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章分枝杆菌属、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100页2一类细长或略弯曲、有时呈分枝状或丝状杆菌。细胞壁含有大量的脂质,主要是分枝菌酸,一般不易着色,经加温或延长染色时间着色后,可抵抗盐酸和酒精的脱色作用,因而又称抗酸性杆菌。无鞭毛,无芽孢,无荚膜;革兰氏染色阳性,对人、畜致病的分枝杆菌营养要求较特殊,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缓慢。种类: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和麻风分枝杆菌。致病菌主要是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概述3第一节结核分枝杆菌(M.tuberculosis)俗称结核杆菌,本菌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但以肺部感染最多见。1882年由德国细菌学家柯赫发现并证明是结核病的病原菌。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每年的3月24日。5•一、生物学性状•(一)形态与染色:•细长略带弯曲的杆菌,可见到分枝状,无鞭毛和芽胞,有荚膜。•革兰染色阳性,但不易着色。•抗酸染色阳性(背景呈蓝色,菌体呈红色)显微镜下常堆积成团、成束。•荧光染料金胺“O”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菌体呈橘黄色。6抗酸染色荧光金胺染色7•(二)培养特性•结核杆菌营养要求较高,必须在含有血清、卵黄、甘油、马铃薯以及无机盐类的特殊培养基(如罗氏培养基)上才能生长。•专性需氧,最适pH6.5~6.8,本菌生长缓慢,一般需2~4周才能长出菌落。•菌落呈干燥颗粒状、结节或花菜状,不透明,乳白色或米黄色,表面粗糙,形似菜花。8罗氏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4周)9结核杆菌培养10•(三)抵抗力(四不怕)•对干燥的抵抗力特别强•耐酸碱、耐化学消毒剂•对碱性染料有抵抗力•对青霉素等抗生素耐药11•(三)抵抗力(四怕)•对乙醇敏感•对湿热敏感•对紫外线敏感•对抗痨药敏感(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等),易耐药。12•(四)变异性•结核分枝杆菌可发生形态、菌落、毒力、免疫原性和耐药性等变异。•卡介苗(BCG)就是Calmette和Guerin2人(1908)将牛结核分枝杆菌在含甘油、胆汁、马铃薯的培养基中经13年230次传代而获得的减毒活疫苗株,现广泛用于预防接种。13•二、致病性•(一)致病物质•不产生内、外毒素,无侵袭性酶。其致病性可能与细菌在组织细胞内大量繁殖引起的炎症,菌体成分和代谢物质的毒性以及机体对菌体成分产生的免疫损伤有关。•与致病性有关的致病物质是菌体成分:脂质蛋白质荚膜14•1.脂质:•磷脂:促进单核细胞增生,形成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索状因子:损伤线粒体,影响细胞呼吸,引起慢性肉芽肿•蜡质D:佐剂作用,激发机体产生IV型超敏反应•硫酸脑苷脂:抑制吞噬体和溶酶体融合,延长细菌在吞噬细胞中的存活时间。15•2.蛋白质:•最主要的是结核菌素。•本身没有毒性,但是与蜡质D结合,可以诱发迟发型超敏反应。•3.荚膜:抗吞噬;黏附;阻止药物和化学物质透入菌体内16•(二)所致疾病•感染方式: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受损伤的皮肤等多途径感染。•所致疾病:可引起多种组织和器官的结核病。以肺结核最多见。17临床症状:•全身结核中毒症状:午后低热、乏力、夜间盗汗、消瘦、食欲不振、妇女月经失调或闭经•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咳痰、咯血、气短、胸痛18•肺部感染:原发感染(多发生于儿童)肺结核原发后感染(多见于成年人)19•1.原发感染:儿童多见原发灶(肺泡渗出性炎症)原发综合症淋巴管炎肺门淋巴结(哑铃形阴影)20•转归•机体的免疫力增强:大多可经纤维化和钙化而自愈。