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动员发展目标国防科技工业,是支撑军队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也是在未来战争的关键要素。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生产力状况和国防科技工业条件来考察,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特征。第一,经济整体水平不高、素质较差。我国按人口平均的各类产值和主要产品的拥有量很低,2001年全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第90位。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还缺乏竞争力。军工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和战术技术性能,落后美国、俄罗斯、西欧等国家15-20年。我国的经济水平和工业企业素质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还落后某些发展中国家,这与我国经济规模和增长速度在世界上相当领先的地位很不相称,也制约着国防建设的进程和国防实力的增强。第二,经济发展不平衡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的一个重要特点。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之间发展不平衡,国防工业内部发展不平衡。由于地区之间、部门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我国现阶段社会生产力的结构呈现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状况,这直接影响着国防工业的产业结构、民用工业的战时动员、军工生产分布、武器装备保障能力等经济潜力的增强。第三,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十分突出。能源和交通是突出的薄弱环节,另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是新兴高技术工业。传统工业又存在着产品质量差、消耗大、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我军武器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的提高和更新换代的步伐。基于上述情况,中国要实现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战略目标,2必须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特别是在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之后,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在建设速度、发展模式、要素结构、实施途径以及运行机制等方面,都具有中国特色,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国防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我们认为,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总体设计和国防建设需要出发为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建设的目标应当是:调整国防科技工业结构,有计划地发展高技术产业,改造传统国防工业,搞好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和提高武器装备动员的“七种能力”。第一,调整科技工业产业结构,有针对性地发展高技术信息产业,提高国防技术工业的信息化武器开发能力。现代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高技术战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应到军事领域,就是第一战斗力。近十几年的几场局部战争,特别是海湾战争和伊拉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化,是大势所趋。目前,新技术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各种新、高技术是以群体结构产生,一项新技术出现后,往往不仅是促使一个新的部门兴起,而是带动起一“群”新的产业部门。正因为如此,美国、日本、西欧国家等正在信息技术、电子技术、航天、生物技术等方面展开激烈的竞争。适应信息时代趋势,我国必须有计划、有重点地发展国防信息技术产业,将已经兴起和正在兴起的新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国防工业部门,发展高技术产业,从实际出发,着眼未来,选择好带头产业、战略性产业和与之配套的基础产业,对电子、航空、航天,核、舰船、新材料、能源等部门增加高技术、高知识产业的比重。3运用信息技术,有计划地改造传统国防工业的部门,主要包括枪炮弹药、坦克车辆、舰艇、飞机制造等工业部门从传统的国防工业产业结构向高技术、高信息型的产业结构转化,上一个新台阶。目前,我们特别应当重视积极地采取措施,把信息、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和各柔性技术广泛地应用到传统的国防工业部门,在技术设备、工艺流程等方面充分运用自动控制等新技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信息技术含量,使传统的军工产品向着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精确化、战术技术性能更先进、军事效果更好和经济效益更高的方向发展。第二,调整技术产品结构,发挥国防科技工业军民兼容两种职能,增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援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就其社会属性和基本职能说,国防科技工业仅“生产保卫、不生产谷物”,这是人们长期以来的传统思想。为了保障国家安全和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需要,不断增强国防科技工业实力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在历史发展中,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战争与和平是交替的,而且和平总是占主导地位,国防科技工业生产和发展的不均衡性是一明显特点。因此,国防科技工业必须建立起军民结合、亦军亦民的企业结构。在和平建设时期尽可能以较大力量参加经济建设,这是解决国防科技工业生产力“闲置”、支援国家经济建设的根本途径。美国从每二次世界大战后,除少量生产单一军品的专业化工厂外,90%以上的军工企业都是双重产品结构的,有军品订货就生产军品,没军品订货就生产民品,这对应付经济危机,提高国防工业的经济效益和平时向战时转换速度,起到了积极作用。前苏联虽然从第二次世界大战4以来一直保持东、西、中三个相对独立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但也很重视调整军工部门的产品结构。20世纪70年代初,国防工业的民品产值已占到整个国防工业的40%,80年代以来以有较大增长。近20年来,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贯彻军民结合方针,已经取得很大成绩,民品平均每年增长30%,目前,列入国家计划的重要民品已经有300-500多种,军工和民用签订的技术合同数万项,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经济建设。