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甘肃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章在全书的地位与作用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为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本章的学习目的系统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理解世界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2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本章的学习内容物质世界和实践1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3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2本章的学习重点1如何准确理解“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2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3如何正确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4如何准确掌握对立统一规律第一讲哲学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学习主要内容一、哲学世界观二、哲学基本问题一、哲学世界观何为哲学?一、哲学世界观哲学是飘浮在空中的学科,但哲学又是朴素的,朴素地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联。哲学既是智慧的思想,也是一种理论思考的活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是研究“有”的一门学问。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哲学家威廉·文德尔班认为按照现在习惯的理解,哲学是对宇宙观和人生观一般问题的科学论述。英国哲学家罗素说:“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著名中国现代哲学家、中国哲学史家冯友兰认为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何为哲学哲学是智慧的思想1哲学也是不断地进行批判、反思的活动2何为哲学?马克思主义关于何为哲学的理解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1何为世界观?何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世界观人们对于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包含两层意思怎么观?观什么?整个世界用中国哲学的话说,看的是宇宙“大全”。(在中国古代,时间称之为宙,空间称之为宇,时空就是我们现在所就的世界)最深层次就是对“整个世界”最深层次本质的看法,用中国传统哲学的话说,就是对宇宙“太极”的看法。观什么?马克思主义关于何为哲学的理解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存在(普遍、一般)——哲学↑有机物——有机化学↑生物——生物学科学↑植物——植物学↑花↑一朵红花(个别)——常识抽象(理论化、系统化)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就是哲学世界观哲学世界观是哲学家、思想家们运用一系列概念、范畴,对一般人的世界观进行系统的逻辑论证而形成的理论体系。哲学世界观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关于何为哲学的理解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包含两层意思哲学是一门科学知识体系,具有与科学知识一样的可靠性和权威性。哲学和具体科学是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人类实践活动(个别之事)生产力生产关系教化规范技术工艺人文社会知识科学哲学自然科学知识价值哲学哲学(一般之理)具体科学特殊规律哲学一般规律部分世界整个世界理论指导基础“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19页二、哲学基本问题(一)主要内容第一方面: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流派。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物质第一性;精神是物质的产物或表现。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把“物质”理解为自然界中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特别是机械唯物主义把“物质”理解为当时所发现的物质结构的最小层次——原子,把原子的某些物理属性(如质量不变性、广延性、不可入性和不可分性)当成一切物质的共同属性。辩证唯物主义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精神第一性;物质是精神的产物或表现。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贝克莱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物是感觉的复合唯心主义慧能既非旗动,亦非风动,仁者心动。旗动!风动!主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朱熹黑格尔(一)主要内容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思维存在?能否认识怎样认识?可知论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荀子凡以知,物之理也,可以知,人之性也。不可知论认为物质和意识不具有同一性,否认思维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休谟康德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这个命题中包含着两层含义:(1)思维能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属于认识论问题。(2)思维怎样反映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属于方法论问题。辩证法是主张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用联系、运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辩证法古代朴素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形而上学是主张世界静止不变和事物孤立存在的世界观方法论,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公孙龙飞鸟之景,未尝动也。(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会成为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1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3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它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系统了解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2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中的基本问题4小结1对于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不同时代、不同派别的哲学家的回答是不同的。2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据与具体科学的区别,对哲学的本质做了如下的界定: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从而使我们能够准确理解什么是哲学世界观.。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反映存在,世界是不是可以认识的问题。作业:哲学基本问题及内容是什么?阅读书目1.《何为哲学》,胡军著。2.《西方哲学史教程》3.《中国哲学史教程》4.《老子》5.