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成员:概况:1.经纬度32°N-42°N,104°E-125°E;2.界线:北面:与东北彰武—康平—昌图—铁岭—抚顺—宽甸—鸭绿江畔(≥10℃积温3200℃的等值线);与内蒙彰武—阜新—围场—张北—右玉—榆林—定边—中宁—乌鞘岭(≥10℃积温3000℃的等值线)西面:乌鞘岭—祁连山东—洮河以西—白龙江(3000米等高线)南面:秦岭—淮河(≥10℃积温4500℃的等值线)东面:濒黄、渤二海。3.自然地理单元:辽东山东低山丘陵、黄淮海平原和辽河下游平原、黄土高原、冀北山地。1、热量资源比较丰富,气温较差大夏季气温高,与亚热带不相上下,温暖期较长,降水与温暖期同季,利于喜温作物生长。冬季较长且气温低,年平均气温一般在8—14°;7月全区气温大多超过24℃,渭河谷地、华北平原南部气温可达28℃。渭河谷地受焚风影响,夏季气温很高,西安极端最高气温曽有过45.2℃的记录。华北地区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气温偏低,1月平均气温0—10℃。较同纬度各地区低。0℃以下的低温日数,华北平原、山东半岛历时约三个月,淮北平原约半个月,而黄土高原、冀北山地长达三个半月。地面冻结层厚度较薄。华北地区日较差、年较差都很大,显示出大陆性气候的特点。一、区域特征(一)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2、降水集中,变率大降水在年内分配高度集中和多暴雨。本地区年降水量少于东北地区,但降水强度比东北地区大,而且降水变率也大。华北各地每年都有日降水量超过50mm的记录,沿山麓地带多有暴雨发生。造成暴雨的原因很多,主要与副热带高压脊的位置有关;此外气旋、台风过境也可形成暴雨。华北降水的年变率大于20%,4月平均变率海河流域大于80%,黄河下游、山东半岛一般为60—70%,黄土高原60%以下。夏季的降水变率一般在50%左右,黄淮平原可达70%。华北地区旱涝频率大,而降水的保证率较小,这是本地区自然条件中的不利因素。3、春旱多风沙华北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为400—750毫米,具有夏湿冬春干旱的特征,尤以春旱为突出。春季降水只占年降水量的10—15%。春季气温升高很快,而这时降水甚少,旱情往往延续到6月中旬。华北地区不仅春季降水量小而且无雨时间长。往往冬季少雨雪,入春以后气温升高很快,风力大增,蒸发加强,更加深了旱情的发展。春季本区频繁出现低压槽,每当低压槽自西向东通过时,槽前常发生五、六级左右的偏南风,槽后则出现风力更强的偏北风。大风起处黄尘蔽日,形成沙暴天气。华北地区每年平均有5—15天沙暴日,多数集中在春季。大风不仅侵蚀地面,而且增加空气的干燥度,加深春旱的程度。1、黄土的堆积黄土层包括早更新世的午城黄土、中更新世的离石黄土和晚更新世的马兰黄土。其中离石黄土厚度最大,分布广,覆盖在山地之间广阔的各种古地形面上。黄土堆积的总厚度在地域上有明显的变化,陇东、陕北、晋西是黄土分布的中心区。除黄河峡谷两岸地带黄土厚度为60—70米以外,黄土厚度大多在100米以上。子午岭西侧的董志塬和东侧的洛川源,出现两个最大厚度中心,分别达到200米和180米,六盘山以西,吕梁山以东,渭河北山以南的地区,黄土总厚度减为50—100米。黄土颗粒成分,从整体看有很大的均一性,以细粉沙为主,次为粗粉沙。黄土的粗粉沙含量,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粘土含量则由西北向东南增加。广泛分布的黄土,对华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具有深刻的影响。厚层黄土被雕塑成特殊的黄土地貌,填造了广阔的华北平原,土壤发育、植被分布、水文特征等都深受黄土的深刻影响。(二)黄土广泛分布2、黄土堆积及其影响(1)黄土地貌发育具有特殊的过程黄土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已被分割成千沟万壑的丘陵沟壑区,称为黄土梁峁丘陵沟壑区,其面积约占黄土总覆盖面积的9/10,梁峁分布区地面非常破碎,丘陵顶部面积小,梁的面积很少超过2平方千米,峁的面积一般仅0.25平方千米,顶部坡度3°—5°,或8°—10°,坡面的坡度大到15°—35°,梁与峁在地域分布上无法划定其分带,大体上,陇中梁多于峁的比例较大,那里较多出现具有大面的凹斜坡的长梁。