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起源第一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一、古史传说与疑古思潮二、考古所见中华文明起源三、面纱中的夏代文化一、古史传说与疑古思潮从信古到疑古孔子“信而好古”“三皇五帝”为核心的古史体系一、古史传说与疑古思潮一、古史传说与疑古思潮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毛泽东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①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②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①打破民族出于一元的观念。②打破地域向来一统的观念。③打破古史人化的观念。④打破古代为黄金世界的观念。顾颉刚先生(1893-1980)从信古到疑古古史传说与疑古思潮从信古到疑古后来秦始皇又成了统一的事业。但各民族间的种族观念是向来极深的,只有黄河下流的民族唤做华夏,其余的都唤做蛮夷。疆域的统一虽可使用武力,而消弭民族间的恶感,使其能安居于一国之中,则武力便无所施其技。于是有几个聪明人起来,把祖先和神灵“横的系统”改成了“纵的系统”,把甲国的祖算做了乙国的祖的父亲,又把丙国的神算做了甲国的祖的父亲。他们起来喊道,“咱们都是黄帝的子孙,分散得远了,所以情谊疏了,风俗也不同了。如今又合为一国,咱们应当化除畛域的成见!”这是谎话,却很可以匡济时艰,使各民族间发生了同气连枝的信仰。……借了这种帝王系统的谎话来收拾人心,号召统一,确是一种极有力的政治作用。但这种说法传到了后世,便成了历史上不易消释的“三皇五帝”的症瘕,永远做真史实的障碍。——顾颉刚疑古与释古顾颉刚讲史录(增订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又名《汉代学术史略》,东方出版社,1996.王学典、孙延杰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古史传说与疑古思潮从疑古到释古疑古派:“东周以上无信史”王国维利用甲骨文材料,著《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证明《史记·殷本纪》记载的确切,向“东周以上无信史”提出挑战。郭沫若:真实地阐明中国古代社会还需要大规模地做地下的发掘,就是仰仗“锄头考古学”的力量。随着一些被疑古派判为伪书的《尉缭子》、《六韬》在西汉墓出土,对疑古派产生致命打击。疑古与释古无论作任何研究,材料的鉴别是最必要的基础阶段。材料不够固然大成问题,而材料的真伪或时代性如未规定清楚,那比缺乏材料还要更加危险……研究中国古代,大家最感受着棘手的是仅有的一些材料却都是真伪难分,时代混沌……——郭沫若《十批判书》对“古史辨”学派的批评:因某书或今存某时代之书无某史事之称述,遂断定某时代无此观念……(徐旭生)把许多可能的情况中的一种当成了唯一的事实(而且并没有真正的证据)……(谢维扬)对古书搞了很多“冤假错案”……(李学勤)古史传说与疑古思潮从疑古到释古李学勤著中国历史的童年中国历史的童年一说炎帝即三皇中的神农氏中国历史的童年宰我:予闻荣伊曰,黄帝三百年。请问黄帝者人耶?何以至三百年?孔子: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财物,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曰三百年也。《史记正义》引《大戴礼》子贡:古者黄帝四面,信乎?孔子:黄帝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不计而耦,不约而成,此之谓四面。《太平御览》引《尸子》中国历史的童年二、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1、旧石器时代文化的谱系2、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系3、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新认识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元谋人上、中门齿北京人头盖骨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周口店文化石锤旧石器时代4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是我们的祖先吗?丁村三棱尖状器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东海大贤庄岩灰洞丁村许家窑中期5元谋西侯度小长梁旧石器早期200100富林、穿洞下川峙峪、虎头梁1.5晚期匼河10和县龙潭洞观音洞蓝田50周口店东南西南匼河系统周口店系统华南地区华北地区文化分期距今年代万年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系新石器时代的石磨与石耜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苏秉琦中国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论区:块。系:条。类型:分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系苏秉琦著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区系类型:•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以环太湖为中心的东南部•以环洞庭湖与四川盆地为中心的西南部•以鄱阳湖至珠江三角洲一线为中轴的南方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北京大学考古系苏秉琦先生著,三联书店,1999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系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以环太湖为中心的东南部以环洞庭湖与四川盆地为中心的西南部以鄱阳湖至珠江三角洲一线为中轴的南方六大区各有自己的文化渊源、特征和发展道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系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燕辽文化区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燕辽文化区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红山文化陶裸体女像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燕辽文化区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红山文化玉发箍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红山文化玉龙燕辽文化区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山东文化区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玉铲大汶口文化彩陶壶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山东文化区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龙山文化黑陶盒、双耳单耳杯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龙山文化蛋壳黑陶杯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文化区磁山文化——仰韶文化——中原龙山文化仰韶文化的小口尖底陶瓶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仰韶文化红陶釜、灶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江浙文化区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菘泽文化——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骨耜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河姆渡文化陶猪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河姆渡文化猪纹钵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江浙文化区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菘泽文化——良渚文化菘泽文化的陶壶和玉琀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江浙文化区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菘泽文化——良渚文化琮圆方相套的形状是中国古代“天圆地方”观念的体现,因此琮是天地贯通的象征,也是贯通天地的一项手段或法器。