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历史》28讲学习笔记第一讲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演变和国际环境的变化1、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炮舰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清政府在战争中遭到失败,被迫于1840年8月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2、1911年10月,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和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树立起民主共和国的旗帜,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也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拓宽了视野,为中国的进步潮流开启了闸门。3、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掌握政权的国家,社会主义开始从书本上的学说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十月革命的胜利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先进分子去探求俄国的经验,去学习和研究指导这场革命走向成功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二、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5月4日,北京十几所学校的3000余名名学生在天安门前举行集会。他们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并发表宣言,随即,爱国学生又举行了游行示威。这次示威遭到大批军警的镇压,有30余人被捕。面对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学生们联合起来,成立了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并举行总罢课。2、在中国最早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1919年,他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对马克思主义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三、党的早期组织的建立和一大的召开1、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是在上海首先建立起来的。1920年8月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并定名为“中国共产党”,陈独秀担任书记。1920年10月,李大钊、张国焘等在北京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李大钊为书记。在此前后,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汉,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陈独秀、谭平山、谭植棠等在广州,也分别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晚开幕。7月24日,各地代表向大会报告本地区党、团组织的情况。7月25日和26日,两天休会,由张国焘、李达、董必武起草供会议讨论的党纲和今后实际工作计划。7月27日和29日,会议对党的纲领和决议作了较为详尽的讨论。7月30日晚,由于代表们的活动已受监视,会议无法继续在上海举行。于是,代表们分批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在一艘游船上召开了最后一天的会议。四、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党的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联合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第二讲掀起大革命的高潮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中国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从此,国共两党以广州为中心,汇集全国的革命力量,开创一个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新局面。二、五卅运动和大革命高潮的到来1925年5月15日上海内外棉七厂的日本资本家开枪打死工人顾正红,打伤工人10余人,这起屠杀事件激起上海内外棉各厂工人的愤怒,当天即举行罢工,以示抗议。5月30日,上海学生举行援助纱厂工人的街头讲演和示威游行。租界的英国巡捕在南京路上突然开枪,向密集群众射击,打死13人,打伤数十人。这就是震惊全国的五卅惨案。三、北伐的胜利进军和工农运动的高涨1、北伐的胜利进军: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先头部队出兵湖南。7月9日,正式出师北伐。在沿途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北伐军势如破竹。到9月上旬,在两湖战场,北伐军分别占领汉阳和汉口,10月10日攻克已被围困月余的武昌,全歼吴佩孚部主力。在江西战场,北伐军也于11月上旬歼灭孙传芳部主力,占领九江、南昌。在福建方面,北伐军于12月中旬不战而下福州。9月17日,北方冯玉祥的国民联军在绥远五原誓师,挥师南下,11月间已控制陕西、甘肃等省。到1926年底,国民革命军控制了除江苏、浙江、安徽以外的南方各省。冯玉祥的国民军联军也控制了西北地区,准备东出潼关,响应北伐军。北伐战争胜利已成定局。2、工农运动的高涨: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工农运动进一步高涨起来。在湖南、湖北、江西等省广大农村,到处燃起革命的烈火。农民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和武装,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把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特权和土豪劣绅打得落花流水,真正做到了“一切权力归农会”,形成一场空前的农村大革命的局面。在城市,工人在工会组织的领导下,仿效省港大罢工的经验,组织武装纠察队。一些城市相继举行罢工,大部分取得胜利。1926年10月和1927年2月,上海工人两次发动武装起义虽然未能成功,但在群众中产生很大影响。群众性反帝斗争的蓬勃展开,推动国民政府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四、大革命的失败及其教训1、大革命的失败: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随后,国民党反动派在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广西等省相继以暴力手段进行“清党”,仅广东一地,被捕杀者就达2000多人。北方的奉系军阀张作霖也捕杀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4月28日,李大钊在北京被反动军阀残酷地处以绞刑,英勇就义。国内政治局势迅速逆转。7月15日,汪精卫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正式宣布同共产党决裂。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也随之失败。2、教训:中国共产党不但要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而且要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并争取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否则就会犯错误。同时,在中国的特殊条件下,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武装斗争,组建由共产党直接统率和指挥的军队;必须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实现耕者有其田,才能充分发动农民参加革命,扩大革命的力量;共产党必须加强自身的建设,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既要发展党的组织和注重党员的数量,更要巩固党的组织和注重党员的质量。第三讲创建人民军队和开辟中国新道路一、革命转入低潮和党领导的武装起义1、革命转入低潮: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实行屠杀政策,党的队伍和革命力量遭受重大损失。