《苏菲的世界》第二讲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内容提要:从本讲开始将要围绕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讲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和意识论。“物质观”主要是从物质和精神,一般和个别的基本关系上来说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运动观”则要说明物质是自动的,不需要诸如“上帝”等神秘的东西从外面推动它,从而反对宗教神学以证明世界的物质性。“时空观”则要说明万事万物的共性——物质是有时空特征的,因而是可感知的、客观的。同时,时空是无限的,因而在时间和空间上帝是无藏身之处的,进一步论证了物质是自本自根的,因而是世界的本原,是万事万物的共性。“意识论”是要说明人类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进一步论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否认在我们的头脑中还有一个和物质不同的意识存在着,因而要论证世界统一于物质就必须说明意识究竟是怎样一会事。可见,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的内容有机联系证明了世界统一于物质。学习主要内容一、人类对世界本原的探索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三、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一、人类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存在(普遍、一般)——哲学↑有机物——有机化学↑生物——生物学科学↑植物——植物学↑花↑一朵红花(个别)——常识抽象(理论化、系统化)是什么?是多元的还是唯一的?客观精神主观精神人类对世界本质的探索物理世界精神世界客观知识世界一、人类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万物的共性即“始基”认定为物质,这个能产生万物的“始基”就是宇宙的本源、本质,它是客观存在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万物从“始基”中流出,万物又流回到“始基”,万物的这个活动轨迹也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即客观的。泰勒斯的“水”阿那克西曼德的“无限”阿那克西米尼“空气”赫拉克利特的“火”中国古代的“五行”说(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原子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的特性就是物质的特性。原子继承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唯物论传统,以一定的自然科学为依据解释世界的物质性,是唯物主义的深化和发展成就从个别的、经验的层面上理解物质,把物质理解为构成万物的最小单位原子。因而,原子的特性就是物质的特性。同时,在历史观上不彻底性也是其一大缺限缺限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成就和缺限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恩格斯侧重从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和本体论角度来理解和规定物质范畴。马克思侧重从人与物质、人与社会的关系和社会本体论角度理解物质。列宁侧重从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和认识论角度来理解和规定物质范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费尔巴哈提纲》,第83页恩格斯在理解物质概念时,把“物质”和“实物”加以区别,认为“物质”是一般的、共性的东西,而“实物”是个别的,感性经验的东西。因此,恩格斯认为,物质“这样的词无非是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感官可感知的许多不同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概括起来。”从而从共性意义上来理解物质,同时又要强调物质的客观性、确定性。即认为共性是存在于个性之中的,物质是存在于实物之中的。列宁认为不能离开精神单从物质自身的结构上来理解物质的特性,否则就会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犯同样的错误,即离开了精神,只从物质结构自身来看物质特性,把物质的特性理解为不可分性,质量不变性等,其实这都不是从与精神的对照中来规定物质的特性。原子究竟可分不可分,质量不变等是科学上的事,不是哲学上的事,哲学所关心的是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而非单独的物质问题。(一)列宁的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第一性,起决定作用意识第二性,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自己是自己存在、运动的原因(二)列宁物质定义意义1、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2、坚持了唯物主义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3、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特别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三、意识的起源和本质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从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的意识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一)意识的起源(一)意识的起源1、意识产生的自然前提矿石黄山含羞草含羞草变形虫蜗牛(一)意识的起源2、意识的社会基础起了决定性作用劳动直立行走社会关系建立人脑形成语言产生(一)意识的起源2、意识的社会基础(二)意识的本质与作用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体”与“用”的关系)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物质决定论和意识能动论的辩证统一小结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2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的产物。作业:如何正确地发挥人类的意识能动作用?阅读书目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23-224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2版。2.《列宁选集》3版,第2卷,第559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三讲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学习的主要内容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二、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三、社会的物质性及其表现四、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标志宇宙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变化的哲学范畴。如何理解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其一是物质运动的原因在于物质本身;其二是“物质”通过“运动”显化为可感的万事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万物的本质,即一就是现象,具体形态,即多就是“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就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就它被理解为存在的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来说,它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移动起直到思维。”“应用到物质上的运动,就是一般的变化。”——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