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河北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本着预防为主、事前控制的原则,“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作为施工过程中的参考和监督依据,力争少出现、不出现所谓的质量通病,为业主打造一个优质的的良心工程。项次质量通病名称原因分析防治措施1土方超挖1、无标高标记或标记被毁。2、无人指挥或指挥失误。1、对标高的标记,由专人管理,测量人员跟踪测量。2、超挖部分用碎石、砂石或石屑分层回填压实。2基底标高深浅不一1、分片开挖,标高不统一。2、图纸未看清,交底不清。1、搞清标高关系2、统一进行标高测量控制。3基坑泡水1、排水系统未连通。2、布设抽水点不够。1、完善排水系统,尤其无桩基塔吊基础严禁泡水。2、专人抽水,雨天加强监控。4边坡坍塌1、边坡过陡。2、未及时支护,雨水侵蚀。3、上方有振动荷载或堆载过多。1、边坡坡度应符合要求。2、跟上修坡开挖进度,及时挂网喷浆。3、上方不得有振动荷载,边坡堆载应符合设计规定。5基础砖模坍塌1、砖模未达强度,即进行回填压实。2、电梯井、核心筒处基坑过深,砖模厚度不够。1、有可能有石粉屑回填,压实前在地梁口加顶撑。2、电梯井、核心筒砖模应验算有可能设地圈梁、压顶梁较低可靠。6回填土密实度偏低1、形成橡皮土。2、一次过厚,夯实不够。1、换填土或石屑。2、每层厚控制在500㎜左右,振夯不宜少于3遍。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第一章地基与基础工程7桩碰断1、现场无专人指挥。2、较密处有机械开挖。1、提前放桩边线,挖土机、运土车专人指挥。2、较密处人工配合开挖。8桩顶不平1、不重视桩头质量。2、人工修整高度预留过少,对破桩分包队管理不力。1、在桩上弹标高控制线。先破至设计标高(考虑外防水层厚度)以上100㎜,再由人工修至设计标高。2、桩头偏低处理须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可将桩周降低做成凹槽加深承台。9锯桩偏高1、锯桩标高放线错误。2、对锯桩分包队管理不力,交底不清。1、搞清标高关系,考虑垫层及外防水层厚度。2、对锯桩队加强管理。10桩顶位移或隆起1、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孤石或坚硬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2、桩身不正直;或两节桩或多节桩施工,相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造成歪斜。3、采用钻孔、插桩施工时,钻孔倾斜过大,在沉桩过程中桩顺钻孔倾斜而产生位移。4、在软土地基施工较密集的群体时,如沉桩次序不当,由一侧向另一侧施打,常会使桩向一侧挤压造成位移或隆起。5、遇流砂;或当桩数较多,土体饱和密实,桩间距较小,1、施工前用钎或洛阳铲探明地下障碍物,较浅的挖除,深的用钻钻透或爆碎。2、对桩要吊线检查;桩不正直,桩尖不在桩纵轴线上时不宜使用,一节桩的细长比不宜超过40。3、钻孔插桩;钻孔必须垂直,垂直偏差应在1%以内,插桩时,桩应顺孔插入,不得歪斜;4、打桩注意打桩顺序,同时避免打桩期间同时开挖基坑,一般宜间隔14d,以消散孔隙压力,避免桩位移或涌起;5、在饱和土中沉桩,采用井点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2在沉桩时土被挤过密而向上隆起,有时使相邻的桩随同一起隆起。降水、砂井或挖沟降水或排水措施;采用“插桩法”;减少土的挤密及孔隙水压力的上升,桩的间距应不少于3.5倍桩直径位移过大,应拔出,移位再打,位移不大,可用木架顶正,再轻锤敲打;遇障碍物不深,可挖去回填后再打;隆起的桩应复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311桩达不到设计控制要求(桩未达到设计标高,或最后沉入度控制指标要求)1、地质勘察资料粗糙,地质荷持力层起伏标高不明,致使设计桩尖标高与实际不符,达不到设计标高要求;或持力层过高。2、设计要求过严,超过施工机械能力和桩身混凝土强度3、沉桩遇地下障碍物,如大块石、混凝土坑等,或遇坚硬土夹层、砂夹层4、在新近代砂层沉桩,同一层土的强度差异很大,且砂层越挤越密,有时出现沉不下去的现象5、桩锤选择太小或太大,使桩沉不到或超过设计要求的控制标高6、桩顶打碎或桩身打断,致使桩不能继续打入1、详细探明工程地质情况,必要时应作补勘,正确选择持力层或标高。