现在应当在搞好总体论证和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本部门、本企业的优势和工业特点出发,按行业组织以军品为主或以民品为主的集团,并根据市场的客观需求,制定长期民品生产计划,调整技术和产品结构,积极为发展国民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服务。第三,调整国防工业生产力配置结构,从国防布局出发,发展横向联系,增强各个区域的国防科技工业动员保障能力。现代战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全方位的立体战。就是对国防科技工业动员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国防经济地理十分复杂。因此,在动员保障上必须破除“一方有事,全国动员”的观念,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各区域经济独立的保障能力。这样即可防止因经济保障问题贻误战机,又能减少长途运输环节。美国、俄罗斯等幅员大国,都把增强战区经济保障能力作为的基本环节,就是搞好调整,推进改组和联合。国防工业进行战略调整,在调整技术、产品结构同时,还必须彻底打破条条、块块的界限,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的优势,扬长避短,分工协作,解决重复建设、重复研制、重复引进和重复的产问题,建立专业化生产联合体。要根据未来的发展状况正5确处理平时发展和战时安全的关系、沿海地区经济技术优势和巩固战略后的关系,以城市为中心的尽可能就地组织生产的关系,调整国防工业布局,实现地区均衡发展,在提高和发挥沿海地区经济技术优势和大型能源与原料工业基地作用的同时,逐步在地区布局上进行新的战略展开,实现“衡配置”。使中国东、西、中三大工业地带协调发展,增强战时装备动员的稳定性和效率。第四,调整国防科技工业组织结构,建立和完善武器装备动员体制,提高平战转换速度和应变能力。在现代国防建设和现代高技术战争条件下,经济组织更具有决定意义。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国防科技工业的组织形式,直接决定着国家对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在国防和战争中的利用程度,决定着在利用客观战争规律基础上领导和管理经济的能力,决定着在现代战争中根据需要把科技工业潜力转化为直接的军事实力的能力。尤其是在进行现代化大规模高技术战争中,在经济水平相同的条件下,科学合理的经济组织能力比落后不合理的经济组织能力为军事实力提供更多的东西。现代战争爆发的突然性,战时武器装备动组织的广泛性复杂性,都要求我国在平时必须建立科学完善的动员体制。第一,完善国防科技工业动员结构,包括科管人员、常备军工、配套企业动员,战略物资筹措,军工企业转入战时状态等等;第二,健全国防动员组织领导机构。建立一个多层次多系统的组织严密、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纵向领导通畅、横向协调整体一致、具有很高权威和快速反应能力的动员机构;第三,建立国家科技工业动员法制体系,使之6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提高平战转换速度和适应能力。第五,调整国防科技工业配套基础结构,增强各种科技工业综合体的协同保障能力。随着武器装备战术性能和杀伤破坏威力的提高,现代高技术战争在单位时间内武器装备、军用物资消耗量迅速增加,军事消费的结构也有重大变化,对武器装备、军事物资生产和储备、财力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现代国防建设和现代战争对武器装备的依赖,不仅表现为首先要以强大的现实国防科技工业力量为前提,而且还要有雄厚的民用科技工业潜力作为后盾。这是进行持久的现代高技术战争的必要条件,它直接影响着战争的进程、发展和最终结局。我国现代国防科技工业结构,是一个多系统、多层次、多形式的经济实体。其中,包括军工产业综合体、能源保障综合体、机械电子加工综合体、信息产业综合体,它们的发展既不能与民用科技工业的其它部门脱节,又不能在自身内部相互分割。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调,都会引起连锁反应,造成整个国防工业的恶性循环。所以,必须恰当地确定其中各个要素在整个结构中的地位,各种军品生产的战略产业、主体产业、战略物资、与之匹配的基础工业产业等,必须从宏观到微观统筹安排,寻求最佳的结构组合和最有效的运行机制,发挥其整体功能,做到有机协同,全面综合保障。第六,把平时发展与战时安全结合起来,增强现代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国防科技工业潜力的生存能力。随着高技术精确制导战略武器的发展,不仅使现代战争爆发的突然性增大,而且用一切可能的作战手段袭击、破坏敌方的军工目标,瘫痪其物质7保障,已成为现代战争最重要的规律之一。这就把如何保持雄厚的经济潜力,建设强大而巩固的后方基地提到重要的战略位置。从前,美国在制定国防发展规划时,都把在战时打击对方的科技工业目标和对自己重要经济设施的防护作为战略问题加以研究和论证。1985年4月,美国一些防务专家提出,光向国防工业扔钱不行,必须调整布局,尤其要增强战略后方的稳定性。俄罗斯提出,要在东部地区形成拳头,分散配置工业动力基础,疏散现有工业目标,提高国防科技工业潜力在战争中的稳定性。因此,我们必须遵循平战结合、军民结合的方针,加强我国战略后方的建设,慎重安排大型军工和民用工矿企业新建项目的定点布局,调整好三线建设的经济结构,改善战略布局,加强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联系,增强我国的战略后方的军工生产能力和生存能力。第七,调整军工技术产品外贸结构,建立一批军品外贸基地,增强军品贸易在国际市场上的创汇能力。现代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现代世界市场包括军品贸易是一个开放的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点和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利用较稳定的国内外环境,从军工生产特点出发,在引进、消化外国先进军用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建立合理的出口产品和技术结构,贮备较先进的军工技术和生产能力。为此,要利用国防科技工业的技术和设备优势,建立一批具有双重任务的军品企业集团,并形成军品外贸基地;要根据国际市场需求,研制一批高、精、尖产品,形成在国际军贸市场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品和拳头产品;要进一步拓宽军用技8术、产品的国际市场,开展多方面的对外贸易和服务,以增强军品外贸的创汇能力和自力更生能力。信息化战争对武器装备动员提出新要求现代战争的日益信息化及其向信息化战争的发展,必然会对军事装备动员提出新要求,促使军事装备动员发生相应的变化。1.信息化战争对信息技术的高度依赖性,要求武器装备动员要不断提高信息化程度随着新军事变革的发展,大量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装备动员领域,使军事装备动员工作的科技含量特别是信息含量大大提高,军事装备动员的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为军事装备动员由传统的供应保障型向现代的技术保障和信息保障型转变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现代战争已经表现出较强的信息化程度,军事装备动员信息的传输、交换,特别是及时、高效地利用各种动员信息,对于充分利用有限的军事装备资源,提高装备保障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求军事装备动员建设必须具有较强的信息收集、分析和处理能力,充分发挥信息的功能,为提高军事装备动员准备的科学性服务,以增强战场装备的快速反应和应急保障能力。为提高军事装备动员建设信息化程度,在平时军事装备动员准备建设中就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军事装备动员应突出科技型、信息型力量建设。信息化战争是以信息和信息技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