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名著欣赏王安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30109A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欣赏授课人文伟平20130109A•王安忆,上海人,1954年生于南京,次年随母亲茹志鹃迁至上海读小学,初中毕业后1970年赴安徽淮北农村插队,1972年考入徐州地区文工团工作,1978年回上海,任《儿童时代》编辑。1978年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平原上》,1986年应邀访美。1987年进上海作家协会专业创作至今。20130109A•主要著作:《雨,沙沙沙》、《王安忆中短篇小说集》、《流逝》、《小鲍庄》、《小城之恋》、《锦锈谷之恋》、《米妮》等小说集及《69届初中生》、《纪实与虚构》、《黄河故道人》、《流水三十章》、《父系和母系的神话》、《叔叔的故事》、《我爱比尔》、《长恨歌》等长篇小说。喜宴妹头冬天的聚会《富萍》及其他散文集《蒲公英》、《母女漫游美利坚》(与茹志鹃合著)等,儿童文学作品集《黑黑白白》等,论著《心灵世界——王安忆小说讲稿》等。作品曾多次获得全国优秀小说奖,98年并获得首届当代中国女性创作奖。2001年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最杰出的华文作家”称号等。20130109A20130109A《纪实与虚构》第1、3、5、7、9章从横向上讲述作家的个人的成长经历;第2、4、6、8、10章从纵向上追溯家族历史。生命自审的存在之思20130109A本课选择的是第九章。即是作者创作经历的思考和反省。“写作”为什么被称为“在纸上造房子”,同时又被称为“带有自传性的记录”?20130109A三、关于《陈四》1、独特的构思:把大部分篇幅用来描写迎神赛会,只在作品临近结尾的地方才拈出陈四。20130109A2、人物与民俗风情的关系:虽然写陈四的时候已临近作品结尾,但因为陈四是踩高跷的,又是最擅长表演向大人的,所以那些描写高跷的文字和描写向大人的文字实际上也是写陈四的文字,这种独特的写法使人物与民俗水乳交融。直接写人物的文字虽然只有寥寥数笔,但这是点睛之笔。没有这些文字,前面对民俗的描写便没有生命,而变成了纯粹的展览。20130109A3、陈四发誓不再踩高跷的结尾可以做多种解读。既可以解读为“人的理性蒙昧导致的自我价值的失落”,也可以解读为陈四敬业精神的体现,也可以解读为陈四对自己人格尊严的维护。20130109A四、关于《陈泥鳅》主要体会作品的传奇色彩。1、主人公令人叫绝的水性。2、主人公自由洒脱的生活方式:“陈泥鳅一辈子没少挣钱,但是他不置产业,一个积蓄也没有。他花钱很散漫,有钱就喝酒尿了,赌钱输了。”3、主人公急公好义的品德。4、水乡奇事的渲染:豆子浸水后能把船炸得粉碎。20130109A五、作品的共同特点三篇作品的共同特点是冷静的叙述语调。即使在讲述联军团长杀人或陈泥鳅救助孤苦的老人、孩子的时候,也把感情深深掩藏起来,既不表示愤怒,也不表示赞赏。20130109A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20130109A第二讲关于郭沫若的两极阅读现象•一、三步阅读法直观感受:是分析鉴赏的基石。设身处地:对作品所要表达的感情产生认同。名理分析:对作品的价值作出合理的判断。20130109A“阅读场”理论:读者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想象、感受与理解,有了新的创造,甚至进入了被普遍阅读传播的“公共空间”,形成了一种彼此共同营造着新的文化氛围的“阅读场”。“场”:有一定的范围,但没有明确的边界的一种事物。20130109A•(1)思想是感情的背景。要理解《女神》也需要了解《女神》产生的文化背景。•(2)要形成历史意识、“历史的现场感”,离不开对历史资料的掌握。20130109A初期白话诗选读赠朱经农胡适经农自美京来访余于纽约,畅谈极欢。三日之留,忽忽遂尽。别后终日不乐,作此寄之。六年你我不相见,见时在赫贞江边;握手一笑不须说,你我于今更少年。回头你我年老时,粉条黑板作讲师;更有暮气大可笑,喜作丧气颓唐诗。那时我更不长进,往往喝酒不顾命;有时尽日醉不醒,明朝醒来害酒病。20130109A一日大醉几乎死,醒来忽然怪自己:父母生我该有用,似此真不成事体。从此不敢大糊涂,六年海外颇读书。