,严重地阻碍了诚信社会的建立。一个社会要和谐发展,仅仅依靠法律和制度规范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借助道德的力量。而在人类的道德规范体系中,诚信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最有价值。这是因为,诚信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内摩擦,减少社会生活的风险和代价,使社会运行成本大大降低。从而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和事业的成功,人们只有彼此信任,互相帮助,才能够平等相处,合作共事,在保全个体利益的同时,使社会的整体利益最大化。因此,加强诚信友爱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建设,将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诚信建设,必须以加强“三德”建设为重点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随着公共生活领域的不断扩大,人们相互交往日益频繁,诚信道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等方面的作用更为突出,已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的重要特征。只有人人讲诚信,取信于他人,给他人以信任,公共生活领域中的和谐人际关系才能形成。职业道德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有利于建立企业与消费者的信任关系、政府与公民的信任关系。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中的相互忠诚、互敬互爱、长幼有序,融洽和谐的关系,是一个稳定社会不可缺少的微观基础。可见,诚信规范,既是中华传统美德,又是当代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内在要求,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根本之所在。因此,全体社会成员,必须人人参与,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够建立起新型的人际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节诚实守信与诈骗犯罪一、诚信丧失与诈骗犯罪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人们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角色的快速转变,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各种类型的刑事犯罪不断出现,特别是近几年来制假售假、合同诈骗、金融诈骗等危害社会诚信犯罪呈高发态势。这对于整个社会的诚信价值理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造成了巨大危害。二、正确认识几方面的利益关系(一)正确认识自我利益实现与他人利益实现的冲突(二)正确认识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