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中国的未来经济增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改革与中国的未来经济增长南京财经大学刘志国zhiguoliu1103@163.com三个问题•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什么?•为什么我国在当前情况下大力推动改革?•为什么改革那么难?一、制度红利的消失与经济增长动力的衰减•根据新古典模型,经济增长动力来自于人口增长、资本积累、技术创新、好的制度。•Y=AKaL1-a•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红利–人口红利–新经济红利–开放红利–制度红利•当前红利趋于衰减人口红利的衰减与消失•人口红利与工业化、城镇化相关,它们是加速资本形成的关键因素。•城镇化率从28%到80%是加速期。对于中国而言,由于户籍制度在内的诸多因素,城镇化进程会突然在某个时期放慢脚步。•城镇化进程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到城镇打工经商的过程,这一过程和中国出口高增长的结束是密切相关的:因为成本低廉的优质劳力消失了,出口制造业部门再扩张的步伐就停止了。•2010是人口红利开始消失之年。“民工荒”显示,中国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基本已经被吸收。城镇政府在教育、医疗乃至养老等诸多公共服务提供上的不平等,选择回流家乡。•涪陵榨菜在华南地区销售份额由2007年的49%、2008年的48%、2009年的47.58%、2010年的38.50%下滑到2011年的29.99%,表明华南地区人口流出速度非常快。“逆城镇化”加速。•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李克强担任组长,证实1996-2010年平均生育率只有1.4,其中2010年只有1.18。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显示2011年、2012年的生育率分别只有1.04、1.26。•国家卫计委和中国人口学会拒不承认这次人口普查结果,再次将1.18的生育率篡改为1.5、1.6,认为单独二胎政策就足以让生育率上升到1.8,实现人口“均衡发展”。开放的红利消失•2001年以来,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产业链的重新调整,全球产业资本将制造端转移到中国来,外贸出口持续十多年的高速增长,是中国庞大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的原因。中国不再是全球产业资产选择工厂的首选之地。•1995-2010年6月30日,外国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共784起,占全部的20.9%。中国提出只有131起•TTIP与TTP使WTO被边缘化。•2005-07年间,超过45项针对中国的贸易立法提案提交到国会,一项也没有通过。因为当时美国经济繁荣,失业率较低。•在逆境中,美国政治机器倾向于寻找替罪羊。•中国成为目标,原因:美国巨大的贸易赤字是失业和工资压力的根源,中国占的比例最大,人民币有操纵行为,被认为是重商主义战略下的故意行为。•实际情况是–美国与100多个国家有贸易赤字问题–人民币汇率已经大幅升值30%–美国工人队伍的困境,是长期以来人力资本投资不足的问题创新的红利(新经济)减退•一项技术在市场的成熟度不到10%,萌芽期;突破10%,成长期;接近80~90%左右,成熟期;衰落。•互联网引发技术革命。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互联网普及率42.1%,2012年中国成年人口(15岁~59岁)大约9亿3千万,接近60%,三年之后,中国互联网用户总数接近成年总人口的80%。•一旦中国网民规模接近市场饱和度,那么可以推测该行业会遭遇暂时性的调整。制度红利的衰减•市场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为平民开拓了自由选择的空间。•问题:国有垄断,政府支配着经济资源的流向,市场经济的法治基础尚未建立。•由此导致两个难题–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积重难返–腐败蔓延难以遏制•政府制定市场价格,不断加强垄断,权力寻租更加严重。•电力改革为例,十年前确定厂网分离、输配分离、主辅分离,现在国家电网建起了自己的配电网络、发电厂等。国家电网购电0.38,卖0.57•银行改革:小贷公司不能吸收存款,村镇银行难以接入银联系统和央行系统,不能汇款也不能接受汇款•原先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基本面都不存在了:–几乎无穷无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免费污染没人买单的环境–长期低估的人民币汇率–低廉的土地、水资源以及政府无微不至的出口刺激政策–……等财政与货币刺激不可持续•经济货币化指数,M2与GDP之比,2012年中国已达188%。