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一样的李鸿章——评析毁誉参半的一生李鸿章(1823—1901年)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梁启超“曾有大功于国家之举的功臣,一位那个时代的先驱,一位不齿于人的罪人”---未明“水浅而舟大也”------毛泽东“中堂从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巨险阻,犹所不辞”----孙中山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列宁:目录背景李鸿章的功李鸿章的过全面评价李鸿章一:李鸿章的功1:“自强”与“求富”2:在文化教育方面:3:在外交近代化方面“自强”与“求富”1:1860-1870年代,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企业20余个,而最大最有示范性的四大兵工厂,即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和天津机器局,其中除福州船政局为左宗棠所办外,其余皆为李鸿章创办或接办。2:1870-1890年代,提出“求富”的口号开始兴办民用工业。1878年正式成立的开平矿务局是李鸿章奏请设立的。它是中国最大的近代化煤矿,被李鸿章视为“富强之基,此为嚆矢”。中国第一个近代化棉纺织工厂──上海织布局是李鸿章于1880年创办的。1880年他主持修筑了中国第一条商业铁路──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此后又延长到天津,全长130公里。1886年李鸿章奉旨创办了“杜患防边”、“筹边兴利”的漠河金矿。3.创建近代海军。北洋海军:——中国第一支海军李鸿章重视海防。清廷决定建设三洋海军,李鸿章接受督办北洋海军创建近代海军。李鸿章重视海防。清廷决定建设三洋海军,李鸿章接受督办北洋海军的任务。1885年李鸿章为加强统一领导,克服各自为政的弊病,建议设立统一指挥的海军部。1888年,拥有各种船舰25艘,总排水量4.1万吨的北洋海军正式成军。这是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部队。在文化教育方面1:遣派儿童出国留学在举办洋务活动中,李鸿章深感人才的重要性。他看到科举培养出来的人,不符合洋务事业的要求,必须变革科举制度,培养新人。1870年曾国藩、李鸿章联合上奏,请派幼童出国留学,得到清廷批淮,自1872年开始,先后派遣四批幼童赴美,主要学习军政、船政、数学、制造等学科。这是中国首次派遣学生出国留学。此后,李鸿章还多次派员赴欧学习制船、造炮、驾驶、工程等技术。兴革教育,培养新式人才2:创办近代教育李鸿章在当时财政困难、技术落后、人才缺乏等种种困难形势下,当仁不让,以舍我其谁的勇气,大力兴办洋务,开创了中国近代化事业。这种开路先锋的精神,在守旧落后的中国是难能可贵的。在外交近代化方面中国的现代化外交是从李鸿章开始,历史上的中国外交都是进贡关系,真正与世界列国列国平等外交应该是从李鸿章开始的,李鸿章应该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外交的先行者。,他还曾周游列国,如美国、日本。李鸿章在美国二:现代人认为的李鸿章的过1:贪财聚敛国家财产,使得洋务运动各部门运作腐败。使得清朝国力下降2:对北洋舰队指挥失误,致使甲午海战时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严重降低了中国在国际上得地位,使列强争先恐后开始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3:谈判的失败签订了耻辱的《马关条约》成为台湾岛从中国分割出去的历史之源。使得中国大大地半殖民化了揭秘大事件的社会背景1:签订马关条约的背景从签订《马关条约》来说,甲午战争时,恰逢西太后六旬大寿,这个抱定“宁亡外夷,不给家奴”的清廷主宰者即主张从速和解了事,以免影响她的庆典。事实表明,这种“议和”的主谋者是西太后。同时,还不应忽视这样的一个历史事实,那就是,这次“议和”是在清政府全面战败的情况下进行的。显而易见,在敌人炮口下的“议和”,清政府无论派谁为“议和”代表,都不可能改变战败受辱的地位。由此可见,《马关条约》的最后签订,李鸿章虽有其不容推卸的责任,但这笔烂账却不能统统算在他个人的头上揭秘大事件的社会背景1:洋务运动的背景由于清军逐步丧失战斗力,最终在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初期,在太平军面前不堪一击。于是,清廷下旨,要求地方士绅组织团练,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同样,应江浙沪地区士绅之请求,曾国藩派李鸿章前往。组建淮军。两支队伍与清军相互配合,共同镇压太平军。同样,李鸿章也走上了历史舞台。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随着天京的陷落而以失败告终,李鸿章意识到:清廷已危机四伏,外有外族入侵,内有农民起义。若清廷不有所变化,那么类似的农民战争还会爆发,而且程度与烈度与太平天国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不能从根本上去改变清廷,作为一个地主阶级的政治家,他是不允许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所以只有在不触动封建统治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才能维护清廷统治。这成为后来洋务运动的重要思想基础。三背景:1:阶级背景经历过两次鸦片战争和国内太平天国运动,一个新兴的统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从清王朝统治集团的高层产生出来。他们接过传统儒家经世致用的旗帜,提倡和标榜“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力图挽封建末世的狂澜于既倒。所以,这样的一个改革派,也可以称之为封建统治的“补天派”,因为他们虽然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但只是停留在器物革新的层面上,无法触动封建社会体制的根本痼疾。从1862年当上江苏巡抚起,李鸿章在晚清社会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活动了整整四十年,其时间之长、涉及的领域之广、所做的事情之多,是任何同时代的政治家所无法比拟的。他先后担任过江苏巡抚、署理两江总督、湖广总督,从1870年起,在长达25年的时间里一直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文华殿大学士(赏穿方龙补服),是清朝政府高层参与决策、执行决策的重要人物。:2:个人背景3:时代背景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转型时期。而这样一个过程,又是在中国被动落后挨打的局面下,由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用鸦片和洋枪大炮军舰,逼迫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的。正是在这样一个大变局当中,社会上各个阶层、各种身份的中国人,提出形形色色的说法和方案,试图寻找出一条强国富民的理想道路。全面评价李鸿章李鸿章可以说是一个伴随着近代洋务——近代化潮流而产生并与其命运相始终的标志性人物。他的所作所为,不论成败如何,都是为了应对时代变局而进行的强国富民道路的探索和尝试。他在时代潮流中所处的位置和他对于这个时代贡献了哪些新东西。由此来看,淮系集团的领军人物李鸿章,在中国早期近代化过程中,做出了他应有的贡献。李鸿章总是他那个时代处于朝野内外各种矛盾和旋涡中心的一个关键人物。他所做的那些事情的重要性,和它对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都十分明显地摆在那里。谢谢观看艾美汐王珂牛美阳张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