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大学生心理特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1一、大学生的基本特点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8~23岁之间,属于青年期,即属于青年初期和青年中期。其中,低年级的大学生,仍有许多心理特点和青年初期的高中生很相似,不过由于已经入大学,其环境条件、主要目标、所处的社会地位以及人们对他们的看法等,都对其心理特点有所影响。高年级的大学生己接近青年中期末,就要跨进社会,面临工作和独立承担生活担子等问题,青年晚期的择业、成家立业等因素已开始影响他们。2研究发现,现阶段在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矛盾性:1、自主性与依赖性共存。社会地位的变化带来的“成人感”,使得大学新生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获得了较大的独立行动的自由,并且要求自己尽快摆脱依赖性,得到和成人一样的尊重和理解。但由于习惯心理的作用,尤其是在经济上还需要依靠家庭,在学习上还缺乏自学能力,在思想上还比较单纯,社会阅历和经验还不够,因而往往志大才疏,眼高手低,渴望得到具体帮助。这种依赖性最具体的表现就是等待心理。等待老师的关心和指导,等待同学的友谊之手,等待父母的经济支持等等。半成人感3•2、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矛盾。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由于他们对现实生活缺乏深刻的体验,因而他们的理想常常带有幻想乃至空想的色彩。刚刚迈进大学校园的学生,对所学专业、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等都有一个重新认识的过程。在认识过程中就会产生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矛盾。身份焦虑与自我成长•3.交往性与闭锁性的矛盾。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逐渐开始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设计自我。但他们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认识还处在模糊不清、很难把握其实质的阶段。把一些事情看得很“神秘”羞于对人启口,而把自己的心灵之门关闭起来,常常莫明其妙地陷入孤独寂寞的心境之中。然而,青年人又有着与人交往的强烈需要,不仅需要有亲密交往的知己,也需要加入一个团体以满足心理上的归属感。这些显示了大学生的交往性与闭锁性的矛盾和冲突。归属感的需要4•4.情绪性与理智性的矛盾。人的活动是一种知、情、意、行的过程,大学生精力充沛,风华正茂,朝气蓬勃,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但是一遇适当情境,他们会热情奔放、勇往直前;一遇困难和挫折,他们就兴致皆无,情绪一落千丈。表现出大学生情感变化的两极性,忽冷忽热,一忽儿,情绪主宰一切,难以驾驭;一忽儿,理智又使他们摇头叹息。从而形成了处理问题时情绪与理智之间的矛盾。5•5.异性间吸引与隔离的冲突。大学期间,异性间的吸引是正常而又自然的心理现象。但在刚进大学时,有的新生受习惯心理的影响,对男女交往过分敏感,导致正常的异性交往不能自然进行,甚至相互隔离。6•总之,大学时期是“心理断乳”的关键期。“心理断乳”意味着离开父母家庭的监护,摆脱对成人的依赖,成为独立的个体,建立属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在这一过程中,众多的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如果处理不善,就有可能产生心理问题。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7二、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定义•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关于自己、以及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观念系统。•古希腊人把“能认识自己”看作是人类的最高智慧。8•(二)自我意识的分类•1.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表现为认知的、情感的、意志的,分别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自我认识: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图式、–自我概念、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尊、自卑、内疚、自豪感、成功感、自我效能感–自我调节:自制、自主、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教育•2.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以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3.