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中国书法艺术和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书法艺术概貌了解王羲之其人及书法艺术成就认识主要书法字体王羲之及其书法作品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因其书法作品出神入化,被后世尊为“书圣”,并与其子王献之并称“二王”,对后世书法艺术影响甚远。“东床快婿”、“入木三分”都是与他相关的成语。北京时间2010年11月20日20时57分,王羲之《草书平安帖》摹本在北京嘉德秋拍夜场以2.75亿元为3391号买家竞得,加上12%的佣金,总成交价3.08亿元。《兰亭序》是王羲之的行书代表作,是其一生中的顶峰之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名震千古的【兰亭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兴致高涨,写得十分得意,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行书第一”。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十分珍爱,死时将其殉葬昭陵。留下来的只是别人的摹本。今人所见,皆为《兰亭序》临摹本。王羲之书法作品《兰亭序》王羲之的故事(一)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讷谒顗炙啖赡鲠郗稽弥烹仍nèyèzhìdànshàngěngxīyǐjīmípēng(译文)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超人之处。十三岁那年,王羲之曾去拜访周顗,周顗通过观察觉得羲之很不寻常。当时有一道叫牛心炙的名菜,座中的客人都还没有吃,周顗就先割了一块给羲之,羲之从此知名于世。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并且以性情耿直而著称。他特别擅长书法,是古今以来的第一人。人们称赞他的书法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王羲之的故事(二)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译文)有一次,太尉郗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看王家子弟。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信使来,都显得拘谨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坦腹而食,若无其事。”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王羲之的故事(三)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译文)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未能得,于是就带着亲友去观看。谁知老太太听说他要来,竟把鹅烹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一整天。当时,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鹅,王羲之去观看时非常高兴,多次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道士对他说:“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啦”王羲之欣然命笔,写好后把鹅装在笼子里回去了,一路上乐不可支。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领风骚.书法在悠久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五种主要字体。篆书出现最早,又分为大篆和小篆。流行于秦朝以前。隶书首创于秦,到汉代发展完善。草书是隶书的草体,即潦草的隶书,经历了由“章草”、“今草”到“狂草”的变化,唐代张旭、怀素是“狂草”的代表作家。楷书又叫“正书”,是从隶书中变化而来的。楷书四大家:“欧体”(欧阳询)、“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权)、“赵体”(赵孟頫)行书是介于草书与楷体之间的一种书体。自汉代以来一直风行于世。笔、墨、纸、砚文房四宝是中国书法作品创作中使用的独特书写工具。舜耕中学综合实践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