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BUDDHA南无阿弥陀佛佛教历史佛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所创,他的名字是悉达多,他的姓是乔达摩。因为他属于释迦(仁慈的意思)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清净的意思),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东汉时自西向东传入我国。佛教简介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是佛陀的教育,以般若的智慧自内证打破无明烦恼,成就菩提(觉悟)之道,佛教在历史上曾对世界文化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依然深深的影响着我们。佛的基本意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123佛的基本意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佛法背后的三重门:因果、慈悲、觉悟佛佛的定义佛是大智、大悲与大能的人通俗说法就是: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注意:佛法与其他宗教的不同点:佛不是万能,佛不能赐我们以解脱,他只能教导我们,我们还是要凭自己的努力才得解脱。佛不能使我们上天堂,或判我们入地狱。佛教(众生平等)佛菩萨罗汉声闻帝释•博士•硕士•学士•中学生•小学生佛教徒比丘沙弥居士•俗家弟子•和尚•准和尚佛教产生释迦摩尼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乔答摩.悉达多所创。后世佛教尊称其为“释迦牟尼”,意即释迦族的圣人,简称释尊、佛陀、佛汉语系佛教巴利语系佛教藏语系佛教古印度向北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以大乘佛教为主。向东南传入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南亚、东南亚国家以及中国的云南傣族等少数民族地区。印度密乘佛教与藏区本教融合而形成的具有西藏地方色彩的佛教佛教传入中国最早记载见于东汉成书的《四十二章经序》,永平七年(公元64年)明帝夜梦金人,经太史傅毅解梦,帝遣蔡愔一行人去西域寻求佛法。两位西域沙门接受邀请用白马驮着经卷,随蔡愔一行人到了洛阳。后来明帝为两位沙门建精舍,命名“白马寺”。两位沙门在白马寺译出。重要人物1-慧远庐山结坛建斋立誓求生净土,参加者僧俗达官显要123人,后被净土宗尊为初祖一团和气图虎溪在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僧慧远居东林寺时,送客不过溪。一日陶潜、道士陆修静来访,与语甚契,相送时不觉过溪,虎辄号鸣,三人大笑而别重要人物2-梁武帝萧衍他三次舍身为寺奴,每次都是群臣用重金把他赎回宫.他依据佛经著成10卷忏法名为《梁皇宝忏》.首倡沙门持全素.热衷于建造佛寺佛塔.唐朝杜牧曾描写南朝建康佛寺之盛,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野狐禅:不昧因果重要人物3-玄奘玄奘(602年-664年),唯识宗创始人。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玄奘从京都长安出发,历经艰难抵达天竺。游学于天竺各地,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长安,进行研究和翻译佛经直到圆寂。玄奘所译佛经,多用直译,笔法谨严,所撰有《大唐西域记》,为研究印度以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之重要资料。佛经•指释迦牟尼诸弟子所传述的释迦在世时的说教•记载佛教僧侣的戒律及佛寺的一般清规•是对佛教教义的解说广义的佛经总称“三藏”,佛教的圣典是「经」「律」「论」三大典藏,也就是所谓之三藏;狭义的佛经就指「经藏」经藏律藏论藏汉语系佛教传播三阶段译传阶段(西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创立时期(隋唐时期)佛教理论已摆脱汉文译经的束缚,发展成多种独立的体系,创建了天台宗、三论宗、律宗、法相宗、华严宗、净土宗、禅宗、密宗等八大佛教宗派。融合阶段(宋元明清时期)出现儒道释“三教合一”的趋势,该阶段主要流行禅宗和净土宗。佛经名句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中国四大佛教圣地山西五台山-文殊浙江普陀山-观音四川峨眉山-普贤安徽九华山-地藏在佛前上三柱香,是一种对觉悟者的恭敬行为,发愿行为,也代表着一种因果逻辑。三柱香,分别叫戒香、定香、慧香第一柱香,在佛的面前表决心戒掉自己的恶习和妄念第二柱香,希望自己能够入定第三柱香,祈求自己能够得到智慧戒、定、慧,三者是“破迷开悟”的方法,也是一种因果关系南无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