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装饰材料的表现与应用--木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讲课稿请同学们观察现在的空间环境,并考虑一下问题,在这个空间力,有多少物品或表面是由木材制成的?你认为是什么原因,这些物品或表面没有选择使用真正的木材或原木?得出结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原有对木材的概念已经得到了全新的演绎,木材应用范围和表现方式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木材已经不仅仅作为一种单一的材料而存在,通过新技术的加工处理,通过与其它材料的组合使用,木材己经成为一种最具表现力的建筑材料。密度板的可能性很大,约90%,多层板7%,实木3%,基本不可能是刨花板。优质高密度板材钢制部分经脱脂,酸洗,防锈磷化处理,表面静电喷塑,面层是三氯氰胺浸汁纸封边用的是pvc或者用实木条也可以桌面、椅面:多层胶合板,模压板,细木工板,表面贴防火板,木料板材之中密度板:比刨花板握钉力差木材的特性:1.暖性材料2.加工性能及装饰性能好3.耐久性好4.轻质高强木材的缺陷:1.很强的吸湿性2.易虫蛀易腐朽3.易燃,天然缺陷多4.价格昂贵作为当今四大材料(钢筋、水泥、塑料、木材)中唯一可再生利用的材料,木材以其稳定、耐久性强的、天然无污染的优质特性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木材(Timber)建筑木材的概念限定:我们所说的建筑木材主要是指木制门窗、实木地板、木梁、隔栅、析条、柱、镶板、天花板、椽子、挂瓦条、灰板条、屋架等。木材在建筑中的应用主要可分成以下三方面:1.较为普遍的是家具装饰在家具装饰中几乎处处可见。墙裙装饰、地板、墙板、户门、门窗套、窗帘盒、窗占板、暖气罩、楼梯扶手。在这一领域,我国的木产品研发和应用已臻成熟,这些年木材的开发应用就一直停留在家具制造业与室内装修工程上,已经很具规模和体系。这一领域的木材不是这本教材研究的主要对象。2.木材还常被运用于建筑模板中,木建筑模板是指用于建筑施工的模板材料,我国每年在建筑、交通、轻工等部门的施工中模板木材用量大约为500万立方米,占每年木材消耗量的很小一部分,且缺乏技术含量,也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3.木结构建筑中的住宅、旅游度假别墅、低层商业建筑,以及一些仿古建筑和功能性要求的建筑结构用材和室外建筑墙体围合用材,才是当代建筑中木材和人造板材的主要应用领域,也就是本册书本节课研究的重点。是最基础的天然建筑材料—应县古塔、世界三大奇塔、舍利、释迦牟尼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一直是以木构建筑为核心体系的。建于明清时期的故宫木构建筑群、建于辽代的山西应县木塔等都是古代木构建筑的典范。西安的钟鼓楼等建筑上都有应用同我们在第一章介绍的石材一样,木材也是一种天然的资源,经过重塑和加工,不仅可以用作建筑结构,同事也可以作为一种室内设计的元素,可谓是艺术性与功能性的结合。石材的最大特性是永恒性,那么木材呢?尽管有不少经历数百年的木质建筑或木构建筑至今仍然屹立,但是木材有个非常大的缺陷,易腐、耐久度差----屹立着的比如山西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也是唯一中国现存最老最高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世界三大奇塔巴黎埃菲尔铁塔、意大利比萨斜塔),也是基于建筑或结构所在地区的气候和自然环境的原因。应县木塔的设计,大胆继承了汉、唐以来富有民族特点的重楼形式,充分利用传统建筑技巧,广泛采用斗拱结构,全塔共用斗拱54种,每个斗拱都有一定的组合形式,有的将梁、坊、柱结成一个整体,每层都形成了一个八边形中空结构层。设计科学严密,构造完美,巧夺天工,是一座既有民族风格、民族特点,又符合宗教要求的建筑,在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可以说达到了最高水平,即使现代也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塔建成三百多年至元顺帝时,曾经历大地震七日,仍巍然不动是建筑结构与使用功能设计合理的典范。