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蘑菇栽培技术陶双球2009.3.26手机:18971023789栽培技术提要1、巴西蘑菇概述2、蘑菇栽培工艺流程3、蘑菇栽培季节的选择4、栽培前的准备工作5、培养料的发酵技术6、播种技术7、菌丝体培养技术8、覆土技术9、出菇管理技术10、采收技术一、巴西蘑菇概述巴西蘑菇,又名姬松茸。原产于巴西和秘鲁而得名。日本三重大学医学部经过详细研究,发现姬松茸具有较好药用效果,对肿瘤的抑制率最高可达100%,特别是对腹水癌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在临床上,它被用于治疗癌症、痔疮、香港脚、糖尿病、神经病和肝病。在日本,姬松茸作为一种食用保健菇,还用它的提取物制成贵茸液、贵茸锭、贵茸露和姬松茸颗粒冲剂等产品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1991年四川农学院食用菌研究中心鲜明耀副研究员赴日本考察时带回姬松茸菌种,并摸索了一套栽培技术。1992年福建农科院引进该菌种,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进行了详细研究。1994年小规模生产,随后推广到全国各地,并开发出了多种栽培模式。二、巴西蘑菇的价值1食用价值2药用价值姬松茸质地细嫩,鲜美爽口。据测定,干菇粗蛋白质的含量40%--50%,糖分为38%-45%,粗脂肪3%-4%,纤维素6%-8%。姬松茸含有人体必需18种氨基酸,总量为30.87%。在总灰分中,钾的含量最高,占一半。二、巴西蘑菇的价值1食用价值2药用价值姬松茸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多糖类、核酸、外源凝集素和甾醇类等有效物质。姬松茸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和抗血栓活性功效,子实体中的多糖、两种外源凝集(ABL)和6种甾醇具有抗肿瘤活性。对子宫癌、白血病等有治疗作用。二、巴西蘑菇的价值1食用价值2药用价值3经济价值以1000玉米为例一投入:1菌种2000瓶,4000元2培养料30-35吨10500-1225元3覆土1000元4人工药品1000元合计18000元二产出:每平方米14斤共14000斤,销售价3元/斤。毛收入42000元三、纯收入24000元三、巴西蘑菇的生长发育条件一、营养:姬松茸是一种草腐菌。生长所需的营养可分为碳源、氮源、矿物质和生长因子等。1碳源又叫碳素营养物质。生产中主要为稻草、麦草和棉籽壳等,只有经过堆制发酵后,才能被利用。2氮源又叫氮素营养物质。生产中主要为饼粉、麸皮、玉米粉、畜禽粪、硫铵、尿素。玉米粉、麸皮作氮源时菌丝扭结较多。3矿质元素又叫无机盐。主要以磷、钾、镁三元素最重要。常用的无机盐有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碳酸钙和过磷酸钙。4生长素有硫胺素、核黄素、泛酸、叶酸、烟酸和吡哆醇等生物素三、巴西蘑菇的生长发育条件二、生长环境条件。菌丝和子实体和生长发育均受外界条件的影响。主要有温度、湿度、光照、空气和酸碱度等。1温度。菌丝生长的温度为15℃-32℃,最适为22℃-26℃,在29℃时生长最快,但易老化,超过45℃时菌丝会死亡。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为16℃-33℃,最适为22℃,25℃时生长最快,随温度升高从原基形成到子实体成熟所需的时间会缩短。三、巴西蘑菇的生长发育条件2水分与湿度水分是指培养料中的含水量。一般为60%-72%,以68%最好,料水比为1∶2.4最佳。湿度是指空气相对湿度。子实体生长为70%-72%。子实体生长为80%-90%。3光线。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线,子实体生长需要散射光照。光线暗会长成畸形菇。4空气。姬松茸是一种好气性真菌,氧所严重不足时会抑制菌丝生长。子实体发生期需要充足的氧气,才能多出菇,覆土层的通透性好长出的子实体多,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长成畸形菇。