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措施第一节地基与基础工程第一条地基与基础工程应尽量避开雨季施工,否则应采取有效的防水、排水措施。第二条基槽开挖完成后,必须对基坑底部进行普遍钎探。钎探完成后应通知相关单位组织验槽,并明确地基处理方案。第三条基槽(坑)开挖不得超挖,如个别地方已超挖时,应由设计、监理、施工单位拿出处理方案,采用与基土土质相同的土料回填,并夯实至要求密实度。开挖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基土的扰动。如采用机械开挖,应在基底标高以上留0.2~0.3m的土层,由人工开挖。第四条当采用灰土回填地基时,必须采用粘土为拌合材料,但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15㎜。用做拌制灰土用的熟石灰应采用粒径不大于5㎜的“灰糁”,但不得使用“灰粉”。石灰熟料中不得有未熟化的灰块,并应现场取样浇水检查。第五条灰土施工时其含水率宜控制在12~15%间,工地检验标准为手握成团、落地开花。第六条灰土应预先在地基基坑外拌制完成,并拌制均匀,拌制中要采用计量容器计量,保证配比准确,拌完后应及时进行摊铺夯实。不得在基坑内现拌现用。条件允许的可应用商品预拌灰土,预拌灰土的质量应满足要求。第七条灰土应采用机械碾压,采用压路机的虚铺厚度应控制在200~300㎜之间。夯实后的灰土,三天内不得受水浸泡。第八条灰土分段施工时,不得在墙角、柱角、柱基及承重窗间墙下接缝;上下层灰土接缝距离不得小于500㎜。第九条砂卵石地基中回填料(碎石或卵石)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100㎜;采用卵石或圆砾石回填时,填料中大于20㎜的颗粒粒径应大于填料总重的40%,具体含量应依据地基承载能力确定。填料进场后,应采用20㎜圆孔筛进行现场检验,不符合要求的填料不得使用。含泥量超过规定限值的天然级配砂石不得用于地基处理工程。第十条砂卵石地基施工时每层虚铺厚度应控制在250~300㎜,其最佳含水率应控制在8~12%之间,采用机械碾压。第十一条灰土地基、砂石地基、强夯地基处理完成后,应按每100m2布置一点的原则进行检验,且不得少于3点,并做好原始记录,施工监理单位应对原始记录的真实性负责。第十二条地基处理时要做好周围原有管道、地道等易导致室外水浸入的部位进行必要的防水处理。第十三条换填地基应按规定进行土壤最大干密度和击实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地基处理完成后,应对地基承载力进行抽样检测。第十四条砖砌基础施工时,严禁干铺机砖再用水泥浆灌缝的做法。第十五条砖砌基础遇转角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当不能同时砌筑又必须留临时间断处的,应留置斜槎。第二节砌砖(砌块)工程第一条基础±0.000以上砌体淘汰使用实心粘土砖。第二条多孔砖砌体施工应保证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低于80%,不得采用“铺浆法”砌筑墙体;立缝砂浆亦应饱满,不得出现“瞎缝”、“舌头灰”、“大缩口”,墙体不得污染。第三条砖砌体施工前,除应按规定弹出墙体轴线外,还应至少弹出一道墙边线控制墙体位移。第四条砖砌体标高、灰缝、洞口高度须用皮数杆控制,皮数杆数量要符合施工操作规程要求,皮数杆上应划出灰缝宽度线,并固定牢固。第五条砖砌体施工,每砌完一步架应二次对墙面灰缝“欠口”外部不饱满的部位进行修补。每工作班完工后最上一皮砖竖缝内应填满砂浆,避免缝内积存杂物、灰尘而影响上下层砌体粘结。第六条砖砌体施工应一律采用双面挂线。第七条在常温条件下,多孔砖应提前1至2天浇水湿润,砌筑时砖的含水率宜控制在10%~15%。第八条采用多孔砖砌筑施工的,其最上一或两皮砖可采用实心粘土砖丁砖砌筑,具体应根据皮数确定,或在多孔砖砌筑完成后用砂浆将多孔砖的孔隙填灌密实。窗台处的多孔砖砌筑完成后亦应采用砂浆将多孔砖的孔隙填灌密实。第九条砖砌体施工中,相邻纵横墙施工高度差不得超过一步架,相邻工作段的高度差不得超过一个楼层的高度,且不得大于3.6米。流水段的分段位置,宜设在变形缝处。第十条多孔砖砌体施工不宜使用半砖,且应保证上下皮砖竖缝搭接长度不小于1/4砖长。砖柱和宽度小于1m的墙体必须使用整砖。