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孙子兵法之《地形篇》主讲—李荣一,《地形篇》题意1,解题什么叫做地形?地形就是地表的自然形态。不过,这儿讲的“地形”,不是泛论一般地形,而是专论战地的形势。可是,战地的形势,又随地而异,有的就利于作战,有的就不利于作战。所以,要想利用地形,辅助作战,一定先要明了战地的形势,以便开进、展开、攻击、防御时,借以立胜。孙子继《行军篇》后,又提出《地形》问题,集中讨论地形、天时、敌情、军心及将才等,在军事上的交互作用。“地形篇第十”用今语译出,就是——论地形与军事行动的关系。2,要旨:本篇重在说明如何利用地形以立胜。赵本学说得好:“阵之不得其地,用兵不得其法,犹走骐骥于墙茨之上,斗猛虎于淖泥之中,不惟不能施其技,且见其自毙以死也。”可见,战地地形的利害,与战争胜败关系极为重大。但战地地形究竟是一块冥顽无知、不能自动发挥作用的庞然大物。要在指战员巧于利用,才能发挥它对战争应起的一定作用。本篇即根据这一见地立论,实即以人的主观能动性为战争的主导,孙子说:“地形者,兵之助也,”说的就是人是主,地是从。再换句话说,地形对战争只能起一种辅助作用,却不起唯一的决定作用。反之,将军能洞悉敌情,利用地形,才是主要的决定作用。德将克劳塞维茨说得好:“苟知解决一切时局之原因,惟赖战胜之次数与夫大小,即可知时时作用于军事行动者,为两军价值与两军指挥官技能之关系。是故,地形之影响,不过较次之效用而已。”克劳塞维茨这几句话,也正是为讲明人和地在军事上所起作用的大小而说。懂得这一规律,用以指挥作战一定会胜利;否则,一定会失败。从这儿看起来,更可知战争的胜败,不能仅拘泥地形以求之,其主要关键,实系于将才的优劣和士兵的强弱。所以,本篇首先分战地为六种,而详论其性质和战法。次从官兵的素质和修养上分败兵为六种,以唤起将军的责任感,借以促其注意纠正偏差,改进军政,以期达到“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的目的。并提示将军能先知敌情,取得士兵信仰拱卫之心,乃为战胜攻取的两大前提。末复引古语“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地知天,胜乃可全”,以结全篇。本篇所谓的“地形”,说的是军事地形学上的问题。它通过“地有六形”、“兵有六败”的论述,辨证地揭示了敌情与军理地理的相互关系。因此,“料敌制胜,计险阨(e、俄)远近”一语,可以看作是本篇的核心。3,读法:1)本篇宜分五段读:从“地形有通者”起,到“不可不察也”止,为第一段,论战斗开始时,首在能利用地形以立胜,详论六种战地的性质和战法。2)从“故兵有走者”起,到“不可不察也”止,为第二段;论战斗开始时,固在能利用地形以立胜,但胜败的关键,实系于将才的优劣和士兵的强弱。3)从“夫地形者”起,到“国之宝也”止,为第三段,论战时知地、察己固属重要,但尤在于先知敌情,方能战无不胜。4)从“视卒如婴儿”起,到“不可用也”上,为第四段,论知地、知己、知彼虽属重要,但不得士兵信仰拱卫之心,还是难以获胜。5)从“知吾卒之可以击”起,到“胜乃可全”止,为第五段,总论知彼知己,知地知天,乃可全胜。二,原文及译文1,原文及译文1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今译孙子说:地形有通、挂、支、隘、险、远等六类。我们可以去,敌人可以来的地域叫做通;在通形地域,应抢先占据地势高而向阳的地方,并保持粮道畅通,这样与敌交战就有利。可以前进,不易返回的地域叫做挂;在挂形地域,敌军如无防备,就要突然出击战胜它;如果敌有防备,我出击不能取胜,就难以返回,于我不利。凡是我出击不利,敌出击也不利的地方,叫做支;在支形地区,敌人虽然以利诱我,也不要出击;最好是带领部队假装离去,诱使敌军前出一半时,我突然发起攻击,这样有利。在隘形地,我若先敌占据,就要用重兵堵塞隘口,等待敌人来攻;如果敌军已先我占据隘口,并以重兵据守,那就不要进击,若敌人没有用重兵据守隘口,就迅速攻取它。在险形地区,如我先敌占领,要占据地势高而向阳的地方侍击敌人;如果敌人已先占领,那就主动撤退,不要进攻它。