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农村社会控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章农村社会控制一、社会控制概述•何谓控制?•控制具有支配、调节、抑制、管理的含义,从本意上讲,是指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运动过程及运动结果进行调节、引导和管理的行为过程。•1、社会控制的含义•社会控制作为社会学的重要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罗斯提出来的。•1901年,罗斯出版了《社会控制》一书,认为社会控制是一种由某种社会组织实施的、有意识的、有目的的社会统治系统。作为一种优于自然秩序的“人工秩序”,社会控制是通过舆论、法律、信仰、社会暗示、宗教、个人理想、礼仪、艺术、人格、启蒙、幻像、社会价值观、伦理法则等多种手段来实施的。•社会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越轨行为或偏差行为进行预防和制约、对社会越轨者进行惩戒和教育的过程。•2、社会控制的构成要素•(1)社会控制主体•社会控制主体包括国家、社会组织和社会场三类不同层次。•(2)社会控制对象•社会控制的对象分为三个层次: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微观层次)、社会关系(中观层次)、社会制度(宏观层次)。•(3)社会控制目标•社会控制的目标是社会秩序,包括有序、稳定和发展三个层次。•(4)社会控制工具•罗斯将社会控制的工具分为两类:一类是伦理控制手段,包括舆论、暗示、个人理想、社会宗教、艺术和社会评价等;一类是政治控制手段,包括法律、信仰、礼仪、教育和幻像等。•3、社会控制的类型•(1)外在控制和内在控制•外在控制是通过强制性社会力量促使社会成员遵从社会规范和价值准则。社会力量包括国家的法律体系、组织的规章制度和社会的道德习俗。•内在控制又称自我控制,是指社会成员通过对社会规范的内化来约束和限制其社会行为。•基于规范内化而产生的内在控制是最有效的社会控制方式。•(2)积极性控制和消极性控制•积极性控制是指运用舆论、宣传、教育等措施引导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预防社会越轨行为的产生。防患于未然•积极性社会控制的三种途径:社会场、社会奖赏、思想政治教育。•消极性控制是指运用惩罚性手段对已经产生的社会越轨行为进行制裁。惩患于已然•(3)硬控制和软控制•硬控制又称为强制性控制,是指运用强制性手段,如政权、法律、纪律等迫使社会成员去遵守既定规范。•软控制又称为非强制性控制,是指运用非强制性手段,如舆论、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引导社会成员去认同并遵守规范。•(4)正式控制和非正式控制•正式控制又称为制度化控制,是指以正规、明确的成文规范(政策、法律、纪律、规章及各种社会制度)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控制机构实施的有组织的社会控制。•非正式控制又称为非制度化控制,是以非系统化的、未明文规定的规范(如道德、习惯、风俗等)为依据,通过社会成员的互动而实现的社会控制。二、农村社会控制•农村社会控制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农村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农村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农村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狭义的农村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对农村中越轨行为施以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农村社会控制的特征:•第一,从制约机制上看,社会舆论处于核心地位。•第二,从控制手段上看,道德、风俗起突出作用。•第三,从社会发展上看,农村社会控制具有过渡性的特征。•(二)当前农村社会控制面临的挑战•第一,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发生变化,国家控制能力弱化。•集体化时代:“强国家、弱社会”↓↓•市场化时代:“弱国家、强社会”•第二,社会规范不统一,导致社会秩序混乱。•所谓“规范迷乱”,是指在社会转型期,与自然经济相适应的传统规范及其价值观念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规范及其价值观念交织并存,共同起作用,导致人们感到无所适从。•所谓“规范软化”,是指形式上合法的显规则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被潜规则所取代,失去对社会个体的约束力和对社会整体的整合力。•第三,社会控制手段失灵,影响了其功能的发挥。•法律控制未得到全面实行•道德控制的有效性不强•舆论控制水平有待提高•第四,社会预警机制缺乏,导致农村社会控制难度加大。•社会预警机制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根据社会风险的生成和演化规律,对其进行预测,及时预报警情,为预防和排除警情提供依据,从而把社会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社会预警信息不畅通•社会预警方法不科学•(三)农村社会控制的机制•1、组织保障机制•一是重视农村党、政、青、妇等社会组织的建设;•二是积极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促进组织成员自觉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三是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体育等各种事业组织,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提高农民素质,促进乡风文明。•2、宣传教育机制•农村宣传教育的内容是政治教育、法制教育、科学文化教育。•3、制度约束机制•将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体现在农村社区或组织的规章制度中,约束农村成员的社会行为。•《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规民约•4、利益表达机制•建立利益表达机制,就要发展和完善村民委员会制度,使农民通过合法的、制度化的途径表达自己的利益和要求。•5、利益协调机制•村民委员会下设的调解委员会是最基层的利益协调组织,各级政府机关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利益协调组织。•6、社会预警机制•一是要用生存保障指数、经济支撑指数、社会分配指数、社会控制指数、社会心理指数和外部环境指数等指标,构建农村社会稳定指标体系。•生存保障指数:个人保障指数和社会保障指数•经济支撑指数:经济增长指数和协调发展指数•社会分配指数:空间差距指数和阶层差距指数•社会控制指数:硬性控制指数和软性控制指数•社会心理指数:民众满意指数和民众容忍指数•外部环境指数:域外扰动指数和灾害扰动指数•二是要用经济风险、社会风险、政治风险、价值观念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等指标,构建农村社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经济风险:失业率、物价上涨率等•社会风险:生活水平与贫富差距指数、社会公共安全指数、社会精神卫生指数等•政治风险:国家公务员职务犯罪率、群体事件发生率等•价值观念风险:公民对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满意率,对收入差距、腐败现象、司法不公正及物价上涨的可容忍度等•外部环境风险:国家安全指数、环境破坏指数、资源危机指数、灾害发生率及灾害破坏指数等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