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一颗印•云南地处高原,气候适宜,四季如春,无严寒酷暑,只是大风较多,故其建筑兼有南北之风,民居都采用厚土墙及筒瓦铺屋顶。•“一颗印”平面正方形,外形方整,故称“一颗印”、“一颗金印”。•“一颗印”外围均为高墙,用夯土或土坯筑成;也有用内土外砖形式筑成者,称为“金包银”。•“一颗印”常见的形式有三间四耳、三间六耳等。云南昆明市海子村毕氏一颗印平立剖云南昆明市海子村毕氏一颗印平立剖正房耳房耳房“三间四耳”,即正房三间,耳房(厢房)东西各两间,均做成两层楼房。较大的住宅,入大门常带有倒座。首层入大门为天井,天井后为堂(大厅)。•一颗印民居均为楼房,房间全为二层。牲畜及杂物在楼下,人住楼上。天井两侧为耳房,隔成四间,设厨房、马房、猪房、厕所等;堂屋作为起居待客之处,堂屋左右做卧室,楼上的中明堂做佛堂。大堂两侧为正房,设卧室两间。第二层耳房,作贮藏之用;正房中间为祖堂,为礼拜先祖之处;两侧为卧室。耳房与正房交接处,有楼梯两座,通往第二层。昆明市海子村毕氏一颗印正房比耳房要高出一个屋顶,前面开窗,采光通风良好。云南昆明一颗印外观•较大的住宅,往往由两三个“一颗印”串联而成,由耳房外辟门入内。两个院子之间,做成过厅,为礼仪饮宴之处。最大的“一颗印”住宅,可做到“明三暗五六耳五间厅”的规模。•以昆明为中心,“一颗印”分布于西及大理,南至普洱、墨江、建水,东到昭通、沾益等地,是云南最普遍的民居形式。云南昆明一颗印内景•云南大理的白族民居,其平面布局典型的形式还有所得的“三坊一照壁”与“四合五天井”。•“坊”指一栋三间两层的房子。•“三坊一照壁”即由三“坊”与照壁围成三合院,为白族民居的主要平面形式。•“四合五天井”指四合院加上照壁,以及外围院墙组成大小五个天井。云南白族村镇街巷云南白族村镇街巷云南白族某宅有厦门楼云南大理喜州民居门楼云南白族某宅照壁云南喜州白族某宅--庭院照壁云南喜州白族某宅--庭院云南喜州白族某宅--庭院云南喜州白族某宅--庭院云南喜州白族某宅--庭院云南喜州白族某宅--庭院云南大理白族民居•白族民居多采取“三房一照壁”或“四合五大井”格式。•十分重视门楼建筑和照壁、门窗雕刻及山墙彩画的装饰艺术。•门楼装饰,通常采用泥塑、木雕、彩画、石刻、大理石屏凸花砖和青砖等组成。云南大理白族民居山墙云南大理白族民居外观云南大理白族民居外观大理白族民居照壁局部云南大理民居外观云南大理周城白族民居大门•丽江古城是中国云南省西北部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中心城镇,纳西族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可知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古城位于县境的中部,是中国罕见的保存相当完好的少数民族古城。因为集中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并完整地保留了宋、元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云南丽江木府•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木府云南丽江丽江古城199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丽江古城始建于宋元,盛于明清,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的《滇游日记》曾写丽江古城中木氏土司宫邸“宫室之丽,拟于王者”。城区则“居庐骈集,萦城带谷”、“民房群落,瓦屋栉比”,可见当时丽江古城已有名。•丽江古城曾是明朝丽江军民府和清朝丽江府的府衙署所在地,明朝称大研厢,清朝称大研里,民国以后改称大研镇。云南丽江纳西族民居•纳西族的建筑古朴典雅,最有名的代表就是丽江县的大研镇,古城的建筑群都是土木结构的瓦屋,大多是二坊一照壁式建筑,也有四合院。云南丽江纳西族民居丽江纳西族民居街巷云南丽江纳西族民居山花丽江纳西族民居外貌云南丽江街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