陕北与晋西梁多于部的比例较小,那里则以具有较大面积的凸斜形坡的短梁居多。在延水关以北的黄河沿岸及其较大支流的下游,梁、峁面积大致相等。黄土高原受现代加速侵蚀,被切割的程度和速度十分惊人。从地面分割度来看,陇东为24.86%到27.45%;丘陵沟壑区的陇中为24.60%到25.49%;陕北为19.80%到42.66%;晋西为38.84%到43.70%。从沟道密度来看,黄土丘陵沟壑区一般可达3.8—8.05km/km2。(2)黄土搬运、沉积与华北平原的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泥水大部分通过众多的支流汇入黄河。黄河带来的大量泥沙对华北平原的形成起着主导的作用。黄河陕县站的年输沙量达16亿吨,华北其他河流年输沙量约1.5亿吨。河流中大量的泥沙估计约有3/4淤积在入海口附近,1/4淤积在下游河道里。这样,河床迅速填高,每到洪水季节,经常造成洪水泛滥,泥沙随洪水泻出河床,在平原上沉积。由于黄河、海河、淮河的涉流、改道,在平原上留下许多纵横交错的古河道、古三角洲和洼地。使平原区的岗洼交错分布,地表形态和沉积物的结构都十分复杂。黄河、海河、滦河等河流将大量泥沙堆积于沿海地带,使长期处于沉降的渤海凹陷不断被充填,平原不断向海湾伸展,堆积物质主要从黄河供给,渤海湾与莱州湾之间,黄河三角洲呈扇状突出。(三)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地带性土壤和植被1、植物区系特征(1)华北地区属中纬度暖温带季风气候。组成本区植被的建群种甚为丰富。森林植被的建群种以松属和壳斗科的栎属的种类为主。针叶林中的赤松分布于辽东半岛南部、胶东半岛直到苏北云台山一带;油松则广泛分布于华山山地的丘陵上;华山松分布于华北西部地区。(2)在本区的自然植被中,目前面积最大而且分布最广的是森林遭受破坏之后而出现的灌草丛。这是一种常见的次生植被,其建群种灌木以荆条和酸枣为主,草本种类以黄背草和白羊草最占优势。(3)由于华北地区在植物区系系统中的位置处于中国日本亚区的边缘,使其区系成分带有较大的过渡性特点。(4)华北地区植被和东北地区的联系也较多,常见的东北区系植物如枫桦、蒙古栎、刺五加、核桃楸、糠椴在华北地区也可以看到。(5)人类活动又大大改变了植物区系的组成,尤其是平原地区更明显。另外引种的外国树种也很多,如刺槐、加拿大杨、钻天样、紫穗槐。2、地带性植被土壤的分布规律(1)由于温度不同而引起植被的纬度地带性变化是明显的。本地区南界秦岭淮河一线附近,植物区系中的亚热带成分较多,亚热带广泛分布的各种落叶阔叶树由南向北逐渐减少。在植物群落的组成上,也表现出纬度变化。华北地区的地带性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并以栎林为代表。在南部,栎林的主要建群种为麻栎、栓皮栎等,往北逐渐为蒙古栎、辽东栎所代表。(2)华北地区由于水分自东向西减少,植被土壤的经度递变也很明显。a.东部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属落叶阔叶林-棕壤带。年降水量一般大于700毫米,干燥度小于1.可以生长华北的代表树种麻栎、栓皮栎、槲(hú)栎。以槲树和辽东栎为主体组成的落叶阔叶林,以及由赤松、油松组成的赤松林、油松林是地带性植被。地带性土壤为棕壤。棕壤发育于不同的母质,由于夏季气温高,降水多,不但土壤中粘化作用强烈,而且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b.辽西冀北山区,华北平原、山西高原东南部、渭河谷地等地,属旱生阔叶落叶林、褐土地带。本地带降水量以减少至500—600毫米,旱季较长。地带性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并混有温性针叶林,以及人为破坏后出现的大面积次生灌草丛。褐土成土过程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碳酸盐在土壤中的淋溶和淀积,粘化作用以残积粘化为主。褐土分布区大多种植小麦、玉米、棉花、芝麻等作物。d.黄土高原西北部属草原、灌丛、黑垆土地带。本地带植物区系的特点,一是喜暖的亚洲中部草原成分在植被组成中起主导作用。