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二、城市土地利用一、城市区位分析三、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四、中心地理论一、城市区位分析☆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区位是指某一事物和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一)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二)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三)城市的政治文化地理区位(四)城市空间布局特点(五)城市区位的选择(一)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周围的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一、城市区位分析A.在邻近河流、湖泊、海洋的地方,在水源条件较好的山前平原,在荒漠地区的绿洲——有利于形成城市B.在河流干支流会合处,在大河入海处,在优良的海港和河港附近,有利于形成比较大的城市(如海口、武汉)一、城市区位分析(点击图片看大图)(二)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周围经济事物的空间关系。这些经济事物包括铁路、公路、港口、城市、工矿企业、商品农业基地等等。A.邻近矿产资源地,有利于形成工矿城市(如大庆)B.邻近港口或边境,有利于形成口岸城市(如丹东)C.邻近多条铁路,有利于形成铁路枢纽城市(如株洲)一、城市区位分析(三)城市的政治文化地理区位是指从政治文化角度来分析某一城市与其他行政单元的空间关系。比如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跨越式发展,就是得益于它们毗邻香港、澳门的优越地理区位和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深圳(四)城镇空间布局特点1.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多,并在人流、物流集聚部位形成较大的城市2.沿河沿湖沿海地区城镇较多,河流会合处和入海处往往形成较大的城市3.交通枢纽出也会形成较大的城市4.历史文化胜地、著名旅游地、大规模商品集散地和边境口岸,有可能形成较大的城市一、城市区位分析(五)城市的区位选择1.城市选址应避开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频繁的地区2.港口和码头应建在河流凹岸处(因为水深、泥沙少)3.城市建设要考虑地基的承载力4.就地形因素而言,平原最有利,丘陵困难多,山区则需要大量的投资和工程措施5.居住区应布置在有污染的工业区的上风向或者城区河流的上游6.城市周围要有良好的植被,最好还应有大面积的水面一、城市区位分析二、城市土地利用☆城市用地通常可以划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用地以及绿化地带、交通用地和其他公用事业用地、农业用地和水面三、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按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可以划分为商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等。☆建成区:指在城市范围内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相对集中分布的各种城市用地。☆郊区:指在城市行政界限以内、建成区外围的地区。又分为近郊区和远郊区。城市功能分区特征空间分布(位置)商业区1.占地面积小,主要为点状或条状分布2.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3.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4.建筑物高大稠密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住宅区1.城市最基本的职能2.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面积占40%~60%4.建筑质量上分高级与低级住宅区5.位置上,出现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的状况高级:市区外缘低级:内城和工业区工业区1.专业化程度高,企业之间协作和竞争性强,集聚成片;2.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3.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市区外缘近河流、铁路、公路干线活动:列表比较三种最基本城市功能区中心商务区(简称CBD):是整个城市的商业核心地区,商业、服务、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高度集中,建筑物以高层为主,交通运输便捷,零售商业十分发达西方城市结构学说一、同心圆学说1.城市可分为五个圈层:过渡区先为高级住宅区,回来因为商业、工业等的不断入侵,环境质量显著下降2.城市土地利用的价值分带规律:中心商务区土地利用层次最高;越靠近中心商务区,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越高,地租也就越高;越往城市外围,地租地价就越低。1:中心商务区2:过渡区3:工人住宅区4:高级住宅区5:通勤居民区西方城市结构学说二、扇形学说1.在同心圆学说的基础上,重点考虑了联结中心商务区的辐射状交通干线的影响。2.城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是由中心商务区向外放射形成不同职能的楔形地带,交通干线两侧地租地价较高,楔形外部为低收入住宅区。1:中心商务区2:批发商业区、轻工业区3:低级住宅区4:中等住宅区5:高级住宅区西方城市结构学说三、多核心学说1.大城市并非依托单一核心发展,而是围绕着几个核心形成中心商务区、批发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和郊区,以及相对独立的卫星城镇等多种功能区2.城市的多核心构成城市众多的生长点,交通区位最好的地域可形成中心商务区活动:调查商品等级和市场服务范围的关系。参看教材P.34页的材料,比较若干种类的商品一般在那些商店才能购买到,找出其中的规律1:中心商务区2:批发商业区、轻工业区3:低级住宅区4:中级住宅区5:商业住宅区6:重工业区7:公共设施8:郊区住宅区9:郊区工业区四、中心地理论(一)中心地理论的基本概念中心地向周围地区提供各种货物和服务的地方。主要职能是提供货物和服务;较高级别的中心地辐射影响较低级别的中心地;其等级主要是根据中心地所提供的职能种类和服务范围来划分的服务范围中心地提供货物和服务的作用范围门槛某一中心地正常存在所必需的服务范围或服务人数。服务人数低于门槛,中心地难以正常运行;高于门槛,中心地就能获得一定的经营利润。四、中心地理论在理想的均质平原上,同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有围绕中心地呈正六边形分布的趋势,中心地位于正六边形的正中间放大中心地理论示意一级中心地二级中心地三级中心地四级中心地2.相同等级的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是彼此独立和排斥的1.高级中心地包容低级中心地3.各级中心地的数量分布特点是金字塔形4.六边形面积的定量关系:高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是低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的3倍四、中心地理论第二节城市化过程和特点二、城市化动力机制一、城市化三、城市化特点一、城市化城市化又叫城镇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一、城市化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活动:阅读教材P.36页,了解城市化的意义二、城市化动力机制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一般而言,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越高;反之则越低。