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学》课程标准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社会学课程代码:020218课程类型:职业基础课程学分:4计划学时:68二、课程定位社会学是对社会进行综合性研究的学科,是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以社会和自我的相互关系为理论主线,从静态的社会要素和社会关系、动态的社会结构化方式和社会运行过程入手,在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对社会学的基本问题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阐释,使学生可以系统地掌握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概念和范畴,获得认识、观察和理解社会的基本方法与视角。三、课程目标(一)总目标(1)让学生了解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掌握社会学的基础知识;(2)培养学生运用社会学的观点、社会学的理论和概念来分析和认识社会现象,增强他们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为专业知识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二)具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达到以下目标:1、职业能力目标①掌握社会学观察问题的独特视角,运用“社会学想象力”,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②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决策,提高工作效率。③了解世界上正在进行和将要发生的事情,把握历史和事件以及它们在社会中的相互关系,从而为未来的事业选择做好准备。2、知识目标①掌握社会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②了解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③对社会过程,社会结构的认识。3、职业素质目标①社会问题的全面分析能力;2②对社会问题的理解和判断能力;③提高应对和处理复杂事物的能力;四、课程学习设计理念和思路(一)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教学中应注意在讲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知识上,注意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努力做到让学生融会贯通,并自觉联系实际,加强对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的理解。同时,教学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课程设计思路1、在课程的内容安排上,主要侧重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社会学理论。2、在教学形式上,力求把社会学理论与广泛的社会现实联系起来,增强社会学教学的实践性和实用性。3、通过课堂讨论、社会调查实践、课前演讲、案例教学等环节,增强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课程内容与要求(一)课程内容表1课程内容序号学习任务学习型工作任务建议学时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第一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三节社会学与社会22第二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社会学的创立与早期代表人物第二节社会学的发展22第三章社会第一节社会的含义与特征第二节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22第三节社会的基本要素22第四章人的社会化第一节社会化与社会运行第二节社会化的内容及其条件22第三节社会化的过程与结果22第五章社会角色第一节社会角色的理论与概念第二节社会角色的类型22第三节社会角色的失调22第六章社会互动任第一节社会互动的含义与理论第二节社会互动的形式22第三节社会互动的符号第四节社会网络223第七章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第一节社会群体22第二节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家庭22第三节社会组织22第八章社区第一节社区概述22第二节三种主要的地域性社区第三节社区发展22第九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第一节社会分层22第二节社会流动22第三节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与社会流动22第十章社会变迁与现代化第一节社会变迁概述第二节社会变迁的研究理论22第三节社会现代化第四节中国的社会现代化22第十一章社会问题第一节社会问题概述22第二节社会问题的研究与治理22第三节当前我国的社会问题22第十二章社会行为与社会控制第一节社会行为概述第二节越轨行为22第三节集合行为22第四节社会控制22其他128合计6464(二)课程要求4序号学习情景职业能力要求知识要求能力训练主要教学方法1绪论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2.理解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3.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功能。讲解、案例分析、讨论2社会1社会构成2.文化变迁1.什么是社会2.社会的构成要素,理解文化的涵义、分类、特性、结构与功能以及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变迁。讲解、案例分析、讨论3社会化1.社会化与个人成长2认识个性形成1.人的社会化的涵义与内容。2.社会化的机构与过程,理解社会化与个性发展的关系。讲解、案例4社会互动理解社会人际关系的形成及重要性。1.社会互动的类型及意义。2.社会角色,理解社会互动的理论。讲解、案例分析、讨论5社会群体1.深入认识初级群体、次级群体。2.理解家庭的功能及家庭与社会问题的滋生。1.社会群体及其类型。2.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家庭,3.理解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与功能。讲解、案例分析、讨论6社区理解社区研究、城乡关系以及我国的城市化1.社区的概念与构成2.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以及城市化。讲解、案例分析、讨论7社会分层1、深入理解社会的不平等。2、我国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1.社会分化与阶级、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2、社会分层的理论与标准以及讲解、案例分析、讨论8社会变迁从历史和社会学两个方面理解社会变化及其过程。社会变迁及其类型、社会规划,理解社会变迁的理论讲解、案例分析、讨论9社会问题社会问题的认定人口问题、劳动就业问题、贫困问题等。什么是社会问题、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理解看待社会问题的角度。讲解、案例10社会控制社会越轨行为与控制社会控制的涵义与功能、社会控制的方式,理解越轨行为及其控制。讲解、案例分析、讨论5六、考核方式考核分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其中过程性考核占60%,终结性考核占40%。(一)过程性考核(40%)平时成绩(25%):学习态度及考勤(5%)、课堂提问(5%)、课堂练习(5%),培养职业道德和素养。(二)终结性考核的内容与要求(60%)终结性考核内容为课程综合知识运用,闭卷考试,于期末课程结束时进行。具体考核内容分配见表3:表3考核评价表序号考核主要内容考核要求评分标准分数分配1学习态度及考勤态度积极,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早退、旷课态度积极,全勤5分;缺勤一次扣1分;扣完后从过程性考核总分中扣。52课堂提问及讨论积极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讨论并准确回答问题4-5分;基本能正确回答问题2-3分;态度不积极,不能正确回答问题1分以下。53课堂练习练习答案正确、书写规范一次课堂练习满分5分,学期末将所有课堂练习得分加权平衡54平时成绩查阅资料能力强,信息获取正确,事件分析正确,有见解。结论正确。平均成绩×45%255课程综合知识运用闭卷考试60合计100七、教材选用(一)教材《社会学基础》王丽英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8月(二)参考资料主要参考书:谢弗,《社会学与生活》,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年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袁方,《社会学百年》,北京出版社,1999年。八、课程标准编制说明1.该课程内容在一个学期内授完。62.社会学是一门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了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等职业教育理念的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社会学的基础知识、导入案例和深度案例分析问题等内容可以激发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