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制度与人类行为gd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4讲制度与人类行为Contents1理解制度Edityourcompanyslogan2.理性与有限理性3.人类行为的一般模式4.人类行为与制度5.案例第一节理性与有限理性rationalityandboundedrationality一、理性Rationality,reason传统经济理论中的“经济人”在经济过程中是理性的,他被假设为具有关于其环境相关方面的知识;他也被假设为具有良好组织和稳定的偏好系统,以及计算上的技能使他能够在可用的替代性行动过程中,计算其中的哪一个会允许他在偏好大小上达到可获得的最高。——HerbertSimon根据西蒙的观点,理性包括三个方面:①具有关于自身环境方面的相关知识②具有良好的组织和偏好系统③计算技能,即计算在替代性行动中,哪一种行动会使他的偏好最大“完善的理性行为”关注:每一个局中人在博弈中为了促进自身利益应该怎样做,而不是在这种类型的博弈中事实上怎样做。——J.C.Harsanyi交易成本理论的奠基人威廉姆森认为,理性应该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强理性,即预期收益最大化;二是弱理性,即有组织的理性;三是中等理性,介于二者之间。此外理性问题可能还包括非理性(nonrationality)和无理性(irrationality)。马克斯·韦伯(MaxWeber)西蒙哈耶克二、理性的形式ClicktoedittextstylesEdityourcompanyslogan柯武刚、史漫飞二、理性的形式马克斯·韦伯(MaxWeber)的理性价值理性工具理性(instrumentalrationality)西蒙的理性分类本质理性程序理性柯武刚、史漫飞目的-手段理性End-meansrationality适应性理性AdaptingRationality创新理性哈耶克的理性分类建构理性理性可以设计秩序、立法者的意志即法律的起源演进理性一个自然选择的进化过程的产物,而非人为设计三、有限理性西蒙最早提出有限理性概念。西蒙认为现实生活中作为管理者或决策者的人是介于完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的“管理人”。“管理人”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往往是多元的,不仅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而且处于变动之中乃至彼此矛盾状态;“管理人”的知识、信息、经验和能力都是有限的,他不可能也不企望达到绝对的最优解,而只以找到满意解为满足。在实际决策中,“有限理性”表现为:决策者无法寻找到全部备选方案,也无法完全预测全部备选方案的后果,还不具有一套明确的、完全一致的偏好体系,以使它能在多种多样的决策环境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阅读AddYourTextAddYourTextAddYourTextTextTextTextClicktoedittextstylesEdityourcompanyslogan张茉楠,从有限理性到适应性理性FromBoundedRationalitytoAdaptingRationality,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4年第06期邓汉慧,张子刚,西蒙的有限理性研究综述Simon‘sBoundedRationalityBehaviorTheory,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06期第二节人类行为的一般模式一、人的行为的一般模式美国社会心理学家KurtLewin的行为模型),,;,,,(2121nnEEEEPPPPfB二、人类行为的类型经济行为非经济行为(如贝克尔揭示的家庭里的利他主义)经济行为生产行为交易行为分配行为消费行为三、人类的经济行为(一)厂商的生产行为1、中央计划体制下国有企业的简易模式2、改革后国有企业的行为模式目标函数v=v(py-qx,m1)生产函数y=f(k,n,x,m1)目标函数:u=u(y,1-m1-m2)生产函数:y=f[k,n,x(m2),m1](二)交易行为按亚当.斯密的论述,即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互相交易这种倾向为人类所共有,亦为人类所特有,在其他动物中是找不到的。……人类几乎随时随地都需要同胞的协助,要想紧紧依赖于他人的恩惠,那是一定不行的。……人们每天所需要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和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自他们自利的打算。由于我们所需要的相互帮忙,大部分是通过契约、交换和买卖取得的,所以当初产生分工的也正是人类要求相互交换这个倾向。使各种职业家的才能形成极显著差异的,是交换的倾向。许多同种但不同属的动物,得自天性的天资上的差异,比人类未受教育和未受习俗熏陶以前得自自然的天资上的差别大得多。就天赋资质说,哲学家与街上的挑夫的差异,比猛犬与猎狗的差异,比猎狗与长耳狗的差异,比长耳狗与牧畜家犬的差异,少得多。但是,这些同种但不同属的动物,并没有相互利用的机会。……它们因为没有交换交易的能力和倾向,所以,不能把这种种不同的资质才能,结成一个共同的资源,因而对于同种的幸福和便利,不能有所增进。人类的情况就完全两样了。他们彼此间,哪怕是极不类似的才能也能交相为用。他们依着互通有无、物物交换和互相交易的一般倾向,好像把各种才能所生产的不同产物,结成一个共同的资源,各个个人都可以从这个资源随意购取自己需要的别人生产的物品。采购过程开始决定初始需求产品A在她去的地方有吗?购买产品A5此时此地她愿意替代吗?8搜寻还是等待?等待10当她等待购买时,她支出打算用于购买的货币吗?11强制支出12货币未被支出6修改需求:从可以得到的产品中选择什么?7进行强制替代的购买她不买产品A,要买另外的产品123无不9否是搜寻愿意有4她要买产品AClicktoedittextstyles1、抑制消费制度下的消费者行为2、市场经济下消费者行为的理论(三)消费行为1、抑制消费制度下的消费者行为在图中,OABqi是选择的约束集,ABqi是预算线,ABC是不存在直接定量配给制约束下的预算线。q*是不存在数量约束时的最佳消费量。