•2012年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中–日本最高为241%–德国、英国、法国、澳分别为175%、164%、158%和103%–美国为90%。•2010年一季度增长率达到了12.1%,其后是11个季度的下滑,可以确定为一次小的衰退。•“宽货币,扩信贷,扩投资”增长驱动效用递减,真实的复苏需要需要能够给经济带来增长动力的制度变革。复苏乏力、债务风险等多种宏观风险宣告政府主导、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不可持续。二、结构性失衡与深层次的原因•存在所谓的中国模式吗?•有这么一个国家–政府储蓄率在6年之内增加了1倍–基尼系数为0.45–工资增长落后于GDP增长–100家大企业中,75%是国资–政治上没有竞争–对外资非常开放–高速工业化,10年内农业就业减少了1/3.•60年代的巴西,1964-1988年军政府执政,强大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高税收,投向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等经济项目,以行政手段征收土地。•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巴西经济飞速增长,1968-1974,年增长11.4%,即巴西奇迹。评论家预言,巴西将会在西半球挑战美国。•7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经济、政治动荡,整个80年代增长率为0,50年代人均GDP相当于台湾、韩国的2倍多,2010年约1/4。•仍有很多问题:失地农民成为贫民窟居民,不投资教育卫生、低素质人口,降低企业生产率,犯罪率高,FDI少而间接投资借债规模大,债务危机。结构性失衡的主要表现•1.收入分配失衡–从宏观角度看,收入分配严重失衡体现为政府收入占GDP之比例持续上升,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占GDP之比例持续下降。–从老百姓收入结构看,收入分配失衡体现为收入分配差距急剧扩大。–各种非法和灰色收入快速增长,垄断特权、资产泡沫、不公正竞争,亦是收入差距和贫富分化的重要原因。•2005年,灰色收入4.8万亿,统计显示的高收入10%的家庭为人均可支配收入2.9万元,加上隐性收入为9.7万,全国居民最高与最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差距不是21倍,而是55倍。•2008年,分别是5.4万亿,4.4万变为13.9万,不是23倍,而是65倍•2011年,分别是6万亿,5.9万变为18.8万,实际收入差距达到67倍。•体制不健全、缺乏合理约束机制的情况下,政府主导超量投放贷款和大规模投资扩张,必然导致银行贷款和公共资金通过现行体制的漏洞大量流失,灰色收入增长。•低效无效的投资项目为腐败和不公平的分配提供了条件。•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是最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从促进经济增长角度看,将直接拖累消费和投资增长•遏制收入差距和贫富分化趋势持续恶化,应该是深化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它关系到经济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普通百姓的基本生活保障,更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2.增长结构失衡•经济增长过度依靠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和第二产业投资,客观上会抑制劳动者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出现“增长性失业”现象。•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增长依靠投资,投资依靠信贷,信贷依靠货币。•难以持续的原因:传统比较优势正在快速消失。•我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只有发达国家的36%~40%,只相当于美国的10%,日本的14%,德国的10.5%,法国的10.3%,英国的12.5%,挪威的8%,新加坡的14%,中国台湾的17%。其中农业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美国的2%!•固定资产投资与GDP之比,2012年中国首次突破70%。