幸能勉强不喝酒,未可全断淡巴菰。年来意气更奇横,不消使酒称狂生。头发偶有一茎白,年纪反觉十岁轻。旧事三天说不完,且喜皇帝不姓袁,更喜你我都少年,“辟克匿克”来江边,赫贞江水平可怜,树下石上好作筵,黄油面包颇新鲜,家乡茶叶不费钱,吃饱喝涨活神仙,唱个“蝴蝶儿上天”20130109A鸽子胡适天淡云高,好一片晚秋天气!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看他们,三三两两,回环来往,夷犹如意,——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鲜明无比!20130109A威权胡适威权坐在山顶上,指挥一班铁索锁着的奴隶替他开矿。他说,“你们谁敢倔强?我要把你们怎么样就怎么样!“奴隶们做了一万年的工,头颈上的铁索渐渐的磨断了。他们说,“等到铁索断时,我们要造反了!”20130109A奴隶们同心合力,一锄一锄地掘到山脚底。山脚底挖空了,威权倒撞下来,活活的跌死!20130109A小河(节选)周作人一条小河,稳稳的向前流动。经过的地方,两面全是乌黑的土,生满了红的花,碧绿的叶,黄的实。一个农夫背了锄来,在小河中间筑起一道堰,下流干了;上游的水,被堰拦着,下来不得:不得前进,又不能退回,水只在堰前乱转。水要保他的生命,总须流动,便只在堰前乱转。堰下的土,逐渐掏去,成了深潭。水也不怨这堰——便只是想流动,想同从前一般,稳稳的向前流动。20130109A太平洋上的飓风康白情黄云拥着太阳:黑绿的水吹着白浪。万顷,十万顷,百千万顷零零落落的波涛都怒掀掀地挤着,太阳却只高抽抽地冷笑着,斜盼着他们吹气。他们上上下下地辉映出一道掠眼的银光。哦!天垮下来了;海倒立起去了;人都腾在半空里了!海乌却一个两个,两个三个,起起落落地挨着浪花飞旋。但是,海乌呵!海乌呵!你今夜宿在哪里呢?20130109A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啊啊!我眼前来了滚滚的洪涛哟!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20130109A•二、《女神》的艺术特征——“内在律”外在律:即讲究平仄、对偶、韵式、句法等规则的以声调为核心的格律体系。内在律:“诗之精神在其内在的韵律,内在的韵律(或曰无形律)并不是什么平上去入,高下抑扬,强弱长短,宫商徵羽;也并不是什么双声叠韵,什么押在句中的韵文!这些都是外在的韵律或有形律。内在的韵律便是‘情绪的自然消长’。”——郭沫若《诗论三札》20130109A在郭沫若看来,情绪是诗歌最核心的内容,而节奏又是传达情绪的最主要的形式。与中国古典诗歌讲究炼字炼句相反,《女神》中每一诗行所独立具有的审美意义是很小的,即使抽出《女神》优秀诗篇中的一两行,也会觉得如口号般缺乏诗意。然而,这些“缺乏诗意”的句子经郭沫若的组合,便放射出新诗特有的光彩。其中的奥秘之一,就是节奏的力量。《凤凰涅磐》以“情绪的自然消涨”结构全诗,形成一曲节奏动人的乐章。从序曲的沉郁、凤歌的愤懑、凰歌的凄婉,直到凤凰同生歌的沸腾激昂,形成了“弱-强-弱-特强”的节奏起伏,把对旧世界的诅咒、对新生的渴望和新生后的欢快逐层次地尽情渲染。20130109A•三、郭沫若的个性“我是一个偏于主观的人,我的朋友每向我如是说,我自己也承认。我自己觉得我的想象力实在比我的观察力强。我自幼便嗜好文学,所以我便借文学来以鸣我的存在,在文学中更借了诗歌这支芦笛。我又是一个冲动性的人,我的朋友每向我如是说,我自己也承认。我回顾我所走过了的半生行路,都是一任我自己的冲动在那里奔驰;我便作起诗来,也任我一己的冲动在那里跳跃。“——郭沫若《论国内的评坛及我对于创作上的态度》20130109A•四、郭沫若的人格1、政治方面2、私生活方面20130109A第三讲茅盾研究中的“矛盾”•一、茅盾与政治的关系1920年10月,由李汉俊介绍,加入马克思主义小组。1921年共产党成立后转为正式党员,担任直属中央的联络员1923年,和邓中夏等五人当选为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兼任国民运动委员会委员长,执行统战任务。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组织上海教职员救国同志会,还组织了商务印书馆的罢工斗争。20130109A从1921年到1923年,先后在共产党创办的平民学校和上海大学任教。1925年底与恽代英一起筹组国共两党合作的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执行委员会,担任宣传部长。