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获利能力分析学习目的了解企业获利能力分析的作用;了解影响企业获利能力的财务因素;熟悉企业收入、费用和利润项目及其变动特点;掌握企业获利能力分析指标;掌握销售毛利变动分析方法。第一节获利能力分析概述获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表现为企业在一定时间内获取收益额的多少及收益数额的构成。即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相对于一定的销售收入所获得利润的水平,通常利润率越高,获利能力就越强。无论对于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管理者、政府管理部门以及企业职工,企业的获利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它是企业利益相关的各个方面了解企业、认识企业、改进企业经营管理并进行相关决策的重要依据。由于财务报表的不同使用者使用报表的出发点不同,因而企业获利能力分析对于不同的企业利益相关人也有着不同的意义。一、获利能力分析的作用获利能力分析的作用1.有利于投资者保护权益并进行投资决策2.有利于债权人衡量资金投入的安全性3.有利于企业管理者更好地管理企业4.有利于政府部门评价企业并行使管理职能5.有利于保障企业职工的劳动者权益二、影响获利能力的财务因素企业销售收入及其增长率水平企业成本费用的控制能力企业的资产和资产结构企业的偿债水平企业的财务杠杆水平企业的营运资金企业的资产营运能力获利能力第二节收支项目分析一、收入项目的分析收入狭义广义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从利润表的会计分类出发,广义的收入概念包括营业收入、营业外收入和投资收益等。(一)营业收入1.商品销售收入2.提供劳务收入3.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4.建造合同收入5.补贴收入(二)营业外收入(三)投资收益(四)收入项目的分析要点1.分析企业经营增长的目标要充分了解企业当前的发展战略,分析其主要是以追求收入的增加还是以追求利润的增长为目标。如果某个企业只重视收入的成长,常能快速扩大营业额,但同时是以增加应收账款和形成大量坏账为代价,其结果只能带来企业未来的财务恶化和管理危机。2.分析企业收入的确认标准是否合理准确。可重点分析本期收入与前后期收入的时间界限有无混淆现象,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的条件和计量方法是否合理,应根据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的特点分别分析折扣的合理性以及对企业收入的影响。3.分析企业营业收入的品种构成。在从事多品种经营的情况下,企业不同的营业收入构成对报表使用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占收入比重大的主营业务产品才是企业过去业绩的主要增长点。4.分析企业营业收入的地区增长点,不同地区消费者对不同商品具有不同的偏好,不同地区的市场潜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未来发展。5.分析部门或地区相关政策、行政手段对企业业务收入的贡献,例如补贴收入只是偶然所得,不具持续性,因而即使能增加企业的利润,也只是暂时的,并不代表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的发展水平。6.分析与关联交易的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关联方交易是企业间交易行为的一个特殊部分,但是报表使用者必须关注关联交易的营业收入的交易价格、交易的实现时间等方面的非市场化因素。7.分析现销收入和赊销收入的关系。通过对二者结构及变动情况分析,可以了解企业产品销售的特点及其营销策略选择,分析判断其合理性。8.分析营业外收入的比重和增长变化。企业常常通过出售、转让和置换资产、或进行债务重组等手段利用增加营业外收入来改善盈利水平,但显然这些方法无助于真正提高主营业务的获利水平。9.分析投资项目的前景。企业的投资收益取决于投资项目(包括实业投资和证券投资)的经营情况和分配政策,因此对投资项目的行业风险和发展前景需要认真研究。10.要对企业收入进行至少连续3年的趋势分析,以判断其收入的稳定性。只有收入较为稳定增长的企业,其生产经营才能正常进行。二、费用项目的分析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一)费用的基本特征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2.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3.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二)费用的确认标准三种标准(见教材——107)(三)费用的类别费用直接费用间接费用1.管理费用2.销售费用3.财务费用(四)费用项目的分析要点1.分析营业成本的确认。企业成本的变动既受企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如受市场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价格波动),也受企业可控因素的影响(如供货渠道、批量采购等因素及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等)。而根据收入和费用配比原则,企业应在确认收入的同时或同一会计期间结转相关的成本。特别应注意:一是在收入确认的同一会计期间,相关的成本必须结转。二是如一项交易的收入尚未确认,即使商品已经发出,相关的成本也不能结转。三是商品采用实际成本计价的,根据财政部2006年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规定,结转的商品成本应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计算,后进先出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不再适用。商品采用计划成本或售价核算的,在结转计划成本和售价的同时,还应结转售出商品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和进销差价,将计划成本和售价调整为实际成本。2.分析管理费用时,应注意管理费用和营业收入、财务预算的配比。要根据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以前各期的收入水平来评价管理费用的支出情况。此外,从费用的特性角度看,企业的管理费用基本属于固定性开支,在企业业务量和收入量一定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与压缩固定性行政管理费用,将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3.分析销售费用时,应注意与营业收入的比较,通过比率分析与行业水平、本企业历史水平和当期计划水平做比较,考察其合理性。由于销售费用是来自于企业市场拓展的费用开支,在企业业务正常发展的情况下,片面追求一定时期内销售费用的降低,有可能会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不利。4.分析财务费用时,应注意企业的利息费用构成了企业财务费用的主要方面,可以进一步对企业贷款规模、贷款利息率和贷款期限进行考察,分析企业贷款规模、结构和融资成本的合理性。对于有大量外汇业务的企业,要通过分析汇兑损益掌握外汇市场风险对企业的影响程度。另外,还要注意财务费用赤字问题,当企业利息收入大于利息费用时,这种情况常会出现,如数额过大,应引起关注。5.