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材料2-2 广东省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广东省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1“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个五年,是实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大交通,促进大发展”战略的起步时期。为满足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对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的新要求,充分发挥公路水路交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和带动作用,省交通厅根据交通部和省政府关于“十一五”规划工作的部署,组织编制了广东省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规划。一、“十五”计划执行情况“十五”期间,是我省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我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机遇,围绕“以交通现代化促进经济建设现代化”这个战略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加快结构调整,转变政府职能,强化行业管理,扩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推动行业信息化建设,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的目标和各项任务。“十五”期末,全省公路通车里程、高速公路里程、一级公路里程、等级公路里程、公路密度、水泥路面里程、客货运输量、汽车保有量等指标均居全国前列;港航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水运大省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全省公路水路交通总体上已初步适应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2(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十五”期间,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总计1431亿元,为计划的116%,比“九五”增加65%。其中:公路1198亿元,为计划的121.3%,比“九五”增加61.7%;港口167亿元,比“九五”增加135.5%;内河航道23亿元,为计划的109.5%,比“九五”增加55.4%。(二)公路建设“十五”期末,公路总里程达到11.5万公里(不含村道),为计划的124%,“十五”新增1.2万公里;公路密度达到64.7公里/百平方公里,为计划的105.2%,“十五”提高7.1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140公里,为计划的124.0%,“十五”新增1954公里,新增里程为“九五”以前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里程的1.65倍;二级及以上公路达到2.8万公里,为计划的123%,“十五”新增1.6万公里,增加了一倍多。“十五”期间,高速公路建设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年三大步”的战略目标——2003年底,实现了山区市与中心城市高速公路;2004年底,实现了所有地级以上市通高速公路;2005年底,实现了与所有陆地相邻省区通高速公路。至2005年底,国道基本达到一、二级公路,省道基本消灭了沙土路,市到县通高等级公路,县到镇通三级以上公3路,全省约2/3的通建制村公路实现了路面硬化。“十五”期间,公路运输站场新增面积71万平方米。(三)港口建设“十五”期间,全省港口新增万吨级以上泊位65个,新增吞吐能力1.37亿吨,其中集装箱820万TEU。2005年底,全省港口拥有生产性泊位2603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91个,吞吐能力达到5.78亿吨,其中集装箱1761万TEU。港口码头规模、吞吐能力在全国沿海各省(区)中均居于领先地位。(四)内河航道建设“十五”期间,全省共整治航道693公里,其中3000吨级海轮航道257公里,1000吨级海轮航道141公里,1000吨级内河航道99公里,其它航道196公里。(五)运输生产2005年,全省公路客运量、旅客周转量、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分别达到19.0亿人、1191亿人公里、10.6亿吨和781亿吨公里,分别比2000年增长27.5%、52.5%、40.1%和65.6%;水运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分别达到3.0亿吨和3196亿吨公里,分别比2000年增长17.4%和42.2%;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7.1亿吨,比2000年增长143.4%,年平均增长19.5%,其中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5.9亿吨,比2000年增长217.4%,年平均增长26.0%;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645万4TEU,比2000年增长210.4%,年平均增长25.4%。2005年,广州港吞吐量仍居全球十大港口之列,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跃居全球第四位。(六)主要存在问题“十五”期间,我省公路水路交通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交通基础设施总量不足,结构欠合理,布局尚不完善,地区发展不平衡。路网密度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同时也低于江苏等兄弟省份(2005年江苏为80.2公里/百平方公里)。干线公路的平均拥挤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如国道的平均拥挤度,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局部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瓶颈(如广佛、广深、京珠等路段)。如不尽快扩大通行能力,势必会严重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路网布局尚不完善。高速公路尚没有形成有效的网络,出省通道建设仍不能满足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需要,国省干线公路的路面质量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农村公路建设任重道远。东西两翼尤其是北部山区公路发展相对滞后,公路技术等级较低,抗灾能力弱。3.港口总体能力仍然不足。2005年全省港口适应度仅为0.8,制缺口达1.3亿吨,能源、原材料等大宗物资出现了运输紧张的状况,大型专业化集装箱、铁矿石和原油、原煤5泊位不足,一些港口又出现新一轮的压船压港现象,尤其是集装箱港口泊位及其集疏运能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影响我省港口的国际竞争力。高等级航道比重偏低,沿海航道开发不足,维护、管理相对薄弱。粤东、粤北地区航道等级低,与下游水运沟通不畅,东、北、韩三江枯水季节塞船事件时有发生,导致上游支流航道出现航运萎缩现象,航运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与广东水运大省的地位不相称。4.交通发展的各种约束性矛盾凸显,可持续发展能力亟待提高。我省的经济总量和人口密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土地与能源资源稀缺,环境容量十分有限。交通发展与土地、岸线资源、能源供给、环境保护、资金、科技人才等各种约束性矛盾日益突出,成为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因素。5.交通系统债务负担十分沉重。至2005年底,全省交通系统债务总额已经超过了1700多亿元,远远超过交通的各项规费收入,仅利息一项就非常可观。一些地方交通部门,由于债务负担重,缺少配套资金,根本没有能力从事新的建设任务。6.