1926年参加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并留在广州,进入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成为当时担任代理宣传部长的毛泽东的秘书。1927年初,到武汉担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的政治教官。四月担任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机关报《汉口民国日报》总主笔20130109A1927年7月,汪精卫背叛革命后,本来要去南昌参加起义,但在江西牯岭生病,错过了参加起义的机会。•二、茅盾创作中的理性因素1、茅盾是从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建设的路径走上文坛的,也是新文学的组织者和指挥者。1927年以前发表的重要论文:《小说新潮栏宣言》《新旧文学评议之评议》《新文学研究者的责任与努力》《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文学与人生》《论无产阶级艺术》20130109A《小说月报改革宣言》《什么叫做文学》《人物的研究》2、与二十年代的其他作家,相比茅盾的创作主要不是从文化的角度进行揭露或批判,而是社会学的角度进行分析。3、主观意图和生活积累、艺术才能之间的落差。怎样保证“观念先行”的作品的艺术质量?(1)这种观念必须是作者本人真诚相信的;(2)必须以丰厚的生活积累为基础;(3)必须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将观念与形象有机地融合在一起。20130109A•三、《蚀》与《子夜》1、两种不同的创作方法:“左拉因为要做小说,才去经验人生;托尔斯泰则是经验了人生以后才来做小说。”“我爱左拉,我亦爱托尔斯泰”,“可是到我自己来试做小说的时候,我却更近于托尔斯泰了。”——茅盾《从牯岭到东京》《蚀》是按托尔斯泰的方法创作的。《子夜》是按左拉的方法创作的。20130109A“在我病好了的时候,正是中国革命转向新的阶段,中国社会性质论战进行的激烈的时候,我那时打算用小说的形式写出以下的三个方面:(一)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压迫下,在世界经济恐慌的影响下,在农村破产的环境下,为要自保,使用更加残酷的手段加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二)因此引起了工人阶级的经济的政治的斗争;(三)当时的南北大战,农村经济破产以及农民暴动又加深了民族工业的恐慌。”“本书的写作方法是这样的:先把人物想好,列一个人物表,把他们的性格发展以及连带关系等等都定出来,然后再拟出故事的大纲,把它分章分段,使他们联接呼应。”——茅盾《〈子夜〉是怎样写成的》20130109A2、《蚀》对革命和革命者的分析和认识:革命的阴暗面(在短篇小说《泥泞》中就有所认识)、革命者的软弱、动摇、迷惘3、两类女性:温婉娴静的:静女士(《幻灭》)、陆梅丽(《动摇》)激情浪漫的:慧女士(《幻灭》)、孙舞阳(《动摇》)、章秋柳(《幻灭》)由此也可以看出,茅盾的现实主义不是农民式的现实主义。20130109A•4、王晓明的分析关于《子夜》:(1)《子夜》中对吴荪甫性格中软弱一面的描写增加了这个人物的可信度;(2)《子夜》对女性形象(林佩瑶姐妹、刘玉英、徐曼丽的描写)掩盖了作品艺术上的粗糙;(3)茅盾对《子夜》的构思的调整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的。关于茅盾的艺术风格:(1)与弱者心灵的相通;(2)凄哀的抒情基调。20130109A第四讲老舍创作的视点与“京味”•一、老舍的文化背景:老舍的出身:三个关键词:北京人、满族人、下层市民老舍的思想:没有受过某种明确的哲学思想的影响,但加入过基督教会,受过僧人宗月大师的资助。旅居英国:从中西对比的视角认识民族性格,对北京话价值的体认,幽默风格的形成都与这段经历有关。20130109A•老舍的文化反思:老舍创作的视点:“文化”对人性和人伦关系的影响。习惯于用“文化”来分割不同阶层的人的世界。把表现的重心放在特定背景下人的命运和文化制约

1 / 6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