若q*qi,数量约束将减少消费者的效用水平(U1U2);若q*≤qi,数量约束(直接定量配给制)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qiBU1U2mAXCq*O图直接定量配给制下消费者的选择行为(1)对直接定量配给制来说,消费者的最优选择可用公式和图表示如下:maxU=U(x1,x2,…xi,…xn)x≤qi(iєS)式中所涉及的第i种商品属于配给商品集合S,而qi为第i种商品的最高限额。I..1niiixptsSiip*(2)对记分定量配给制而言,消费者的选择可表示为式maxU=U(x1,x2,…xi,…xn)s.t.xiRI1niiixp式中pi*为所有配给商品的集合S中第i种商品的分值价格,同时全部配给商品的分值总价格不得超过R。2、市场经济下消费者行为的理论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1936);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说”(1949、1952);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或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1957、1963);摩根(J.Morgan)的“消费决策影响收入”假说;霍撒克(HHouthaker)、泰勒(L.Taylor)的“消费品存量调整”假说;霍尔的“随机游走假说”;位置消费理论(杜森贝里1948;来宾斯坦1957;王建国1999);显示偏好理论;贝克尔的新消费者行为理论;弗来文(Flavin)的过度敏感性与过度平滑性理论;流动性约束、预防性储蓄理论以及效用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假说等。这些假说和模型在很大程度上主宰了经济学家对消费者行为的思考。其它一些影响消费者行为的经济环境因素,如国家的经济体制、经济政策、消费制度等也受到研究者的重视,特别是对转型国家消费者行为的研究(科尔内1980;邹至庄1984;臧旭恒1994;孙凤2002;李通屏2005)。Diagram“绝对收入假说消费行为模型Edityourcompanyslogan弗里德曼Keynes生命周期假说持久收入相对收入假说Dusenberry3、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消费者行为外部环境因素消费者个人因素ClicktoedittextstylesEdityourcompanyslogan消费者个人因素个人生理因素个人心理因素影响消费行为的外部环境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包括人口环境、社会群体环境、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科技环境和文化环境等。四、利他主义altruism(一)概述利他主义在市场上是罕见的,而在家庭里却是较为普遍的。家庭内部的配置大部分是通过利他主义和有关的义务确定的,而厂商内部的配置则大部分通过隐含的或明显的契约确定的。利他主义在市场上没有什么收益,而在家庭里却可以提高家庭成员抵御灾变和其他不测事件的能力,分散风险和损失。利他主义对家庭的支配如同利己主义对市场的支配。利他主义随其投入要素的费用结构变化而变化。时间价值越高,利他主义的供给就越少。贝克尔认为,利他主义者愿意减少自己的消费以增加他人的消费。而利己主义者的自身消费会超过具有同等能力的利他主义者自身的消费,如果利己主义者与利他主义的财富相等,那么,由于利他主义者将自己的一些财富分配给他人消费,所以利己主义者自身的消费会更多一些,而且,由于利己主义者愿意采取能够增进他们财富的一切行为而不考虑对其他人的影响,所以利己主义者的财富从表面上看也会趋于更多;另一方面,如果利他主义者的某些增进自身财富的行为会对他人产生不利影响,那么利他主义者就会自动放弃这些行为。进一步,贝克尔给出了利他主义的行为模型(1976)。(二)利他主义模型Uh=Uh(Xh,Xi)s.t.pXh+hi=Ihh效用函数最大化的均衡条件(h的最优行为)是1//ppMMUUXUXUihihhh第三节人类行为与制度一、制度与人类行为的关系个人创造制度还是制度塑造个人?个人影响制度,制度影响个人的偏好与认知,改变人类行为是为了适应环境和改变环境。个人塑造制度,制度塑造个人。不论是个人或制度均没有存在论方面的优越性,他们彼此独立,但相互依存并协同演化。个人生活在特定社会中并持续不断地与其他人联系(hodgson,p7)。制度不是独立于个人而存在,而是个人的系统。——个人——其他人——个人个人的行为是其他人环境的一部分,其他人的行为是个人环境的一部分:——个人——制度——个人个人创造制度,所创造的制度进一步规范个人行为,反过来个人行为进一步修正正式或非正式制度。(hodgson,p8)制度是用以协调人类行为的法规、组织和社会规范,从非正规的一面来说,它们包括的内容从信誉到其他各种形式的社会资本(包括根深蒂固的支配社会行为的规范)到非正规的机制和协调网络。从正规的一面来看,它们包括国家列入法典的规章条例和法律,以及制订、修改、解释和执行规章条例和法律的程序和机构。如果制度运行良好,它们就能使人们互相合作,为他们自己、为他们家庭以及为他们更大的社区规划一个未来。如果制度软弱无力或者不合理,结果就会疑云重重、扑朔迷离。二、协调人类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一)市场(二)政府(三)民间社团市场政府民间社会(一)市场Itisnotfromthebenevolenceofthebutcher,thebrewer,orthebaker,thatweexpectourdinner,butfromtheirregardtotheirowninterest.Asitbytreaty,bybarter,andbypurchase,thatweobtainfromoneanotherthegreaterpartofthosemutualgoodofficeswhichwestandinneedof,soitisthissametruckingdispositionwhichoriginallygivesoccasiontothedivisionoflabor.ASmith,WealthofNations,1776P22-23Hayek,F.A.1945.“TheUseofKnowledgeinSociety.”Thefundamentalquestionofthenatureoftheecon

1 / 3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