面对极其险恶的局势,党内一些不坚定的分子离开党的队伍,党员数量急剧减少到1万人。同时,工农运动和其他群众运动也走向低沉,相当多的中间人士同共产党拉开了距离。这些事实表明:中国革命的形势已进入低潮。2、党领导的武装起义: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2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9月9日,毛泽东领导发动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2月11日,中共广东省委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发动了广州起义。除了这几次规模较大的起义外,党还先后发动和领导了海陆丰、琼崖、鄂豫边、赣西南、赣东北、湘南、湘鄂西、闽西、陕西等地区的武装暴动。到1928年初,党先后发动近百次武装起义。二、井冈山等根据地的创建和革命运动的复兴1、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后,利用统治阶级内部发生新的破裂的时机,采取积极发展的方针,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剿”,逐步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同时,全力进行党、军队和政权的建设,为建立以宁冈为中心的湘赣边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初步基础。2、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起义农军1万余人,陆续转移到井冈山地区,同毛泽东率领的部队会师。会师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毛泽东任党代表和军委书记,朱德任军长。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和边界苏维埃政府成立,开始进行土地革命。3、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率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根据地,向赣西南出击;到1930年3月,相继建立赣西南和闽西苏维埃政府。这个时期党领导建立的重要根据地还有湘鄂西、鄂豫皖、湘鄂赣、闽浙赣、湘赣、广西的左右江、广东的东江和琼崖等。三、对“左”倾冒险错误的抵制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形成1、1930年6月,在李立三的主持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认为革命形势已在全国范围内成熟。会议通过了李立三起草的《新的中国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的决议案,其中提出:“中国革命对帝国主义的猛烈进攻,必然要掀起世界革命的高潮。”这表明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错误在党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随后,李立三主持制定以武汉为中心的全国城市武装起义和集中全国红军攻打中心城市的冒险计划,并成立全国总行动委员会,作为领导武装暴动和总同盟罢工的最高指挥机关。这次“左”倾冒险错误在党内统治的时间虽然只有3个月,但给党组织和革命力量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只是由于毛泽东、朱德以及其他根据地一些党和红军领导人不同程度的抵制,“立三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在红军和各根据地中,并没有得到全面推行。2、王明、博古等人打着“反对调和主义”的旗号,猛烈攻击六届三中全会的中央,王明还在党内散发他写的《两条路线》,系统地宣扬他的一套“左”倾错误理论和主张。他按照共产国际的思路,宣称党内的主要危险是“右倾机会主义”、“实际工作中的机会主义”和“富农路线”。他夸大中国革命反民族资产阶级、反富农斗争的意义,不承认中间营垒的存在。四、红军前三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从1930年秋到1931年秋,蒋介石先后调集数十万军队,相继采取“长驱直入,分进合击”、“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等战术,向红军发动三次“围剿”。面对国民党军队的进攻,毛泽东、朱德指挥红军采取积极防御、“诱敌深入”的方针和战术原则,依托根据地的有利条件,集中主力,选择敌军薄弱环节,保证每战集中优势兵力,先打弱敌,各个歼灭,先后粉碎了敌人的三次“围剿”。五、土地革命和根据地的建设1、随着农村根据地的建立和扩大,党发动农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各根据地呈现出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的景象。经过三年多的土地革命实践,基本上形成了一条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这就是:依靠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时,还形成了一套比较切实可行的土地革命政策和方法,如: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原耕地基础上,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等等。2、在各根据地和红军力量不断发展的形势下,1931年11月7日至20日,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举行,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被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项英、张国焘为副主席;组成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以朱德为主席,王家祥、彭德怀为副主席。当时各个苏区仍处于被分割的状态,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各根据地和各部分红军的统一指挥,推动了根据地政权、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建设。六、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道路思想的提出1928年5月、10月,毛泽东在主持召开湘赣边界党的的第一、第二次代表大会时,已明确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并对中国农村区域小块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客观条件进行了分析。在红四军挺进赣南、闽西的过程中,特别从1929年到1930年,毛泽东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巩固的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革命要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第四讲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一、九一八事变后的形势和“左”倾错误的危害1、九一八事变后,全国许多城市和村镇很快掀起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在中国东北,从1931年10月开始,相继兴起为数众多的抗日义勇军。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立即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明确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随着局部抗战的开始,中国共产党以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武装起来,反对日本的侵略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红军长征的开始1933年下半年,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发动对中央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的进攻,临时中央提出所谓“中国两条道路的决战”和“不放弃根据地一寸土地”等错误口号,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命令红军主力北上应敌。临时中央的错误领导,导致了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