从时间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过去的自我、现在的自我、将来的自我9•(三)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1、个体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1)自我中心期•(2)客观化时期•(3)主观化时期•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1)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分化10(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与自我探究以学习为中心的自我探究以社交活动为中心的自我探究以个人未来的前途与发展为中心的自我探究以自我的社会价值为中心的探究(3)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统一(4)自我意识的转化与稳定11•3、大学生自我控制的发展特点•自我设计、自我完善的愿望强烈•强烈的独立意识与反抗倾向12•有一首歌《月光花朵》在大学很盛行:“我这年纪象当爹的人了,可我现在还是爸妈养活着。我今年23了,狗屁都不会干,自私无聊爱慕虚荣人还挺贱,老妈说,你就在学校给我好好的念,我嘴上说这容易心里却在犯难。我是社会养活的宠物还是废物?苟且地活着是我的权利还是义务?别看在学校人五人六,书到用时方恨少心里有数……我学得很失败我觉得很无奈,那个曾经充满理想的孩子在变坏;看着鲜红的65分激动不已(过了),这算不算堕落,我不停地问自己……”(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13•(1)大学生自我认识的发展特点•自我认识更具主动性与自觉性•自我评价能力增强•自我概念在变化(与高中相比)•(2)大学生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自我体验的丰富性与波动性•自我体验的敏感性与情境性•自尊感与自卑感相互交织14艾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1)婴儿前期(0―2岁):信任感对怀疑感,希望品质。(2)婴儿后期(2―4岁):自主感对羞耻感,意志品质。(3)幼儿期(4―7岁):主动感对内疚感,目标品质。(4)童年期(7―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能力品质。(5)青少年期(12―18岁):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诚实品质。(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感对孤独感,爱的品质。(7)成年中期(25―50岁):繁衍感对停滞感,关心品质。(8)成年后期(50岁以后):完善感对失望或厌恶感,智慧、贤明品质。15理论扩展•具体体现:•1、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分化•——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分化•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我是谁?”的困惑16•3、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整合——自我同一性的确立•(1)含义•自我同一性就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连串的感觉;是个体在寻•求自我的发展中,对自我的确认和对有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问题,诸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的思考和选择。•发展心理学家把这一阶段的心理变化过程称为•“第二次心理诞生”。17•一个具有同一性的大学生至少有下述三个方面的体验:•A.感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独特的、有自己个性的个体,虽则与他人在一起活动,但是可以与别人分离的。•B.自我本身是统一的,其需要、动机、反应模式设可以整合一致的,而且从时间上看自我有一种发展的连续感。•C.所设想的自我与所觉察到的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是一致的,并深信自我追求的目标及为达到该目标所采取的手段是被社会所承认的。18•(2)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变化过程•青少年在自我同一性确立过程中存在不同的状态,马西亚曾对自我同一性状态作了划分:•A、同一性混淆•处于这种状态的青少年既没有从同一性危机中取得经验,也没有解决当前的发展危机,陷入没有确定的目的、价值或打算的困境,这是一种最不成熟的同一性状态。19•B、同一性早闭•这类青少年也没有从同一性危机中取得任何经验,但对特定的目标、价值及社会角色已过早地接纳来自家长或权威的意见和安排,其间没有经过真正的价值评判。•C、同一性拖延•处于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正经历着同一性危机并积极探索自己的价值定向,努力发现能够增强自身竞争力的稳定的同一性。20•D、同一性达成•处于这种状态的青少年已解决了同一性危机,他们对职业、性别定向、政治观念、宗教信仰等已臻于定型定向,这是一种成熟的同一性状态。