的暗层,内外槽柱之间的梁用斜撑连接,成八角筒式内外槽框架,增强了构件的整体性。全塔共使用54种不同形式的斗拱,种类之多,国内罕见,被世人称为“斗拱博物馆”。因此,应县木塔被古人誉为“远看擎天柱,近似百尺莲”。一层南北开门,四周设有回廊。塔内各层装有木制楼梯,游人可拾级而上。二层以上都设有平座栏杆,形成回廊,供游人凭眺。塔内各明层内都有塑像,共计26尊。其中一层回廊内佛坛上有一座高约11米的释迦牟尼金身塑像,保存完好。塑像顶部有精美华丽的藻井,内槽墙上画有六幅如来佛像。中国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的营造技艺远承河姆渡文化中“南人巢居”的干栏式建筑。据有关史籍载述:“苗族多居山洞,结草为庐,以蔽风雨。事起即建造岩墙木屋,耸以吊楼……”可见苗家吊脚楼由来甚久。在历史沿革中又结合居住环境的要求加以变化。西江的造房匠师根据地形和主人的需要确定相应的建房方案,使用斧凿锯刨和墨斗、墨线,在30至70度的斜坡陡坎上搭建吊脚楼。这种建筑以穿斗式木构架为主,因前檐柱吊脚,故而得名。经过历代苗族能工巧匠的精心设计,不断加工装饰,吊脚楼更为古朴而实用,美观又大方,给苗乡山寨增添了绚丽色彩。建筑特点吊脚楼,即房屋撑柱悬空不落地,因地制宜而建。吊脚楼立于平地,吊脚半边楼建于倾斜度较大的山坡上,后半边靠岩着地,前半边以木柱支撑,楼屋用当地盛产的木材建成。坡面开成上下两级屋基,下级竖较长柱,上级竖较短柱,使前面半间楼板与后面半间地面平行,形成半边楼。苗寨吊脚楼木柱木墙木楼板,楼皆建于数米高的石保坎上,房架高6至7米。每排柱的最外一根自上而下截齐上屋基处,形成吊脚柱,“吊脚楼”因此得名。吊脚楼有半吊脚和全吊脚两种形式。屋基多以大表石垒而成。吊脚楼为歇山顶穿斗挑梁木架干栏式楼房,青瓦或杉木皮盖顶。吊脚楼一般有三层,四榀三间、五榀四间、六榀五间成座,依山错落,次第鳞比。吊脚楼的三层,上层储谷,中层住人,下层围棚立圈,堆放杂物和关牲畜。住人的一层除卧室、厨房外,还有接待客人的中堂,宽敞明亮,中堂的前檐下装有靠背栏杆,形成一个木制阳台,既可凭高远眺,又可休息聚会。秋冬时节,金黄的苞谷,或红的辣椒,洁白的棉球等成串悬关于楼栏楼柱,把小巧的吊脚楼点缀得缤纷绚丽,既不怕潮霉,又能防邋,天然粮仓。苗家吊脚楼,飞檐翘角,三面有走廊,悬出木质栏杆,栏杆上雕有万字格、喜字格、亚字格等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案。悬柱有八棱形和四方形,下垂底端常雕绣球和金瓜等各种装饰。上层室外为走廊,多为妇女女红劳作(绣花,挑纱,织锦)场所,或者观花赏月之处。黔东苗族吊脚楼的走廊上安有“美人靠”(苗语为“安息”),站在“美人靠”凭栏远眺,就能赏览山区风光,家乡胜色。吊脚楼具有简洁、稳固、防潮的优点,还能节省耕地和建材。抬梁式:这种形式的木结构建筑的特点是室内分割空间比较容易,但用料较大。广泛用于华北、东北等北方地区的民居以及国内大部分地区的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中桥屋内穿斗式木结构,共有72柱,分17开间。杨梅州古廊桥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改建,1937年重修。桥体为贯木拱廊屋桥,东西走向,桥长42.5米,桥宽4.64米,拱跨33.75米,两边的桥台均用条石筑于山岩之上。由于其建筑结构之精美、与自然结合之巧妙,故被誉为福建最美的古廊桥。在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内,供奉着两颗为全世界佛教界尊宗的圣物佛牙舍利,它盛装在两座七宝供奉的银廓里,经考证确认为是释迦牟尼灵牙遗骨。释迦牟尼--生于古印度迦毗罗卫国,毗罗卫国是古印度后期吠陀时期中一个富裕的小国,日印度与尼泊尔交界区域内,佛教创始人。成佛后的释迦牟尼,尊称为佛陀,意思是大彻大悟的人;民间信仰佛教的人也常称呼佛祖、如来佛祖,在佛教中记载着农历的四月初八是佛教鼻祖释迦牟尼佛诞辰日,释迦牟尼佛涅槃在农历二月十五认为释迦牟尼入灭之年应为公元前486年,80岁,生年为公元前565年佛牙舍利公元前486年(对佛灭年代有公元前489、487、486、484、483、482、478、477诸说),释迦牟尼涅盘,享年80岁,佛灭度后,共留下七颗佛牙舍利。释迦牟尼佛的舍利不但在今日至尊至重,在佛陀时代也极为宝贝。当时各国为了争夺佛舍利在以后漫长的历史中,佛舍利因各种因缘,逐渐流散至世界各地。