在远形地区,双方势均力敌,不宜挑战,勉强求战,于我不利。以上六点,是关于利用地形的原则;这是将帅的重要责任,是不可不认真考虑研究的。[注释]①地形:这里指地理形势。②通形:指地形平坦,四通八达,我可以去,敌人也可以来的地形。③挂形:指地形复杂,易进难退的地形。④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引,引导、率领。是说我引军离开,让敌人前出到一半的时候我再回击之,这样打有利。⑤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隘,通路狭隘队伍展不开的地区。盈,充满。盈之,指在像瓶瓮的隘形地域,配备充足的兵力。这里指到隘路必须前出占领隘路口,先占之以待敌。⑥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险形,即地形险要。遇到这种险要地形,我则应首先到达,占领制高要点等待敌人的到来。⑦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远形,即敌我相距较远。在这种距离较远的地区上,敌我双方的形势均等,就不宜挑战。如果求战,对我不利。2,原文及译文2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⑧;卒强吏弱,曰弛⑨,吏强卒弱,曰陷⑩;大吏怒而不服(11),遇敌怼而自战(12),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13),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14),曰北。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今译军队失败的情况有走、弛、陷、崩、乱、北等六种。这六种情况,都不是由于天灾造成的,而是由于将帅的过失所致。在敌我条件相当的情况下,如果攻击十倍于我的敌人,因而失败的,叫做走。土卒强悍,将吏懦弱,因而失败的,叫做弛。将吏本领高强,士卒怯弱,因而失败的,叫做陷。部将怨怒而不服从指挥,遇到敌人忿然擅自出战,主将又不了解他的能力而加以控制,因而失败的,叫做崩。主将软弱而又缺乏威严,训练教育不明,吏卒无所遵循,布阵杂乱无章,因而失败的,叫做乱。主将不能正确判断敌情,以少击多,以弱击强,又没有精锐部队为骨干,因而失败的,叫做北。以上六种情况,必然导致军队的失败;这是将帅的重大责任,是不可不认真考虑研究的。注释⑧势均,以一击十,曰走:指敌我条件相当,如以一击十,因而失败的,叫做“走”。⑨卒强吏弱,曰弛:指士卒强悍,但将吏懦弱,不能统帅约束,致使军政废弛,因而失败的,叫做“弛”。⑩吏强卒弱,曰陷:指将吏本领高强,但士卒怯弱,缺乏训练,因而失败的,叫做“陷”。(11)大吏怒而不服:指小将(部将)怨怒,不服从指挥。曹操注:“大吏,小将也。”怼(dui):怨恨,这里含有意气用事的意思。陈兵纵横:指列队布阵,杂乱无章。陈,同“阵”。(14)选锋:挑选勇敢善战的士卒组成的精锐部队。《尉缭子?战威》“武士不选,则众不强。”3,原文及译文3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易、远近(15),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16),而利合于主(17),国之宝也。今译地形是用兵的辅助条件。正确判明敌情,制定取胜计划,研究地形的险易,计算道路的远近,这些都是将帅的职责。懂得这些道理去指导作战的,就必然胜利,不懂得这些道理去指挥作战的,就必然失败。所以,如果根据战场实情确有必胜把握,即使国君命令不要打,也可以坚决地打;如果根据战场实情不能取胜,即使国君命令打,也可以不打。作为一个将帅,应该进不贪求战胜的功名,退不回避罪责,只求国家和军队得以保全,符合于国君的根本利益,这样的将帅才算是国家最宝贵的人材。注释(15)险厄:厄,险要之处。指地势的险易情况。(16)唯人是保:人,指民众和士卒。为了民众和士卒得以保全。(17)利合于主:主,国君。