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口规模预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城市人口规模预测术语户籍人口TheRegisteredPopulation指在规划范围内的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常住户口的人口。流动人口FloatingPopulation一般指人在某地、而其户口并不在该地的人。本规程是指规划范围内的、户口所在地却在规划范围以外的人口;亦即规划范围内的非户籍人口。常住人口ResidentialPopulation一般指已在某地持续居住一定时间以上的人口,包括满足该时限要求的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时限通常有半年以上、一年以上等不同口径。本规程是指在规划范围内连续居住满半年或半年以上人口。市(县)域总人口TotalPopulationofaCity(County)一般指生活在一个市(县)行政管辖范围内的人口总量。本规程是指生活在市(县)行政管辖范围内的常住人口数。城市人口规模UrbanPopulationSize一般指居住生活在城市和城镇地区的人口数量。本规程是指规划范围内城镇地区的常住人口数。人口规模预测PopulationForecasting根据人口现状规模,结合对历史人口发展趋势以及未来影响因素的分析,按照一些假设的前提条件,采用一定方法对未来某一时点的人口量所进行的测算。基础数据针对规划范围的包括总人口、城市人口在内的各类人口以及相关基础数据,包括现状和历史系列数据,应以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为主,主要包括《统计年鉴》、统计公报、人口普查公告、人口抽样调查公报等;其它如公安和计生部门的有关数据,可作为校核的依据和参考。界定城市人口规模所需的城市或城镇地区的空间范围,应与国家有关的统计规定保持一致,现行为《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暂行规定》(国统字[2006]60号文)。数据收集与口径数据采用与处理预测基准年应选取最接近现状、且具备已公布统计人口数据的年份。人口数据应按以下规定进行必要的口径核准:1.当现有人口数据的统计口径与前面定义的“常住人口”的口径不一致时,应将基准年及历史系列数据进行口径校核,核准到前面定义的“常住人口”的统计口径;2.口径校核可采用比例法,鉴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基本符合“常住人口”口径,可通过假设某年现有口径人口与“常住人口”口径的人口之比与2000年相同两口径人口的比值相等,推算出该年的“常住人口”规模。当历史系列数据不连续、缺乏其中某些年份的数据时,可根据需要进行推导和插补,数据插补可采用比例法或数据内插法。当发现历史系列数据具有明显的波动特征时,根据预测需要,可采用移动平均数法、指数平滑法等方法对历史系列数据进行必要的平滑处理,以减弱偶然因素的影响。若因行政区划调整等原因造成历史系列数据统计范围不一致时,应对历史数据进行范围校核,核准并统一到与本次规划的范围相一致。历史人口数据的分析与表达应符合以下规定:1.根据预测年限n,历史数据原则上应有n年以上;2.根据预测需要,对历史数据进行必要的变化特征分析,如年(均)增长率以及分类预测可依据的其它变化特征;3.在规划文件中,应以图、表形式简要反映人口规模的历史演变特征,可与预测结果表达在同一图、表中。预测方法综合增长率法根据人口综合年均增长率预测人口规模,按下式计算: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P0——预测基准年人口规模;r——人口年均增长率;n——预测年限。一、增长率法n0t)(1PPr指数增长模型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P0——预测基准年人口规模;r——人口年均增长率;n——预测年限(n=t-t0,t0为预测基准年份)nr0tePP逻辑斯蒂(Logistic)增长模型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P0——预测基准年人口规模;Pm——规划区最大人口容量;r——人口年均增长率;n——预测年限(n=t-t0,t0为预测基准年份);e——自然对数的底。nrmmtePPPP)1(10人口的增长不是呈指数型增长的,这是由于环境的限制、有限的资源和人为的影响,最终人口的增长将减慢下来。实际上,人口增长规律满足逻辑斯蒂方程。又称自我抑制性方程。在实际运用中,该模型常以简化形式出现:如在SPSS软件中,其计算公式为:式中:参数a和b可利用软件从历史数据回归中求得,Pm为输入数值,n即预测年限。nmmtbaPPP1二、相关分析法经济相关分析法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Yt——预测目标年GDP总量;a、b——参数。)ln(YbaPtt通过建立城市人口与经济总量之间的对数相关关系预测未来人口规模,按下式计算:劳动力需求预测法通过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分析预测城市人口规模,按下式计算:tiiittxyWYP31/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Yt——预测目标年GDP总量;yi——预测目标年第i(例如一、二、三)产业的劳均GDP;Wi——预测目标年第i(例如一、二、三)产业占GDP总量的比例(%);xt——预测目标年末就业劳动力占总人口比例(%)。土地承载力法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Lt——根据土地开发潜力确定的预测目标年末城市建设用地规模;lt——预测目标年宜采用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根据建设用地潜力和有关人均用地标准预测人口规模,按下式计算:tttlLP/水资源承载力法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Wt——预测目标年可供水量;wt——预测目标年人均用水量。根据规划期末可供水资源总量,选取适宜的人均用水标准预测人口规模,按下式计算:tttwWP/环境容量法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St——预测目标年生态用地面积;st——预测目标年人均生态用地面积。根据规划期末城市生态用地总面积,选取适宜的人均生态用地标准预测人口规模,按下式计算:tttsSP/电力承载力法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Et——预测目标年可供电总量;et——预测目标年人均用电量。根据规划期末城市的供电能力,选取适宜的人均用电标准预测人口规模,按下式计算:ttteEP/经济承载力法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Yt——预测目标年末GDP总量;Ut——预测目标年末人均GDP。根据规划期末的GDP总量和人均GDP目标值预测人口规模,按下式计算:tttUYP/三、基础设施承载力预测法道路承载力法根据规划期末城市道路总面积和人均道路面积的目标值预测人口规模,公式如下:tttdDP/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Dt——预测目标年末道路总面积;dt——预测目标年人均道路用地面积。教育设施承载力法根据规划期末中小学学位总数和人均中小学学位数的目标值预测人口规模,公式如下:tttsSP/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St——预测目标年末中小学学位总数;st——预测目标年末人均中小学学位数。医疗设施承载力法根据规划期末医疗设施的病床总数和人均病床数的目标值预测人口规模,公式如下:tttbBP/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Bt——预测目标年末病床总数;bt——预测目标年人均病床数。预测方法应用预测方法的选取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方法选取须充分考虑城市的发展状况、人口结构特征、数据可得性及其有效性等;2.应选取两类以上不同方法分别进行预测,以提高预测的综合性和科学性;3.应通过采用不同方法、分类预测、对参数及自变量采用不同赋值、引用相关预测值等,获得多个预测方案。关于不同类型城市预测方案数目要求如下:方法选取1)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预测方案数应不少于20个;2)50万以上的大城市,预测方案数应不少于15个;3)20-50万的中等城市,预测方案数应不少于10个;4)20万以下城市、县城和镇,预测方案数应不少于8个。增长率法和相关分析法是两类必选方法,每次预测应分别运用每类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方法。资源环境承载力预测法和基础设施承载力预测法可作为备选方法;但当城市面临以下情况时,应选取相应方法预测:1.建设用地将接近其极限规模的城市,应使用土地承载力预测法;2.水资源十分紧缺的城市,应使用水资源承载力预测法;3.生态环境负荷压力很大的城市,应使用环境容量预测法。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