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个体行为的基础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篇个体第2章个体行为的基础工商管理系邵瑜小测验现代组织行为学家相信的是事实而不是感觉。组织行为学家发现和收集的数据是认识的基础。然而,我们对现实世界的许多认识并不是以这些数据资料为基础的。我们在作决策和评价别人时往往有自己的看法,有时存在着偏见,有时凭预感,有时得到错误的结果。下列50题就是测你对人的行为的了解程度。请仔细阅读每一个句子,并填上“T”(正确)和“F”(错误)。答案附在题后。1.喝一杯酒实际上能改善一个人的驾驶能力。2.大学毕业成绩位于前三名的学生参加工作后挣的钱一定比普通毕业生高。3.天才和愚蠢紧密相联。4.因为人天性好斗,故战争不可避免。5.足智者体弱身虚。6.四肢发达则头脑简单。7.寡言者多智。8.一般说来,男性司机比女性司机技术高明。9.讲友谊就可化干戈为玉帛。10.所有的人生来就具有相同的取得成功的能力。11.高收入家庭成功者比例高,低收入家庭成功者比例低。12.读书越多,视力越差。13.一般说来,女性比男性智力水平略高一些。14.人的性格不是内向就是外向。15.从小就教孩子弹钢琴可以使他在这个领域内保持永久优势。16.学习之后,最初几小时忘却的东西比未来几天忘却的东西多。17.少量饮酒有助于学习。18.夜间开车好的司机一般白天开车都差。19.“左撇子”比一般人更容易成为优秀运动员。20.女性的直觉比男性强。21.抽烟者比不抽者发病率高。22.50岁的人比20岁的人更聪明。23.在美国总统选举中大都是高个子战胜矮个子。24.若要谴责某人的过失,最好的办法就是事发之后即进行。25.音乐爱好者具有遗传性。26.人的智商受到测验方法的影响。27.吸烟者善决策。28.矮个子女性更愿意和比自己高的男性结婚。29.学术能力差的人操作能力强。30.冒的风险越大取得的成绩越大。31.天才具有别人没有的特殊智慧。32.如果身体状况很好,智力商数可以改善2%~5%。33.盲人强闻。34.高内聚力群体有高劳动生产率。35.一般职工都会承认,挣钱是他们工作的基本原因。36.贫穷者最虔诚。37.人受到挫折时容易产生攻击性。38.幼年的经历一般会影响以后的行为。39.神童成年后也具有优势。40.训练有素的心理学家能探知你的内心世界。41.成名者一般出身于虽然贫穷但父母努力工作的家庭。42.政治家有说服、影响其他人的强烈欲望。43.已取得成功的高层管理者对钱的欲望比对权的欲望大。44.每天锻炼身体有助于缓解工作紧张感,减少心脏病的发病率。45大学教授比其他任何职业的人真有更强的自尊心.46.大多数生产线工人认为:他们更喜欢在小群体中工作,产生这种思想的原因是生产线工作单调枯燥。47.医生的自杀率比其他人高。48.大多数为政府工作的职员所冒的风险都很小。49.大多数有效的管理者都是以高度民主的办法管理职工。50.大多数大学教授并非智力超群,只不过受到良好的教育。答案1.F11.T21.T31.F41.F2.T12.F22.F32.T42.T3.T13.F23.T33.F43.F4.F14.F24.T34.F44.T5.F15.F25.F35.F45.T6.F16.T26.T36.F46.F7.F17.F27.T37.T47.F8.F18.F28.F38.T48.F9.F19.F29.F39.T49.F10.F20.F30.F40.F50.F检查你自己的答案,看看做对了多少。多数人能正确回答30-40道题。对错多少不论,重要的是知道你对人的行为认识并非都是正确的。记住这些答错的题,当我们对组织行为进行研究时你就会发现,这些问题远远超出了人的常识。我们研究组织行为就是因为我们需要科学地认识人及组织的行为,而不是仅仅凭感觉和常识来判断。第2章个体行为的基础学习内容一、能力二、传记特点三、学习四、本章小结本章学习目标1.了解基本的个体差异(能力和传记特点)如何影响员工的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2.如何进行行为的学习及塑造一、能力(ability)个体能够成功完成工作中各项任务的可能性。它是对个体现在所能做的事情的一种评估。一个人的总体能力分为心理能力和体质能力。(一)心理能力(二)体制能力(三)能力-工作的匹配(一)心理能力1.什么是心理能力(1)定义心理能力(intellectualabilities)即从事那些如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等心理活动所需要的能力。