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总复习第一章数据库概论(1)(1)DB、DBMS和DBS的定义(2)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和高级数据库技术阶段等各阶段的特点。(3)数据描述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等各阶段中数据描述的术语,概念设计中实体间二元联系的描述(1:1,1:N,M:N)。(4)数据模型数据模型的定义,两类数据模型,逻辑模型的形式定义,ER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的数据结构以及联系的实现方式。(5)DB的体系结构三级结构,两级映像,两级数据独立性。(6)DBMSDBMS的工作模式、主要功能和模块组成。(7)DBSDBS的组成,DBA,DBS的全局结构,DBS结构的分类。第一章数据库概论(2)第二章关系模型和关系运算理论(1)基本概念关系模型,关键码(主键和外键),关系的定义和性质,三类完整性规则,ER模型到关系模型的转换规则,过程性语言与非过程性语言。(2)关系代数五个基本操作,四个组合操作,七个扩充操作。(3)关系代数表达式的优化关系代数表达式的等价及等价转换规则,启化式优化算法。第三章关系数据库语言SQL(1)SQL数据库的体系结构,SQL的组成。(2)SQL的数据定义:SQL模式、基本表和索引的创建和撤销。(3)SQL的数据查询;SELECT语句的句法,SELECT语句的三种形式及各种限定,基本表的连接操作。(4)SQL的数据更新:插入、删除和修改语句。(5)视图的创建和撤消,对视图更新操作的限制。(6)嵌入式SQL:预处理方式,使用规定,使用技术,卷游标,动态SQL语句。第四章关系数据的规范化设计(1)关系模式的冗余和异常问题。(2)FD的定义、逻辑蕴涵、闭包、推理规则、与关键码的联系;平凡的FD;属性集的闭包;FD集的等价;最小依赖集。(3)无损分解的定义、性质、测试;保持依赖集的分解。(4)关系模式的范式:1NF,2NF,3NF,BCNF。分解成2NF、3NF模式集的算法。(5)*MVD的定义。第五章数据库设计与ER模型(1)DBS生存期及其7个阶段的任务和工作,DBD过程的输入和输出。(2)概念设计的重要性、主要步骤。逻辑设计阶段的主要步骤。(3)ER模型的基本元素,属性的分类,联系的元数、连通词、基数。采用ER方法的概念设计步骤。(4)ER模型到关系模型的转换规则。采用ER方法的逻辑设计步骤。(5)ER模型的扩充:弱实体,超类和子类。第七章数据库系统实现技术(1)(1)系统目录及其和DBMS各子系统的联系。(2)事务的定义,COMMIT和ROLLBACK的语义,事务的ACID性质,事务的状态变迁图。(3)存储器类型,稳定存储器的实现,数据传送过程。(4)恢复的定义、基本原则和实现方法,故障的类型,检查点技术,REDO和UNDO操作,运行记录优先原则。(5)并发操作带来的四个问题,X锁、PX协议、PXC协议,S锁、PS协议、PSC协议,活锁和死锁,并发调度,串行调度,并发调度的可串行化,两段封锁法。第七章数据库系统实现技术(2)(6)完整性的定义,完整性子系统的功能,完整性规则的组成。SQL中的三大类完整性约束,SQL3中的触发器技术。(7)安全性的定义、级别,权限,SQL中的安全性机制,几种常用的安全性措施,自然环境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