二是东亚成分,特别是其中一些耐旱成分占较大比重。主要的土壤为黑垆土,西北部广泛发育淡黑垆土,东南部接近森林区的地方则发育暗黑垆土。e.在山区,具有一定的垂直地带性,其垂直带谱依次为山地落叶阔叶林、山地温性阔叶林和山地灌木草甸。位于华北地区的东部,相隔于渤海湾,地貌发育、气候特征、自然景观以及土地利用的方向上有很大的相似。两个半岛的山体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经过多次构造变动,伴随岩浆侵入,形成高的山岭,受外营力的作用形成多级剥蚀面。渤海落陷使这片山地丘陵分隔成两个半岛。海岸曲折,形成大连、旅顺、青岛、烟台等海港。二、区域内部差异(1)辽东半岛1)东北东部山地的南延部分,千山为主干,海拔500m—1000m,也有超过1000m的山,山地两侧为丘陵地,面积大,沿海分布3—4级海蚀阶地。2)海岬之间的海湾,沉积物不厚,海水较深,是形成港口的良好地区。3)半岛西北侧为砂质海岸,东南侧为淤泥质海岸1、地形地貌(2)山东低山丘陵1)胶东丘陵a白垩纪末期喷出的花岗岩构成较高的山岭,如崂山、艾山等。荣城、文登一带有安山岩和流纹岩,墨、莱阳一带有凝灰岩,面积都较大;b上新世晚期玄武岩溢出,分布在北部栖霞、蓬莱及庙岛群岛一带;C新生代沉积层很薄,有的地方在厚度仅10m的现代冲积层之下为剥蚀基岩面,反映了新生代期间构造稳定,以微弱的间歇性上升为主。2)胶莱平原冲积平原;高一级的高出冲积平原10—15m,略呈包装起伏,上浮黄土和红色黄土,其形成时代可能是早更海拔50米以下。平原分两级,低一级为潍河、胶莱河(南、北)、大姑河的新世。(3)鲁中南山地a为一盾形高地,出露的基地以前震旦纪的结晶变质岩系为主,上有厚度不大的寒武纪-奥陶纪盖层,表明它的上升历史较胶东晚可是上升幅度较大。较高山峰在北部,如秦岭、鲁山、沂山等。b寒武纪-奥陶纪盖层多分布在山顶,倾角小于10度,常形成顶平坡陡的方山地形,即为崮,如孟良崮、抱犊崮等c这个盾形高地被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断裂分割成许多断块,北东向断裂在北部特别显著,形成泰山、鲁山、沂山三条平行排列的北东向断块山;北西向断裂在南部特别明显,形成摩天岭、蒙山、尼山三条平行排列的北西向断块。断块山之间夹着地堑谷,如大汶河上游谷地、河上游谷地都较宽广。d鲁中南山地的边缘都有断裂带分布,西南边缘,东平湖、蜀山湖、昭阳湖、微山湖沿北西向断裂带排列成一条直线;东南侧为著名的北北东向郯(城)-庐(江)深大断裂所割截。辽东、山东半岛受海洋季风影响,降水量可达650—1000毫米,比华北其他地区多200毫米以上。因地形破碎,河流短促,受水面积小。通常情况下,洪峰易消,不易成涝,平原区也少盐渍化威胁。但偶有台风过境,可形成局部灾害。(1981年7月下旬,辽东半岛新金县西韭雨量站实测3日降水量达644.2毫米,引起山洪暴发,老帽山发生多处滑坡。)2、气候特征1)因受海洋影响,夏季气温比同纬度华北各地稍低,有利于作物生长。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华北各地稍高。(旅大是我国北方少有的不冻港。相反,山东烟台因受寒流影响,冬季港湾冻结)本区春季气温比秋温低(成山头4月比10月低7.9℃,青岛低3.4℃),春温略低,可减少蒸发,加上降水略多于华北各地,故春旱的程度较轻。(烟台一带春季回暖较济南一带推迟20多天,苹果开花推迟到立夏以后,较少受寒流侵袭,因而果树座果率高,秋温又比其他各地高,延长了作物成熟时间。这是辽东、山东苹果能够获得稳产高产的一个重要原因。)2)全区日均温≥10℃的天数自南而北约为200—170天,虽比华北平原少,但受春晚霜、秋早霜的危害比内陆各地少。3、自然景观、土地利用3)400米以下丘陵地,麻栎、辽东栎林和蒙古栎林分布很广,资源丰富,为饲养柞蚕提供了有利条件,用作柞蚕场的栎林,部分为萌生林,也有的为人工林,常将麻栎截干留桩发展为矮林,当地称为柞岚。这里是我国主要的柞蚕基地。4)低山及丘陵,赤松林分布面积较广,崂山、昆嵛山、牙山直抵云台山都有分布,其中以昆嵛山保存面积较大,由山麓上达海拔700米的高度,群落郁闭整齐。5)但总的来说,由于受到长期的人为破坏,森林面积不大,而且多为幼林,残存的森林群落结构也不完整。综合利用山地丘陵及平原荒地,是本区发展农业中的一个重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