应结合营业收入和利润状况综合分析企业的成本费用情况,根据营业成本和三项费用的规模金额、结构变化和时间趋势变化,分析企业费用管理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如营业收入与成本费用呈现同比例增长,导致利润增长,就说明企业经营处于一种稳定成熟的状态,实现利润有保障。三、利润项目分析(一)利润项目概述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二)利润项目分析要点1.分析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和营业利润时,应配比利润总额结合行业、企业历史水平进行分析,评价企业当期利润质量及其发展趋势,然后对其构成因素的具体项目进行分解评价。注意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收入结构、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与主营收入之间的配比情况,谨防对营业收入和成本费用金额的人为操纵。2.分析企业税前利润总额时,应与营业收入配比进行,利润总额不仅代表了企业的综合盈利能力,还关系到企业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分配问题,对于影响利润总额的非生产经营性因素应进一步分析和评价,例如对于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或资产价值变动损益)等应高度重视,防止出现对利润总额的会计造假。3.分析净利润时,应注意对所得税费用的分析:一是会计与税法的差异,企业纳税以应纳税所得额为标准,而后者是在企业利润总额的基础上经调整后确定的;二是所得税会计的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的差异,尽管两种方法对企业当期所得税的交纳是一致的,但因对企业当期所得税费用的列示不同,从而会影响企业当期净利润的高低。4.在对各利润项目进行分析时,应注重对利润的内涵质量的分析。对于影响利润质量的不利因素如不良资产、关联交易、非经常性损益等,应单独列示或排除之后,再进行利润分析。5.对企业利润项目可以采用分类结构分析和时间趋势分析的方法,进一步揭示不同业务性质和损益来源的收支项目的稳定性和成长性,从中能清楚地看到利润构成中主要的、基本的、相对稳定持久的经营成果和临时的、特殊的、非正常的业务或事项的影响结果,从而更好地对企业的盈利水平作出客观的评价。第三节获利能力指标分析一、销售获利能力分析指标(一)销售净利率销售净利率是在分析企业获利能力中使用最广的一项评价指标,也称销售净收益率、纯益率等,是指企业净利润与销售收入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销售净利率反映了企业每单位销售收入中所获得的净利润的数额。其分析要点如下:1.该指标值越大,说明企业获利能力越高。指标值与企业净利润呈正比,与销售收入呈反比,因此企业必须在保持销售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净利润,或者使得净利润的增长幅度超过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才能达到提高企业销售净利率的目标。2.由于指标中的净利润是企业各项收益与各项成本费用配比后的净利,所以各年的数额会有较大变动,应注意结合盈利结构增减变动分析来考察销售净利率指标。在指标分析时,还可以采用趋势变化分析和参照行业指标、计划指标等分析手段来进行评价。(二)销售毛利率销售毛利率是销售毛利与销售收入的比值,其中销售毛利是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之差。其计算公式为:销售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收入=(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销售成本率销售毛利率的分析要点:1.销售毛利率反映的是企业主营收入的获利水平,销售毛利率越高,说明企业主营成本控制越好,获利能力越强。2.企业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因竞争而降低售价;购货成本或生产成本上升;此外由于市场变化或企业战略实施的暂时影响,使得毛利率水平较高的产品(商品)的生产(销售)量占总量的比重的下降,也会造成企业销售毛利率的降低。3.销售毛利率指标具有明显的行业特点。一般说来,营业周期短、固定费用低的行业的毛利率水平比较低;营业周期长、固定费用高的行业,则要求有较高的毛利率,以弥补其巨大的固定成本。(三)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是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和销售收入之比。其计算公式为:主营业务利润率反映企业每单位销售收入中获得的主营业务利润的金额。主营业务利润率越高,企业获利能力越强。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销售收入(四)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率是企业营业利润与销售收入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营业利润率反映企业每单位销售收入中获得的营业利润的金额。营业利润率越高,表明企业通过日常经营活动获得收益的能力就越强。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销售收入(五)息税前利润率息税前利润率是企业息税前利润(EBIT)和销售收入之比。其计算公式为息税前利润率反映企业每单位销售收入中获得的息税前利润的金额。息税前利润率越高,企业获利能力越强。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销售收入×100%(六)销售利润率销售利润率也称税前净利率,是企业利润总额与销售收入之比。其计算公式为:销售利润率衡量的是企业销售收入中获得利润总额的多少。销售利润率越高,表明企业当期各项经营活动获得收益的能力就越强。不过,由于利润总额中包含有企业利得这些不确定收益项目在内,因此,这一指标只能对企业当期的盈利情况提供分析的基本信息,而在跨期比较时,还必须对一些特殊的收益项目进行具体分析。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销售收入(七)辅助性指标1.销售成本率也称营业成本率,是企业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的比率。计算公式为:销售成本率=销售成本÷销售收入2.销售费用率也称营业费用率,是企业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之和与销售收入的比率。计算公式为:销售成本率和销售费用率分别衡量企业每单位实现的销售收入中销售成本以及三项费用占用的金额,这两项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在成本费用控制方面越差,企业的盈利水平也就越弱。销售费用率=(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收入二、成本费用获利能力分析指标一、成本费用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是企业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比率。其计算公式为: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利润总额÷(销售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