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断天鹅的脖子异国情调与本土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扭斷天鵝的脖子」:異國情調與本土化—拉丁美洲「現代主義」到「後現代主義」的轉折張淑英台灣大學外文系副教授摘要本文試圖從一八八O年代起拉丁美洲興起的「現代主義」文學運動,探討文人如何從作品與思想論述中反映殖民者與被殖民者的民族情結;以及脫離西班牙殖民後自省與本土認同意識的強化等趨勢,藉以勾勒諸多牽動拉丁美洲發展與文學創作走向的脈絡。本文從現代主義運動的推手魯本‧達里歐(RubénDarío)引入,從他鼓吹的「為藝術而藝術」、唯美、異國情調、脫俗出奇等詩學特色開始評析,繼而延展至現代主義後期羅多(JoséEnriqueRodó)、丘卡諾(JoséSantosChocano)、龔薩雷茲‧馬丁內茲(EnriqueGonzálezMartínez)等詩人反駁達里歐詩風,標榜以美洲本土意象為文學主題的呼聲。現代主義兩派詩人經過一番本土與異國情調的折衝拉距後,兩造均逐漸開始修正與轉向:內省、尋根與身分認同書寫的題材益見彰顯,彼此並非相互消解,而是相輔相成之效。關鍵字:天鵝、拉丁美洲、現代主義、異國情調、本土化、後現代主義2「扭斷天鵝的脖子」:異國情調與本土化—拉丁美洲「現代主義」到「後現代主義」的轉折1張淑英台灣大學外文系副教授一、前言我個人首度從事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的研究主題是「拉丁美洲文學之中國符號─從現代到後現代」兩年期(2000-2002)的連續性計畫。第一年以拉丁美洲「現代主義」(1888-1916)2時期的詩人作家為主,以其嚮往異國情調的創作書寫為主軸,研讀箇中「異國」對詩人作家的意義與象徵,以及彼時世界文學思潮對斯土文學創作的影響。此外,並且從中探索脫離殖民後3的拉丁美洲社會與文化反映在文學中的議題與現象,這一部份屬於較正面肯定拉美「現代主義」風潮的作家群。4第二期則鎖定特定作家—「拉丁美洲後現代文學之東方與中國符號─以波赫士、帕斯和薩爾度為例」,擇選這三位作家的文本作為「中國/東方」符號再現的研究主題。5我將兩個時期的文本與文學思潮連結研究有幾項主要的1本文感謝審查人提供的建議與補充意見。本文為國科會兩年期專題研究計畫部分研究果(NSC89-2411-H-030-023-/NSC90-2411-H-030-009-),初稿於「國科會86-90年度外文學門專題計畫研究成果發表研討會」主題二:「殖民性與(後)現代性」上宣讀(2003年10月24-25日於中興大學)。本文為研討會論文增刪修改後之全文。本篇論文接續本人已完成之兩篇論文(拉丁美洲現代主義文學中的中國,《中外文學》,29.2(2000.10):153-189;”Lejaníayfantasía—“Chinaenlaliteraturamodernistahispanoamericana,ElExtramundiyPapelesdeIriaFlavia,2004,No.XXXVIII),繼續探討拉丁美洲現代主義運動另一個議題的爭辯:異國情調與本土化的折衝。本文提及西語的「現代主義」乃指一八八O初萌芽發展的思潮,與一般英美學術論稱的「現代主義」(modernism)有若干時差,文風轉變也略有不同。西語指稱拉丁美洲的「後現代主義」(posmodernismo)一詞,對應上即為英美文學論述所謂的「現代主義」(西語則以「前衛主義」(vanguardismo)稱之)。因此此處以西語方式提及「後(期)現代主義」(posmodernismo)時,則是英美模式中的「現代主義」(modernism),而英美論述所稱的「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則是拉美文學最為輝煌澎湃的超現實「魔幻寫實主義」(realismomágico/magicalrealism)時期。文中若干針對現代主義的萌芽、發展、文人回應(例如達里歐)在已發表之兩篇論文中均已述及,本文不再重述。