病灶内常有细菌潜伏,刺激机体产生免疫,也可成为结核复发、内源性感染的来源。•机体免疫力低下:粟粒性肺结核;侵犯各处淋巴结、骨、关节、肾及脑膜等部位,引起相应的结核病,全身性粟粒性结核。21•2.原发后感染(继发感染):多发生于成年人:已有免疫力病灶多局限(多见于肺尖)干酪样坏死物液化随痰排出,传染性强2223•三、免疫性与超敏反应•(一)免疫性:•结核杆菌是胞内感染菌,其免疫主要是以T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抗体只能对胞外细菌起作用。•结核的免疫属于感染免疫(infectionimmunity),又称有菌免疫。24•(二)免疫与超敏反应:•保护与超敏反应是“同时发生”、“伴随存在”的,二者均为T细胞介导的结果•郭霍现象(Kochphenomenon)初次感染时局部溃烂,附近淋巴结肿大,表现为原发感染。再感染时溃疡浅、易愈合、不扩散,表明机体已有一定免疫力但再感染时溃疡发生快,说明在产生免疫的同时有超敏反应的参与25•结核分枝杆菌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和超敏反应的物质不同细胞免疫:核糖体RNA(rRNA)超敏反应:结核菌素蛋白和蜡质D26•(三)结核菌素试验:•是应用结核菌素来测定机体对结核杆菌是否有细胞免疫力及引起超敏反应的一种皮肤试验。27•结核菌素试剂:1.旧结核菌素(oldtuberculin,OT)。系将结核分枝杆菌接种于甘油肉汤培养基,培养4~8周后加热浓缩过滤制成。稀释2000倍,每0.1ml含5单位。2.纯蛋白衍化物(purifiedproteinderivative,PPD):人结核分枝杆菌制成的PPD-C和卡介苗制成的BCG-PPD。每0.1ml含5单位。目前常用后者。28•实验方法与意义:•PPD5个单位前臂屈侧皮内注射•48~72h后红、肿、硬结>5mm者为阳性。•≥15mm为强阳性,对临床诊断有意义。•阴性反应2930•结果分析:•阳性:感染过结核杆菌或卡介苗接种成功•强阳性:表明可能有活动性结核杆菌•阴性:未感染过结核杆菌或免疫力低下者31•结核菌素试验主要用于:1.选择接种卡介苗对象及接种后免疫效果的测定;2.作为婴幼儿(未接种BCG)结核病诊断的参考;3.测定肿瘤患者等细胞免疫功能(转阴);4.对未接种卡介苗人群作流行病学调查。32•四、微生物学检查•(一)标本采集:•根据感染部位采集标本。•痰、尿、脑脊液等33•(二)直接涂片检查•标本直接或浓缩集菌后涂片抗酸染色。•结果报告:“找到或未找到抗酸性杆菌”•不能报告“找到结核分枝杆菌”34•浓缩集菌:•先集菌后检查,可提高检出率•脑脊液和胸、腹水可直接离心沉淀集菌•痰、支气管灌洗液、尿、粪等污染标本需经4%NaOH处理后离心沉淀35•(三)分离培养•8周出现抗酸阳性•阴性需继续培养至12周才可报告。36•(四)动物试验•常用豚鼠•将集菌后的材料注射于豚鼠腹股沟皮下,3~4周后若局部淋巴结肿大,结核菌素试验阳转,即可进行解剖•观察肺、肝、淋巴结等器官有无结核病变,并作形态、培养等检查37豚鼠38•(五)PCR快速诊断•多聚酶链反应(PCR)扩增技术应用于结核分枝杆菌DNA鉴定,每ml中只需含几个细菌即可获得阳性,且12d得出结果。•操作中需注意实验器材的污染问题,以免出现假阳性。39•五、防治原则•(一)预防:BCG预防结核最有效的措施新生儿和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儿童接种卡介苗40•(二)治疗:•治疗原则: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联合用药彻底治疗。•联合用药可减少耐药性的产生•抗结核药物可分为两类:第一线药物: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第二线药物:对氨基水杨酸、卡那霉素、卷曲霉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乙硫异烟肼。41第二节麻风分枝杆菌(M.leprae)•俗称麻风杆菌,引起麻风,是一种慢性传染病。•流行广泛,主要分布在亚、非和拉丁美洲。42•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与染色:•抗酸染色阳性,与结核分枝杆菌相似,但较结核分枝杆菌短而粗,呈束状或成团排列,无特殊结构。