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华OrganizationalBehavior章文渊第六章群体行为组织行为学本章目录一、群体的概念及分类二、群体属性三、群体行为特征四、群体发展五、群体互动六、群体决策主要内容组织行为学•群体的定义:相互联系、彼此顾及且具有显著共性的多个人的集合。一、群体的概念及分类组织行为学一、群体的概念及分类有明确的成员关系1有持续的互动关系2有共同规范3有共同的目标导向41.成为群体的条件•群体成员被认为具有相当于“证件”的成员资格•群体成员彼此之间有经常的、人对人的相互接触和联系•群体在发展过程中会逐步形成一定的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约束着群体中的每一位成员的行为•每一个群体都有其特定的目标,这是群体共同的行动方向•群体成员的一切努力都应该紧紧围绕群体目标展开组织行为学一、群体的概念及分类个体为什么要加入群体?群体的功能:把个体力量汇合成新的力量1完成组织所赋予的任务2满足群体成员的需求34组织行为学2.群体的组成要素活动,情感、相互作用三个要素,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一、群体的概念及分类群体通过一定的活动表明其现实的存在群体成员之间通过信息沟通使得彼此的行为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群体内成员之间以及成员与群体之间会形成一定的思想情绪和情感反应,反过来又会影响群体的活动和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组织行为学3.群体的分类:不同标准不同类别是否实际存在群体规模的大小成员彼此的依靠程度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群体的目标是否真实存在群体的分类实际群体:实际存在的群体。举例:公司,班级;假设群体:为研究分析人为划分的群体。举例:老人,学生。一、群体的概念及分类组织行为学3.群体的分类:不同标准不同类别是否实际存在群体规模的大小成员彼此的依靠程度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群体的目标是否真实存在群体的分类大群体:规模比较大的群体。举例:上千人的游行示威活动小群体:规模较小的群体。举例:几个人的兴趣小组一、群体的概念及分类组织行为学3.群体的分类:不同标准不同类别是否实际存在群体规模的大小成员彼此的依靠程度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群体的目标是否真实存在群体的分类共同作用群体:群体中每个成员工作任务的完成依赖于群体的共同努力。协作群体:群体中每个成员的工作任务是由成员个人独立完成,群体成员的关系是建立在分工基础上的协作关系,群体的工作目标通过分工来完成。协调群体:为了调节群体成员在观念、思想上存在的冲突或为了提供某种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条件而形成的群体。一、群体的概念及分类组织行为学3.群体的分类:不同标准不同类别是否实际存在群体规模的大小成员彼此的依靠程度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群体的目标是否真实存在群体的分类正式群体:又称工作群体,是由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特点:有既定的目标,明确的责任分工,固定的编制,规定的权利和义务;非正式群体:又称自然群体,它一般是由于某种原因而自发地形成。特点:出于自发自愿,有时影响力很大,值得关注。一、群体的概念及分类组织行为学二、群体属性3.群体的分类:不同标准不同类别是否实际存在群体规模的大小成员彼此的依靠程度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群体的需要是否真实存在群体的分类友谊群体:为了满足其成员的个人安全感、自尊和归属需求而非正式形成的;任务群体:为了实现一定的组织目标而通过组织方式形成。进一步可细分为抵制性群体、共同行动群体、交互群体。组织行为学3.群体的分类:不同标准不同类别是否实际存在群体规模的大小成员彼此的依靠程度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群体的目标是否真实属于群体的分类实属群体:个体实际归属的群体。;参照群体:个体在心理上“向往”的群体。个体把参照群体的规范、标准、价值观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和学习的榜样。