本文將以西語的「現代主義」時期(1886-1916)和「後現代主義」(1916-)以後為論述年代。文中著重「現代主義前後期」(約莫為1880-1930近半世紀)的思潮與發展。涉及西語「後現代主義」時期,則可以從一九一六年後一直延展到英美術語的「後現代主義」(李歐塔一九七九年〈後現代主義情境〉該文指稱的一九六O年代開始)。2一般以魯本‧達里歐(RubénDarío)出版詩集《藍》(1888)的時間為現代主義啟始年代,達里歐逝世(1916)為現代主義終結。也有學者(如舒曼IvánA.Schulman)研究,指出馬帝(JoséMartí)、古迪葉雷茲‧納赫拉(ManuelGutiérrezNájera)或希瓦(JoséAsunciónSilva)等人才是真正現代主義的濫觴,以馬帝出版《以實瑪利詩篇》(Ismaelillo)的年代—一八八二年為現代主義源頭;或更早,一八七五年左右,馬帝出版散文論述時便已開始有現代主義的風格(Elmodernismo,88)。3現代主義發展前十年尚有古巴和波多黎各尚未獨立,仍為西班牙殖民地,兩國於一八九八年「美西戰爭」後獨立。波多黎各歸屬美國管轄,迄今尚未成為真正獨立自主的國家。4此方面作家群已撰文探討者有七位,參閱拉丁美洲現代主義文學中的中國,《中外文學》,29.2(2000.10):153-189。5此計畫執行期限雖已結束,衍生的相關題材與主題深化仍是目前個人持續研究的重點。3特色與意義:(1)「拉丁美洲文學」的定位:拉丁美洲受西班牙統治近四百年的殖民期中,文化方面的發展相對弱勢,文學創作上,殖民日誌、旅遊日記、書信、或雜文外,長久以來各文類創作書寫泰半被視為「西班牙文學」的延續,不少創作為模仿西班牙作家的書寫風格或主題;創作之外,一般閱讀則是外國文學西譯的市場壟斷現象。誠然,這樣的論斷概括四百年「後哥倫布時期」拉丁美洲文學的發展有失偏頗,亦未公允對待,但是從世界文壇的角度綜觀審視拉丁美洲,則可以解釋本計畫以「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凸顯拉丁美洲文學的意義,因為直至「現代主義」蔚為風尚,「拉丁美洲文學」的圖騰於焉展現,拉丁美洲有了「現代主義」文學的現象與運動,才逐漸從「西班牙文學」抽離,逐漸被正名(證明)為「拉丁美洲文學」。6(2)現代主義呈現的「兩極」主題—異國情調和本土化:現代主義的興起,正是西班牙殖民強弩之末,文人作品中重複出現的「異國書寫」和「他文化想像」,與後殖民的國家民族意識發展似有矛盾衝突,此間文人秉持創作的「文學的理由」耐人尋味。然而「本土化」的訴求,殖民時期原本既已存在文學創作中,卻因現代主義異國情調之風高漲,而激發出回歸本土的強大呼聲浮現。(3)歐風思潮披靡、本土紮根發展:拉丁美洲「現代主義」(受象徵主義與高蹈派詩風濡染)與「後前衛主義」(「後現代主義」(如超現實主義)7均受歐風思潮洗禮,吸收外來思想影響,融入本土發展,繼而締造本地文學顛峰,引發世界文壇注目。(4)跨越西班牙文學的逆向影響:8這兩段文6所謂的「西班牙文學」或「拉丁美洲文學」只是從創作區域或國度闡述,他們在語言認同上沒有問題,皆屬於「西班牙語」文學。7一九二O年代以後西語所稱的拉丁美洲的「後現代主義」時期,正是英美論述「現代主義」蓬勃時期。若以一般評論慣用時間來區隔,以達里歐逝世年限為分水嶺,為一九一六年,這一年也是詩人希梅聶茲跳脫「現代主義」,出版創新風格《新婚詩人日記》(Diariodeunpoetareciéncasado)的時間;其他或有以一九一七年法國詩人阿波里奈爾(GuillaumeApollinaire)初試超現實風格的作品《蒂蕾西雅的乳房》LesmamellesdeTirésias為依據)。從一九一六年到一九六O年(李歐塔指出的一九六O年代以降)這當中有一段四十餘年時間的間隔,拉丁美洲「後現代主義」(英美術語)文學文化上的成熟與繁榮正是從一九六O年代開始,而一般指稱歐美文學的「現代主義」,若以超現實主義運動的興起與繁榮期為主,實則有兩個階段(1924-1939;1940-1966),以布勒東提出「超現實主義宣言」(1924)到他逝世年限(1966)為依歸,這四十餘年時間當中,拉丁美洲各國正處於脫離殖民後社會紊亂與政治暴動頻仍時期,文化發展也在不斷摸索,繼而延展至突破傳統的蛻變與成長。