☆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村劳动力过剩是城市化发展的前提;☆城市的发展与工业化进程关系密切,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城市的兴起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密切关联。三、城市化特点(一)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相对成熟,城市化水平多在75%以上,少数高达90%以上☆一些大城市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城市外围地带人口显著增加,出现较多的卫星城和工业区☆市区范围明显加大,城市边缘地带发展较快☆出现高水平的大都市连绵带☆注重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重视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和文物古迹三、城市化特点(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城市化水平总体还比较低,2000年仅为39.9%☆近半个世纪以来发展迅速☆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很不平衡(亚洲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较低,南美则较高)☆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具有“虚假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本国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南美洲国家尤为突出☆部分发展中国家表现为“滞后城市化”,城市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水平☆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进城市,给城市就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进一步发展带来很大压力☆工业生产和城市拓展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破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城市化水平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间1950年前1950年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早起步晚高低慢快慢快三、城市化特点(三)中国的城市化☆2002年,我国城市化水平为39.1%☆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农村、农业、农民)的根本出路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诸多方面的要求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二、城市环境问题一、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三、我国城市发展趋势一、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一)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大城市的建设,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自然地理环境:比如地形地貌、河流水文、森林植被等,使原来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二)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过程改变了土地利用的方式。农业用地逐步演化为建设用地,比如居住、商业、工业、交通和仓储用地等等☆城市化过程改变了居民的就业方式,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区域产业活动以非农产业为主☆原先的乡村景观逐步为建筑物密集的城市景观取代☆城市化过程使得人口和产业活动由分散到集聚☆城市化过程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地方文化,促使现代文明向传统文化广泛渗透,强化了当地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二、城市环境问题城市郊区化: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环境趋于恶化、地价房租昂贵,加之环境质量下降、就业比较困难、社会不太安定,使居民向生态环境比较好、房租地价便宜的郊区或卫星城转移。这一过程亦可称为逆城市化阶段☆由于城市人口的高度集聚,导致市区过度拥挤、环境恶化、用地紧张和生活质量下降。城市居民为了追求比较好的生活环境,由市中心向郊区迁移,商业和制造业也随之向外扩散,结果造成市中心区的衰落二、城市环境问题二、城市环境问题案例1952年12月5—9日,伦敦出现了历史上最严重的烟雾事件,在雾的初期,伦敦市民感到胸闷、咳嗽、喉痛以至呼吸困难,进而发烧。在浓雾后期,死亡率急剧上升,几天时间内因支气管炎,肺炎等病死亡者达数千人。二、城市环境问题案例:“痛痛病”和“水俣病”都是在日本发生的工业公害病。这是由于含有镉或汞的工业废水污染了土壤和水源。“水俣病”是汞中毒,患者由于体内大量积蓄甲基汞而发生脑中枢神经和末捎神经损害,轻者手足麻痹,重者死亡。“痛痛病”是镉中毒,患者手足疼痛,全身各处都很易发生骨折。得这种病的人都一直喊着“痛啊!痛啊!”,直到死去,所以被叫做“痛痛病”。由于普通干电池里都含有这两种有毒元素,所以说电池从生产到废弃,时刻都潜伏着污染。电池的回收势在必行!思考:痛痛病表现了哪些环境问题?水污染和土壤污染二、城市环境问题案例:1998年,美国西雅图机场的50多名居民不堪忍受机场100分贝以上的噪音,致使精神错乱。上万名工人开始罢工,甚至还冲进波音公司总部,居民手持木棍,铁秋与警察对峙,扬言要砸掉机场,如在一周内问题不能解决就一天烧掉一架飞机。当地居民在体检中,大多发现心血管病、神经系统疾病。噪音污染三、我国城市发展趋势☆城市经济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大型中心城市加速发展,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有更多的农业人口进入城市或当地的小城镇☆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治理各种“城市病”☆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移植大树之风为何屡禁不止我国一些城市在绿化过程中,刮起了一股“大树移植风”,从移植大树再发展到搬迁古树。北方某沿海城市耗资2亿元“邀请”50万株大树进城,以建设“森林型生态城市”。南方某沿海城市从广西、江西、安徽、湖南等地,购买了5000余株树龄在100~400年的古树来装扮城市。建设生态城市无疑是正确的,但大树移植费用昂贵,最大代价是要“牺牲”大量无辜的大树,眼下近距离移植技术的成活率仅60%左右。大量移植大树对树木原生存地会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直接影响当地的生态群落,还会引发水土流失、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涝、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移植古树还违反了国家保护古树的有关法规。树龄百年以上的古树是国家的宝贵资源,买卖古树是一种破坏历史文物的违法行为。一棵苗木要十几年甚至上百年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因此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之说。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我们应当尊重自然规律,耐心地让小树在城市成长。1.“大树移植”可使大城市迅速绿化,但这种做法对生态环境会造成哪些不利影响?2.城市的绿化以山区的森林植被破坏为代价,而山区的水土流失又会给下游地区和城市造成哪些影响?分析城市与区域生态