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5048-97-675-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城市住宅区和办公楼电话通信设施验收规范YD5048-971总则1.0.1为适应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需要,根据国家行业标准《城市住宅区和办公楼电话通信设计标准》(YD/T2008—93)和《城市居住区建筑电话设计安装图集》(YD5010—95),特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是城市住宅区和办公楼通信设施工程的施工质量检查、随工检验和竣工验收等工作的技术依据,适用于新建工程。扩建工程和改建工程可参照执行。1.0.3本规范所规定的通信设施工程包括小区地下通信管线和建筑物内通信暗配管线网系统。地下通信管网应与公用通信管网连接。以上通信设施必须与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竣工验收。1.0.4工程所用器材必须选用通过省级以上主管部门定型鉴定合格、准许进网使用的通信设备及产品。没有进网许可证或质量检测合格证的产品不得在工程中使用。1.0.5对本规范未涉及的部分,应执行国家和行业现行的有关标准。2城市住宅区地下通信管道2.1一般规定2.1.1地下通信管道工程,必须按照已审批的设计图纸进行。地下通信管道采用的人(手)孔规格程式应符合设计要求。2.1.2地下通信管道(含人(手)孔)路由途径之处的临时设施及建筑废料等应清理干净。2.1.3地下通信管道的埋深应符合设计要求。各种材质构成的管道最小埋深应符合表2.1.3的规定。表2.1.3通信管道最小埋深表管种管顶至路面或铁道路基面最小净距(m)人行道车行道铁道①混凝土管硬塑料管0.50.71.3钢管②0.20.40.8注:①具体的应与铁道部门协商。②钢管的最小埋深在冰冻范围内时,施工时应注意管内不能有进水或存水的可能性。2.1.4地下通信管道与其他各种管线及建筑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2.1.4的规定。2.1.5地下通信线路在综合隧道内的分布位置应确保通信设施的安全运行并方便引上管线的敷设。表2.1.4通信管道和其他地下管线及建筑的最小间距表其他地下管道及建筑名称平行净距(m)交叉净距(m)给水道300mm以下0.50.15300~500mm1.00500mm以下1.5排水管1.0①0.15②热力管1.00.25煤气管压力≤300kPa1.00.3③300kPa压力≤800kPa2.0电力电缆35kV以下0.50.5④35kV及以上2.0其他通信电缆0.750.25绿化乔木(中心)1.5灌木1.0地上杆柱0.5~1.0房屋建筑红线(或基础)1.5注:①主干排水管后敷设时,其施工沟边与通信管道间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5m。YD5048-97-676-②当通信管道在排水管下部穿越时,净距不宜小于0.64m,电信管道应做包封,包封长度自排水管的两侧各加长2m。③与煤气管交越处2m范围内,煤气管不应作接合装置和附属设备。如上述情况不能避免时,通信管道应做包封2.0m.④如电力电缆加保护管时,净距可减至0.15m。2.1.6在受地形限制,路由无法取直或为避让地下障碍物时,应敷设弯管道。其弯曲的曲率半径应符合设计要求,但不得在一段人(手)孔间做连续往复的弯曲管道。2.2通信管道2.2.1地下通信管道用管材,其规格型号、程式、断面组合应符合设计要求。2.2.2塑料通信管道的敷设应严防管径变形,组群固定宜采用下列方法:1.金属定位架混凝土包封法常用于壁厚1.5~3mm范围内的硬质PVC管材。2.鞍型塑料架混凝土包封法常用于壁厚3mm以上的硬质PVC管材。3.塑料打包带固定法适用于4管以下(一字形排列)的PVC管或高压低密度聚乙烯管材。利用普通打包机将打包带把管群捆在一起,捆扎间距为1.5~2m,是否采用混凝土包封应按设计要求。4.塑料管的组群管间隙宜为10~15mm,采用包封时间隙应适当放大。2.2.3管沟开沟和回填土具体要求如下;1.管道沟底必须平整,沟底高程及坡度变化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石块、碎砖等坚硬杂物必须清除干净。