即符合国君的利益。4,原文及译文4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18),爱而不能令(19),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20),不可用也。译文将帅对士卒能像对待婴儿一样体贴,士卒就可以跟随将帅赴汤蹈火;将帅对士卒能像对待自己的“爱子”一样,士卒就可以与将帅同生共死。但是,对士卒如果过分厚养而不能使用,一味溺爱而不能驱使,违犯了纪律也不能严肃处理,这样的军队,就好比“骄子”一样,也是不能用来打仗的。注释(18)厚而不能使:厚,厚养、优待。指对士卒只注重厚养而不能使用。(19)爱而不能令:爱,溺爱;令,驱使、使用。指对士卒一味溺爱,而不能驱使它。(20)骄子:骄生惯养的孩子,比喻不守纪律的官兵。5,原文及译文5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故知兵者,动而不迷(21),举而不穷(22)。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译文只了解我军能打,而不了解敌军不可以打,取胜的可能性只有一半;只了解敌军可以打,而不了解我军不能打,取胜的可能性也只有一半;了解敌军可以打,也了解我军能打,而不了解地形条件不可以打,取胜的把握仍然只有一半。所以,真正懂得用兵的将帅,他行动起来,目的明确而不迷误,他所采取的措施变化无穷而不呆板。所以说:了解敌方,了解我方,就能必胜不败;了解天时,了解地利,胜利就不可穷尽了。注释(21)动而不迷:行动起来不迷惑,含有不盲动的意思。(22)举而不穷:举,措施。所采取的措施变化无穷,使敌人难以捉摸三,本篇【名言】☆地形者,兵之助也——地形是用兵的辅助条件。☆料敌制胜,计险易、远近,上将之道也——判断改情,为夺取胜利,考察地形险易,计算道路远近,这是高明的将帅必须掌握的方法。☆进不求名,退不避罪,惟民是保,而利合于主——进不企求战胜的名声,退不回避违命的罪责,只求保全民众符合国君的利益。☆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对待士卒像对婴儿,士卒就可以跟他共赴患难;对待士卒像对爱子,士卒就可以跟他同生共死。☆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懂得用兵的人,他行动起来决不会迷惑,他的战术变化不致困窘。☆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了解对方,了解自己,争取胜利就不会有危险;懂得天时,懂得地利,胜利就可保万全。四,本篇主要内容本篇主要论述了利用地形的重要性,通过“地有六形”、“兵有六败”的分析,辩证地揭示了敌情与地形的相互关系,军队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的行动原则,强调将帅要重视对地形的研究和利用本篇名为《地形篇》,但这里的“地形”并不是单纯的地理形势,而含有地理学或军事地理学的含义。孙子论述了地形与战争的关系,明确提出了“地形者,兵之助也”这一观点。第一段中,孙子论述了六种军事地形特点,“通、挂、支、隘、险、远”,这是从作战角度加以定义的。这六种地形中如何占据有利,或是由无利转化为有利来打击敌人是本段的重点。但地形并不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事实上人的因素才是最关键的,军队战斗力的发挥还应避免“六种”失败的情况,那就是“走、驰、陷、崩、乱、北”。“地形”是兵家辅助的工具,对于战争的胜负有着重要的影响、必须加以重视,但最根本的、起决定作用的还是部队本身,指挥战争的人们应牢记这其中的主次。孙子说,依此道而战必胜,即使君令不战,将领也应该遵循“利合于主”、“惟民是保”的原则,进行战斗,这与《九变篇》中的“君命有所不受”相照应。“视卒如婴儿”,是孙子提出的处理将与兵关系的原则,他说只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