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建设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平台助推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发布日期:2015年01月13日来源:浙商所)【编者按】浙江省财政厅王向群同志对浙商所三年多的发展进行了跟踪研究,撰写了“建设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平台助推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报告。浙江省政府分管农业的领导对此做出了专门批示,指出:王向群同志的研究报告基于实践、内容丰富、分析深入,具体较强的针对性,对提升我省农产品流通效率、助推农业转型升级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目录一、农产品现货贸易的发展趋势...........................................2二、浙商所大宗农产品现货电子交易平台的实践.............................4(一)浙商所的交易模式.............................................5(二)浙商所交易模式的主要特色.....................................5(1)流通模式的变革——农民直接面向市场.........................5(2)市场信息透明度提高——农民不再两眼一抹黑...................6(3)提升农业标准化建设——良币驱逐劣币.........................7(4)阳光化交易——真正体现农产品的价值.........................8(5)提前锁定风险和成本——科学安排农事生产....................10(6)促进金融走向农业——为农村引入活水........................10三、大宗商品现货电子平台助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选择路径................11(一)金融层面的路径..............................................11(二)市场层面的路径..............................................11(三)风控层面的路径..............................................12(四)创新层面的路径..............................................12四、农产品交易之电商金融道路..........................................13(一)价格发现更加合理............................................14(二)风险控制更加科学............................................15(三)交收水平更加提高............................................15(四)融资渠道更加便利............................................15(以下是研究报告原文:)2/16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现代市场体系的核心是商品市场体系,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借助完善的商品市场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商品市场机制的作用,从而有效配置商品资源。从当前我国的实际来看,培育好大宗商品现货电子市场,既是对传统现货市场的提升,也为商品市场最高级形态的期货市场创造了良好的市场基础。现货电子交易市场是现货市场发展演进的真实需求,向上延伸的同时也提升了底层现货市场的质量,为现货市场高效运转提供了供需直接对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物流成本、扩大营销范围、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规避信用风险、管理价格风险的工具,在区域性乃至全国性市场形成一个相对权威公正合理的现货价格,并通过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为连接期货与现货市场搭建一座稳固而可靠的桥梁。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所具备的功能多样化、主体平等化、信息公开化、环节简单化、融资快捷化、成本低廉化、合作便利化的诸多优势,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求,顺应了商品贸易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一、农产品现货贸易的发展趋势CCTV《经济半小时》栏目曾播出《聚焦物流顽疾:物流堵在最后一公里》,节目中西葫芦在山东产地价格是5分钱一斤,而到了北京的社区菜市场后,价格却变成了1元钱,上涨了20倍。2014年4月,笔者在松阳浙南茶叶市场调研中发现,市场上的松阳香茶只卖30元、40元一斤,而经过中间的经销商,卖到北方山东等地,价格却可以高达100多元。农产品这种“买贱卖贵”案例并不鲜见,一方面农民务农亏损,另一方面城市居民却没吃上便宜的农副产品。进一步分析,会发现在农产品整个产业链上,物流、批发、零售等各个环节赚取的是相对固定的收入,亏损的几率较低。整个产业链上只有农民和农业生产企业承担着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巨大的风险却没有使农民和农业生产企业获得与其风险匹配的收益,相反却是整个产业链上收益最低的一环,承担最大的风险却赚取最低的利润,这个看似不合理的逻辑却是中国传统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其弊端在于:价格不透明、社会组织化程度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融资难等。而从国外成功经验看,现代农产品的贸易渠道往往是借助现3/16代信息手段,利用金融工具来实现组织交易、发现价格、规避风险、传递信息和实现订单农业等功能。无论是交易大豆、玉米、活牛、猪肉的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交易金枪鱼的日本东京筑地市场,还是交易鲜花的荷兰阿姆斯特丹阿斯梅尔拍卖市场,都充分证明农产品市场将进入“商品交易所时代”。随着经济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农产品贸易的趋势性特点越来越明显,主要体现在贸易手段的信息化、贸易组织的社会化、贸易内涵的金融化三个方面。贸易手段信息化。最原始的现货贸易是买卖双方当面交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贸易在空间上存在极大的局限性;之后有了电报、电话、传真,贸易空间大大拓宽;如今有了互联网,买卖双方甚至根本不认识就可以做生意。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现货贸易从谈判、签约到货款结算的各个环节。当今全球商品贸易已经离不开互联网这个载体。