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职业暴露院感科2015年4月不容忽视的任务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定义引起职业暴露的常见因素HIV职业暴露病例及感染现状预防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锐器伤处理措施常见的血源性疾病及其危险程度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定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分为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化学性(如消毒剂、某些化学药品)职业暴露,及其他职业暴露。职业暴露中常见的血源性疾病梅毒螺旋体对干燥、高温极为敏感,干燥1-2小时死亡。40℃~60℃时2~3分钟就能死亡,对一般的消毒剂也很敏感。在缺氧的环境下它能生存数天,在潮湿的器具、湿毛巾或衣服上能存活数小时,对寒冷抵抗力大,在0℃时,可生活48小时,如将梅毒病损标本置于冰箱内,经1周仍可致病。在低温(-78℃)保存数年,仍可保持其形态、活动及毒性。HBV抵抗力较强,在干燥或冰冻环境下能生存数月到数年,但65℃10小时,煮沸10分钟或高压蒸气均可灭活HBV。含氯制剂、环氧乙烷、戊二醛、过氧乙酸和碘伏等也有较好的灭活效果。HCV对一般化学消毒剂敏感,如过氧乙酸、碘伏、含氯洗消剂浸泡,甲醛熏蒸均可使其灭活。煮沸5分钟或60℃10小时及高压蒸气也可灭活病毒。2011年7月28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首个“世界肝炎日”全世界HBV感染者20亿,每年死于HBV感染50-70万;HCV感染者5亿,每年死于丙肝相关疾病的有35万例。“世界肝炎日”媒体沟通会“世界肝炎日”学术交流会HIV对环境中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对热、干燥敏感。本病毒不耐酸但耐碱,HIV在室温液体环境中可存活17天以上,在-20℃冰箱保存,HIV逆转录酶活性至少可维持2个月以上。针刺伤后感染的危险程度感染HIV只需1.4毫微升血液,HBV只需0.4毫微升血液;每毫升血液中含HBV病毒就有一亿个感染剂量。来自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美国医疗机构疾病检测的统计结果显示不同病原体经皮暴露的后感染的危险程度:HIV感染率为0.3%,HCV感染率为2%HBV感染率为6%~30%HBV感染率高于HIV感染率55倍,高于HCV38倍传递手术刀、剪用普通注射器采血针头与其他物品混放引起职业暴露的常见因素不规范处理医疗废物急诊室接诊外伤患者双手盖上针帽护理留置接头广东籍姑娘小雪在一家二甲医院当外科护士。由于对职业暴露认识不足,加之每天工作繁忙,被针头扎伤的情况时有发生。2007年,年仅26岁的她被查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那时,刚参加工作的小雪,没有男朋友,没有不洁的生活史,没有其他接触机会,感染的原因指向职业暴露。在采访中小雪苦涩地表示,“从来没有想过会得艾滋病,觉得这个离我太遥远了!”,“我只是不甘心!不甘心!”染病后,小雪工作没有了,生活完全改变了,由于无法说清是在哪一场操作中感染的,甚至难以按工伤获得补偿。2011年11月,北京某三甲医院的一位年轻外科医生在急诊连续做了3台手术。在为一位患急性肠梗阻的老太太进行术后缝合时,他的手被针扎伤了。这在工作强度和紧张程度都很高的急诊科很常见。因为抢救时间有限,对伤口进行简单处理后,这位外科医生接着做完了手术。3天之后,检测报告提示:老太太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当时,这位外科医生已经过了24小时的保护性服药期,这时再服药,已无法保证不被感染。卫生部部长陈竺:截至2011年10月底,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34459例,其中病人166207例、死亡88223例。2011年1至10月报告感染者45749例、病人30303例、死亡16338例。根据卫生部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评估结果,截至2011年底,估计我国现存活感染者和病人约78万人,其中病人约15.4万人;2011年新发感染者约4.8万人,因艾滋病相关死亡约2.8万人。HIV感染现状WHO、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10年11月19日在日内瓦联合发布声明预防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一、保护屏障1、手套: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和体液,以及接触黏膜和不完整的皮肤,都应戴手套。当处理污染的物品或表面时也应戴手套。当有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被污染的物品时都应戴手套。当进行静脉切开、内镜检查、侵袭性诊治、牙科治疗和尸体解剖时必须戴上手套。在接触每位病人后都应更换手套。手套发生撕裂、刺破等破损时应更换。2、口罩或防护眼镜:一般接触病人不需戴口罩和防护眼镜。当处理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有可能溅出时,特别在进行气管内插管、支气管镜及内镜检查或手术时应戴口罩和防护眼镜。对感染病人施行手术时均应戴口罩和防护眼镜。3、穿隔离衣和围裙:对感染病人施行手术时或衣服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时均应穿隔离衣或围裙。二、手卫生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2、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三、锐器证据已经表明,在医疗机构内,用锐器刺伤的皮肤损害是职业暴露的最常见形式。使用所有锐器和有锐器效能的工具都要十分小心。1、针头等锐器:在处理或清洗使用过的锐利器械时,应当采取措施以防针头、解剖刀和其他锐利器械引起的损伤。2、注射器和针头应尽量使用一次性的,用过的尖锐物品一定要直接放人坚固、耐刺的利器盒内。3、采血时要用安全的蝶形真空针具,以降低直接接触血液的危险性。五、物品和环境的消毒处理1、听诊器、体温表、血压、担架、轮椅等不能专用的器械要一用一消毒;2、分泌物、排泄物、医用敷料、病理废物以及外科和实验室废弃物等污物,应放入结实的一次性黄色袋内,如袋外有污染时须再加套一层,直接焚化处理;3、污染被服应置于黄色袋内,并标上“隔离”二字,消毒后再清洗;如污染严重,直接封存焚烧;4、被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地板等外环境,应用2000mg/L84液消毒。六、及时清除溅出的血液和体液发现有溅出的血液和体液,要按下列顺序及时清除:1、戴手套;2、用一次性纸巾或吸水性能好的物品清除血液和体液;3、用消毒液消毒污染的表面后用清水洗净。锐器伤处理措施一、现场紧急处理:1、局部出血:有伤口,应在伤口旁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洗手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2、受伤部位的消毒: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0.5%-1.0%的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二、报告、登记并进行暴露后评估、监测:1、填报《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及时报告院感科。2、根据暴露源、暴露途径、暴露疾病种类等进行感染风险评估。暴露后监测时间:HIV:暴露后4周、8周、3月及6月时监测HBV:暴露后3月、6月监测HCV:暴露后4-6月内监测梅毒:停药后1个月、三个月血清监测三、预防用药:1、乙肝: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µg、10µg、10µg(按0、1、6月间隔)。2、丙肝:干扰素。2、梅毒:首选长效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次,两侧臀大肌深部注射,每周一次,共3-4次。3、艾滋病:在HIV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超过24小时。[基本用药程序]双汰芝(AZT与3TC联合制剂)300mg/次,每日2次,连续使用28天。[强化用药程序]AZT4周(每次200mg,每日3次或每次300mg,每日2次)+拉米夫定(每次150mg,每日2次)+茚地那韦(800mg,每日3次)。或AZT+3TC(剂量同上)+奈非那韦(750mg,每日3次)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