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第一讲课程介绍课程性质: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其中面授24学时,网上学习24学时,自学24学时。是开放教育会计学和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和金融专业专科的必修课。学习目的:要对货币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地理解和较正确地认识,对货币、汇率、信用利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货币政策、金融监管等基本范畴有较系统的掌握,以便更好地理解国家金融政策,做好经济和金融决策。学习内容: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与利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货币供求均衡、金融调控与金融发展等。第一讲•学习内容:•第一章经济主体的财务活动与金融,主要阐述了各经济主体与金融体系的关系,以及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等问题。•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主要阐述了货币的出现与货币形式的演进、货币的职能与作用、当代信用货币的层次划分与计量、货币制度的内容与演变等问题。第一章经济主体的财务活动与金融•学习目的•了解开放条件下居民、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的经济活动与金融体系有何关系•理解金融与社会生活、实体经济的关系•总体上掌握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要素及其构成、各部分的功能及其彼此间的关系第一章经济主体的财务活动与金融•学习内容•居民理财与金融•企业财务活动与金融•政府的财政收支与金融•开放条件下各部门的金融活动•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构成引言•原理1.1•金融供求及其交易源于社会各部门的经济活动一、居民理财与金融•(一)居民的货币收支与金融需求•1、货币收入:通过生产经营、提供劳务和资本获得•2、货币支出:为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的货币支付行为•3、盈余与赤字•收入大于支出—盈余•收入小于支出—赤字•(二)居民盈余的使用•1、货币储蓄•2、投资:实物与金融投资•(三)居民赤字的弥补:消费信用与民间借贷二、企业财务活动与金融•(一)企业经营与财务•1、企业经营与资金运动•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回收•2、企业财务管理与金融•资金筹集——股票市场、借贷•闲置资金——存款、投资•利润分配——股票价格•3、企业财务活动与金融体系•企业是金融机构服务的重要对象•是金融市场的最主要参与者•企业财务活动对宏观金融总量和结构有决定性影响二、企业财务活动与金融•(二)企业负债管理与金融体系•1、实现外源融资,满足资金需要•2、形成银行业务活动和金融市场交易•3、为其他经济体带来投资机会•(三)企业资产管理与金融体系•1、表现为金融资产,如货币资金、短期投资、长期投资•2、是银行存款的主要来源•3、对利率和金融资产价格变动非常敏感•4、对宏观金融影响大(如对不同层次货币、货币乘数的影响)二、企业财务活动与金融•(四)企业盈余分配•资金相对紧张——股票分红•资金相对宽松——现金分红•企业盈余分配的决策对融资需求和股票价格具有重要影响三、政府的财政收支与金融•(一)财政收支与政策安排•1、财政收支:政府的收入与支出•财政收支以货币形式体现•财政收支需要通过金融体系来实现•财政收支对中央银行影响极大•财政收支影响各部门金融活动•2、财政盈余与赤字•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盈余(偿债、存款、投资)•财政收入小于支出——赤字(增税、透支、借款)•3、财政政策安排•通过主动调节财政收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政策措施三、政府的财政收支与金融•(二)公债融资发行政府债券是财政最常用、最普遍的筹措资金方式;公债融资影响金融市场、利率公债融资与货币政策和国家宏观调控密切相关对外举债一起国际金融活动•(三)政府投资国内投资——经济总量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国际投资——主权财富基金四、开放条件下各部门的金融活动•(一)国际支付与结算•国际支付:以一定的支付工具和方式,清偿因各种经济活动产生的国际债券债务•国际结算:清偿国际债券债务的货币收付行为•国际货币:在国际市场上可以用于支付与结算的货币•(二)贸易融资与国际信用•贸易融资:金融机构对进口商或出口商提供的与贸易结算相关的短期融资或信用便利•国际信用:跨国的借贷活动•(三)国际投资与资本流动•国际投资—国际资本流动—国际收支、利率、汇率、金融市场五、现代金融体系的构成•(一)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要素•1、货币与货币制度•2、汇率•3、信用与信用体系•4、利率•5、金融工具•(二)现代金融体系的运作载体•1、金融市场•2、金融机构五、现代金融体系的构成•(三)金融总量与均衡•金融总量:整个金融体系活动的总规模(货币、信贷、证券、保险等测算)•供求总量均衡机制•(四)金融调控与监管•管理机构:中央银行•调控政策:货币政策•金融监管:中央银行、专门监管机构原理1.2•现代金融体系以货币、信用、汇率、利率和金融工具为基本要素,以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为运作载体,以金融总量与结构均衡为目标,以金融价格为杠杆,以宏观调控与监督为保障,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稳健发展。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学习目的:•介绍了中外货币起源的种种学说,分析了货币形式演变发展的历史脉络,比较了各种货币形式的特点,概括了货币的基本功能和作用,对现代货币层次划分的意义和依据进行了讨论,并对货币量统计和分析的经济意义做出了基本的描述。第一节货币的出现与货币形式的演进一、货币的出现▲古今中外有各种关于货币起源的学说。如中国古代有先王制币说和交换发展说;西方有创造发明说、便于交换说、保存财富说等。由于这些学说采用存在的考察法,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因停留在对现象的解释上,局限性较大。▲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采用历史的和逻辑的方法,创立了科学的货币起源说,从货币的起源和逻辑的线索科学地阐明了货币产生的客观必然性,从而揭示了货币的本质。一、货币的出现▲逻辑的线索:商品及其价值二重性与货币产生的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货币成为商品价值的外在表现。▲历史的线索:交换发展过程浓缩为价值形态的演化过程:简单价值形态→扩大价值形态→一般价值形态→货币形态。货币的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原理2.1货币与商品伴生,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二、货币形式的演化•随着商品流通的扩大和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货币形式经历了从低级向高级不断演化的过程:•商品货币: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金属货币有过秤量货币和铸币两种形式。