•麻风分枝杆菌是一种典型胞内菌–麻风细胞43麻风分枝杆菌的抗酸染色44•2.动物接种:•因体外人工培养尚未成功,目前可用动物接种,进行细菌鉴定、药物筛选及治疗方法等各种研究。•犰狳对本菌高度易感,皮内、皮下或静脉接种后,有40%于15个月发生进行性播散病变。45犰狳46•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人类是唯一宿主,也是唯一传染源。•致病性•①途径:破损皮肤黏膜、呼吸道、接触等;•②潜伏期:一般6个月~5年,长者可达20年。47③疾病类型:(两型、两类)瘤型(细胞免疫缺损,传染性强);结核样型(细胞免疫正常,传染性小);界线类未定类48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抑制,故麻风分枝杆菌能在体内繁殖,病人血清中自身抗体含量高,免疫复合物沉积,形成结节型红斑或疣状结节,面部结节融合可呈“狮面”状。4951•人类对麻风分枝杆菌产生细胞免疫,麻风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缺陷,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据调查统计95%以上的成人对麻风病有免疫力。•世界上曾有20多人自愿把麻风病杆菌接种到自己身上,经观察都没有发生麻风病。证明麻风病发病率很低,并不可怕。53•三、微生物学检查•1.涂片检查:仍是目前主要的诊断方法。从患者眶上、颚下、下颌、耳廓及鼻腔粘膜等处采集标本,即消毒后切开表皮,深达真皮,用刀刮取组织液作涂片,火焰固定,抗酸染色镜检。•2.活体组织切片:抗酸染色及病理检查。54•四、防治•麻风病目前尚无特异性预防方法。•该病防治主要依靠普查和对密切接触者定期检查。早期发现病例,早期隔离治疗。•治疗药物主要有砜类、利福平、氯苯吩嗪及丙硫异烟胺。55第三节放线菌属和诺卡菌属•厌氧性的放线菌属•需氧性的诺卡菌属56•一、放线菌属•放线菌是一类呈分枝状生长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因其菌落呈放射状,故称为放线菌。57(一)生物学特性•放线菌具有菌丝和孢子结构。•G+、非抗酸性丝状菌•培养困难,厌氧或微需氧–硫磺样颗粒(菌落)–压片或组织切片,显微镜下可见颗粒呈菊花状58放线菌59•放线菌是抗生素主要产生菌,迄今报道8000多种抗生素中,约80%是由放线菌产生的。•此外,放线菌还可用于制造维生素、酶制剂(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等)及有机酸等。•故放线菌与人类有密切关系,在医药工业上有重要意义。60(二)致病性与免疫性•放线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主要存在于土壤中。大多数放线菌是需氧性腐生菌,只有少数为寄生菌,可使人和动植物致病。61•对人致病的主要是衣氏放线菌,它是正常人口腔等腔道的正常菌群,在拔牙、菌群失调时引起内源性感染,导致软组织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免疫:细胞免疫62(三)微生物学检查•脓汁中可查见硫磺样颗粒(放线菌在病变部位形成的菌落),将颗粒压片、镜检,可见放射状排列的菌丝。•厌氧培养,37℃,培养2周以上。63硫磺颗粒64(四)防治原则•防治原则,病灶清创,大剂量青霉素较长时间治疗。亦可用磺胺、红霉素、林可霉素等治疗。65•二、诺卡菌属•(一)生物学形状•G+丝状菌(末端不膨大),弱抗酸性。66•(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主要分布于土壤中,不属于人体正常菌群。•外源性感染——化脓性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特点:化脓、坏死、结节、瘘管。•对人致病诺卡氏菌属主要有三种:•星形、豚鼠、巴西诺卡氏菌67•(三)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标本脓、痰,涂片、压片可见有革兰阳性和部分抗酸性分枝菌丝•治疗:清创、磺胺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