金刚石形成的条件,要求压力范围在4.5~6.0GPa(相当于150~200公里的深度,温度为1500~2600摄氏度的高温高压下而形成。也就是说地球上所有的金刚石只能形成于地球诞生的早期阶段,即距今33亿至45亿年前之间。金刚石经切割后叫做钻石,金刚石(钻石)是自然界中物质中的硬度之王,金刚石化学成份的无机碳含量为99.98%,是自然界中各种矿石唯一由单一元素组成的物质。”应县木塔是中国现今绝无仅有的最高、最古老的重楼式纯木结构塔,全塔高67.3米,比有名的北京白塔还要高16.4米。塔身共分五层六檐,如果加上内里四层暗层山西朔州应县木塔(局部),也可以算是九层。此塔建于辽代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至今已历940多年,虽历经了狂风暴雨、强烈地震、炮弹轰击(塔身上弹痕累累,可以看见嵌进去的弹头),仍然屹立。它全靠斗拱、柱梁镶嵌穿插吻合,不用钉不用铆,以50多种斗拱的垫托接联砌建而成。古人解决建筑问题的技术之高,连现代人也觉得不可思议。如塔底层回廊外檐由24根木柱支撑,在静止时下层每根柱负荷120吨,每年的夏秋时节,塔上居住着成千上万只麻燕,这些麻燕以木塔上的蛀虫为食,千百年来起着“护塔卫士”的作用,木构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灵魂载体从材料的角度来看,古代世界建筑体系分类:传统的西方建筑(包括被西方视为东方的埃及、印度、伊斯兰的建筑)以石头为主;而传统的东方建筑(包括中国、日本、越南、朝鲜半岛等国家和地区的建筑)一直是以木质的木构架建筑为主。多以说是最基础的天然的建筑材料一直以来,中国人对木材是有着特殊感情的。盖房子、做家具用的都是木材。在木桌上吃饭,在木床上睡觉。五行中,“木”是主生的,位置在旭日升起的东方,是一切生命的源泉。楠木“保鲜”,是最好的棺木。树木既是生命之源,也是最后的归宿。古代木结构建筑形式及特点4中木构架在结构上基本采用简支梁和轴心受压柱的形式,局部使用了悬臂出挑和斜向支撑,此外还采用了斗拱(可以承托一定距离的出挑重量,也是屋顶梁架与柱壁间在结构和外观上的过渡构件)。单体建筑在外观上大致上可分为台基、屋身和屋顶三部分。斗拱始见周代铜器,到汉代其特点已基本形成,唐代是我国斗拱发展的又一重要阶段。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在结构上挑出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经斗拱传递到柱上。它有一定的装饰作用,又是建筑屋顶和屋身立面上的过渡。此外,还作为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建筑尺度的衡量标准。斗拱既是承重构件,又是艺术构件,它的应用使建筑形成“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态势。传统建筑中斗拱“榫卯穿插,层层出挑”的构造方式成为中国馆建筑形态的文化表达。应县木塔设计有近六十种形态各异、功能有别的斗拱,是中国古建筑中使用斗拱种类最多,造型设计最精妙的建筑,堪称一座斗拱博物馆。在欧洲和北美各国,几百年来木结构也一直是主要使用的结构体系之一。挪威的木条教堂是欧洲最著名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利用木条建筑在挪威已经有悠久的历史,而在13至14世纪期间当教堂建筑进入高峰期之际,木建筑的技术亦得到改良,甚至发展成为一门木建筑的艺术。至今仍可找到古老的木教堂约28座,它们大多建于公元1200、1350年间,其中最著名的是建于1150年的斯塔万格木教堂。教堂的北门是其中最古老的部分,上面刻有一些动植物为主题的图案,动物的形态就像蛇一样。这扇门取自前教堂的西前门,它的历史可追溯至1050年。教堂内的装饰目不暇给,以暖色系的世纪老松木为主调。唱诗班中主教的座椅、华丽的水晶灯、耶稣及圣母等的雕刻,全都可以追溯至中世纪。教堂内的长椅及一些装饰品则属于16世纪基督教改革的年代。而祭坛及演说台的部分就同属17世纪后期的制品。在教堂的底下,考古学家更发现了一些北欧的古文字,上面写着:「ArnepreastwanttohaveInga」。Urnes木教堂曾属于当地权贵的一座私人教堂,在1979年正式被联合国列入为世界遗产,受到永久的保护。美国印第安居民集团中人数最多的一支,木头嵌起来的,不用钉子。连地上的土都是纳瓦霍人房子内的那种细沙,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