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乡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初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西安市城乡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初稿)一、“十一五”城乡建设发展回顾(一)“十一五”城乡建设主要成就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轨道交通发展实现突破“十一五”期间,我市城乡建设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面对金融危机下国家宏观调控对城乡建设带来的冲击和影响,积极探索和解决城乡建设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构筑城乡建设发展新格局。重点实施了轨道交通、城市供水、道路桥梁、燃气、供热、绿化、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市容市貌整治等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使我市城乡建设稳步推进,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市民工作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城建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十一五”期间,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年投资规模由2005年的101.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45亿元,增幅142.10%。五年来,我市基础2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893.4亿元,其中:2006年完成投资103.6亿元,2007年完成投资105亿元,2008年完成投资204.8亿元,2009年完成投资235亿元,预计2010年完成投资245亿元。总投资规模是“十五”期间投资总量的3.10倍,是“九五”期间投资总量的13.14倍,是“八五”期间投资总量的33.09倍(见图1)。图1“十一五”期间西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情况2768288893.4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亿元――城市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全长89.7公里的三环路全线通车,把“四区一港两基地”有机结合起来,拉大了城市骨架,拓展了城市空间。随着华清东路、红旗中路、太华路、辛王路、公园南路、纺渭路等一批城市主干道路相继建成投入使用,以一环路、二环路、三环路及东西、南北轴线为骨架的城市路网基本成型。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里、公共交通、绿化美化、市容市貌等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十一五”期间,我市新建道路**条,翻建改建道路**条、改造背街小巷316条,新建人行天桥(地下通道)39座、公交港湾**处。新增道路面积**万平方米,城市道路总长达到**公里。预计“十3一五”末,我市日供水能力达到140.6万t/d,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标台,人均道路面积**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城市气化率达到**%,污水处理率达到**%(见表1)。表1“十一五”期间西安市主要基础设施指标项目单位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自来水普及率%100.01100.00人均日生活用水量升187.01198.36日供水能力万M3/d城市污水处理率%%61.5680.97人均道路面积平方米12.6514.80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标台18.02燃气普及率%98.6098.15城市供热普及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1.2390.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7.617.90绿化覆盖率%39.7140.42――城市轨道交通实现突破2007年8月,总投资**亿元,全长26.5公里,将北客站、新行政中心、经济开发区、明城墙商贸区、南部科研院校及长安副中心联为一体的地铁二号线工程开工建设。2010年5月,全长20.5公里的地铁二号线一期工程(北客站至会展中心段)实现全轨贯通,计划2011年9月建成通车。2009年9月,全长6公里的地铁二号线二期工程(会展中心至韦曲段)开工建设,并将于2012年建成通车。全长25.3公里,总投资134.9亿元的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咸阳森林公园至纺织城段)于2009年初全线开工,计划2011年至2013年将完成设备安装、系统调试并建成通车。南起4西安长安区的侧坡村,北至国际港务区草临路,线路全长50.5km,总投资188亿元的地铁三号线工程已进入施工前期准备阶段,将于明年开工建设。随着我市地铁建设的飞速发展,轨道交通在我市城市建设和城市交通中的重要地位日益显现,地铁二号线一期工程的全面贯通,标志着我市已经进入地铁时代,为突出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地位,突出西安城市特色与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相结合,衔接城市各大功能区,为拉大城市骨架、南北拓展空间、东西延伸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建设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城市特色塑造成效明显――城市规划进一步完善“十一五”期间,我市先后编制了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各区(县)城镇体系规划等一系列规划,逐步建立了一套科学、规范的城市规划控制体系。以经国务院批复的《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为统领,编制了西安大都市发展概念规划,完善了国际港务区、北部新城、大兴新城等城市新区建设规划;注重区域发展,完成了大明宫改造详细规划、曲江国际会展产业园详细规划以及北客站周边规划;注重改善民生,编制了主城区中小学、停车场、医疗卫生等公共设施布局规划,完成了保障性住房、绿地系统和紧急避难场所等专项规划;注重统筹城乡发展,编制了郊区(县)统筹城乡总体规划,完成了4个县城总体规划和13个重点镇总体规划;注重城市特色,编制了小雁塔、天坛、汉长安城等遗址公园规划和大唐东市、唐城林带、汉昆明池恢复等规划,制订了《西安城市设计导则》和城市色彩整治规划。5――城市建设管理体制实现创新过去的五年,是我市城建管理体制不断探索、创新、实践的五年。一是以项目为抓手,不断提高城建项目管理水平,加强建设项目预决算审查与合同备案管理工作,完善项目方案论证机制,加强对“四区一港两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综合改造等项目的执行监管力度,探索实施重点项目审计试点工作。二是强化城建项目联席会议职能,启动城市综合交通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探索并适时启动重大项目综合验收制度。