2、根据地质情况和桩长,合理选择施工机械、桩锤大小、施工方法和桩混凝土强度。3、探明地下障碍物,并清除掉,或钻透或爆碎。4、在新近代砂层沉桩,注意打桩次序,减少向一侧挤密的现象。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517混凝土底板裂缝1、混凝土配合比未优化。2、入模温度未控制。3、出现施工冷缝。4、泌水未及时排除。5、未进行二次振捣及二次挂一漏万面,出现沉陷、干缩裂缝。6、未及时保温保湿养护,表面失水快造成干裂。1、采用低水化热水泥,减少水泥用量,优化配合比。2、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3、合理浇捣,防止出现冷缝,出现冷缝按施工缝处理。4、及时清除泌水。5、初凝前及时进行振捣,终凝前原浆压实平整。6、加强测温监控,及时保温保湿养护。18梁柱相交处节点偏高1、地梁、柱、承台交接处钢筋层数多。2、节点预埋件使板面偏高。1、节点钢筋翻样设计。2、将箍筋尺寸适当缩小,报设计单位办理设计变更。19地下室外墙裂缝1、混凝土坍落度过大。2、下料口距离过大,赶料距离过远。3、水平钢筋间距过大。4、后浇带位置设置不当。5、约束构件过多。6、拆模后,未及时进行保温保湿养护。1、混凝土坍落度宜控制在12~14㎜内,选用适当外加剂,优化配合比。2、下料口距离应适当,防止赶料过远,导致混凝土组分不均。3、经设计同意,将水平主盘变细加密或加挂钢筋网。4、后浇带距离宜在30~40M左右,并避开承台、集水坑、电梯井、水池等部位。5、尽量将顶板、侧墙分开浇筑,减少约束。6、混凝土浇筑完毕,终凝后及时保温保湿养护14天以上,关键是前3天。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620外墙施工缝、反梁等出现孔洞、蜂窝、露筋1、吊模易跑模。少振不密实,多振易漏浆。2、混凝土浇注时间不好掌握,过早底部易流浆、上浮,过晚施工缝结合不好、混凝土过干不易密实。1、先浇底板,在底板混凝土初凝前,浇筑侧墙混凝土。2、严格要求控制混凝土坍落度及浇筑时间。由经验丰富的混凝土工负责此部位混凝土的振捣,不可过振、漏振。21地下室底板、地下水池上浮,造成开裂或倾斜1、原设计抗浮考虑不周或未设抗浮构件,导致局部或整体上浮。2、后浇带过早封闭。3、未及时进行回填。4、上部荷载未达到抗浮荷载要求前,停止抽水。1、图纸会审时,着重对此问题提请设计单位重视。2、地下水较多时,后浇带浇注前不停止抽水。3、地下室土方及时回填。4、尽可能底板下设盲沟,抽水过程应进行沉降观测。22后浇带两侧混凝土裂缝、渗水1、施工用水流入后浇带内造成钢筋锈蚀。2、灰渣积聚,施工前没有彻底除锈、清渣、排水,且两侧混凝土凿毛不到位。1、后浇带用旧模板覆盖,两侧做挡水线。2、将后浇带处混凝土垫层标高下降150㎜,以使沉渣打不侵入结构板内。浇混凝土前,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73、因止水钢板挡住,钢板以下部位不易凿毛、埋设钢板用的木方条不易剔除。4、混凝土坍落度控制不严,振捣不细致,结合不好。5、未及时覆盖,保湿养护,或养护时间过短。用钢丝刷除去钢筋或止水带上的锈皮,旧混凝土面凿毛,冲洗干净。3、止水钢板改为平直钢板,埋设时不用木方垫塞,接缝用长凿子凿毛。4、混凝土坍落度在10~12㎝内,强度等级提高一级。5、终凝后立即覆盖或蓄水,养护14天。23地下室先砌砖,后施工底板面防水1、未严格招待规范,交底不到位。2、工期较紧,顺序颠倒。1、严格招待施工规范,先施工样板,确认后再施工。2、不可因工期原因,随意违反施工程序。24预埋件部位渗水1、钢筋马凳撑在混凝土垫层上或脚手架钢管支在混凝土垫层上未及时拔除。2、套管、模式板对拉螺栓等,未满焊止水环。3、预埋件周边,尤其是预埋件密集处,混凝土浇筑困难,振捣不密实。1、钢筋马凳撑脚勤务在底板筋上,钢管支撑架应及时抽出,防止形成渗水通路。2、防水混凝土的预埋件、对拉螺杆必须满焊止水环。3、外侧钢筋或绑扎铁丝,不得接触模板。浇混凝土时,预埋件周边混凝土应振捣密实。项次质量通病名称原因分析防治措施1混凝土阴阳角不方正、不垂直1、开料尺寸不准,角部模板不成90度1、下料尺寸应精确,采用重复压缝做法。