2.回填土前须排除沟内积水,然后用于土填入沟内。管顶上300mm范围内的回填土不允许有砖、石混入,以免擦伤管道表面。3.除管沟顶层外,一般不用夯击,以免管道损伤或移位。2.2.4塑料管通信管道的接续方法见表2.2.4。2.2.5塑料管在进入人(手)孔时,管口应终止在距人(手)孔内壁30~50mm处,并抹出喇叭口。表2.2.4常用塑料管接续方法适配表接续方法聚氯乙烯管PVC聚乙烯管LDPE聚丙烯管PP承插法热熔承插---胶粘承插▲▲▲管箍法热熔管箍---胶粘管箍▲▲▲焊接法热风焊▲▲▲超声焊▲▲▲塑钢过渡法内螺纹管※▲▲内螺纹口※▲▲接头盒▲▲▲注:1.“▲”表示适宜采用,“一”表示不宜采用,“※”表示不能采用。2.塑钢过渡法一般用于管道保护,引上管道等处。2.2.6钢管通信管道的铺设方法、断面组合等均应符合设计规定,钢管接续宜采用管箍法。2.2.7使用有缝钢管时,应将管缝置于上方。2.2.8严禁采用不等径的钢管接续。2.2.9建筑物引入管的做法应符合下列要求:1.引入管位于人(手)孔端,其管顶与人(手)孔上覆底面的距离不小于300mm,管底距人(手)孔基础不小于400mm。管口不应凸出墙面,应终止在墙体内30~50mm处,并抹出喇叭口。2.引入管位于建筑物内的出口端应高于人(手)孔端,其坡度不得小于4.0‰。2.2.10引入管应做防腐处理,但埋入混凝土部分除外。2.2.11通道管道的验收方法应执行YDJ39—90《通信管道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的要求。2.3人(手)孔建筑2.3.1人(手)孔建筑应符合设计要求。2.3.2采用人孔时,应执行YDJ—101《通信管道人孔和管块组群图集》有关规定。2.3.3手孔系列应执行通信行业标准《通信配线管道图集(试行本)》的规定。YD5048-97-677-3地下通信线路3.1管道、引上电缆和光缆3.1.1地下管道通信电(光)缆及引上电(光)缆的验收应执行YD5051—97《本地通信网线路工程验收规范》的规定。3.2引入电缆和光缆3.2.1架空、管道或直埋电缆(光缆)在引入建筑物时,均应加装引入保护管。3.2.2引入管不得穿越建筑物的沉降缝和伸缩缝。3.2.3引入电缆(光缆)敷设完后,在引入管两端应采取防水措施。3.2.4引入电缆进入建筑物时,应按设计要求采取屏蔽接地措施。3.2.5电(光)缆的接地点可利用建筑物提供的联合接地体就近接地。4建筑物内通信配管4.1一般规定4.1.1建筑物内通信配管工程的施工图设计,应经当地通信主管部门批准。4.1.2通信配管用的预埋件、预留孔的位置和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预埋件应埋设牢固,裸露在潮湿环境中的金属部件应及时做好防腐处理,管口及管子连接处要做密封处理。4.1.3在墙壁内敷设的管路应采取水平和垂直方向,不得采取斜穿敷设。4.1.4暗管管路的弯曲处不应有折皱、凹穴和裂缝等现象。4.1.5明配管、暗配管弯曲的曲率半径应符合下列要求:1.明配管—般不小于该管外径的6倍,如只有一个弯时,可不小于该管外径的4倍。2.暗配管:电缆暗管的曲率半径不得小于该管外径的10倍,用户线管的曲率半径不得小于该管外径的6倍。4.1.6交接箱、分线箱(盒)组线箱(盒)、过路箱(盒)及电话出线盒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应平整端正。4.1.7暗管直线敷设超过30m时,中间应加装过路箱。住宅楼内过路箱(盒)应安装在建筑物公共部位。4.1.8暗管必须弯曲时,其管路段长应小于15m,该段内不得有S弯。4.1.9隐蔽地段配管工作完毕以后,应做好完整的隐蔽工程记录。4.1.10暗配线管不宜穿越建筑物的沉降缝,如必须穿越时应有补偿装置,在跨越处的两侧应将管子固定。4.1.11室内暗配管不得穿越非通信设备类的基础。4.1.12金属管、塑料管和地面暗装金属线槽安装固定后,应及时穿放电缆(电线)引线,引线宜用镀锌铁线或尼龙绳。4.1.13室内嵌式分线箱内部不允许有其他管线穿越。嵌式盒和出线盒内应清洁。4.1.14进入嵌式箱(盒)暂不使用的管孔口应用易取的堵塞物堵好。4.1.15交接间应设置在建筑物首层,使用面积应不少于10m2,如引入光缆时,使用面积应不小于15m2。交接间应清洁干燥,没有腐蚀,无积水可能,通风良好。交接间内的电源、照明、接地及平面布置等应符合设计要求。