第十一条门洞口处应按“上三、下四、中均分”的原则采用砼预制块预埋留置方法。轻质墙(砌块)门窗洞口应预先设置砼预制块或砌砖套,并尽可能设置在轻质墙砼现浇带上。第十二条宽度小于300mm的洞口应设置钢筋砖过梁。钢筋砖过梁处水泥砂浆强度不应低于M10,厚度不小于30㎜,配筋不少于3Ø6末端做180º弯勾,钢筋两端入墙不小于240㎜,洞口最下一皮砖须用丁砖砌筑;大于300mm的洞口必须设置钢筋砼过梁。第十三条非承重的115墙或其他轻质墙时,不得采用先砌墙后浇砼楼板的做法。砌筑过程中,最上一皮砖应采用机砖斜砌,并与砼楼板间留有一定空隙,防止因人为增设支点导致楼板裂纹。第十四条砌块墙砌筑前须在墙体纵向末端的柱(或墙)上弹出砌块层及灰缝宽度,砌筑施工时要双面挂线,组砌方法要正确,中间灰缝宽度宜控制在15㎜,端缝宜为20㎜。同时按设计要求沿高度每900~1000㎜应设钢筋砼现浇带一道(带高宜为60㎜,内配不少于2Ø6通长钢筋并与相邻墙柱的埋件或预留钢筋焊接牢固),钢筋砼现浇带应交圈,并考虑管道固定及门洞口位置。第十五条框架填充墙所采用的加气砼砌块、陶粒砼空心砌块的产品龄期不得小于28天,严禁与其他块型材料混砌。填充墙砌至楼板底、梁底时应留有一定空隙,砌完后间隔不少于十四天后,再对端缝和梁(板)底缝用混合砂浆填实。第十六条砌体中抗震拉结筋应按规定设置,其中砌体外墙大角及内外墙丁字接头处应为2Ø6@500,115墙应为2Ø6@500,拉结筋伸入墙长度不小于1000㎜(由墙里皮计算)。第十七条严禁在框架结构轻质墙上直接固定管卡(支架)。确需固定的,应事先在相应位置的墙体上预设砼预制块(大小同砌块)。第十八条凡设女儿墙的屋面,其保温、找平层四周应留有不小于30㎜的缝隙,缝隙用岩棉或苯板嵌填。女儿墙外侧均应外包60㎜厚细石砼,内配Ø6@250双向钢筋,钢筋上端做弯钩锚固入女儿墙压顶内。防止因温度变形产生裂纹。第十九条砖混结构进行顶层砖砌体施工时,必须采用强度不低于M7.5的水泥混合砂浆砌筑,且在两端开间的纵墙内应按间距250㎜设置不少于2Ø6通长拉筋,遇构造柱时端头伸入构造柱内。同时在两端2个开间的纵墙窗洞口两侧应设置截面为240㎜×180㎜的构造柱,内配6Ø12钢筋、箍筋间距为Ø6@250。第二十条当在门窗洞口采用现浇砼过梁时,过梁上的砌体应于相应位置处墙体同时砌筑,不得留直槎。施工不便时可留斜槎,但应在沿斜槎高度范围中部设一道2Ø6通长拉筋,通长拉筋须伸入两端的构造柱内不小于240㎜。第二十一条多孔砖砌体设有梁类构件时,梁下60度范围内三皮砖应采用砂浆将多孔砖的孔隙填灌密实。第二十二条多孔砖留设线盒及其他小洞口时,应在其上一皮砖部位设置钢筋网片。第二十三条砖混结构一层窗台梁应延长至两端构造柱内,梁内配筋应伸入两端构造柱内,其锚固长度不得小于240㎜。如设计无窗台梁时应在窗台下第二皮砖砖缝内设3Ø6通筋,两端亦应伸入构造柱内不少于240㎜。第二十四条砖混结构建筑物预留施工洞口净宽度不得大于1000㎜,洞口至侧边墙体交接处不得小于0.5m,留槎处沿高度必须设置拉结筋不少于2Ø6@500。第二十五条砖砌体施工阶段,施工层临时进料口下方楼板应采取加撑保护措施。第二十六条砖砌体施工应严格控制临时施工洞口的数量及位置、高度、宽度等。大墙面抹灰完成后应及时堵砌临时洞口,间隔一周后进行抹灰。第二十七条多孔砖砌体墙面上严禁留设水平槽或斜槽,同时不得埋设水平暗管和斜暗管。第三节模板工程第一条模板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应满足施工荷载作用要求。同一构件的模板支撑严禁采用不同类型(或不同工艺)材料支撑。第二条模板支设前应先进行修整,将表面杂物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不得使用变形、破损模板,不得采用废机油替代隔离剂。第三条当砼梁、板的跨度较大时,应考虑模板起拱,以消除因结构自重、设备自重及施工人员、机具等施工荷载作用引起挠度变形。如设计无规定,起拱高度应为全跨长的1/1000~1/3000。第四条首层顶板模板支设时,其钢、木支撑下必须垫设木板。木板长度不宜小于2.0m,宽度不应小于200mm,厚度不得小于50mm,严禁垫砖或短木。第五条首层模板浇水湿润或楼板养护期内,应采取可靠措施防止水通过预留洞口及各种缝隙渗至填土地面,导致支撑失稳;雨季期间应采取防止雨水倒灌措施。第六条砼浇筑前,应认真复核模板轴线位置是否正确、支撑是否牢固,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处理。