三是推进城市建设市场化进程,扩大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制试点,探索资产债券化融资模式;对市政公用设施继续采取BOT、TOT等投融资方式,促进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通过“以区为主、以奖代补”的方式,将背街小巷、公共厕所、垃圾压缩站、拆墙透绿、街头绿地广场、城市主干道环境整治等项目“重心下移,市区共建”,调动了各区参与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快了区域改造项目和城市容貌工程的实施进度,“市区共建、双赢”局面显现。――城市特色得到彰显随着永兴坊广场和长宁苑建设工程的竣工,标志着彰显历史文化特色的顺城巷改造项目完美收官,顺城巷作为我市城市景观系统的重要标识和新的城市文化载体的功能已经显现。开展了老城区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城市广告设计和点亮设计,完成了一批符合我市文化特色的标识性单体建设,在城市北大门、劳动路与友谊路丁字口、雁塔文化广场、灞桥堡子村广场等建成了一批能够体现城市特色的雕塑;完成北大街沿线13个既有建筑物外立6面改造、北门内广场建设和城市主干道沿街广告牌匾整治;启动了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大遗址保护利用工程实施取得重大进展;乐游原(青龙寺遗址)历史文化公园、八办红色旅游项目、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改造、西安博物院等重点建设项目相继建成并正式开放;曲江池遗址公园、唐城遗址公园、广运潭生态景区建设完成;环城西苑三期、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等项目进展顺利,“以区域发展促进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提升城市品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3、城市绿化和环境卫生成效显著,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十一五”期间,我市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深入开展“我为西安栽棵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及“提升年”活动。圆满完成“三年植绿大行动”、“大水大绿”工程二期和环山旅游路绿化任务。城市绿化按照树种多样、乡土为主、色彩丰富、栽植大规格苗木的原则,先后完成西咸大道、子午大道、三环路等170多条新建道路的绿化工作,全市道路已形成“点成景、线成荫、片成林”的林荫路系统。五年来,我市栽植大树**万株,新建改造绿地小广场**个,新增绿化面积**万平方米,增量加强绿地**万平方米。基本实现市民出门300米见小绿、500米见中绿、1000米见大绿的目标。截至2010年末,我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9054公顷,公共绿地面积**万平方米,绿地率31.97%,绿化覆盖率达**%,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全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100%,道路绿化达标率96%(见表2)。市容环卫建设管理力度加大,城市道路机扫率和清扫保洁标准不断提高,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启动,完成西安市粪便无害化预处7理厂一期工程建设,江村沟垃圾卫生填埋场三期工程竣工并通过验收,城市生活垃圾的消纳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五年来,我市新建、改建公共厕所1131座,新建环卫公寓15座,保洁工人作息室288座,新建小型垃圾压缩收集站110座,设置废物箱19380处。截止2009年底,我市主城区及长安区生活垃圾日均无害化处理规模达到4424.7t,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不含临潼、阎良和四个郊县),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清扫道路面积5590.75万m2(含人行道),机扫率34.38%。2008年,市区1131座公厕全部免费开放。同时,我市加大扬尘治理力度,扎实开展燃煤锅炉烟尘专项整治、秸秆禁烧和机动车排污防治工作,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年均达到**天,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分别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顺利启动。表2“十一五”期间西安市城市绿化各项指标序号项目各年份指标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1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公顷)10408.511063910999114422绿化覆盖率(%)39.8239.7140.3340.423建成区绿地面积(公顷)8106.238336869690504绿地率(%)3131.1131.8931.97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7.597.617.87.94、供水、供气、供热、供电等公用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城市功8能不断完善――城市供水能力显著提高“十一五”期间,我市先后投入30多亿元,实施了引乾济石、引湑济黑调水工程、引沣进城生态引水工程,完成了氵皂河、漕运明渠、幸福渠、太平河、团结水库、李家河水库、渭河城市段综合治理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太平河综合治理工程达到通水条件,幸福渠西段综合治理完成,渭河城市段综合治理、团结水库综合治理、李家河水库、大峪水库引水工程、石砭峪水库供水复线工程等一批工程全面启动,有效缓解了我市供水相对紧张的矛盾。截至2009年底,我市日供水能力达到**立方米,人均日生活用水量198.36升,自来水普及率100%。――城市污水处理进程明显加快随着第四(店子村)、第七(高新区)、阎良、高陵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新增日污水处理能力37.5万吨,第五(袁乐村)污水处理厂土建工程基本完成。截至2009年底,我市的再生水生产能力达16万m3/d,已建成再生水管线总长度25.8km,拥有用户15家。渭河城市段、沣河干流、幸福渠上游等水系生态治理工程加快,河流断面综合污染指数同比降低39.3%。预计“十一五”末,我市日污水处理总体能力将达到140.6万t/d,污水处理率达到%。――城市燃气供需矛盾得到缓和“十一五”期间,为了缓解我市燃气供需矛盾和优化城市天然气管网输配系统,建成并投运了西安市LNG应急调峰站,启动东半环、西户次高压管道工程,分期分批全部完成对焦炉煤气管道及5万户焦炉煤气用户的天然气置换改造。9截止2009年底,城市总用气规模达到8.3亿立方米、日最大用气量为563万立方米,总气化户数达93余万户。预计到“十一五”末期,我市城市总用气量达9.5亿立方米,日最大用气量630万立方米。――城市供热能力全面改善“十一五”期间,我市本着“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方便生活”的原则,坚持“以热定电、区域集中供热为主”的供热方针,合理规划供热区域布局。采取以“煤为主热源、油气为补充”的供热方式,大力发展城市集中供热。加快利用灞桥热电厂、西郊热电厂、渭河电厂等热源开展热电联产,加快建设城东、城西、城北和南部集中供热工程,提高市区集中供热能力。完成城北热电厂二期扩建工程,组建成立太华热电有

1 / 4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