4.1.16上升管路采用竖井(或上升通道)时,墙上应预埋电缆支架(桥架),严禁与煤气、电力、热力管线合用,并做好防火隔离措施。4.2钢管4.2.1钢管不应有折扁和裂缝,管内无铁屑及毛刺,切断口应锉平并加装护口圈。4.2.2明配于潮湿场所或埋设于建筑物底层地面内的钢管,均应采用壁厚大于2.5mm以上的厚壁钢管;明配或暗配于干燥场所(含混凝土或水泥沙浆层内)的钢管,可采用壁厚为1.6~2.5mm的薄壁钢管。4.2.3埋入土层内的钢管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防腐蚀处理。使用镀锌钢管时,在镀层剥落处也应刷防腐漆。4.2.4钢管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1.丝扣连接、管端套丝长度不应小于管接头长度的l/2;在管接头两端应焊跨接接地线,2.套管连接适用于暗配管,套管长度为连接管外径的1.5~3倍;连接管的对口应处于套管的中心,焊口应焊接牢固、严密。3.薄壁钢管的连接必须用丝扣连接。4.2.5明配管应排列整齐、横平竖直,固定点间距离应均匀;管卡、吊架与终端、转弯中点、过路箱、分线箱或交接箱边缘的距离应为150~500mm,中间管卡、吊架的最大间距应符合表4.2.5的规定。YD5048-97-678-表4.2.5钢管中间管卡的最大间距钢管敷设方式钢管名称钢管直径(mm)15~2025~3240~5050以上最大充许间距(m)吊架、支架敷设或沿墙管卡敷设厚钢管1.52.02.53.5薄钢管1.01.52.04.2.6钢管在进入出线盒、过线盒(箱)、分线盒(箱)及交接箱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暗配管可采用焊接固定,管口露出盒(箱)内部分应小于5mm。2.明配管应用锁紧螺母或护套帽固定,露出锁紧螺母的丝扣为2~4扣。4.2.7采用金属软管配管敷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软管与其他管、槽、盒、箱的连接应用软管接头进行连接。2.软管应用管卡固定,其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1m。3.不得利用金属软管作为接地导体。4.2.8钢管和金属软管与其他室内管线同侧敷设时,其最小净距应符合表4.2.8的规定。4.2.9在以金属为主的管路上,其管路中间段应采用金属制品的箱(盒)配套连接,不得混杂塑料等绝缘壳体连接,不能避免时,应有接地补偿措施。4.2.10暗敷金属管在穿越建筑物的伸缩缝或沉降缝时,应做伸缩或沉降处理。表4.2.8钢管和金属软管与其他管线最小净距表单位(mm)电力线路压缩空气管给水管热力管(不包封)热力管(包封)煤气管平行净距150150150500300300交叉净距502020500300204.3塑料管4.3.1建筑物内配管用的硬塑料管应选用阻燃型硬质PVC管。它一般适用于室内或有酸碱及潮湿场所敷设,但不得在高温和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明敷。4.3.2硬塑料管连接的接口处应用接头套管并用胶合剂粘接,接口必须牢固、密封。4.3.3明配硬塑料管应排列整齐、横平竖直且固定点的间距均匀。管卡与终端、转弯中点、过路箱(盒)、分线箱(盒)及交接箱边缘的距离应为100~300mm。中间管卡的最大间隔距离应符合表4.3.3的规定。表4.3.3硬塑料管中间管卡最大间距硬塑料管公称直管卡最大间距(m)径(mm)敷设方向15~2025~4050及以上水平0.8*1.2*1.5垂直1.01.52.0注:表中“*”表示所列允许间距内穿放电话线计算,若管内穿放通信电缆时,可前进一档选用,如:水平间距1.2m,前进一档为0.8m,以此类推。4.3.4硬质塑料管进入出线盒、过路箱(盒)、分线箱(盒)及交接箱时,应采用入盒接头紧固。4.3.5硬质塑料管与其他管线同侧暗敷设时,其最小净距应符合表4.2.8的规定。4.4金属线槽4.4.1金属线槽适用于正常环境的室内场所明敷,但对金属线槽有严重腐蚀的场所不应采用。4.4.2金属线槽水平敷设时,其悬挂点及支撑点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直线段的间距不大于3m,距线槽终端及进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