第七条结构构件底模拆除前,应对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砼试块进行试验,当试块强度达到规定要求且不少于15天时方可拆模。其中板须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75%,且不少于两周;梁底模及悬臂构件须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100%,且不得少于28天。第八条楼板模板在支设前应先在墙体上弹线,不得一边支模一边引线,保证周边标高一致。第九条模板拼缝间加设海绵条。要求现浇砼梁、柱、板(梁侧模、侧模与底模间、柱立模横竖缝间)支模一律要在模板间拼缝及模板与砌体或其他构件结合处加设海绵条,防止漏浆。第十条现浇砼框架柱及砖混结构中的承重柱及构造柱模板采用螺栓紧固做法,即利用双肢角钢(或Ø50钢管)螺栓(Ø12)紧固,紧固构件沿柱高间距不得大于600㎜。第十一条现浇楼板应采用竹胶模板支设,其楞木支撑刚度必须保证上部施工时不得擅动而破坏砼结构,一般楞木支撑间距不应大于300㎜。也可采用废旧钢模板上铺大模板支设。第十二条高层建筑的现浇梁、板、柱模板应优先采用钢框胶合板、组合钢模板或不带胶合板拼制,并应整体预制安装及拆卸;剪力墙墙体模板应采用定型钢模支设施工。第十三条现浇框架梁柱接头处模板须上下顺接,不得有局部曲折、错位,且必须高出浇捣面100mm以上,模板应下翻50mm以上。第十四条现浇砼柱截面边长大于或等于400㎜的,模板应“先组后支”,即先在现场按柱截面尺寸组装成单片组合模板,然后再支模。第十五条模板内的杂物应及时清除,避免夹渣。对二次浇筑成活的构造柱,支模时应在接槎部位用临时模板设置清扫口,便于柱根部杂物的清理。第十六条当梁的长度较短且两侧有墙柱等约束时,应采用不少于两块模板对接,便于模板拆除。第十七条现浇楼板模板采用早拆模板体系时,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并经有关单位审批。早拆模板的最早拆模时间不得少于7天,并应对试块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后确定。第四节钢筋工程第一条推广应用III级以上高强度钢筋,限制II级以下钢筋在结构配筋中应用。第二条现场使用的钢筋须保证其型号、规格、强度符合设计要求。不得使用Q215钢材。第三条钢筋的代换需经原设计单位同意,否则不得代替。第四条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规定,并应按主筋计算。第五条钢筋制作应平直,凡应平直设置的钢筋不得有局部弯折。现浇板预留洞口的钢筋应平直通过洞口侧边,并设置同规格、同间距的钢筋补强;在其洞口隔断处,如设计未做要求时,应设置不少于2Ø10(每边宽出洞口300㎜)的横向钢筋,并放在通长钢筋之上。第六条当采用冷轧扭钢筋时,原材料必须经试验合格后加工。在圈梁、构造柱、悬挑板式阳台结构中不得采用冷轧扭钢筋。冷轧扭钢筋需焊接时,必须采用“跨接线”焊接。第七条结构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要求:HPB235钢筋做180°弯钩时,弯弧内径应大于2.5d;钢筋做不大于90°弯钩时,弯弧内径应大于5d。第八条钢筋绑扎,应在梁、柱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按要求进行加密。第九条框架剪力墙钢筋绑扎方法,应严格执行03G101图集要求。其构造节点及锚固尚应满足02G02图集要求。第十条剪力墙钢筋的绑扎:当设计有具体要求时,应执行设计要求,设计未明确要求时,剪力墙水平钢筋应设置于竖向钢筋的外侧,其保护层应按水平钢筋计算。剪力墙水平钢筋宜锚入约束边缘构件(如端柱)内,竖向钢筋两端应锚入相应的墙梁内。第十一条施工中如现浇圈梁与过梁重合时,钢筋数量应由设计确定,不得以圈梁钢筋代替过梁钢筋。第十二条钢筋绑扎应避免丢扣、缺扣。双向板受力钢筋的交叉点应全数绑扎;单向板受力钢筋最外侧两行交叉点应全数绑扎,中间的交叉点可间隔扎牢,但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产生位移。第十三条绑扎基础底板钢筋时,钢筋的弯勾必须向上。第十四条钢筋砼独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