本世纪初期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不足1/3,2006年首超50%,2008年之后迅速升高,2012年达到70.3%。•在2003年之前,我国每年的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大于固定资产投资额,2003年之后开始发生逆转。•难以持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我国经历了许多惨痛的外资“收购(合资)——做亏(掏空)——独资(抛弃)”案例,充分说明“市场换技术”策略基本失败。著名的案例包括西北轴承厂、无锡威孚、常州变压器厂等。3.产业结构失衡•第一产业比重稳步下降。农民贫穷、农村落后、农业低效的基本格局仍然没有根本好转。•第二产业比重持续稳步上升。产能过剩严重。•第三产业比重缓慢下降。•产业结构失衡已经导致一系列重大问题。最突出的是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经营状况非常严峻。高产能、高负债、低利润(甚至大幅亏损)、低资金运用效率和低资金周转速度。•IMF在2012年的国别评估报告就指出,即便在2008年危机前,中国产能利用率最高时期为80%左右。经济危机中推出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使得产能利用率在2011年进一步下降到仅有60%。•2012年的57.8%,到了2013年一季度,产能利用率数据滑至54.7%。•截至2013年6月末,86家大中型钢铁企业总负债超过3.0189万亿元,行业平均负债率达到69.47%。平均每家负债348.8亿元。负债总额是这些企业上半年全部销售收入的1.67倍、利润总额的1327倍。银行贷款达1.3万亿元。上半年利润则只有22亿元。35家钢铁企业亏损,亏损面达到40%。•PPI和CPI出现长时间背离。自2012年3月伊始,中国的PPI指数至今已连续18个月出现下降,而同期CPI却长期保持顽强的上涨之势•至少反映出两个问题:产能出现长期过剩现象,企业生产形势并不景气;在持续的“去产能化”过程中,通胀压力却挥之不去,足见货币信用膨胀之严重性。•产能过剩是以负债率为基础的,2008-2012,我国企业负债/GDP由95%上升到125%,美国上市企业资产负债率从2007年的71.5%下降到63%。A股非金融类企业上市资产负债率从53%上升到60%。•摩根士丹利评价说:“近年来,除了中国外,美国、东地中海以及亚洲区域的公司杠杆化程度都在上升。但中国的步伐之快、数量之多使得它尤为突出。数据显示,国有企业财务杠杆程度比五年前高出3倍,超过美国次级投资公司。”•原因:“政府-企业-银行”三位一体模式•虽然整个钢铁行业面临高负债、产能严重过剩和几乎全行业亏损的严峻局面,行业却仍然继续扩张。2013年上半年钢铁行业完成投资3035亿元,增长4.26%。4.虚拟经济与实际经济失衡•“脱实向虚”具体表现:–企业家投资实体经济的意愿显著下降,大量资金开始进入房地产和其他资产投机领域,资产泡沫愈演愈烈。–部分货币资金在银行金融体系内部空转,相互买卖,交易费用层层加码,客观上增加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经济体系整体负债率快速提高,尤其是2008年4万亿大规模刺激之后,经济体系负债率或杠杆率直线攀升。•实体经济许多企业盈利能力急剧下降,拖欠银行贷款本息时有发生。信贷疯狂增长之后,必然是不良贷款上升,银行进一步为实体经济行业提供信贷支持的意愿开始下降,一个典型的信用扩张和收缩周期开始形成。•基本逻辑如下:“信贷高速扩张—产能快速扩张—供给超过需求—产能过剩和盈利能力下降—还本付息能力削弱—银行贷款意愿下降—不良贷款上升—银行贷款进一步收缩—企业去杠杆化和去库存—经济持续放缓”。•刺激我国经济“脱实向虚”的两个重要因素–超宽松货币政策刺激流动性过剩,流动性过剩必然导致资产价格泡沫,部分资金必然流入资产市场进行炒作。2008年我国广义货币M2还不足50万亿,如今超过110万亿。–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国际投机热钱利用汇率升值无风险套利,加剧国内流动性过剩,推动资产价格上涨。贸易顺差和出口数据里,也隐藏着部分套利热钱。•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导致两个严重的问题–整个中国经济“房地产化”使得企业、政府和个人各种资源都涌向房地产业,从而使得中国经济结构越来越向低端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越来越不合理。–中国经济“房地产化”的驱动力是房地产暴利。房地产市场完全成了一个投机投资为主导的市场,社会财富短时间内向少数人聚集。•房产泡沫将全方位冲击中国经济,尤其是对地方财政的冲击,2012年地方政府获取土地转让金收入2.89万亿相当于地方财政的47%。•银行系统涉及房地产的贷款余额约为13万亿元,通过信托等渠道的

1 / 6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