一、群体的概念及分类组织行为学二、群体属性群体属性对群体内部的个体间的关系进行调节从而进一步地影响和塑造群体成员的行为。群体属性变量主要包括:角色规范地位群体规模群体成员结构组织行为学角色是指人们用以界定群体成员在群体内部各个岗位上所被期待的一系列行为模式的规范。世界是一个大舞台,所有男人和女人都是舞台上的演员。每个人在其所处的群体当中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莎士比亚二、群体属性1、角色组织行为学二、群体属性在一个特定的群体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成员有3种比较典型的角色表现,这些不同的角色对群体的绩效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自我中心角色;任务角色;维护角色。1、角色组织行为学二、群体属性阻碍者寻求认可者支配者逃避者鼓励者协调者折衷者监督者建议者信息加工者总结者评价者自我中心角色维护角色任务角色群体成员角色群体绩效消极作用积极作用积极作用自我中心角色;任务角色;维护角色。1、角色组织行为学二、群体属性群体规范绩效规范社交规范分配规范形象规范群体规范就是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行为标准。群体规范让群体成员知道自己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群体规范意味着在某种情景下群体对个体的行为方式的期望。群体规范的类型:2.群体规范组织行为学为了完成群体的工作目标,达成群体的绩效目标,他们应该如何去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应该达到什么样的产出水平。二、群体属性群体规范绩效规范社交规范分配规范形象规范这类规范一般来自于非正式群体,用来约束和引导非正式群体内部成员的相互作用。关于群体成员的着装和形象方面的,组织成员对于工作场合的着装问题,也有些心照不宣的标准主要涉及员工的工作报酬,棘手任务的分配等组织行为学群体规范是一个群体的DNA,这些影响群体规范的活动,对于群体个性的形成有重大影响。1.群体成员,尤其是领导所做的明确的陈述;2.群体历史上的关键事件;3.群体内部最初出现的行为模式;4.新成员所带来的其它群体的行为期望。群体规范的形成主要是通过以下方式:二、群体属性2.群体规范组织行为学3.地位地位是指别人对群体中成员的位置或层次的一种社会性的界定。地位既可以是群体正式给予的,也可以是通过教育、年龄、性别、技能、经验等特征而非正式地获得,所以地位可以分为正式地位和非正式地位;地位影响成员在群体中行使的权利以及个体所能获得的相关经济利益;维持群体当中的地位公平感是非常重要的。二、群体属性组织行为学二、群体属性4.群体规模:群体规模是影响群体整体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而言,12个人以上的大群体更善于吸收多种不同的观点,所以,大群体适合于完成诸如调查事情的真相之类的工作目标。相反,小群体善于完成像生产性任务那样比较明确的工作目标,因此,成员在7人左右的群体在执行生产性任务时,将更为有效。组织行为学二、群体属性5.群体成员结构:群体成员结构是指群体成员的组成部分。群体成员结构可以分为年龄结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个性结构、价值观结构等。对于群体成员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同质性群体结构和异质性群体结构方面。如果一个群体是由具有共同特征的个体所组成,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同质性群体,如果一个群体是由不同特征的个体所构成,我们称其为异质性群体。组织行为学三、群体行为特征1.群体压力、从众性和去个性化群体成员的行为常具有跟从群体的现象,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分歧时,会感觉到群体压力。社会心理学中,把在群体情境下,个人受到群体压力,而在知觉,判断与行为上,和群体中多数人趋于一致的倾向称为群体从众性。阿希实验:拓展思考:为什么从众现象会这么普遍存在呢?从众现象对于人们生活有什么积极意义?组织行为学三、群体行为特征去个性化:津巴多的电击的实验津巴多通过电击试验,提出去个性化产生的两个主要环境因素:一是匿名性,二是责任模糊。“这些可爱的,在正常情况下态度温柔的女学生,几乎在每一次有机会时,都会按一下电钮,而根本不管被电击的是一位可爱的或者可恶的人,而且她们一点也不为之感到紧张或内疚”组织行为学2.群体士气群体士气是指群体中存在的一种齐心协力、高效率地进行活动的精神状态。