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8第二章主体结构工程2、阴阳角模板压接不紧。3、转角两侧未用木方背楞压缝。4、起步对拉螺丝杆距离转角过远。2、阴角处,挑选两面三刀根一面较直的木方叠合作背楞,并将钢管伸长顶住墙柱模。3、阳角处,钢管用扣件扣紧,并用木楔楔紧。4、对拉螺杆起步距离不宜大于300㎜。2墙柱根漏浆、烂根、夹砂1、未钉压脚条或压脚条不稳而漏浆。2、墙柱脚未设清扫口或清理不干净。3、未先浇50㎜夺取同配比水泥砂浆结合层。4、根部钢筋偏位,使模板底部拼缝不能闭合。5、高低跨根部模板不在同一标高,加固不牢。6、根部楼板不平,模板底部有空隙而漏浆。1、压脚条应依线钉牢。2、留设清扫孔,浇混凝土前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待无积水后再封闭。3、先浇50㎜厚同配比的水泥砂浆结合层。4、避免钢筋移位,根部模板应封合严密。5、高低跨根部设对拉螺杆,将低跨模板收紧。、6、楼板应拉线收平,模板根部垫塞海绵条。3墙、柱混凝土表面背包、漏浆1、因钢筋挡住,另开螺栓眼后,原洞眼未封补。2、嵌补孔洞的小碎板边角破损,表面有凹坑。、1、螺栓眼用木钉嵌入刨平。2、补孔洞的铁皮应平整、干净,嵌补的碎板要清缝。4大面积墙体胀模,平整度误差较大1、两板相接处,背枋未楔紧。2、模板支设时上下、左右有误差。3、未设顶撑或顶撑太少。4、对拉螺杆加固时,松紧不一1、选用一面较直的木方作背楞,并用木楔楔紧。2、模板施工完毕后,应拉通线进行垂直度、平整度检查,有误差立即调整。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9致或间距过大。5、混凝土浇筑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过高。3、墙内增设的斜撑刚度、间距应符合要求。4、对拉螺杆松紧应一致,间距宜在450㎜以内。5、混凝土要均匀对称下料,一次浇筑不可过高。5外剪力墙上下接茬不平,漏浆、夹渣1、接茬处不平整,模板无法封闭密实。2、下层设置的对拉螺杆间距太大。3、浇注混凝土前,接缝处的垃圾清理不干净。1、支设模板前,对接茬处的混凝土进行清理修整、凿毛。2、下层必须按技术要求设置对拉螺杆。3、接缝处垃圾应提前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6墙模拼缝不密实平整,混凝土漏浆、错台1、模板陈旧,过角破损、板边豁口。2、木方变形,规格不一。1、选用规格、厚度一致的木胶合板,严禁“板钉板”。2、选用规格一致、一面较直的木方。7墙面加高小板胀模、漏浆、炸模1、背枋未设置到顶。2、对拉螺杆距离太远。3、使用的小板下料不够准确,破损面未修补。1、用较直的木方支设到顶。2、对拉螺杆距离尽量少于300㎜,如无法设置对拉螺杆,应增设斜撑。3、选用无破损的小板作加高板,开料尺寸应准确。8支撑失稳、模板坍塌1、模板支撑选配马虎,未经过安全验算。2、梁板下立杆仅设一个方向的水平拉杆,致使立杆稳定性不够。3、大梁底未采用双扣件抗滑。立杆接长时采用旋转扣件,导致失稳。4、混凝土浇筑方法不对,混凝土泵管与模板支撑架相连,产生冲击荷载而失稳。1、模板支撑应进行安全验算,对于高支模、转换层模板还需编制专项方案,组织各方会审。2、高支模在梁板下300㎜以内必须设有双向水平拉杆,间距6M应设纵横向剪刀撑。钢管铁顶支撑应在上节设置纵横拉杆。3、大梁底必须双扣件抗滑,立杆接长应用对接扣件。4、混凝土泵管不得与支撑架相连。浇混凝土应从中间向两边对称浇筑,避免荷载集中,而整体失稳。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09梁侧胀模,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间,拆除困难1、梁侧模未钉压脚条或压脚条未钉牢固,未设45度斜支撑。2、梁截面较高,未设置对拉螺杆。3、柱头模板支设不牢,造成外凸,将梁模卡住。1、梁侧侧模必须设置压脚条,合理设置45度余支撑。2、梁侧模应根据梁高配制,若梁高≧700㎜,应在梁中设对拉螺杆。3、遵守边模包底模的原则。考虑梁模板吸湿后长向膨胀的影响,下料尺寸应略为缩短。10梁、板混凝土夹渣1、在板面使用电锯切割模板、方条。2、未设清扫口,板面清理不干净。1、尽量不在板非凡使用电锯。2、设清扫口,绑钢筋前、浇混凝土前,均派专人将板面清理干净。11梁变形、弯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