例如,一九二O至一九四O年代是拉美的「後現代主義」融合英美的「現代主義」蛻變成長期,一九四O年代波赫士和智利詩人烏依多布羅(VicenteHuidobro)自法國引進「極至主義」(Ultraísmo)的詩學風格,延展至一九六O年代,形塑超現實主義臻於成熟的蓬勃期,此時期以歐美論述稱之,正是拉丁美洲「現代主義」(modernism)的轉型期。另參閱本文注解1。8拉丁美洲現代主義的風潮,在西班牙適值「九八年代」的文化復興運動,兩種思潮對應,引起不少討論。薩里那斯在〈西班牙現代主義的問題或兩種精神的衝突〉(”ElproblemadelmodernismoenEspaña,ounconflictoentredosespíritus”)指出西班牙確實接收現代主義,而且風行若干年,但是薩里那斯從中區分屬於「西班牙派」和「法國派」現代主義的文人作家。原本立意良好,但卻引發議論,論者認為薩里那斯有意在西/法之間明顯區隔文學疆界與文人歸屬。拉因‧安德拉果(PedroLaínEntralgo)在《九八年代》(Lageneracióndelnoventayocho)一書中也和薩里那斯一樣做出區隔,凸顯九八年代與現代主義文風之迥異,只是拉因‧安德拉果區分的作家群和薩里那斯不同。迪亞茲‧布拉哈(GuillermoDíazPlaja)則十分大膽用性別將「九八年代」和「現代主義」區隔為兩個對立的學派,聲稱「九八年代」為「陽剛學派」,「現代主義」為「陰柔學派」,引發不少爭議;此三種論述參照Elmodernismo,29-32。一九O二年亦有學者在廣義藝術層次和狹義4學創作風潮讓拉丁美洲文學,突破一直以來接收西班牙文學影響的單向輸入路線,轉而從拉丁美洲逆向傳輸到西班牙,使得長久以來受西班牙文學披靡的拉丁美洲有了令人亮眼的成績,改寫西語文學創作互動的脈絡走向。9(5)殖民性與現代性:拉丁美洲這塊殖民地是殖民史上一塊幅員廣袤的重要地圖,探討殖民史與現代化過程中,拉丁美洲呈現的根深柢固的被殖民文化與現代化的蹣跚停滯,對應國際現況,是一處值得探索的「謎題」與研究的大塊文化。本文將著眼拉丁美洲,在耙梳文學運動與思潮變革時,以現代主義宗師—尼加拉瓜詩人魯本‧達里歐(RubénDarío)為主軸,探討達里歐歌頌「異國情調」的詩風所引起的拉美現代主義文人「應風披靡,吐芳揚烈」的現象,繼而走筆至現代主義另一股對應(對立)的主張—呼籲「本土化」的訴求,陳述兩者異質與共通性,以盱衡這個文學運動/現象對拉丁美洲脫離殖民後產生的調整與應變,同時對照分析「異國情調」和「本土化」這兩種理念互動(互斥)的結果,究竟是彼此消解抑或相輔相成。二、「現代主義」的異國情調與世界主義觀拉丁美洲的現代主義是一個反映十九世紀諸多社會現象與思想的綜合體:浪漫主義(例如,個人主義傾向與遁世思維)、高蹈派主義(例如,為藝術而藝術的理念)、象徵主義(例如,詩韻中大自然與神話意象的引用)、異國情調(他文化想像)、實證主義(孔德的實證哲學)、10資產階級主義(工業革命與布爾喬亞階級的興起)、世界主義(哲學與宗教理念的討論)等等。這些融合科學、思想、文學、宗教等眾多主題的文化萬花筒裡,引起創作最大的爭議和本土認同辯證的是「異國情調」(exotismo)的書寫。何種情境,何種氛圍條件才構成異國情調的特色?「異國情調」在何種情勢下會變成民族抗拒抵禦的因素?西班牙二七年代詩人貝德羅‧薩里那斯(PedroSalinas)在評論拉美現代主義宗師魯本‧達里歐詩作的「異國情調」(loexótico)時指出:「人們提到異國情調時,通常會指陳是「國外」之物,繼而會再刻意強調是『非常化外』之地,以凸顯其「異」、「不尋常」、「怪」。「外來」的特性之外,這個「外來」的符號還必須讓這個物品有「稀有」、「新價值」、「例外」的性質。因此,必須是生活型態(習慣)文學範疇中探討「現代主義」的內涵,闕瓦里(Edu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