5酸碱度。菌丝生长的pH值为3.5-8.5,最适为6.5-7.5四、巴西蘑菇栽培工艺流程四、巴西蘑菇栽培工艺流程菇房四、巴西蘑菇栽培工艺流程建堆四、巴西蘑菇栽培工艺流程播种四、巴西蘑菇栽培工艺流程发菌覆土四、巴西蘑菇栽培工艺流程出菇管理四、巴西蘑菇栽培工艺流程采收五、巴西蘑菇栽培技术1栽培季节。巴西蘑菇是一种中温偏高温型菇类,出菇温度为16-33℃.春秋两季都可生产,春播宜选择在3月上旬至5月中旬进行,秋播宜选择在9月至于11月中旬进行。根据我区气候特点,应把培养料建堆最佳日期调整在3月20—25日,4月中下旬播种,5月中旬覆土,6、7月份出菇,8月份歇伏,9月份再出菇。五、巴西蘑菇栽培技术2、培养料配方(以100平方米为例)A、稻草1500公斤,牛粪1300公斤,饼肥100公斤,尿素18公斤,碳酸钙、石膏粉各5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石灰粉25公斤,pH7—7.5。B、稻草750公斤,牛粪1300公斤,菜籽饼100公斤,尿素18公斤,碳酸钙或石膏粉5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石灰粉30公斤,pH7—7.5。五、巴西蘑菇栽培技术3菇房的搭建栽培原料的贮备。选址:1防风、通风,排水方便;2周围环境清洁,开阔、远离禽棚和饲料仓库,以免螨类传播;3要近靠水源,保温、保湿:四周和顶部要先用塑料膜盖好,再加保温层(泡沫或草席)。通风换气:顶部开有拔风筒,两侧上中下开有通气窗,既防风、保温、遮光、又通风换气。床架:床架排列应和菇房方位垂直,一般设置6-8层,床架宽1.2-1.4米,层距0.6米,底层离地面0.3-0.4米,顶层与房顶要保持1米左右距离,以利通气。床面可用竹片、竹杆或塑料网铺设,每条走道墙上各开放上、中、下对流窗,根据季节和天气情况来开关窗户。五、巴西蘑菇栽培技术菇房的搭建4栽培原料的贮备栽培巴西蘑菇的主要原料有牛粪、鸡粪、稻草、麦草等,其用量根据栽培面积计算确定,辅料有石膏(主料的1.5%)尿素、饼肥等,用量视粪草质量及碳氮比(C/N)来决定。粪肥、粪块必须晒干,鲜牛粪热性差,不适采用,牛粪应随收随晒足干,防止不干不湿引起霉变。稻草,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堆肥发酵质量,稻草应晒足干,贮藏防止霉变。培养料发酵前最佳碳氮比(C/N)为33:1,发酵后的碳氮比应为17:1,培养料碳氮比过高过低都影响蘑菇的生长,因此推肥中主材料、辅料必须严格符合比例。五、巴西蘑菇栽培技术5培养料发酵技术栽培巴西蘑菇的原料在预湿前和预湿后都不能直接用于栽培,必须经过原料混合发酵后,经过物理、化学作用,微生物降解,方能成为适合蘑菇生长的培养料,发酵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前发酵在室外进行又称前发酵,第二阶段为后发酵在菇房内进行又称后发酵。五、巴西蘑菇栽培技术前发酵技术首先是假堆:将稻草用0.5%的石灰水淋浇,浸透,并堆成一堆,使堆温上升,促进禾杆软化,破坏稻草的蜡质层,假堆期2天其次是粪肥处理:建堆前将干牛粪或饼肥预湿,充分湿透,并将大块牛粪粉碎,否则处湿内干不易发酵,栽培中易造成杂菌大面积暴发。五、巴西蘑菇栽培技术第三是建堆:先在地上铺一层已湿过的稻草和麦杆,厚约20cm,宽1.6-2m长视场地而定,接着往草上撒布预湿好的牛粪,以盖满草面为好,然后再铺一层稻草,要求与第一层相同,随后再搬上一层粪,这样一层稻草一层牛粪堆叠,到堆高1.8m为止,顶层用牛粪履盖,建堆完毕。料堆的边缘尽量平直,防止倒塌。有机氮肥和总用量2:1的石膏拌均,分层撒入。如果用氨肥则要一次加足,不能在翻堆时加入,否则会引起蘑菇菌丝氨中毒,建堆时如预湿不够,要的酌情泼水,直到四周溢水为止,晴天可用草帘覆盖遮阳,以免风吹日晒,使堆顶培养料过分干燥,雨天用塑料膜覆盖,严防雨水渗入料堆,雨后要掀膜透气,以免导致厌氧发酵,影响堆肥质量。五、巴西蘑菇栽培技术第四是翻堆:翻堆的目的是改善堆料中上下的位置,并将其抖松,使之都能在均匀的富氧适宜情况下得到充分发酵,翻堆共要进行三到四次,每次都要在堆温下降开始时进行,第一次翻堆约在建堆后第四天进行,翻堆时要添加石膏总量的四分之一并补足水分。