(2)心理能力维度言语理解、知觉速度、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空间视知觉、记忆力(一)心理能力2.智力测验(1)不同工作对员工心理能力的要求不同一项越复杂的工作,对心理能力要求越高在传统型低复杂度的工作中,高智商的人无用武之地(2)智力测验与心理能力智力测验主要用于确定个体总体的心理能力。研究表明,智力都是较好的绩效预测因素之一。智力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几乎毫无关系。智力的四个亚成分:认知智力、社会智力、情绪智力、文化智力(一)心理能力2.智力测验(3)著名的智力测验①WonderlicPersonnelTest温德利人事测验,又名冯德里克人员测试,或温特列克人事测验。它用于工业选拔的一般智力团体筛选测验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为流行。它实施简单、方便,一共50个项目,需时12分钟。测验的许多项目选取自于饿提斯心理能力测验。所用的类型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流行的军队甲种测验相同。共有五种测验形式:D,E,F,A,B,后面两种是后加的,原先的几个类型中有一些项目是重复的。本测验的分半信度介于0.70~0.94之间。这是一个速度测验,运用分半技术会导致高信度,这样做是不合理的。温特列克测验的效度是和奥蒂斯测验求相关。测验的常模取样是由有代表性的3万个工人组成的。经研究,本测验和操作性工作的相关较高,而和管理行为等工作相关较低。温特列克测验对低智力的个体及特殊学校不适用。(二)体质能力九种基本的体质能力力量因素:动力力量、躯干力量、静态力量、爆发力灵活性因素:广度灵活性、动力灵活性其他因素:躯体协调性、平衡性、耐力不同个体在每项能力上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但这些能力之间的相关性极低。(三)能力-工作的匹配员工的绩效取决于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力与工作相匹配时,员工的工作绩效便会提高。若二者不匹配,则工作绩效及员工满意度有可能降低。二、传记特点(biographicalcharacteristics)(一)年龄(二)性别(三)种族(四)任职时间(一)年龄1.年龄与离职率的关系年龄越大,越不愿意离开现有的岗位。2.年龄与缺勤率的关系负相关?受缺勤原因的影响可避免原因:年长员工的缺勤率相对低不可避免原因:年长员工的缺勤率相对高(一)年龄3.年龄与生产率的关系(1)普遍看法随着年龄的增长,生产率会不断降低。个体技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衰退;易产生厌倦感。(2)研究结果年龄与工作绩效之间并无相关性。绝大多数工作(即使是那些要求重体力劳动的工作),所需要的身体技能也不会随年龄的增长而极具下降,从而对生产率造成影响。人们的身体技能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衰退,但可以因工作经验而得到弥补。(一)年龄4.年龄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1)年龄与满意度之间正相关(60岁以上的数据完全显示)(2)专业技能别专业技能组:年龄的增长满意度持续增加;非专业技能组:年龄处于中等水平时出现下降情况,之后又有回升。(二)性别无证据显示性别差异会影响到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离职率。在一些国家(如北美、日本等),女性比男性的缺勤率更高。(三)种族美国:在工作场合,当面临绩效评估、晋升决策及提薪等问题时,员工倾向于帮助与自己同种族的同事;不同种族对待资助性行动的态度存在很大差异;雇佣决策中会考虑到不同种族(四)任职时间任职时间通常被成为工作经验,与生产率之间正相关,是员工生产率的一个良好的预测指标。任职时间与缺勤率、离职率之间负相关。任职时间与满意度正相关。任职时间比生理年龄对工作满意度的预测更为稳定也更为一致。三、学习(learning)(一)学习的定义(二)学习理论(三)行为塑造(一)学习的定义学习是指,在经验的作用下发生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改变。