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流文学最早的尝试是1887年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埃杜阿·杜雅尔丹(1861-1949)发表了小说《被砍倒的月桂树》。该作品因始终运用“内心独白”艺术手法,被后人视为意识流文学的先声。意识流小说在英美盛行起来,并波及全欧一致拉美、日本诸国,尤以英美的作家作品最多,影响最大。在20世纪20年代进入全盛时期,40年代后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已经不复存在,但常用的表现手法被其他现实主义流派,特别是现代流派广泛采用。理论基础威廉·詹姆斯认为人的意识活动是“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直流”;柏格森明确提出了“空间时间”和“心理时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着重强调人的潜意识。威廉·詹姆斯(1842—1901)《心理学原理》:“意识并不是片断的连接,而是流动的。用一条‘河’或者一股‘流水’的比喻来表达它是最自然的了。”基本特征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特别是潜意识活动;主要表现手法是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象征;故事性、情节淡化,多角度、多层次结构。意识流小说意识流小说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学流派,也没有公认的统一定义。特点是打破传统小说基本上按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顺序或按情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的单一、直线发展结构,故事的叙述不是按时间依次直线推动,而是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故事。故事的安排和情节的衔接,一般不受时间、空间或逻辑、因果关系的制约,往往表现为时间、空间的跳跃、多变,前后两个场景缺乏时间、地点等紧密逻辑联系。时间上通常是过去、将来、现在交叉重叠。常以当时进行的一件事情为中心,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向四面八方发射又收回,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立体结构代表作家意识流文学思潮最早产生于英国。瑞恰生是第一个意识流作家,《尖尖的屋顶》为意识流小说开创了道路。随后西方各国出现大批作家作品,代表作:英国沃尔夫《达罗王太太》爱尔兰乔伊斯《尤利西斯》美国福克纳《喧哗与骚动》法国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3)时序颠倒和多层次结构意识流作家为充分体现人的意识活动,以柏格森的“心理时间”理论为依据,把过去、现在和未来互相倒置,而且互相渗透,导致了作品在时间上的多层次结构。(4)内心独白直接内心独白:第一人称写间接内心独白:第三人称写意识流的内心独白反映俩人物内心活动全过程3.特点:(1)重在表现人物意识流动文学艺术绝不能从外部描写人物性格。集中笔墨去开掘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人物的思想。主张作家退出小说取消作品的故事情节,让人物直接展示自己的意识活动。即使是描绘环境、外貌、举止和性格都是通过自身感知、回忆、体现表现出来。(2)自由联想随意性、跳跃性。作家们直接吸取佛洛依德的理论,通过自由联想最能发掘人的潜意识活动。[美]福克纳作者简介福克纳(1897~1962)美国作家。一生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与近百篇短篇小说,其中15部长篇与绝大多数短篇的故事都发生在约克纳帕塔法县,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不仅写了美国南方社会的变化和各种人物命运,还写了现代人的精神面貌和他们关切的问题。他的作品风格简洁明了与海明威是两个极端。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喧哗与骚动》题目出自莎士比亚《麦克白》中的台词:“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分析《喧哗与骚动》选自莎士比亚喜剧《麦克白》台词:“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作品大量运用多视角叙述方法及意识流手法,是意识流小说乃至整个现代派小说的经典之作。