第二次翻堆约在第七天进行,添加石膏总量1/4同时用1000倍敌敌畏加500倍的氯杀螨酚治虫,并调整水分,第三次翻堆约在第十天进行,并添加过磷酸钙,喷500倍三氯杀螨酚治虫,最后一次翻堆调整料中水分,使其含水量在65-70%,PH值为7-8。检验方法是用大拇指与食指取堆内几根草料,紧已有几滴水珠为准。前发酵结束时,堆肥草料成为咖啡色,草扁平较柔软,有触手感,有微量香甜味,前发酵期为13-14天。五、巴西蘑菇栽培技术后发酵技术经前发酵好的培养料搬入菇房内就进入后发酵期,后发酵在室内进行,它分为巴氏消毒和后发酵两个阶段。1菇房消毒:堆料进菇房前必须将菇房清扫干净,加固床架并进行床架消毒,按每立方米用7克高锰酸钾和10ml福尔马林的药量,先将高锰酸钾放入器皿中,再加入福尔马林进行强烈反应,产生白色浓烟进行薰蒸消毒6-8小时,开窗通气,并在墙角地面上撒石灰消毒。五、巴西蘑菇栽培技术2进菇房,选择晴天,关闭菇房通风窗口,集中人力在2小时内将培养料搬入菇房,以防堆温下降,堆料一般先集中堆放中间床架,这样防止顶层过湿,底层温度过低,达到较理想的后发酵的目的。3后发酵加热设施,菇房加热是后发酵主要关卡,加热形式多样,如在菇房外用废弃油桶卧放煤灶上,盛水加热,用皮管或塑料布将蒸汽引入菇房内,使其温度迅速上升,满足后发酵的要求。五、巴西蘑菇栽培技术后发酵的巴氏消毒阶段,外热加温1-2天,菇房内堆温上升到57-60℃维持6-8小时,这个阶段称巴氏消毒阶段。后发酵的控温阶段,巴氏消毒后,停火适当通风,中午短时间开窗,让菇房短时间内换气,堆温降至48-52℃,维持4-6天,这个阶段称为控温阶段,后发酵结束后,将上层窗口先打开,让顶层缓慢降温,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开中下窗及拨气筒来降温,整个后发酵时间控制在5-6天内完成,后发酵结束后,培养料成暗黑色,堆料柔软,一拉即断并富有弹性,无异味。降温后,结合调水将培养料分床,培养料含水量应为60-62%,含氮量应为1.5-2.2%,通过分床的翻动,使聚积在料中的有害气体排除,随即整平床面,料的厚度为15cm。六、巴西蘑菇播种技术菌种多选用麦粒菌种,播种前从菌种瓶内取出菌种,放入盆中,并用手将团块搓成粒状,然后将菌种均匀地撒在培养料上,每平方米播种麦粒菌种500ml的2瓶,播种后轻轻整理菇床表面,使菇床平坦,并用木板稍压实,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菌丝生长时间将缩短,所以为了避免高温播种造成的污染,有的栽培者采用推迟播种期,但增加20-30%的菌种量来赶时间。七、菌丝体培养技术播种后,紧闭门窗,在菌床上加盖塑料薄膜防止床面被吹干,料面相对温度为70-80%,每周用0.5%的福尔马林喷撒2次,以杀死杂菌。一般麦粒菌种在正常温度湿度条件下,经24小时后就可看到菌丝恢复,72小时后就明显形成菌落,播种后三天,应视空气相对湿度高低及时向墙壁及过道喷水1-2次,以利降温及维持床面空气相对湿度,并适当通风,降低床温,通常下种后三天内以保湿微通风为主;如果发现菌丝生长不良,应立即找出原因,予以补救,如遇高温天气,要加强通风降温;将栽培床表面培养料拔开,促使菌丝向料内蔓延,待菌丝发透后,再轻调水两天,促使菌丝恢复向床上蔓延,这时即可覆土。八、覆土技术播种后的巴西蘑菇栽培床称为菌床,播种后的12-14天,当菌丝即将发透菌床时,应在菌床表面均匀撒上土粒称之覆土,以利子实体的形成。土壤选择:复土材料为本地红壤土与砻糠(或谷壳灰、煤渣)混合物,比例为7:1。每100平方米的复土材料加入40%多菌灵0.5公斤。八、覆土技术覆土湿度和PH值,在覆土上撒上石灰和水,并搅拌均匀,预湿4天,然后检查其湿度,当用手抓把土,紧握土后撒下还能成团较为适宜,若撒下后散开则太干;用试纸检查覆土,其PH值为7.5-7.8,最为适宜。覆土时间:一般是播种后的12-14天,当菌丝蔓延至菌床培养料厚度的三分之二左右即可覆土,覆土时还要看培养料面干湿情况进行调整,覆土前两天将菌床调成湿润,待菌丝返回床面后,再覆土,此外,还要检查栽培架是否牢固。八、覆土技术覆土方法:用泥桶装入备制符合要求的覆土,均匀撒在菌床面上,并用手将木条拉平,稍开,经一周左右,当菌丝爬到土面2/3时,表面少数地方可见白色菌丝,再覆细土1cm左右,若采用干细土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