群体士气对于群体绩效水平的高低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三、群体行为特征组织行为学2.群体士气三、群体行为特征士气生产效率高低低高图6-4生产效率与士气关系示意图组织行为学3.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与成员及成员之间彼此的吸引,以及成员与群体目标的一致程度。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对群体的向心力共同构成了群体的凝聚力。群体凝聚力主要表现在成员对群体的忠诚、对工作的责任感等方面。三、群体行为特征组织行为学3.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与群体绩效之间的关系:低凝聚力的群体较难引导,高凝聚力的群体较容易引导。对于高凝聚力的群体,如果作正面引导,生产效率将有明显提高,如果做负面引导,生产效率将有明显抑制。三、群体行为特征组织行为学群体凝聚力的影响因素(1):①群体成员相处时间:他们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他们就会比较容易的形成较为亲密的关系。更多的接触机会,代表着更多的影响力。②进入群体的难度如果获得某一个群体的成员身份越困难,这个群体的凝聚力就可能越强。当人们进入一个一个群体的难度越大,他们对这个群体的归属感就越强。如:美国大学的兄弟会残酷的入会仪式。③群体规模群体规模越大,群体内部的关系网络越趋复杂,群体成员之间进行相互作用就越难。当群体的规模变大的时候,就应该关注小群体的存在。三、群体行为特征组织行为学群体凝聚力的影响因素(2):④群体中的性别构成群体的效率:有男性有女性全部是女性全部是男性。⑤外部威胁一般来说,在群体受到外部攻击的时候,群体的凝聚力往往会增强。例子:很多国家在危机的面前将解决办法诉诸于战争,日本、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⑥历史上的成功如果某个群体有非常成功的历史,它不仅容易建立起群体合作精神来团结现有的群体成员,同时对于群体外的人员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诱惑力。三、群体行为特征组织行为学四、群体发展1、群体动力模型•主要涉及群体形成的原因和形成群体的类型。第一阶段•一方面涉及群体发展的四个步骤,另一方面涉及影响成员行为的四个主要因素。第二阶段•在此阶段中,群体决策和与其他群体相互作用这两方面都比较成熟。第三阶段组织行为学四、群体发展2.群体发展五阶段模型一、形成阶段•成员相互了解•确立群体的领导二、震荡阶段•确定群体目标•各人在群体中的角色开始清晰三、规范化阶段•制定规则和角色协调群体活动•各成员关系紧密起来四、完成阶段•群体成员明白各自的角色和工作规则•群体开始完成实质性工作五、休止阶段•群体最终中止或解散•大家关注解散准备,情绪差异极大群体的发展一般经历这五个阶段,但是因为冲突的存在,群体的发展可能出现跳跃和停滞,各阶段界限也不非十分清楚。组织行为学四、群体发展3.间断-平衡模型飞越阶段二结束第一次会议阶段一工作绩效低高A(A+B)/2B间断平衡模型1.群体发展当中的第一次聚会很重要,因为它能营造出群体的氛围,也能确定群体的领导;随后进入均衡时期2.认识到任务必须尽快完成,这种均衡状态被打破,群体的工作绩效出现飞越;3.间断—平衡模型适合于临时性任务的描述。组织行为学五、群体互动群体内互动出现的效应群体成员间的互动中,除了最常出现的从众效应和社会惰化现象,还有协同效应、社会促进效应、社会致弱效应和社会标准化效应。协同效应社会促进效应社会致弱效应社会标准化效应1.群体内互动组织行为学五、群体互动1.群体内互动协同效应社会促进效应社会致弱效应社会标准化效应社会标准化效应是指成员在群体共同活动中对事物的知觉和判断,以及工作的速度和效率趋于同一化的倾向。协同效应是指群体活动的绩效水平将大于个体绩效水平的简单加总。社会致弱效应,指个体在群体中所取得的工作成效比其单独进行时要差得多的情况。社会促进效应是指当个人与其他人一起工作时,由于他人的在场而激发了自己的工作动机,由此而引发的绩效水平提高的倾向。组织行为学五、群体互动2.群体间互动群体间互动是不同工作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关系的体现,它表现的是不同群体间的交互作用过程。群体之间的互动并不总是积极的,当群体之间是合作态度时,群体的互动将表现为建设性的积极互动;如果群体之间存在利益冲突时,群体之间的互动将表现为破坏性的消极互动。组织行为学五、群体互动•群体间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