作者借鉴了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的意识流技巧,追求人物的心里真实。情节:作品描述了杰弗生镇一个古老贵族康普生一家的堕落。表现了这个家族各个成员的人生遭遇和精神状态。老康普生游手好闲,嗜酒成命,顶着律师的头衔。他的妻子自私冷酷。整日怨天尤人,摆小姐架子,没有人能从她那里获得精神上的温暖。四个孩子,昆丁(男)、凯蒂(女)、杰生(男)、班吉明(男)。通过对三个男孩的内心描写围绕凯蒂的堕落展开最后由黑人女佣迪尔西太太对前三人的“有限视角”做补充,总结全书。人物分析A康普生,一家之长眼睁睁看着家族的堕落却无能为力。虽然身为律师却从不接案子。只是借酒缅怀过去辉煌的日子。在大女儿失身后,更加借酒浇愁,最后酒精中毒身亡。B康太太,精神狭隘,虚荣自私。一生抱怨,一生可怜,毫无爱心的贵族太太。C凯蒂。充满激情和爱心的大小姐。漂亮、热情,像母亲一样关心弟弟和哥哥,但是在这个冷酷古板的家庭中毁灭。婚姻的不幸,使她步入风尘,让人感到同情和遗憾的女子。D昆丁。长子,前途无量,因为守旧陈规,但他骄傲、脆弱,最终以自杀来结束短暂的一生。全书由四部分组成。①班吉明“讲故事”他是个傻子33岁的人只有3岁的智商。故事的第一次叙述只是班吉意识流中一些模糊的片段。所以读者了解故事不全面接着②昆丁“讲故事”他是这个家族唯一的希望和代表者在哈佛读书,但是长期抱着南方的旧传统不放,因妹妹凯蒂风流成性,有辱南方淑女身份而悔恨交加,最后溺水身亡。③杰生出场。他冷酷贪婪,对凯蒂的遭遇只有恨。所以他讲的故事是偏激的,所以作者借用女佣之口来补充。④凯蒂。一个家教森严的古老贵族中的放荡女孩,未婚先孕,被迫出嫁,被丈夫发现隐情赶回娘家,生女小昆丁,从此流浪于大城市从事不光彩的职业EE杰生。没有父亲的绝望、没有哥哥的多情、没有姐姐的贞洁,而是抛弃了所有情感的吝啬鬼、残忍的人。为了钱可以出卖任何人的利益。灭绝了亲情和人性,虐待母亲,赶走兄弟,敲诈姐姐,奴役外甥女,泯灭良心,最终财散人疯,体现了新生资产阶级的特点。F班吉明。最小的儿子,天生有智力障碍的白痴。作者通过对这一形象大胆的运用,以独特的视角和思维使自己意识流手法的布局谋篇。这一白痴形象也代表贵族文化的终结。代表作家:普鲁斯特[法]马赛尔·普鲁斯特(1871-1922),代表作品:《追忆似水年华》马塞尔·普鲁斯特(1871-1922)是意识流小说的鼻祖,他与英国的乔伊斯和沃尔夫、美国的福克纳一起被称为世界四大意识流作家。普鲁斯特出生于巴黎一个富裕资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保健医生,母亲是证券经纪人的女儿。他从小过着优裕的生活,但体弱多病。中学毕业以后,在巴黎大学听柏格森讲授哲学,深受影响。1895年获文学士学位。毕业后,他常为杂志撰写文章,一度还在玛札里纳图书馆当义务馆员。1905年母亲去世,感情上受到沉重打击,加之哮喘病日趋严重,怕风、怕阳光、怕室外噪音,从此深居简出,过着“墓穴”式的日子。在最后十多年的生活中,他静心回忆童年,追述30年的经历,写成了长达百万字的多卷本长篇巨著《追忆逝水年华》。代表作品《追忆逝水年华》ì主要内容多卷集长篇小说《追忆逝水年华》(共7部),从1905年开始创作,直到作者逝世前才全部完成。全书以“我”为主体,将其所见所闻所感融为一体,既有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态的真实描写,又是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认识的内心记录。第一卷《追忆似水年华》以第一人称描写,叙述者马塞尔患有重度失眠症,经常处于半睡半醒的状态,开始回忆起童年时在贡布雷的生活。男主人翁年幼时的体弱多病,敏感异常,有一年夏天晚上,邻居斯万先生,没有斯万夫人奥黛特陪同,来看望叙述者的父母。叙述者睡前等不到母亲的亲吻,心里非常难受。有一年冬天,他把玛德莱娜小蛋糕浸泡在茶水中吃,这味道使他想起他童年时在莱奥妮姨妈家里。在贡布雷家,有两条步行小道,一条通往斯万家,称为斯万家之路,另一条通往盖尔芒特府邸,称为盖尔芒特家之路。斯万先生在剧院里结识了交际花奥黛特·德·克雷西,事实上是一名高级妓女,一开始斯万先生不喜欢她,后来逐渐爱上她。维尔迪兰夫人觉得斯万令人厌烦,便不再邀请他。第二卷这时男主人翁又开始进入回忆状态。他在贡布雷见万见漂亮的希尔贝特·斯万,经常同她一起玩耍。一天他收到希尔贝特的来信,她请他到家里来吃点心,他如约赴宴,在斯万家听到别人谈论阿尔贝蒂娜。旧日同学布洛克带他去嫖妓。妈妈桑向他介绍一位名叫拉谢尔的妓女。