21•(3)自我同一性可增强个体的自我力量的作用•高自我同一性的大学生,有积极的自我意象、高自尊,能够自我接纳并能有较多的自觉性,能有计划地追求自己的目标;有良好适应机制。•而同一性失败,个体就会对自我缺乏清晰的同一感,很难建立不因时间、环境或角色变化的一致的人格,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体验到孤独、人格的分解和羞怯感,无法体验成就感。22(1)帮助学生正确处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过分追求完美常常表现在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自己持过高的要求,即脱离了自己的实际情况,从而使自己的“完美”期望常常受挫。•另一方面,则是对自己的苛求,即对自己的“不完美”之处看得很重,甚至连小问题都不放过,结果难免自怨自艾、悲观自责。全面认识自我五、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教育23•(2)帮助大学生合理运用社会比较策略,尽量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能否正确地认识自己,关键就在于是否善于运用社会比较策略,和各种人作尽可能全面的比较。•我国的传统教育中总是要求学生“改正缺点、发扬优点”,“向高标准看齐”,结果可能强化了一些青年自我完美主义的心理倾向,并带来自我与社会适应方面的困难。积极悦纳自我24•(3)帮助大学生不断调整目标和行为,保持适中的自我期望水平。•自我期望就是通常所说的抱负水平,是一个人在做某件实际工作之前估计自己所能达到的成就目标。•个人的成败感,实际上就是个人的抱负水平与实际成就之间所产生的“负差”(成就高于抱负)与“正差”(成就低于抱负)时的主观体验。努力完善自我25(4)帮助大学生走出“我是谁”的困境,在实践中形成自我同一性。大学教育应允许并鼓励学生进行尝试和探索,帮助学生寻求独特的个性风格,获得内在连续感和自我一致性,发现真我和在社会中的位置。对自我要有忠实感,保持自己的人格与家庭需要、社会需要等社会现实之间的平衡。经过认真的思考,在经历自我分化到自我整合的过程中,在不断的矛盾和冲突中确立起独一无二的自我同一性。26三、大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一)认知的概念认知是人们看待事物的方式,他包括一个人的思想观点、阐释事物的思维模式、评价是非的标准、对人对事的基本信念等。心理学的认知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表象、想象、思维、判断、决策等过程它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综合过程,螺旋上升的指向本质的过程。27•(二)心理健康的认知理论•抑郁症:对自己、对前途、对社会的负性认识,自我菲薄、自我轻贱;•躁狂症:夸大自己的能力,过分自信;•焦虑症:觉得自己的身心受到威胁;•强迫症:总不放心、总怕不适合,穷思竭虑。任何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都有其认知根源28•(三)健康认知模式的特征•1、积极,不消极;•2、客观,不自欺;•3、独立,不依赖;•4、灵活,不僵化;•5、本质,不幼稚。29•(四)认知失真的特征•1、根源在于人们认知能力的有限性;•2、不合理认知一旦成为一种稳定的思维方式,便具有无意识性和自动性;•3、具有自我保护功能,心理平衡;•4、越是具有不安全感的人,其认知越容易失真;•5、感情色彩较浓的关系中容易失真。30•(五)当代大学生认知失真•1、极端思维:非此即彼、非黑即白•2、心理过滤:左眼跳财、右眼跳灾•3、瞎猜测:他怎么不理我啦•4、虚拟陈述、隐藏假定:专横的必须•5、情绪推理:“我长得不漂亮,所以别人都不喜欢我”;“我真没用,什么事都干不成”;“我来自农村,什么都不如来自城里的同学”。•6、人格化:我是个灾星,宿命论”。31•(六)几种认知效应•1、首因效应•2、近因效应•3、光环效应•4、刻板效应•5、投射效应32•(七)认知治疗与认知改组•1、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ABC疗法)•A诱发性事件--B信念--C情绪与行为的结果•(D驳斥干预--E效果--F新的感受)•D:驳斥非理性的观念•E:获得新而有效的理性哲学,以合宜的思考代替不合宜的思考。•F:新的情绪状态,不再感到有严重的焦虑和消沉,再感到沮丧和自我责备,在不同的情境中会有适当的感受。•2、归因疗法33教学启示•在个体发展早期应有更多自由发展的机会;•教育应帮助个体完成同一性获得;•不同文化差异对同一性获得内容和方式有不同影响。34四、大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一)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形式逻辑思维→辩证逻辑思维35•(二)佩里认为大学生思维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水平•二元论水平的人把世界看成是好和坏、正确和错•误、我们和他们等的二分结构,凡事非对即错、非此•即彼,别无其他情况。•相对论水平的人认识到事物在不同的参照结构、•价值体系中,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性质,能对不同理•

1 / 4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