良渚文化玉兽面纹琮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良渚文化玉兽面纹琮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长江中游文化区城背溪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大溪文化彩陶碗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长江中游文化区城背溪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屈家岭文化彩陶蛋壳杯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甘青文化区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马家窑彩陶漩涡纹尖底瓶马家窑彩陶漩涡纹瓶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甘青文化区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齐家文化双耳陶罐齐家文化刻划纹两联罐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六大区系并不是简单的地理划分,主要着眼于其间各有自己的文化渊源、特征和发展道路。中原地区是六大区系之一,中原影响各地,各地也影响中原,这同以往在中华大一统观念指导下形成的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国民族文化先是从这里发展起来,其他地区的文化比较落后,只是在中原地区影响下才得以发展的观点有所不同,从而对于在历史考古界根深蒂固的中原中心、汉族中心、王朝中心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新认识外来说本土说土生土长?来自非洲?夏娃理论所有现代人的直系祖先都是大大约20万年前的一位非洲女性。她的后代在约13万年前走出非洲。以中国56个民族中28个族群的线粒体DNA样本,与世界各地11个族群进行对比,结论是:中国大多数现代人的祖先,是6-1.8万年前从非洲迁徙而至的,从南方逐渐迁徙到北方,而且与土著人群没有发生基因交流。最近采用了信息更丰富的19项Y染色体指标,考察了中国21个民族、22省的汉族人,3组东北亚人口,5组东南亚人口,12组非亚裔人口,表明东南亚人口比亚洲北部人口显示了更大变异,这意味着东南亚是东亚现代人的最早定居点,晚期智人在大约6-1.8万年前进入东南亚,随后向北扩张。Y染色体指标和线粒体DNA的证据完全吻合,进一步证实了“夏娃理论”。陈淳《“夏娃理论”与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中国文物报》2001年11月2日。最近采用了信息更丰富的19项Y染色体指标,考察了中国21个民族、22省的汉族人,3组东北亚人口,5组东南亚人口,12组非亚裔人口,表明东南亚人口比亚洲北部人口显示了更大变异,这意味着东南亚是东亚现代人的最早定居点,晚期智人在大约6-1.8万年前进入东南亚,随后向北扩张。Y染色体指标和线粒体DNA的证据完全吻合,进一步证实了“夏娃理论”。陈淳《“夏娃理论”与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中国文物报》2001年11月2日。土生土长吴新智、刘武:(1)、中国古人类的铲形门齿、矢状脊、颅骨最宽处位置、印加骨、第3臼齿缺失等体质特征,从旧石器时代就一脉相承;(2)中国古人类的石器技术具有连续性;(3)看不到几万年前外来人群大规模取代土著的迹象。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新认识一元论多元论顾颉刚——王国维—傅斯年—蒙文通—徐旭生中原中心说——满天星斗、向心的花瓣结构、多元一体参考论著:苏秉琦:《中华文明起源新探》,三联书店,1999年。严文明:《中国史前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史前考古论集》,科学出版社,1998年。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新认识既然中国史前文化、文明起源是多元的,那么一个新的问题就产生了,为什么文明还是产生在中原地区?为什么第一个王朝夏是建立在中原地区?中原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作用是什么?中国历史的童年论语·尧曰篇第二十: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厥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杨伯峻《论语译注》译文:尧(让位给舜的时候,)说道:“啧啧!你这位舜!上天的大命已经落到你身上了,诚实地保持着那正确罢!假若天下的百姓都陷于困苦贫穷,上天给你的禄位也就会永远地终止了。”舜(让位给禹的时候,)也说了这一番话。中国历史的童年国家以前的社会组织:部落联盟?酋邦?•传统说法: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国家•较新的观点:游团(或群队,bands)——部落(tribes)——酋邦(chiefdoms)——国家(states)•酋邦的特征:尖锥体形的分层社会;集中的个人权力;官僚萌芽•引发的问题:中国早期国家属于民主类型还是专制类型?中国历史的童年华夏集团(河洛民族)东夷集团(海岱民族)苗蛮集团(江汉民族)三、面纱中的夏代文化东汉武梁祠画像石夏禹关于夏代文化的文献和传说南宋大禹像昔者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川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禹亲自操耒耜,而九杂天下之川。腓无胈,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庄子·天下》夏(前21~17世纪)夏(前21~17世纪)美卡尔·魏特夫著夏(前21~17世纪)夏(前21~17世纪)夏(前21~17世纪)面纱中的夏代文化二里头宫殿基址群发掘现场面纱中的夏代文化二里头宫殿基址复原图一号宫殿基址,面积在一万平方米以上巍峨壮观的宫殿建筑,可视为王权的一种象征。面纱中的夏代文化河南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二里冈早商文化郑光序:河南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和河南二里冈商文化之间紧相衔接,以至于我们可以这样说,今后已不可能再发现一个新的考古文化穿插在三者之间。1931年,梁思永:后岗三叠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文化1959年,邹衡:南王湾文化分期仰韶期—龙山期—二里头期—早商期面纱中的夏代文化关于二里头文化四期的争论1、一期是夏文化,二期以后是商文化。2、一、二期是夏文化,三、四期是商文化。3、一至三期是夏文化,四期是商文化。4、一至四期都是夏文化。一期二期三期二里头文化四期夏(前21~17世纪)面纱中的夏代文化夏商周断代工程对夏文化研究的推进二里头文化分期与夏商文化界限专题研究结论:二里头文化四期划分是正确的,二里头文化一至四期都是夏文化。面纱中的夏代文化关于夏代文化的文献和传说徐旭生先生与二里头文化的发现徐旭生著梁思永:安阳后岗三叠层仰韶文化龙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