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宇宙是物质的时空物质运动宇宙运动着的物质将时间和空间结合在一起就成为我们所说的宇宙。地球的形状与大小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周长约为4万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1、地球的形状:2、大小:太阳离地球最近的恒星,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6000℃,中心温度约为1500万℃。日地距离约为1.5亿千米。常见的太阳活动:太阳黑子、耀斑、日饵等。太阳黑子:周期约为11年。(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整个宇宙由环绕着地球的七个同心球壳组成,太阳、月亮、行星和恒星分别处在不同的球壳上,它们都围绕地球做完美的圆周运动。”这样,空间的位置是绝对的,地球的地心就是宇宙的中心,而每个物体都有它的天然位置。亚里士多德把宇宙空间分为“月上”和“月下”两部分、天上的物体就在天然位置上,它们随天球做圆周运动,月下和地面附近物体的天然位置是地心,它们之所以做落体运动,是因为它们还没有到达自己的天然位置。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托勒密的宇宙体系——地心说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和其他天体都是绕地球转动的。哥白尼与“日心说”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临终时发表了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著作——《天体运行论》,完整地提出了“日心说”理论。这个理论体系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行星是绕太阳转动的。日心说把宇宙的中心从地球挪向太阳,这看上去似乎很简单,实际上却是一项非凡的创举。哥白尼依据大量精确的观测材料,运用当时正在发展中的三角学的成就,分析了行星、太阳、地球之间的关系,计算了行星轨道的相对大小和倾角等,“安排”出一个比较和谐而有秩序的太阳系。这比起地心说,不仅在结构上优美和谐得多,而且计算简单。更重要的是,哥白尼的计算与实际观测资料能更好地吻合。因此,日心说最终代替了地心说。“日心说”宇宙体系学说的意义:科学地阐明了天体运行现象,为后人认识太阳系进而认识地球的起源奠定了基础。“日心说”推翻了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并从根本上否定了基督教关于上帝创造一切的谬论,给了神权统治者沉重一击。太阳东升西落为什么为什么人们会感觉到太阳是东升西落,而大地是静止不动的?运动是相对的,地球上的人们选地球为参照物时,地球是静止的,太阳是运动的。地球也以一定的速度绕地轴自西向东运动,人们选择地球为参照物,则太阳是自东向西运动,所以人们以为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山。二、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起源人类认识太阳系的历程1.最早用肉眼观测到的是金星、水星、火星、木星和土星。2.公元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后,人们才撩开太阳系神秘的面纱.3.1781年,英国科学家威廉赫歇耳发现了天王星.4.1846年法国的勒维耶与英国的亚当斯发现了海王星.5.1930年,美国的汤博发现了冥王星.6.20世纪50年代,航天探测器的运用,是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天王星木星土星海王星冥王星大红斑光环的组成——由许多小石块和小冰块组成太阳系中的一些固体小块闯入地球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燃烧而划亮夜空的现象,称为流星。哈雷彗星是最著名的彗星,绕地球公转的周期是76年太阳系太阳太阳系的中心,质量占99.86%九大行星水、金、地、火类地行星木、土巨行星天、海、冥远日行星彗星彗核、彗发、彗尾流星体、流星、流星群、陨石等太阳系的组成读图“太阳系示意图”P61.谈谈你对太阳系的认识a.太阳系的中心是太阳,它集中了太阳系99.86%的质量.b.太阳系各天体的运动是按照一定轨道有规律的绕太阳公转的,各天体的排布是有规律的.2.说一说按照与太阳由近及远顺序,依次写下八大行星的名称.3.体积最大的两颗行星是什么,它们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水、金、地、火、木、土、天、海木星、土星。它们为固体外为大气层,并且都有光环包括的行星距日远近表面温度质量体积密度卫星数有无光环组成物质类地行星水金地火近高小小大无或少无中心有铁核,金属元素含量高巨行星木土中中大大小多有氢、氦、氖远日行星天王海王冥王远低中中中少有或无氢、甲烷九大行星特征比较18世纪,天文学家对太阳系的研究中,发现许多行星的运动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太阳系的九大行星绕太阳公转方向和太阳自转方向一致,九大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平面大多接近同一平面。结论:这些行星公转的特点如果与太阳系形成有关,就可以作为推论太阳系形成的依据。“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阳,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地球等行星。理论依据:九大行星绕日运行的特征同向性——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共面性——公转轨道平面大多接近于同一平面轨道的近圆性太阳系的形成——星云说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巨大云雾状天体。直径大多十几光年人们把宇宙中星际气体、尘埃和粒子流等物质叫做“星际物质”。星际物质在宇宙空间的分布并不均匀。在引力作用下,某些地方的气体和尘埃可能相互吸引而密集起来,形成云雾状。人们形象地把它们叫做“星云”。一:50亿年前原始太阳星云因万有引力作用而收缩凝聚太阳系的形成二:凝聚的星云,绕着中轴旋转,形成中间增厚的大圆盘太阳系的形成三:继续旋转,盘面形成几个同心圆的圆环太阳系的形成四:中心部分质量较大形成恒星----太阳圆环部分形成一颗颗行星及卫星太阳系的形成太阳系家族诞生了!关于太阳系的形成还有哪些学说?“灾变说”认为,地球等行星的物质是因为某种偶然的巨变而从太阳中分离出来的。“灾变说”由于缺乏证据而逐渐被抛弃,20世纪中期以来兴起的新星云说则得到公认。我们的太阳系可能形成于密集而活跃的星云活动一个由美国和中国科学家组成的科研小组,对一块中国发现的球粒状碳质陨石进行了研究,他们的研究结论为学术界长期以来的一个争论提供了新的佐证——恒星的剧烈爆炸最终导致了太阳和太阳系行星的形成。新的理论认为,太阳系是在一个密集的星云中诞生的,这个星云中充满了巨大而短命的恒星体,这些恒星的爆发释放出极强的能量和辐射。当一颗恒星的核能用尽时,它就到达了生命中的最后阶段——超新星。伽利略(GalileoGalilei,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从此推翻了亚里斯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年之久的错误结论。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伽利略著有《星际使者》、《关于太阳黑子的书信》、《关于托勒玫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和《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为了纪念伽利略的功绩,人们把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命名为伽利略卫星。人们争相传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1609年,伽利略创制了天文望远镜(后被称为伽利略望远镜),并用来观测天体,他发现了月球表面的凹凸不平,并亲手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1610年1月7日,伽利略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为哥白尼学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标志着哥白尼学说开始走向胜利。借助于望远镜,伽利略还先后发现了土星光环、太阳黑子、太阳的自转、金星和水星的盈亏现象、月球的周日和周月天平动,以及银河是由无数恒星组成等等。这些发现开辟了天文学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