•信用货币:纸币(现钞)、存款货币、电子货币第二节货币的职能与作用•一、货币的职能货币•在我们的生活中主要发挥两大功能:•1、交换媒介•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进行:•一是交换手段•二是计价标准•三是支付手段•2、资产职能理解货币的职能时需要注意:•首先,货币的功能是货币本身所具有,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货币的功能是由货币本质决定的。•其次,对货币的功能有多种概括,马克思将金属货币的功能概括为5个: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第三,掌握货币功能的特点与作用,如交换手段的特点是必须使用现实的货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作用主要是便利商品交换,但也可能导致买卖脱节;支付手段的特点是没有商品或劳务与之作相向运动,用于偿还债务或单方面支付等。二、货币的作用积极作用:•1、克服了交换的困难,提高了交换效率•2、解决了价值衡量的难题•3、节约流通费用,加速资金周转•4、丰富了贮藏手段和投资形式•5、促进社会资金集中•负面影响:•1、可能造成商品买卖脱节和供求失衡•2、支付手段可能产生债务危机•3、货币量的多少造成商品价格波动•4、货币拜物教的出现扭曲人类的思想,危害经济健康第三节货币层次的划分一、货币层次的划分的必要性◆现实经济中存在着形形色色的货币,需要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使货币供给的计量有科学的口径。◆处于不同层次的货币,货币性不同。◆由于不同层次的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不同,特性不同,调控方式也不同,因此划分货币供给层次有利于有效地管理和调控货币供应量。二、货币层次的划分的依据◆各国划分货币层次的共同依据是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但具体货币层次的划分均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进行。三、货币层次的划分方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层次的划分:◎M0=通货◎M1=M0+活期存款(货币)◎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我国货币层次3个口径的划分:◎M0=流通中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其他存款)四、当代信用货币的计量•(一)狭义货币量与广义货币量•狭义货币量M1:反映直接购买力•广义货币量M2:反映直接购买力和潜在购买力•(二)货币存量•某时点各经济主体持有的货币余额•(三)货币增量•不同时点货币存量的增减差额第四节货币制度•学习目的:•本章分析了不同的货币制度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并分别从三个角度介绍了货币制度的基本类型和演变发展的历史。•从国家货币制度的角度,对资本主义产生以来的国家货币制度的各种类型和历史进行了介绍和分析,重点分析了现代信用货币制度和我国的货币制度;•从全球视角对国际货币制度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探讨了区域性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是怎样形成的?▲货币制度是针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内容以国家法律形式或国际协议形式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现存的货币制度可分为国家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和区域性货币制度三类。一、国家货币制度的内容•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六个方面:1、规定货币材料,即确定哪些商品可以作为币材。2、规定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货币单位的“值”。3、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指主币和辅币。4、规定货币的法定支付能力。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5、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金属货币流通下规定货币铸造权;信用货币流通下规定货币发行权在中央银行。6、货币发行准备制度。如金准备、外汇准备、有价证券准备或物资准备等。二、国家货币制度是怎样演变的16世纪以后国家货币制度发生了数次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的轨迹可用下图表示:二、国家货币制度是怎样演变的1、银本位制2、金银复本位制(格雷欣法则)3、金本位制4、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5、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一国多币”:人民币、港币、澳门元、新台币三、国际货币制度及其演变•(一)国际货币制度的内容•1、确定国际储备资产•2、安排汇率制度•3、选择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二)国际金本位制•1、黄金充当国际货币•2、汇率由金平价决定•3、国际收支自动调节三、国际货币制度及其演变(三)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二战后重建国际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1、双挂钩”的安排(一盎司黄金=35美元);2、实行固定汇率制(上下1%的浮动范围);布雷顿森林体系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该体系的安排中隐含着不可克服的矛盾——“特里芬难题”,导致了其最终走向崩溃。三、国际货币制度及其演变(四)牙买加体系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签署“牙买加协定”,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1、国际储备多元化(黄金完全非货币化);2、汇率安排多样化(浮动汇率为主,钉住汇率为辅);3、多渠道调节国际收支。牙买加体系的积极作用:为国际经济活动提供了多种清偿货币;为各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灵活性和自主性;为各国调节国际收支提供了灵活性。牙买加体系的缺陷:国际上缺乏统一而稳定的货币标准;加大了汇率风险;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存在着局限性。(五)区域性货币制度▲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中,采用区域性货币制度对于协调与稳定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汇率机制的作用具有积极意义。▲现存的区域性货币制度主要有西非货币联盟制度、中非货币联盟制度、东加勒比货币联盟制度、欧洲货币制度等。▲欧洲货币制度是其中的典范。1999年1月1日,欧元启动▲但区域性货币制度仍然存在一些缺陷有待于克服。2009年爆发的欧债危机使得区域性货币制度的前景尚难定论。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