贸易组织社会化。贸易组织的社会化已经渗透到现货贸易的每个环节。贸易渠道,以前公司都组建自己的销售、采购渠道,而今国美、苏宁、京东、尤其是阿里巴巴已经成为众多企业的第三方销售、采购渠道;资金支付,以前货款是公司对公司转账付款,现在已经发展为通过第三方支付;另外包括仓储物流、质量监管等社会化组织程度也越来越高。贸易内涵金融化。当前金融资本已经广泛地参与到国际商品市场,定价能力甚至超过产业资本。金融市场已经成为企业规避商品价格变动风险的主要工具,在国外如果企业不在金融市场进行套期保值,银行不会为其提供贷款,风险管理也成为企业家必须掌握的技能。此外商品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产业,企业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依赖越来越重。商品贸易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利用信息化网络的第三方综合服务平台将走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具体到农业产业方面,改变农业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国内外现货商品交易所在农业上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从传统计划经济下的流通模式正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模式转变,农产品流通渠道已经由过去单一型转变为多元化,正逐步形成多渠道的流通体系以及公平竞争的市场格局。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实质就是交易从非合约关系不断向市场合约关系深化的过程,资源配置的交易方式由过去命令服从的计划或强制方式转化为市场主体平等自愿交易的合约方式。在新的市4/16场形势下,如何保证农产品产需平衡、解决流通中买难、卖难现象的交替出现及分散市场风险,成为关系当前我省农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事实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有反映未来农产品供求状况的价格信号,农业企业和农民作为市场风险的主要承担主体,需要掌握回避价格风险的工具。就农产品而言,由于受自然灾害、市场价格波动、农业企业融资困难的影响,农产品销售中“粮贱伤农”、“猪贱伤农”等现象屡见不鲜。发展订单农业,通过农民和企业在产前签署订单合约,把销售在产前完成,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来安排农事生产,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原本是一项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生产制度。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农业风险的纷繁复杂,如政策风险、道德风险、技术风险、自然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农业风险的直接承受者,承载风险的能力却十分脆弱,风险只能在农民和公司之间分割和传递,无法实现风险向系统外的分散和化解。据统计,我省乃至全国的订单农业履约率连20%都不到。二、浙商所大宗农产品现货电子交易平台的实践中国(舟山)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是舟山市委、市政府根据国务院批准设立舟山群岛新区及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提出的“三大定位、五大目标”中建成我国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的首要发展目标,以及省委、省政府构筑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等重大战略决策而建设的综合性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大宗商品交易在舟山乃至全省属于新兴产业,它的定位是充分发挥舟山大宗散货枢纽港和集散地的区位及资源优势,以交易平台为载体,推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完善仓储、配送、加工、贸易、金融、信息等增值服务,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舟山,打造群岛新区发展新的增长点。可以说,运用并发挥好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是“贸易+信息+金融+物流”的崭新、复合经济业态,是新区建设的灵魂所在。作为中国(舟山)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的最核心运营主体——浙江舟山大宗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浙商所),于2011年7月成立,由交易中心直接监管,是中国东部地区成立最早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之一,并于2012年11月首批通过国务院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验收。当前共上市24个产品,2014年交易量将突破2万亿元,处于行业龙头地位。浙商所立足现货市场需求,秉承“立足现货、提升现5/16货、服务现货、回归现货”的宗旨,创新推出了现货挂牌交易、现货竞价交易、商品即期交易模式。浙商所目前上线的产品涵盖石油化工、金属矿产、煤炭能源、农林牧渔业四大类。其中,农林牧渔板块已上线鱿鱼、生猪、山茶油、杉木、低密度纤维板、松脂、脂松香、咖啡豆、红小豆、大蒜、宣纸等11个产品,占所有上市产品的46%。截止2014年10月底,农林牧渔板块交易额已达到5559.42亿元。目前,常山胡柚、山东苹果、吉林人参等产品也将在年内上市。(一)浙商所的交易模式与传统的电子商务不同,浙商所增加了第三方检验、金融等其他贸易配套服务,针对不同产品设计了不同的贸易(交易)方式。浙商所当前共推出了三种交易模式,现货挂牌交易、现货竞价交易、商品即期交易。现货挂牌交易方式。适合标准化程度不高的商品,模式和淘宝等电商类似,额外增加了质量检验环节。在借鉴其他市场设计基础上,大大增强了挂牌交易制度的灵活性及交收的便利性,企业可以根据不同产品、不同质量标准独自设计挂牌产品规格,并且可以根据货物生产、运输情况自由设计交、提货日期及地点,这样的设计大大提升了挂牌交易的适应范围。挂牌交易模式下,浙商所推出了远洋渔业产品——鱿鱼。现货竞价交易方式。适合有一定资源稀缺性的产品。浙商所有针对性地就福建三明林场的木材拍卖制定了独特的竞价流程,给传统林场现场拍卖方式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商品即期交易方式。适合保存期较长的商品,能充分满足实体企业现货贸易需求。商品即期交易模式交易标的为已经在交易所形成《库存凭证》、存放于指定交收仓库的现货实物以及生产企业的预售产量。商品即期交易模式下,市场参与者自主报价,公平公正达成交易,实现买卖双方直接对接,交易价格反映了国内市场的现货供求关系。交易所采取经济手段保证交易双方的履约,是对传统信用、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