交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交通行业管理总体上还属于“粗放式”管理,存在重建轻养、行业监管不到位、管理体制不顺等现象;公路和航道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尚处于起步6阶段,公路建设管理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各种运输方式缺乏有效衔接,综合运输的组合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交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群死群伤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我省经济的社会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不相适应。二、发展环境和发展预测“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交通发展在经济、社会、环保等新的发展趋势下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一)发展环境和发展要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要求继续扩大交通运输能力。党的十六大提出,我国要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根据这一部署,广东省制订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分两步走的总体构想,即到2010年,全省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全省进入宽裕型小康社会。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人们由追求生活数量水平向追求生活质量水平转化,追求生活数量和质量同时并存。其中,珠江三角洲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东西两翼进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山区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十一五”即是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步战略目标时期。现阶段,无论是珠三角还是广东全省,已完成经济起飞7阶段。根据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第一步战略目标要求,经济还将持续高速增长。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将带来社会资源大规模的流动,人员交流也更加密切,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支撑的交通运输系统,必然要通过大幅度提高运输能力来满足经济迅速增长带来的交通需要。因此,交通运输系统必须加快建设,进一步提高有效供给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需要交通运输系统与之配套。广东省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产业结构面临着战略性调整和结构升级的问题。广东在经历了轻工业的长足发展后,进入了以石化、钢铁、汽车、造船、装备制造等为主导的重化产业发展的新阶段。珠三角区域将逐步由原来的制造业中心向高科技中心、研发中心转移,原来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开始向劳动力价格、土地价格更为低廉的粤北山区、东西两翼和周边省份转移。重化工业的发展,产业布局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升级,对运输系统的集散运输通道、装缷系统、物流服务、海上运输系统等依赖程度更高。因此,交通系统必然要建立与产业链相配套的运输系统。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对交通运输提出更高要求。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启动,“9+2”区域将在各个领域达成合作,而广东省是这一区域的核心,起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要实现8广东省对周边省区经济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首先要解决交通问题。为加快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要求发展区域内综合交通网络,实现区域内交通运输一体化,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改善广东连接周边省区的出省大通道,其中包括铁路、公路、内河和航空运输通道,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消费结构的变化,要求交通设施和运输服务再上新台阶。根据广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到2010年,珠三角人均GDP将超过7000美元,全省人均GDP将达到3500美元。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居民出行不仅表现为“量”的上升,更多的将表现在对出行“质”的要求,客运要求交通出行更“安全、舒适、方便、快捷”,货运要求运输更加“高效、经济、环保、可靠”。这就要求客运交通工具更加舒适、安全;货运车辆或者船舶长途更加大型化、短途则小型化,体现高效性、安全性和灵活性,运输服务更加的周到,能够满足出行的个性化要求,切实体现“以人为本”的交通发展理念。城市化进程加快,要求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系统与城市交通系统相协调、相衔接。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城市化进程也明显加快,城市化将使城市客运需求旺盛,质量要求更高。目前,我省珠三角地区城市化程度高,但现有的交通运输系统不能适应城市化地带内旅客运输的要求,9城市化地带旅客运输问题十分突出,要缓解这一矛盾,公路交通应该与城市道路交通相协调发展,建设好城市道路的集散运输系统,满足城市化带来的旅客大流量、高强度和出行时间集中的运输需要,以提供安全、快速、方便、经济的运输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便利的交通运输系统作支持。我省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经济发展面临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带来的机遇。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要依靠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营销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这一过程,必然需要加强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满足未来所产生的大量货源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所有这些,都需要加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适应城乡客货运输的需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新的要求。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将会给全省资源、能源、环境带来更大的压力,修路建港将占用土地资源和岸线资源,还会给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汽车保有量增加会加剧石油供应短缺的矛盾,增加有害气体排放和噪音的污染。因此,交通运输发展必然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持续发展之路,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以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成本的运输方式适应运输需求。10我省水运资源丰富,珠江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黄金水道,通航条件优越,应充分发挥珠江水运优势,积极发展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实现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良性互动发展。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和环境的制约,要求公路水路交通发展要正确处理好总量的提高与质量提高的关系。(二)发展预测预计到2010年,公路客运量将达26.0%亿人次,“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6.5%,公路旅客周转量将达1650亿人公里,年均增长6.7%;水路客运量将达220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