第一、学习包含着变化。第二、变化应该是相对持久的。第三、包含某种类型的经验。经验是否导致了相对持久的行为变化是判断“学习”是否发生的关键标准。1.经典条件反射理论(1)实验介绍条件反射理论是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核心内容。1927年他在著作《大脑两半球机能讲义》中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条件反射活动的规律。反射活动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包括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又称无条件反射)两类。二者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后天形成的,需要特定的条件;后者是先天固有的,是长期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巴甫洛夫发现,某些无关动因或中性刺激(如铃声、灯光)与非条件刺激(如食物)在出现的时间上相结合(专业术语称为强化),经过若干次训练以后,单独的中性刺激(即条件刺激)也能引起与非条件刺激相同的反应,这就是条件反射。例如,狗见到食物开始分泌唾液是非条件反射,如果每次给食物时总是与铃声或灯光相结合,经过若干次以后,单独出现铃声或灯光也会引起狗分泌唾液,这就是条件反射的表现。由于饲养员定时给狗喂食;所以饲养员特有的脚步声就使狗开始分泌唾液。(二)学习理论1.经典条件反射理论(2)实验解释:俄国生理学家伊万·巴普洛夫的条件反射试验①食物(UCS)→唾液分泌(UCR)无条件反射②食物(UCS)→唾液分泌(反复强化)铃声(CS)③铃声(CS)→唾液分泌(CR)条件反射(3)意义指某一中性环境刺激(铃声、气味、语言等)通过反复与无条件刺激UCS相结合的强化过程,最终成为条件刺激CS,从而也能引起原本只有无条件刺激UCS才能引起的行为反应CR。(二)学习理论巴甫洛夫的发现狗学会了把食物和人联结在一起:对人进行反应巴甫洛夫的狗究竟学会了什么?“每次这个人一出现,我就有好吃的了”“这个人又过来了,我的口水都来了”通过联结作用形成的对一些刺激做出反应的现象称为条件反射。经典条件作用(4)实例抗癌药物①抗癌药物(UCS)→恶心等反应(UCR)无条件反射②抗癌药物(UCS)→恶心等反应(反复强化)气味、环境等(CS)③气味、环境等(CS)→恶心等反应(CR)条件反射在广告中的应用:百事可乐、海尔(海尔,中国制造)参考论文:汪豪.条件反射理论视角下的广告传播,新闻界,2008(二)学习理论(5)经典条件反射的特点①强化(reinforcement):某些环境刺激对行为反应产生促进作用的过程称为强化。在经典条件反射中,非条件刺激(UCS)与条件刺激(CS)反复结合的过程就是强化。结合次数越多,则条件反射形成越巩固。例如,少量多次的抗癌药治疗较短期大剂量治疗过程,更容易产生条件反射性恶心呕吐反应。(二)学习理论(5)经典条件反射的特点②泛化(generalization):作为反复强化的一种结果,某些与条件刺激(CS)相近的环境刺激也可引起条件反射,这称为泛化。例如在巴氏实验中,由于反复强化产生泛化作用,那些与实验铃声音频不同的铃声也可使实验动物唾液分泌。又例如,开始是与抗癌药物直接有关的环境刺激因素如上述闻到抗癌药物气味可产生条件反射性呕吐,以后由于泛化作用病人闻到其它非抗癌药物的气味也有此种呕吐反应。(二)学习理论(5)经典条件反射的特点③消退(extinction):非条件刺激(UCS)长期不与条件刺激(CS)结合亦即取消强化,条件反射可逐渐消失,这被称为消退。例如长期停用抗癌药物,由于消退作用,药物气味会逐渐地不再引起恶心、吐呕反应。不过国外的研究显示,躯体的不愉快条件反射一旦形成,一般较难消退。(二)学习理论2操作性条件反射(1)试验介绍:斯金纳箱斯金纳箱,是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斯金纳为研究操作性条件反射而设计的实验设备。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

1 / 5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