后来希尔贝特在刻意回避他,两人的感情日渐淡薄。两年后,外婆带着他和女仆弗朗索瓦丝同去海滨城市巴尔贝克,外婆向他介绍了维尔巴里西斯侯爵夫人,并乘车出游,认识了侯爵夫人的外孙罗贝尔·德·圣卢。两人很快成为好朋友。圣一卢后来成为希尔贝特的丈夫。马塞尔经由画家艾尔斯蒂尔认识了阿尔贝蒂娜·西蒙纳,马塞尔渐渐爱上了她。第三卷回到巴黎后,父母亲盖了新房子,大伙一起讨论新房子的议题。这时发生了全法国沸腾的“德雷福斯事件”。圣卢在东锡埃尔服兵役,男主人翁想去探望。由于圣卢的牵线,在歌剧院,在东锡埃尔府邸,在韦尔珀里齐夫人的繁华沙龙中,马塞尔受到优厚的款待。一日男主人翁陪外婆到香榭丽舍大街散步,外婆的尿毒症突然发作。不久去世。马塞尔的母亲知道他暗恋盖尔芒特公爵夫人。男主人翁参加维尔巴里西斯夫人的晚会,见到盖尔芒特公爵夫人,他心里暗暗爱慕着盖尔芒特公爵夫人。还结识了夏尔吕斯男爵。第四卷马塞尔第二次来到巴尔贝克海滨,偶然遇到阿尔贝蒂娜,又恢复了亲密交往,两人在舞会、花园和游乐场中尽情欢乐。最后马塞尔还是决定娶她为妻。第五卷马塞尔与阿尔贝蒂娜在巴黎同居,阿尔贝蒂娜跟一个名叫安德莱的女子很要好,马塞尔怀疑她们有同性恋关系,后来此事得到证实。于是他想离开她,却无法痛下决心。一日阿尔贝蒂娜离家出走,给他留下一封信,说他们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还是趁早分手。第六卷阿尔贝蒂娜离去后,男主人翁从此没有她的下落,后来从蓬当太太的电报中得知她骑马不慎摔在树上撞死了。这使他想去寻找别的女人。母亲带马塞尔到威尼斯旅行,仍然时常想起阿尔贝蒂娜,不久母亲回到法国,马塞尔一个人留下。他收到吉尔贝特的信,说她已跟圣—卢结婚。但后来圣—卢竟爱上了男提琴手莫莱尔。第七卷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圣—卢在前线战死,男主人翁一直待在疗养院,有一回见到夏吕斯,是一名同性恋,常往来于同性恋旅馆,男伴男爵是性虐待狂,经常鞭打他。夏吕斯是亲德份子,常在林荫道上散布失败论。大战结束后,男主人翁来到盖尔兰特王府门前,又回想起吃浸泡在茶水中的玛德莱娜小蛋糕的那种口感,又遐想到威尼斯,他想:“真正的天堂是已经失去了的天堂。”交际场中更是景物已非,有人沦为乞丐,有人早己死去。他决定用文字将这些回忆记录起来,找回了失去的时间。创作手法:1、作者通过交叉重叠的手法,描写了众多的人物事件,展示了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法国上流社会的生活图景。2、对贵族世家盖尔芒之家和犹太富商斯万之家的社交活动和人事变迁的描写,反映了贵族、资产阶级的没落解体,大资产阶级与日俱增的经济实力,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3.小说还描写了一批与上流社会有联系的作家、艺术家,他们大都生前落拓失意,死后却永世长存,反映了当时知识阶层的状况和作者的艺术观点。4、小说还描写了,贵族、资产阶级家庭的听差、仆人、杂役等下层劳动者,虽然出生贫贱,却往往比他们的主人更有修养。5、小说真实、细致地再现了法国上流社会的生活习俗、人情世态,有些西方评论家把它和《人间喜剧》相提并论,称之为“风流喜剧”。独特的艺术风格1、不仅再现了客观世界,也展现了叙述者对客观世界的内心感受。作者感兴趣的是抒发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感想和分析。2、小说主要内容都是通过第一人称叙述出来,“我”的回忆是贯穿全书的重要表现方式,对“我”的意识流动的表现则是作品的主要内容。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英国女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墙上的斑点》是她的第一部意识流小说。《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是她的成熟之作。后者是一部自传体小说。随笔集《一间自己的屋子》。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其它重要作品:《到灯塔去》《达洛维夫人》《贝内特先生和布朗太太》《一间自己的屋子》《雅各的房间》《墙上的斑点》(1919)《到灯塔去》(1927)《到灯塔去》“窗口”、“时光流逝”和“灯塔”三部分。拉姆齐夫人拉姆齐先生莉丽第一部的标题“窗”是一个沟通内外的框架,它象征拉姆齐夫人的心灵之窗。夫人凭她敏锐的感觉,由内向外直观地洞察人们的思想情绪;各种人物和事件,由外向内投射到夫人的意识屏幕上来。第二部的标题“岁月流逝”,象征时间、寂静和死亡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